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7445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docx

工程测量习题分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要求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B)

A1/25000B1/40000C1/20000D1/50000

2、工程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按精度等级划分为(B)

A三、四等和一、二、三级B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C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D三、四等和一、二级

3、采用固定误差为10mm,比例误差为10mm/km的GPS接收机对5km长的基线进行测量,测量中误差为(D)

A14mmB20mmC60mmD22mm

4、进行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评定时,根据(B)

A同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B异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

C闭合环闭合差D附合路线闭合差

5、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工业场区宜为1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C)个高程控制点

A1B2C3D4

6、对GPS拟合高程成果进行检查时,检查点的个数不少于全部高程点的(D)且不少于()个点

A10%,5B5%,5C10%,3D5%,3

7、工程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D)

A.必要观测原则B.多余观测原则

C.随时检查的原则D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8、与国家控制网比较,工程控制网具有下列特点(D)

A.边长较长边长相对精度较高B点位密度较小

C.边长相对精度较高D点位密度较大.

9.用于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内容的测图比例尺宜为(D)

A.1:

500B.1:

1000C.1:

2000D1:

5000

10.关于地形图基本等高距、比例尺和地形类别三者关系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测图比例尺越大,基本等高距越大,地形越复杂,基本等高距越大

B.测图比例尺越大,基本等高距越大,地形越复杂,基本等高距越大

C.测图比例尺越大,基本等高距越小,地形越复杂,基本等高距越大

D.测图比例尺越大,基本等高距越小,地形越复杂,基本等高距越小

11、图根控制测量中,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C)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A0.1,1/3B0.6,1/3C0.1,1/10D,0.6,1/10

12、GPS图根控制测量宜采用GPS-RTK直接测量坐标和高程,作业半径小于5km,各图根点均需进行同一参考站或不同参考站两次独立测量,点位较差不大于图上(D)mm,高程较差不大于(D)等高距

A0.1,1/5B0.2,1/10

C0.2,1/5D0.1,1/10

13、可以采用GPS-RTK方法直接测定图根点的坐标,但其作业半径不宜超过(C)

A.2KMB20KMC5KMD10KM

14、采用全站仪施测1:

500大比例尺地形图,对于地物点,其测距长度不应超过(A)

A.16OmB150mC200mD.300m

15.采用全站仪施测1:

500大比例尺地形图,对于地形点,其测距长度不应超过(C)

A.150mB.160mC.300mD200m

16.GPS-RTK测图需要确定坐标转换参数,可采用重合点来求定转换参数,其重合点的个数不应少于(C)个

A.5B.3C.4D.2

17、地形图可以进行修测,但修测的面积如果超过原图总面积(A),应重新进行测绘。

A1/5B1/3C1/2D1/4

18、地形图检查时,实地的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A)

A10%B.5%U3%D.1%

19、城镇规划定线与拨地测量的施测方法应采用(B)

A.图解法B解析法C.图解法与解析法结合D.其它

20、城镇定线与拨地测量中,用于展绘的基础图比例尺宜采用(B)

A1:

2000—1:

5000B1:

500—1:

2000

C1:

1000--1:

5000D500—1:

5000

21.定线中(轴)线点、拨地界址点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D)

A.1cmB.2cmC.10cmD5cm

22、线路的纵断面图中,横向为线路里程,纵向为高程,对横向、纵向比例尺的关系描绘正确的是(A)

A纵向大、横向小B纵向小、横向大C一样D固定

23.为使铁路直线与与圆曲线顺畅连接,应在直线与与圆曲线之间加入缓和曲线,设圆曲线外轨抬高为ho,关于缓和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HY点处缓和曲线曲率半径为R,外轨抬高为0

BHY点处缓和曲线曲率半径为∞,外轨抬高为ho

CHY点处缓和曲线曲率半径为R,外轨抬高为ho

DHY点处缓和曲线曲率半径为∞,外轨抬高为0

24.地下管线探查应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B)的方法进行.

A.开挖查看B实地调查与仪器探查相结合

C.仪器探查D.实地调查

25.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与当地城市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A)

A.都应该一致B.都可以不一致

C平面一致,高程可以不一致D高程一致,平面可以不一致

26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要求相对于邻近控制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B)

A3cmB5cmC2cmD1cm

27.施工控制网一般选择投影到主施工高程面作为投影面而不进行高斯投影,主是为了(D)

A方便控制网观测B方便平差计算

C与城市控制网相区别D.方便施工放样方便控制网观测

28.建筑物施工控制网的坐标轴,一般(C)

A.与国家坐标系一致B任意选取

C与工程设计的主副轴线一致D.与地方坐标系一致

29.施工控制网有时分两级布网,次级网的精度(D)首级网的精度

A.一定低于B.等于C.一定高于D可能高于

30.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一般采用(B)

AGPS测量B导线测量C.交会测量D三角测量

31.陀螺经纬仪测定的方位角是(A)。

A.真方位角B坐标方位角C.磁方位角D反方位角

32按规范GB50026-2007,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为(C)个等级

A2B3C4D5

32、针对工程项目,出于安全性考虑,确定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一般取允许变形值的(A)

A1/10--1/20B.1/3—1/6C.1/5--1/10D.1/2--1/5

33.竣工总图的比例尺,宜选用(B)

A1:

1000B1:

500C.1:

2000D1:

5000

 

二、多项选择题

1.工程测量控制网按用途划分为(ABCD)

A测图控制网B:

施工控制网C变形监测网D安装控制网

2.工程测量控制网按施测方法划分为(ABC)

A.测边网B.边角网C.水准网D.GPS网

3.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常用方法有(ABC)

A卫星定位测量B导线测量

C三角形网测量D水准测量

4.在满足测区长度投影变形不大于2.5cm/km的条件下,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建立可选择(ABCD)

A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B.采用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C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D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5.关于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的施测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采用水准测量

B二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C.五等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D.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6.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A、B、C、D、E级

B.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C.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D.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7.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是(ABC)

A仪器误差B.外界条件影响C.观测者的误差D控制网

8.测区高程系统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宜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B.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C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

D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9.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可采用的方法有(ABCD)。

A.全站仪测图B.网络RTK测图C.平板测图DGPS-RTK测图

10.图根平面控制,可采用的方法有(ABCD)。

A.图根导线B.极坐标法D.GPS测量C.交会法

11.地形测量按区域类型划分为(ABC)

A一般地区B城镇建筑区C工矿区D山区

12.全站仪测图的方法,可采用(ABC)。

A.编码法B.实时成图法C草图法D.扫描法

13.工矿区现状图测量,宜采用的测图比例尺有(AD)

A.1:

500B.1:

5000C.1:

2000D.1:

1000

14.定线与拨地测量可采用的方法有(BC)

A.图解实钉法B.解析实钉法C.解析拨定法D.图解拨定法

15.定线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控制测量B条件点测量

C条件点计算及整理D内业计算资料整理

16.拨地工作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控制测量B条件点测量

C拨地点坐标计算及测设D校核测量:

17.市政工程是指城市建设工程,主要是(ABCD)工程

A道路B桥梁C园林D管道

18.市政工程的测绘内容包括(ABCD)

A.地形测量和拨地测量B.竣工测量

C.施工放样及测量复核D.控制测量

19.典型的精密工程有(ABCD)

A大型核电站B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C大跨度桥梁D大型隧道工程

20.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包括(ABCD)

A精度B可靠性C灵敏度D费用

21.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方法有(A,D)

A解析法B梯度法C线性规划法D模拟法

22.大型特种精密工程的显著特点有(ABCD)

A大型.B.高精度C.复杂D.独特性

23.线路工程测量是(ABCD)等线路工程的通用性测量工作

A道路A管线C渠道D输电线路

24.线路初测的主要工作有(ABD)

A平面控制测量B高程控制测量

C纵横断面测绘D带状地形图测绘

25.线路工程测量的内容包括(ABCD)

A.带状地形图测绘B.纵横断面测绘C.中线测量D.施工测量

26.断链桩应在线路的(D)内设立。

A.桥梁B.隧道C.公路立交D.直线段。

27.线路定测的主要工作有(ABC)

A中线测量C中桩测量及曲线测设

C纵横断面测绘案D带状地形图测绘

28.定测放线测量方法有(ABCD)

A拨角法.B.GPS-RTKC.支距法D.极坐标法

29.圆曲线的主点包括()

A、ZY点B、HY点C、QZ点D、YZ点

30.地下管线探查是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仪器探测的方法探寻各种管线的(ABC)

A.埋设位置B.埋设深度C.材质、规格等属性D.长度

31.地下管线现场探测前,应全面搜集和整理测区范围内(ABCD)等资料

A.已有的各种地下管线图;

B.各种管线的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及技术说明资料;

C.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

D.测区及其邻近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32.地下管线的埋深可分为(ABC)

A.内底埋深B.外底埋深C.外顶埋深D.内顶埋深

33.施工放样的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AC)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A.高程B.轴线C.平面位置D.大小

34.对于相当多的工程,施工规范中没有具体的测量精度的规定。

这时先要在测量、施工、施工制造等方面之间进行误差分配,分配的原则一般有(ABD)

A.等影响B.忽略不计C随意分配.D.按比例分配

35.放样点位的常用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交会法等,这些放样方法最终可以归结为(BCD)

A直线的放样B.距离的放样C角度的放样D角度与距离的放样

36.相向开挖的隧道中线在贯通面处错开的距离称为贯通误差,将其投影到不同方向上,又可分为(ABD)

A.纵向贯通误差B.横向贯通误差切向贯通误差

C.高程贯通误差D.切向贯通误差

37.为保证隧道的贯通质量,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A,B)

A高程贯通误差B横向贯通误差C纵向贯通误差D投影差

38.隧道洞外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ABCD)

A精密导线、BGPS技术C三角形网测量D精密水准测量

39.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方法有(ABD)

A导线测量B水准测量C三角形网测量D三角高程测量

40.竖并平面联系测量宜采用(ABCD)。

A.光学投点法B.激光准直投点法

C.陀螺经纬仪定向法D.联系三角形法

41.针对工程项目制定变形监测方案应着重考虑的内容包括(ABCD)

A监测内容B.监测方法、监测仪器和监测精度

C.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D.监测周期(或频次)

42.针对工程项目,变形监测的网点,宜分为(

A.基准点B.工作基点C监测点D测站点

43.为确保变形监测成果的质量,对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ABCD)。

A.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B.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

C.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D.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44.建(构)筑物竣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ABC)

A外部轮廓线的测量B主要角点距四至的距离测

C建(构)筑物的高度测量D建(构)筑物变形测量

 

案例分析题地形测量测量技术设计书

1.测区简介计任务:

本测区位于XXXX,面积约25.O平方公里;测区为丘陵地区,海拔高50m至120m,多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进行1:

2000地形图的测绘。

(2)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黄海高程

(2)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5)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6)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测区范围及任务

2.2已有资料情况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xxx、D级GPS点xxx、这两点可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xxx,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可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2.3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基本等高距为2.Om。

(3)测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R=6365500m,大气折光系数E=0.14.

(4)1:

2000图幅采用50*50正规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X,Y的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线相联;图号由东往西、由南往北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即1、2、3、……;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名的应标注图名.

2.4施工质量、进度保证及技术难点

(1)经过实地踏勘,本测区位于丘陵地区、测区内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这些都给测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保证生产质量、施工进度及后继工程服务,我单位组织专业技术小组进行踏勘、搜集资料、编写设计书,严格按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操作运行。

(2)组织了以xxx、xxx等5名测量工程师,5名专业技术员,8名测量工组成的共4个小组的队伍。

(3)组织了下列主要测绘仪器:

xXXGPS定位接收机6台

xxx型号的2"级全站仪1台,xxx型号的4"级全站仪5台

xxx型号的自动安平水准仪5台

便携式手提电脑1台,台式电脑4台

xxx型号的喷墨式打印机1台

×xx型号的对讲机20台

相应的其它配套设备

(4)公司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对以后的质量跟踪、后继服务等起到一定的保障。

3.控制测量

3.1平面控制

3.1.1GPS平面控制

(1)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2)布网原则与设计

①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布网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应有两点以上的点相互通视,有利于常规测量施测时的应用。

②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的测绘成果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

③为求定GPS点在地面坐标系的坐标,应与附近的国家高级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

④GP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形式构成。

各等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3)GPS选点与标石埋设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度;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1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O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各等级GPS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

(4)外业观测

①基本技术要求:

②观测作业要求:

每时段采集数据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记录此时段的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故障情况;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关闵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接收机初始化(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集间隔、改变天线位置;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仪器、以免遮挡卫星信号;观测时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手机和对讲机,避免干扰卫星信号;在观测过程中应保证接收机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正确,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输出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会丢失.

(5)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的质量检验: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择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全长闭合差应满足规范要求.

2复测与重测: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联结,则在该点上必须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的独立基线。

3、GPS网平差处理: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规范要求,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基线值,直至符合要求;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规范要求,当超限时,可认为是GPS网的基线向量有问题,应重新进行无约束平差,直到附合要求。

3.1.2一级导线控制

(1)一级导线点在GPS控制点基础上,布设成单一附合导线或导线网。

①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②导线水平角均采用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3.3.8执行。

3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3.2高程控制

(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首级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的需要。

(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四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

(3)四等水准观测采用DS3以上型号的水准仪,三丝法读数,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各测段测站为偶数站。

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DSl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

(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

(5)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4.平差计算和资料整理

(1)各等级GPS控制网的解算及平差计算采用厂家提供的随机软件,导线网平差采用xxx单位的《导线网相关程序》,《单导线按条件法严密平差》和《水准网平差程序》

(2)平面坐标成果等级点取至0.OO1M,图根点取至0.O1M.水准联测高程成果取至0.001m,三角高程取至0.01m

(3)所有等级控制点(包括所有用到的起算点)和埋石图根点成果装订成册,并在备注栏中写出该点点位。

经四等水准联测的等级点应在成果表备注栏中注明"四等水准".

5.地形图测绘

本工程使用"xxx软件"进行数字测图。

(1)地形测图所使用的测绘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校正.

(2)图根控制点应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在满足测图要求的前提下,1:

2000地形图每平方公里控制点不小于20个;图根点在高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发展,其发展次数一般为2次,困难地区,可再附合一次。

图根导线以测距导线施测。

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2cm.当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测设支点或测距支导线。

支导线边不得超出三条边,且不能连续发展.图根点高程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施测,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0cm

(3)地形图测绘方法、要求,以及内容取舍按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执行,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按GB/T20257.1-2007《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准确表示其点位;高程注记点每格不得小于10个;等高线的计曲线必须标注高程。

碎部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1)居民地是高等级公路测图的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

房屋以墙基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质量分类,房屋一般不综合,应分间表示,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

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在图上小于0.6mm用直线连接。

地下光缆、地下电缆的标志桩、检修井,必须实测,并用相应符号表示与连接。

(3)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的重要标志,必须准确测绘和按规定的符号正确地加以表示.

(4)永久性电力线、通讯线均需表示,电杆、电塔位置必须实测,同一条杆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主要线路,图面上各种线路的走向应连贯、类别分明。

建筑区内的电力线、通讯线不连线,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地面及架空管线均需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线检测井等均需测绘。

围墙、永久性广告牌、栅栏、栏杆、篱笆和活树篱笆等均应测绘。

(5)铁路、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均应测绘。

铁路的铁轨、公路路中及交叉处、桥面、里程碑等应测绘高程注记点、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公路及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及街道按其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硬砖、砂砾和土路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

等级公路应注明等级、代码和编号。

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隔,主要道路须注明走向。

国道路面、路肩应绘制四条线条,路面线不得中断。

铁路与公路或其他道路在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

不同水平相交的道路交叉点,应绘以相应的桥梁、通道符号。

路堤、路主均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注记高程.公路、大车路、铁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小路可中断在进出口处;市区街道应将永久性的安全岛、人行道、绿化带及街心花园等绘出。

有围墙栏栅的公园、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