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035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外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外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外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外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诗词赏析.docx

《课外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诗词赏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诗词赏析.docx

课外诗词赏析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点明送别之地:

长安

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

四川。

“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

方“蜀川”联系起来

与君离别意,写离情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无为:

不要。

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1、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

2、名句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也如同比邻一般。

运用比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以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

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6、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

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真挚的友情能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为”:

不要。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1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在全诗中由什么作用?

既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的上任之所,由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乐观的情绪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这首诗描写了早春细雨,草色青嫩的初春场景。

长安街道刚下过一场小雨,就像是酥油滋润过似的,远看是一片青嫩的小草,走近时却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早春是一年最好的时刻,远远胜过烟柳笼罩的京城长安的暮春景象。

诗人描写的细雨和小草,赞美了初春的美景。

语言平实素淡,景象清新可喜。

思想内容:

本诗写的是早春景致,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的生机蓬勃景象的喜悦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街道上的细细春雨滋润如酥,草色近看无绿,远看却青青一片。

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练习:

1.常言道“春雨贵如油”,世人却写出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句子,高出常人一等,请你就其中一字谈谈其妙处。

“酥”把小雨比作酥油滋润过似的,写出了小雨的细密以及给植物带来的润泽,作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一片淡淡的青青之色,当诗人走时小草又似乎悄悄躲了起来,让人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历来备受称道的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

(见名句赏析)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并准确地捕捉到了春草的特点。

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的?

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近看无,远看泛青。

其次把“烟柳”与“青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3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

借景抒情。

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分别时的悲伤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之间生死相许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渝。

现多用来赞颂人是奉献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一“晓”一“夜”,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

夜吟应觉月光寒。

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蓬山此去无多路,托青鸟捎去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

呼应开头。

青鸟殷勤为探看。

···············································································

思想内容:

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一对情人的难舍难分,柔肠寸断的离别情景。

抒写了两人分别后刻骨铭心的相思和彼此细致入微的体贴之情,表现了在爱情波折中不甘屈服,不懈追求的执着与信念。

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第二句)2、巧用比喻(颔联)

练习:

1、试分析颔联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赏析这两句诗)

(见批注)

2、对颔联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及什么精神?

对工作或事业忠诚执着,无私奉献的人。

3、描写思念之深的两句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描写思念之苦的两句诗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移情入景,借景抒情。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借“梧桐”的寂寞表达诗人的孤独,凄凉。

“锁”妙。

(上片写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以丝缕喻离愁,用千丝万缕来来形容愁思的纷乱、烦

多和难以排解。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亡国之君的悲痛深藏内心,字里行间饱含着词人极端

(下片抒情)的伤心沉痛。

.............................................................

思想感情:

这首词是词人降宋之后所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像禁闭在清秋深院的梧桐,孤苦,寂寞,没有自由,痛苦悲伤达到极点。

全词深刻细腻的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里和无法排遣的苦闷。

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巧用比喻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写愁的杰作。

上片写景,选择极其普通而又愁苦的景物,融情于景。

下片抒情,直接抒发无法排遣的愁苦之情。

练习:

1、鉴赏家们都认为“锁清秋”的“锁”字最为绝妙,请赏析“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妙处。

①用一“锁”字把秋色秋意比拟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也突出了梧桐深院萧瑟秋意和凄清气氛。

②被锁不止是“清秋”更是作者自身,一种万般无奈孤独寂寞之情凝聚在一个“锁”字上。

2、词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天

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

“月如钩”一句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俯视之景。

3、“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什么?

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

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乱难解,现人们常用来比喻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来,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是饱含辛酸,极其痛苦的伤心语。

5、古诗中写“愁情”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出两例吗?

“晓镜但愁云鬓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上片写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上片的写景加以分析。

凄凉“月如钩”即月不圆,实写作者国破家亡之事。

“梧桐”加“寂寞”实写作者内心的孤独、痛苦之情。

7、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见思想感情)

8、请你选择词中任何一句作点赏析。

(见批注)

5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思想内容:

作者借登高以寄托感慨,抒发了他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豪迈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

艺术特色:

借景抒怀

练习: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困难、挫折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任何时候都不能害怕困难和挫折)

3.前两句采用夸张手法,点名飞来峰上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4.前两句诗中写实的是““飞来山上千寻塔””,联想的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

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的感情,形象的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也揭示了同样的道理。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杜甫诗中的两句反映的人生哲理相似,你能说出是哪两句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