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6455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聚烯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图表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节2016年聚烯烃期价震荡走高

历经两年的大跌之后,聚烯烃市场在2016年震荡走高,LLDPE期价由7500元/吨左右上涨至10000元/吨附近,PP期价则由5500元/吨攀升至9000元/吨以上,二者累计涨幅分别超过30%与60%,整体呈现了底部反弹行情,尤其是PP表现更为强势。

同期内,原油与煤炭价格都有所上涨,但成本传递效应不尽相同,油价的反弹主要是令石化生产商的利润进一步增厚,而煤炭以及甲醇价格的大幅上涨则形成了强有力的成本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供需的超预期改善刺激了聚烯烃价格的持续上行。

因此,展望2017年,我们将重点关注聚烯烃供需两端边际上的改变,以及煤基产能成本端的变动。

图表1:

2016年间聚烯烃期价震荡走高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

2016年间LLDPE与PP价差显著回落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3:

聚烯烃与原油比价重心提升

(注:

汇率因素已调整)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4:

聚烯烃与煤炭比价创新低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第二节2016年聚烯烃供需两端皆有亮点

一、再生料的压缩可以理解为供给侧改革

2016年聚烯烃市场供应明显偏紧的状况超出了市场预期,投资者开始逐渐关注到再生料市场的萎缩,实际上部分再生料产能的退出可以看作聚烯烃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今年环保监管趋严波及多数工业品,国内废旧塑料加工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河北、莱州、宿迁以及河南等地都经历了严厉的环保整顿,对于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周边环境严重污染的废旧塑料加工点,多地采取断水、断电、拆除生产设备、清除原料等简单粗暴方式直接取缔,一大批不规范的废旧塑料加工作坊被迫关停,从而导致了国产再生料产出的极大压缩。

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再生料市场是否会大举复苏,尤其在新料与再生料价差扩大的情况下废旧塑料加工点是否会“卷土重来”。

原则上国家鼓励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发改委、工信部在多项政策中也都提及了再生资源行业,但有关部门对于废塑料加工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废气的容忍度已急剧降低,环保整顿呈现高压态势。

虽然各地在整顿废塑料加工点时都提及“相关企业在环保手续完备、治理设施到位且排放达标后可以恢复生产”,但废塑料行业“小作坊式”加工的特点非常突出,据估算约50%的企业都不具备条件达到环保标准,各地不规范的废旧塑料加工点在强监管的环境下将大面积被淘汰。

考虑到接下来环保部和各地政府的环保压力有增无减,废旧塑料行业的环保整顿也将如影随形,预计在2017年间环保整顿会持续打压再生塑料市场。

另一方面,新料与再生料的价差虽然扩大,但毛料成本在上升,加之环保成本的大幅提高,废塑料加工企业的盈利还是难有保证。

由此来看,在环保压力下被迫退出市场的废塑料加工工厂已经很难重回市场。

表格1:

2016年国内主流废塑料市场轮番经历环保整顿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进口废塑料在2016年也出现了萎缩迹象,2016年废塑料进口核定率(核定率=核定进口量/申请进口量)不足40%,可见环保对于再生料进口的监管力度也在增强。

1-11月我国进口各类废塑料合计661万吨,同比略微收缩0.8%,其中各类废塑料的进口表现又差异较大,乙烯聚合物的废碎料及下脚料的进口量同比大幅压缩约30%,而包括PP在内的其他塑料的废碎料及下脚料的进口则增长了21%。

进入2017年后,废塑料进口仍是略微受到抑制,一是按照废塑料进口申请第一批次意义最重的角度来看,2017年第一批次废塑料进口核定量较2016年缩减3%;二是在环保监管的重压下,国内部分废塑料生产企业的加工能力难以有效释放,预计2017年进口废塑料的驱动力减弱。

如果将再生料市场纳入广义供给来看,那么PE与PP的供应增速要低于市场的此前认知,加之2016年部分新投产的装置迟迟未能投入商业化运行,由此也就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

2017年的再生料市场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且变数较大:

一方面2016年新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将刺激市场对于廉价再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环保督察在大方向上并不会放松,不规范加工企业的退出将成为常态,接下来再生料市场的具体还需取决于环保督察力度以及新旧料价差,我们更倾向于认为环保督察仍将压缩国内再生料的产出,不过如果新料维持强势,那么质量稳定的进口再生料可能会有所增加。

图表5:

乙烯聚合物的废塑料及下脚料的进口量下滑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6:

其他废塑料进口同比增长21%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7:

2016年废塑料进口核定量情况

资料来源:

环保部

图表8:

2017年第一批次废塑料进口核定量略有缩减

资料来源:

环保部

二、塑料制品需求整体转暖

2016年塑料制品的内需与外需都有所恢复,截至11月,塑料制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3.9%,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6.8%,整体高于2015年的增速水平。

分产品来看,PE下游的农膜、包装膜等刚性需求稳定,房地产行业相关的管材更是受到提振;PP下游需求中,BOPP行业订单持续向好,汽车、家电行业表现抢眼。

由于下游需求复苏与供应量低速增长形成共振,从而推升了包括PE与PP在内的通用塑料树脂的现货价格。

图表9:

塑料制品产量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10:

塑料制品出口量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三、全产业链去库存进程接近尾声

根据我们的估算,2016年PE与PP的需求增量明显大于供给增量,显然这一年消耗了大量的库存,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库存在持续降低,并且中下游企业也都采取了低库存策略,这也契合了工业企业去库存的大背景。

2014-2015年间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库存累积速度要明显快于总体存货累积速度,可以看出,当时伴随着工业品价格的下行,企业产成品积压的同时对原料采购的积极性大幅下降。

而进入2016年之后企业整体处于去库存阶段,8月开始,总体存货累积同比增速先于产成品存货转正,这其中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价格因素影响,同时也表明工业企业有原材料补库迹象。

近期塑料制品行业的产成品库存降幅收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产成品去库存很可能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不排除进入产成品再库存的阶段。

对于经历了产成品去库存和原料去库存的下游工厂而言,季节性旺季启动前补充原料库存是相对刚性需求。

纵观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看,各环节的库存几乎都已经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

进入2017年,在低库存格局下,一旦下游工厂开启原料补库周期,中游贸易商也大概率会被带动补库,那么补库的连锁反应将大概率会造成现货货源偏紧,从而带动价格的上涨。

图表11:

石化厂商合成树脂库存持续降低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12:

塑料制品业产成品去库存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13:

工业企业原料与产成品存货情况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14:

原材料库存的景气度略高于产成品库存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第三节LLDPE:

短期关注春季补库行情,后期产能扩张压力将显现

一、国内外PE产能扩张将形成冲击

乙烯产业链的景气周期已经持续多年,但即将迎来的国内外新装置投放将逐步打破这一格局。

一方面,国内在建待投产的装置规模不小;另一方面,美国的乙烷裂解项目将进入投放期,中东与印度的扩能也在有序展开,尤其是在国内外价差对进口有利的背景下,国内PE市场将面临内外双重供应压力。

1、国内约200万吨新产能计划于2017年投产

虽然煤炭价格的上涨削弱了煤化工的竞争力,但国内在建待投产的项目较多,接下来有投产计划的PE装置依然较多,据我们不完全估算,2017年拟投产的PE装置合计产能达205万吨,如果全部如期投产,那么现有产能将进一步扩张13%。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两年间市场都经历了预期调整的过程,即最初的新装置投产计划令投资者担忧供应压力骤增,于是期货远期大幅贴水,然而随着建设进程的推进,拟投产装置因种种原因纷纷延迟释放产能,于是就会出现预期调整从而推升期货价格的情况。

正是由于前期装置延迟投放现象频发,导致投资者对计划投产的新装置规模持犹疑态度,后期市场需要等待投产信息进一步确认之后才会作出相应反应。

在拟投产的新装置中,中海壳牌、久泰能源以及神华宁煤二期大概率涉及到LLDPE产品,只是久泰能源与神华宁煤二期具体的产品类型还不能确定,暂时按照三套装置全部生产线型估算,相当于LLDPE产能规模扩张13.7%;如果神华宁煤二期生产其他产品,那么LLDPE产能规模将扩张8%。

总体而言,国内产能扩张会带来供给压力,具体影响程度还需观察实际有效产能的释放情况,如果装置延期投放,那么逐步释放的供应对市场冲击也会被逐步消化。

此外,LLDPE装置投产计划相对集中于2季度后期以及下半年,由此预估下半年的供应压力会更加明显。

表格2:

2016-2017年国内聚乙烯新装置投产情况

注:

江苏斯尔邦与中天合创在2016年底已有试车消息传出

资料来源:

化工在线

图表15:

国内PE产量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16:

国内LLDPE产量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2、美国乙烷裂解项目将进入集中投放期

美国廉价而充裕的乙烷为当地乙烯产能的扩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自2013年以来,德克萨斯与路易斯安等地陆续利用乙烷原料对乙烯项目进行原料转化、闲置装置重启以及产能扩建等。

在2017年,美国大型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将进入集中投放期。

根据各大公司最新发布的消息来看,我们预计2016年4季度至2017年底,美国将有8套装置、合计607万吨的乙烯产能投放,由此带动的聚乙烯产能释放约为300-400万吨左右。

并且在充分考虑装置延迟投产的情况下,预计几套大型装置的商业化运行会集中在下半年发生,届时全球的PE产能扩张很可能形成共振。

表格3:

2016-2017年美国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投产情况

注:

Indorama的37万吨/年的装置重启可能延迟至2018年

资料来源:

Bloomberg

图表17:

美国乙烷价格持续走低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18:

2017年美国乙烯产能将大幅扩张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3、印度与中东的扩能正在有序展开

从全球范围来看,乙烯产业链的扩张并不仅限于中国的煤制烯烃与美国的乙烷裂解,鉴于聚乙烯产品需求稳定并且盈利良好,许多石化生厂商近些年都在试图扩张产能规模,其中,尤以具有成本优势的中东以及具有市场优势的印度最不容小觑。

受国内需求刺激,印度正在陆续启动新一轮的石化扩能。

主要的生产商包括RelianceIndustries、GAIL印度、ONGCPetroadditions(OPAL)和聚合物公司(BCPL)等,2016-2017年间,印度拟投产PE装置合计达260万吨/年,然而由于项目工程规模大并且成本高,印度工厂的投产日期多有延迟,部分2016年下半年投产的装置实际有效产能释放则需要等到2017年。

中东与北美市场聚乙烯扩能多是依托于资源优势发展起来,2016-2017年间,伊朗、沙特以及阿联酋合计投产的产能约有150万吨。

与此同时,墨西哥与加拿大凭借天然气资源也在逐步壮大化工产业,2016年投产的聚乙烯产能也有150万吨。

由此可以看出,前期乙烯产业链的高景气周期刺激了全球范围内的产能扩张,而目前则进入产能逐步释放阶段。

考虑到装置投产的滞后性,预计2016年下半年投产的350万吨产能中大部分将在2017年实现产能的有效释放。

表格4:

2016-2017年其他国家(除中国与美国外)的聚乙烯装置投产情况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注:

2016年装置投产具有滞后性)

4、全球PE供应将转向宽松

中国煤制烯烃产能的继续释放、美国乙烷裂解项目进入集中投产期以及印度与中东的有序扩能无疑对聚乙烯市场形成合力,根据我们的测算,2016-2017年全球聚乙烯产能扩张复合增速为6.7%,明显高于全球需求3%-4%的增速水平,并且考虑到2016年建成的装置中约5成集中于4季度投产,这部分产能在2016年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然而进入2017年后,投产装置滞后释放产能与新装置投产可能同时作用于市场,即便出现部分装置延迟的情况,2017年全球聚乙烯的供应增量也会明显大于2016年的水平。

反观需求端,中国的经济增速存在下滑风险,聚乙烯需求端很难找到大的增量。

可以预见,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全球乙烯与聚乙烯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在2017年确立,全球货源将展开激烈竞争,最终或将以淘汰高成本产能实现再平衡,但在此过程中必然意味着乙烯产业链景气周期的完结以及生产企业利润的极大压缩。

图表19:

全球乙烯产能扩张速度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0:

全球聚乙烯产能扩张速度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全球聚乙烯供应转向宽松最直观的影响将是进口货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增大,2016年底,国内聚乙烯价格高企已经完全打开了外盘货源套利窗口,11月间PE进口量出现了环比30%的增长。

考虑到2016年4季度投产的国外装置众多,这些产能商业化运行之后的冲击将逐步显现,预计2017年外盘货源持续冲击国内市场将在所难免。

其中,由于全球拟投产的PE产能中三个品种的拟投产规模大体相当,预计原有体量较小的LDPE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其价格走势相对偏强的局面也会改变。

图表21:

LLDPE月度进口情况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2:

LLDPE内外价差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3:

PE各品种对外依存度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4:

PE各产品现货走势对比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二、PE下游需求增速存在下滑风险

由于聚乙烯下游产品中约7成是非耐消费品,由此其消费增速总体大稳小动。

截至2016年11月,国内塑料薄膜累计产量同比增长6.5%,略高于塑料制品整体3.9%的增速水平,但农用薄膜的累计产量同比增速不足2%。

尽管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会有所差异,但农膜消费增速放缓的趋势已是越加明显,接下来农膜消费或将进入低速增长时代。

与此同时,包装膜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16年包装膜行业的开工基本是不温不火,此外,PE整体消费中约10%左右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后期房地产投资一旦降温恐将令这部分消费增速下滑。

图表25:

塑料薄膜产量增速变化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6:

农用薄膜产量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三、2017年LLDPE期价走势研判

2017年间,全球聚乙烯装置的拟投产规模庞大,中国煤制烯烃产能的继续释放、美国乙烷裂解项目进入集中投产期,以及印度与中东的有序扩能将大概率形成合力,由此全球供应转向宽松或将令聚乙烯价格整体承压,乙烯产业链的景气周期也面临下行风险。

鉴于近些年新装置释放产能的时点普遍较投产计划有所延迟,所以产能扩张冲击的大小还需取决于实际投产进程,不过相对确定的是,市场对于供给端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国内市场关注的焦点更是在由石化低库存开始转向担忧进口低价货源形成冲击。

结合新装置投产计划、装置检修计划以及库存节奏来看,上半年国内聚乙烯装置的投产计划集中于LDPE品种上,LLDPE的新装置投产则大概率出现在下半年,因此中短期的供需矛盾主要在于需求端跟进不足与库存偏低的博弈,我们预计春节前后下游工厂备货意愿普遍偏低,石化库存与港口库存将会明显累积,现货成交不畅与资金面偏紧很可能形成共振,由此预计年初LLDPE期价有回调的可能。

然而,下游工厂的原料低库存与产成品低库存现象依然突出,3月间地膜需求陆续启动又将会刺激新一轮的补库周期,如果届时原油等成本端配合,LLDPE价格有望形成一波反弹,甚至不排除期货主力合约冲破11000元/吨的可能,然而地膜旺季步入尾声后,预计市场将重新审视国内外新装置大规模投产的问题,如果届时拟投产装置规模与我们近期统计的相当,那么产能扩张将逐步进入实质影响阶段,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塑料制品消费在下半年也将承受增速下滑风险,由此预计供需矛盾凸显会促使LLDPE期价步入下跌通道。

预计2017年LLDPE期价的波动重心会较当前明显下移,但是否会跌至前低则需关注成本端的情况。

由于目前油制烯烃的利润已处于高位,因此油价的小幅上涨更多的影响在于增厚石化生产商利润,真正对于边际产能的成本支撑作用不会非常明显,只是国内石化厂商的定价主导作用依然不容忽视,如果国际油价在OPEC与非OPEC联合减产的刺激下大幅上涨,那么国内聚乙烯价格必将受到提振。

而我们认为对聚乙烯价格影响更具弹性的是煤炭以及甲醇价格的波动,如果煤基成本居高不下,那么LLDPE边际产能上的成本支撑作用将会显现,根据目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宏观经济运行来看,我们预计2017年煤炭价格整体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由此预计2017年年初LLDPE的在成本支撑的作用下大概率不会深跌,而在下半年,如果能源品价格下行,那么也将为LLDPE打开下行空间。

第四节PP:

供需格局略有宽松,成本支撑或将限制跌幅

一、PP产能扩张依然主要集中在国内

近些年煤制烯烃与PDH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行主要集中在中国出现,从而带来了国内聚丙烯新增产能的大量释放,而国际上的原料轻质化令丙烯产出有缩减态势,因此国外新增聚丙烯装置并不多。

2016年间,国内陆续新增200多万吨PP粒料产能,相当于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张了13%,只是其中有156万吨集中在4季度投产,甚至部分装置年底前都没有实现正常运行,这也就出现了PP产量仍然低速增长的局面。

进入2017年,国内拟投产聚丙烯产能规模仍有250万吨,考虑到2016年底投产产能的有效释放,预计2017年国内聚丙烯的产量同比增速与产能扩张速度都将超过10%,PP市场将同时面临新旧装置的产能释放问题。

而2017年国外聚丙烯新装置投产规模依旧较小,合计产能约有100多万吨,全球的产能扩张速度在4%-5%左右,供需基本均衡,因此预计接下来国内PP市场或仍将是价格洼地,进口货源或仍将略有缩减。

表格5:

2016-2017年国内PP新装置投产情况

注:

常州富德与中天合创在2016年底已有试车消息传出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7:

1-11月国内PP产量累计增速为5.6%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8:

PP净进口量近年来不断压缩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表格6:

2016-2017年国外聚丙烯装置投产情况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二、需求端转暖的持续性存疑

2016年聚丙烯价格的持续上涨一方面与国内外供应量低速增长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国内需求端的超预期好转密不可分,聚丙烯的主要下游——塑编、BOPP以及注塑行业在2016年间都有比较好的表现,只是各行业转暖的持续性较难保证。

塑编行业由于受内外需的明显拉动,下游工厂的订单维持稳定,开工负荷也维持相对高位。

1-5月间我国塑编袋和无纺布类制品的出口表现抢眼,前5个月塑编袋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了50%,然而后期随着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出口形成压制,塑编袋的出口转为平稳,鉴于当前的原料价格与宏观环境,预计2017年上半年塑编袋出口已是很难达到2016年的同期水平。

与此同时,今年房地产相关行业的拉动效应明显,水泥产量增速由负转正也令塑编需求有所回升,只是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发挥效力,2017年塑编袋的内需也很难找到增量。

近年来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令胶带母卷这一BOPP下游行业获得了稳定的市场需求,2016年BOPP行业的盈利状况整体稳定,持续增加的订单更是刺激了BOPP企业加大生产力度,于是2016年BOPP行业的整体开工率同比偏高。

整体而言,与快递行业相关的约20%的BOPP膜需求有望保持稳定,但经济环境低迷的大格局会拖累BOPP膜的整体需求,由此预计2017年BOPP行业对原料需求保持稳定已属难得。

一直以来石化生产商致力于将聚丙烯通用料产品转向高端料、专用料,其背后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契合汽车以及家电等行业“以塑代刚”的需求。

可以观察到的是,2016年汽车行业增量可观,而空调、洗衣机和冰箱的产销也明显转暖,这对注塑制品形成了提振作用,并且石化生产商主动转产也间接缓解了通用料市场的压力。

不过进入2017年之后,这一部分的需求增速存在下滑风险,一是2016年执行的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的购置税政策,将从2017年起按7.5%征收,虽然部分车企宣布了购置税补贴政策,但消费透支效应还是可能令汽车销量增速有所回落;二是家电行业的产销两旺本质上与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密切相关,后期随着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家电消费也会受到拖累。

综合来看,2016年聚丙烯各终端需求转暖形成了合力,尤其是“金九银十”表现超预期,但展望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恐将拖累需求,聚丙烯终端需求增速将会很难企及2016年的同期水平。

图表29:

塑料编织袋出口量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30:

水泥产量增速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31:

BOPP价格波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32:

BOPP行业开工率变动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33:

汽车行业产销两旺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34:

家电行业明显转暖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三、重点关注甲醇以及丙烯单体的成本支撑作用

聚丙烯原料来源多元且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由此也就会出现不同原料的成本支撑问题。

近两年间,外采丙烯制聚丙烯粉粒料以及甲醇制聚丙烯的产业链短、盈利波动较大,并且产能调节弹性大,二者的成本支撑作用时而成为市场焦点。

外采甲醇制烯烃的兴起令甲醇市场与聚烯烃市场的联系日渐紧密,尤其是华东地区部分装置为MTP装置,即甲醇原料全部用于生产聚丙烯,由此也就形成甲醇原料在PP市场中的产能占比高于PE市场的情况。

目前,以外采甲醇为原料的PP产能在120万吨左右,这部分产能近期面临极大的盈利考验,理论上MTP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这部分甲醇制烯烃产能可能暂时退出市场,但考虑到烯烃是甲醇行业最大的需求,一旦MTO/MTP装置因亏损而削弱甲醇需求,那么甲醇价格也难以维持高位。

总体来看,甲醇与PP价格总体维持动态寻求平衡的状态,由于甲醇供需基本面要略强于聚烯烃,因而甲醇原料端在某一段时间内会极大侵蚀MTO/MTP装置的利润,但并不会持续过长时间导致下游产能完全退出。

此外,丙烯价格对PP市场的影响也值得关注,虽然直接外采丙烯制PP粒料的产能较小,但PP粉料一般由外采丙烯制得,并且粉料与粒料的下游市场重合度较高,因此丙烯价格完全可以通过粉料市场间接影响PP粒料。

近年来PP粉料一直在丙烯与粒料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

2015年底,丙烯的短期快速下跌一度极大地增厚了企业利润,同时也催生了粉料产能的扩张热情,于是2016-2017年间约100万吨的粉料产能释放,考虑到PP粉料的合计有效产能超过300万吨/年,而PP粒料新装置投产带来的供应增量应不足300万吨,因而我们预计在极端情况下,粒料完全替代粉料就足以消化增量供给,也就是说PP粒料价格短期内不会跌破粉料的生产成本。

从全球乃至东北亚区域性市场来看,丙烯市场是紧平衡格局,我们保守估计2017年东北亚丙烯价格均值不会低于2016年下半年水平,国内丙烯价格均价或在6800元/吨以上,按照PP粉料350元/吨的加工成本估算,国内PP市场在7150元/吨左右存在强有力的成本支撑。

图表35:

PP粒料原料来源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