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081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docx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扬州市汤旺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14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将你的答案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niàng贮zhù蓄澄chéng清芊芊qiān

B、磅礴bó琐屑xiè祈qǐ祷静谧mì

C、徘徊huái摇曳yè粗糙cāo卷帙zhì

D、汲jí取稀薄bó灼zhuó热贻yí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B、秋高气爽。

白天,晴空万里,和风送爽;夜晚,繁星点点,星罗棋布。

C、月光心不在焉地跌了一地,漫不经心地将世界裹上层层碎碎的银鳞。

D、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B、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C、伽利略成了一个人所共知的学医失败的人,一个“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精神病患者”。

D、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

“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

反应?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学校图书馆购置了译林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许多中外名著。

C、这篇小说全面地讲述了一个优秀老师的感人故事。

D、为了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公安交警部门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不错的一项是:

(3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重

在论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B、《宇宙里有些什么》按照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生动具体地为我们介绍了恒星、

行星和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C、《春》的作者紧紧抓住春景的特点,围绕一个“春”字,按“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

多层次多方面地描画春景,而这三部分的顺序又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一致。

D、《夏〉的作者抓住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夏的

热爱之情,并觉悟地赞美了辛勤劳作的人们。

6、下面一段文字,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③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④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

快打。

⑤“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A、②③①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①④

第二卷:

非选择题(136分)

一、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

(22分)

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

在这里,我们寻(mì)▲春天的踪迹,感受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走进戏曲天地,品味民族文化悠长的(yùn)▲味;追寻人类起源,体会古代神话永恒的(mèī)▲力;共话千古风流人物,激发心中的仰(mù)▲之情……

 

8、按课文内容填空。

(多、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8分)

①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

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微露出点粉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⑧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4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冈;,;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10、本学期教材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美国作家写的《》。

这部作品自1876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和动画作品。

(2分)

11、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54分)

(一)阅读《秋词》,完成12-13题。

(5分)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2、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三峡》,完成14-19题。

(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2分)

①略无阙处()②良多趣味()

15、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4分)

①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②长:

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

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雨》,完成20-23题。

(16分)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20、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21、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

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完成24-27题。

(15分)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

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

怎么办?

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

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

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

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

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

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

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

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

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

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

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iú)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

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

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

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

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

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

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

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

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24、题目“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有营养?

请具体说明。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仔细阅读第②—④自然段,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分)

(1)抗坏血酸添加到果蔬汁的作用机理是:

它能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坏血酸添加到加入亚硝酸盐的熟肉制品中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抑制亚硝酸盐一肉中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

26、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4分)

(1)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痛苦;还有……

请以“我尝到了___________的滋味”为题,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先补全题目再写作文。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3、不少于600字。

我尝到了___________的滋味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B

D

A

B

B

3)觅韵魅慕

4)(略)

5)(共4分)比喻恰当,表意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