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581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docx

《范进中举》达标检测含答案

训练·达标检测第五单元第19课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星宿(xiù)   腆着(diàn)  相公(xiànɡ)

B.解元(jiě)行事(hánɡ)长亲(zhǎnɡ)

C.作揖(yī)亲家(qīn)侥幸(jiǎo)

D.兀自(wù)名讳(huì)拙病(zhuō)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带挈   体统   见教   醉醺醺

B.绾起倒运商议啐在脸上

C.商酌瞒着喘息何足为奇

D.盘费恭喜轩敞谨俱贺仪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现如今高铁发展越来越快,过年回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高铁,难怪有人说:

“2013年过年回家的路今非昔比呀。

B.为了坚持用户的利益,可以不怕得罪人,不怕被骂得狗血喷头。

C.小强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D.即使有万贯家私,也经不起你这样挥霍。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进中举》一文主要运用了夸张手法,揭示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心灵的毒害。

B.众乡邻劝说范母,称范进为老爷,又主动拿鸡蛋、酒、米,这些都表现了众乡邻的热情。

C.范进中举前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D.范进发疯的情节,既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又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5.填空。

  本文节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章回体    小说《     》。

这部书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的腐朽。

6.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后,某班围绕“范进中举”举行了一次语文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

上联:

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

横批:

(2)【谈观点】“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很多人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没什么区别,学生就是“现代的范进”。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说你的理解。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5、6段(从“范进不看便罢”至“快些迎着去寻他”),完成7~10题。

7.作者描写范进喜极而疯,富有层次,请将这一情节梳理完整,每空不超过5个字。

惊喜——   ——   ——跌进泥塘——   

8.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贯穿始终的动作是     ,表情是     。

9.“噫!

好了!

我中了!

”请揣摩范进说这句话时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描述下来。

答:

10.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

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答:

三、美文品析

(2013·海淀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  手

①国画大师莫教授带有两个学生,男的叫朱孟,女的叫滕香。

女的伶俐乖巧,男的敦厚沉稳,两个人莫教授都喜欢,可相比滕香的灵活机巧,莫教授更喜欢朱孟的刻苦踏实。

②莫大师最擅长人物画。

人物最难画手,最传神是眼睛。

手要画好,非下苦功不行,眼要传神,需有灵气。

画人物眼睛,滕香有先天优势,远胜朱孟;画手,滕香竟不如朱孟十分之一。

③莫教授常指着滕香画中人物的手批评她,要她多向朱孟学,要下苦功。

滕香这时就会不满地白朱孟一眼,朱孟却浑然不觉。

④滕香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跟朱孟学,她缺少他那份勤奋。

朱孟的全部生活都在画室里,似乎他活着就是为了画画。

而滕香不会这样,她要化妆打扮,要逛街,她永远也下不了师兄那份功夫。

⑤莫教授常慨叹:

“论天资谁也比不上滕香,她要能有朱孟的刻苦勤奋那就没人能比了。

”滕香一撇嘴,心里暗暗与导师顶嘴:

就您那得意弟子也难比过我,不信走着瞧。

⑥新一届青年美术家画展又要开始了。

本来莫教授鼓励两个人都去参展,叫他们好好准备作品,可临到最后,改了主意,他看着滕香送交的作品说:

“画手你还差得远,去了也白去,这次画展就不要参加了吧。

⑦滕香噘起嘴。

参加高级别的美术展是她盼望已久的,若能在这种权威性画展中获奖,就可能一举成名。

滕香不满导师的决定,心道:

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遛遛。

⑧寄交作品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朱孟的作品由导师选定后报了上去,而滕香却瞒着导师偷偷向大赛组委会寄交了自己的作品。

⑨大赛组委会本来是邀请莫教授担任评委的,因有自己的学生参加,莫教授采取了回避。

美术展经过初评、复评,获奖名单终于出来了。

看到获奖名单,莫教授大吃一惊。

他万万没料到排在第一名的竟然是滕香,而他最得意的弟子朱孟却屈居第三。

⑩无论怎么说,美术展的前三甲竟有两个是莫教授的学生,这事引起了轰动。

记者们蜂拥而至,请莫教授评论他们的作品,特别想听听大师对此次美展第一名滕香的那幅作品的看法。

⑪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莫教授既高兴又尴尬,竟不知如何评说。

两幅作品画的都是一个翩翩起舞的少数民族女子,体态婀娜,美丽动人,曼妙传神。

当然从线条笔墨上来看,朱孟的画更见功力,特别是画中少女轻盈舞动的纤纤玉手,竟给人一种柔软可触、呼之欲出的感觉,绝非一般画家所能画出。

⑫然而,为什么却是滕香得了第一名?

因为滕香根本没有画手,画中少女的手是虚的。

那虚无的少女之手更给人无限的遐想,旋舞中的少女似乎在不停地变换着各种舞姿,令人目不暇接,妙不可言。

⑬朱孟的画,专家给予的评价是:

功力技巧一流,但画风太实,难以给人联想遐思,回味太少,缺少余音绕梁的韵味。

而滕香的画正是胜在朱孟的欠缺上,莫教授对她这种避短就长、藏拙取巧的胜出,说不出是欣慰还是悲哀,面对记者的提问,竟无言以对。

⑭滕香在一边得意地笑了。

朱孟没有不平,只是淡淡平和地对师妹道:

“你这是投机取巧……”滕香一撇嘴:

“忌妒……”朱孟厚道地笑笑,没反驳。

⑮最后,莫教授半开玩笑半叹息地说:

“现在就兴这个。

演员是相貌丑的讨喜,作品是少人看的获奖,画画当然也就是画不如不画的好了。

”朱孟若有所思。

⑯赛后,一切又归于寻常,朱孟仍整日泡在画室里……

⑰研究生毕业,两人都留校当了教师。

两位年轻的国画才俊,为画院增色不少。

莫教授希望二人能珠联璧合,可滕香瞧不上朱孟,嫌他愚笨。

⑱又一届美展开始筹备了。

画院推荐二人一起参赛,希望他们能为画院争得荣誉。

这回朱孟寄交的作品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连导师也没给看。

滕香反倒是一回回把作品拿给莫教授提意见。

滕香的画技日臻成熟,画人物手虽还远不如朱孟,但也大有长进,且她依然藏拙露巧,将人物画得亦虚亦实,剔透朦胧,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对本次大赛的结果,莫教授预测说:

“按照当今的评选标准,滕香准又获大奖无疑。

⑲大赛结果出来,夺魁者竟是朱孟。

朱孟递交的作品,令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惊。

专家给出的评价是:

为数十年来所罕见的惊世之作,开美术史之一代先河。

⑳画作上只画了一双绝美的少女之手。

柔荑玉手,描画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虽然只是一双妙手,你却分明感觉到那是一个月貌花容的绝世女子,在干啥?

舞、耍、戏、唤……你尽可以想象。

正当莫教授和滕香对着画作瞠目时,朱孟对滕香颇怀深意地一笑,说:

“这个我也会……”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2年第12期,有改动)

11.阅读文章⑥~

段,补全下面的相关情节。

(1)新一届美展前,朱孟得到导师推荐,滕香偷偷参赛,莫教授看好朱孟。

(2)

(3)研究生毕业后,滕香、朱孟二人都留校当了教师,莫教授希望他们珠联璧合。

(4)

(5)又一届美展结果揭晓,朱孟意外夺魁,莫教授、滕香瞠目以对。

12.文中画横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答:

13.第⑮段莫教授说“画画当然也就是画不如不画的好了”,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和作用。

答:

14.阅读文章,结合朱孟能在美展中战胜滕香的原因,谈谈你对朱孟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答:

四、写作练笔

15.【写法借鉴】本文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将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和胡屠户那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片段仿写】请你任选一个场面,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A项中“腆”应读tiǎn;B项中“解”应读jiè;C项中“亲”应读qìnɡ。

2.【解析】选D。

“谨俱贺仪”应为“谨具贺仪”。

3.【解析】选C。

“不耻下问”应用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在本句中是向老师请教,故错。

4.【解析】选D。

A项中应为“《范进中举》一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B项应为“表现了世态的炎凉,众乡邻的趋炎附势”;C项应为“范进中举前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始终没有变化”。

5.答案:

清 吴敬梓 讽刺 儒林外史 科举制度

6.

(1)答案(示例):

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世态炎凉

(2)答案(示例):

不同意。

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不一样。

现行教育就个人而言,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传授文化技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社会而言,是培养有用人才,服务于社会。

而封建科举制度对个人来说,是名利的竞技场;对社会而言,其选拔人才的作用已丧失。

7.【解析】本题考查对精彩情节的梳理,注意在理清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参考命题者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概括。

答案:

昏厥 疯跑 疯走集上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能力。

阅读第5段,找出范进反复出现的动作和表情即可。

答案:

拍手 笑

9.【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揣摩能力,注意要联系范进的人物形象,紧扣“好”字,具体分析“好”在哪里。

答案(示例):

“我”终于中举了,可以摆脱贫穷屈辱了,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深层理解能力。

分析“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的意图,再联系时代背景思考。

答案:

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

(2)题可从美展的结果提炼信息,第(4)题可从又一届美展前,朱孟、滕香、莫教授等人的表现方面作答。

答案(示例):

(2)这次美展结果,滕香夺冠,朱孟屈居第三,莫教授发出慨叹。

 (4)又一届美展前,朱孟对作品严格保密,滕香则反复请教教授,莫教授预测滕香再次夺冠。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得意”“淡淡平和”“一撇嘴”“厚道”等是神态描写;作用要结合二人的神态、语言,分析二人的心理、性格。

答案: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形象地写出滕香获得第一后得意的神态,朱孟平和厚道的性格。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含意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语句含意可结合朱孟、滕香在画展中的表现分析;作用可从滕香的获奖原因、朱孟有所领悟最终获奖等方面作答。

意合即可。

答案(示例):

含意:

这句话中,“画”指朱孟画了自己擅长的手,“不画”指滕香没有画自己不擅长的手。

莫教授的意思是,现在画画,如果不能避短就长,画还不如不画的好。

作用:

这句话是莫教授对滕香这一次获奖的感慨,滕香的获奖是因为她“不画”自己不擅长的手。

同时,这句话也使朱孟有所领悟,为他第二次参赛最终获奖埋下伏笔。

1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通读全文,分析朱孟刻苦作画态度的正面描写,结合专家对其作品的评价、第二次比赛画作的侧面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

①朱孟勤奋刻苦,专注于作画。

他的全部生活都在画室里,而且对得奖与否心态平和,比赛后仍整日泡在画室。

②朱孟作画功底扎实。

可以从专家对他作品“功力技巧一流”和“惊世之作”的评价中侧面表现出来。

③朱孟聪慧(或“聪明”,或“悟性高”),在第二次参赛中也扬长避短,最终获得大奖。

15.答案(示例):

她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

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弓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

之后,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噘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叉,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