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6088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docx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

唐诗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选择题

  1、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

  2、有唐一代三百年间,遗留下将近五万首诗歌,比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间遗留下的诗歌多出三倍以上。

3、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本于清人焦循的“夫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说法。

4、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为省题之诗,一为行卷之诗。

5、唐王朝一反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思想统治政策。

6、僧人、道士本身就是诗人的是寒山、拾得、灵一、皎然、灵澈、贯休、齐己等。

7、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梵语拼音学的传入,对汉语音韵学和诗歌格律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8、元稹《乐府古题序》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乐以定词”,一类是“选词以配乐”。

9、对音乐摹写出神入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王维《扶南曲》、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栗歌》。

10、唐代诗人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师,又是南宗山水画的宗师。

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11、盛唐山水画的兴起,使诗与画在本质上趋于同步,重写意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12、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曹将军画马图歌》是其中的精品;还有白居易《赠协律郎萧锐画竹》。

  13、明确提出划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期,肇始于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于高棅的《唐诗品汇》。

  14、高棅《唐诗品汇》划分唐诗的大致时间和代表诗人:

  

(1)初唐:

武德至开元初,近一百年,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

  

(2)盛唐:

开元初至大历,五十余年,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3)中唐:

大历至大和末,近七十年,诗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4)晚唐:

开成至五代,近七十年,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15、清人陈衍《石遗室诗话》提出诗盛于“三元”之说,“三元”中的“上元”指唐玄宗的开元,是李、杜时代;“中元”指宪宗的元和,是元、白、韩、孟时代;“下元”指北宋哲宗的元祐,是苏、黄时代。

 

二、名词解释

  1、题画诗

    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借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

 

三、简答题

  1、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对唐诗有何影响?

(1)绘画艺术的发达,有助于创造或深化诗的意境;

(2)绘画艺术的发达,带来了题画诗的兴盛。

 

  2、唐诗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诗人队伍、诗作数量及质地:

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

(2)诗歌风格:

众体兼备,风格多样。

(3)诗歌体裁:

众体兼备,众体兼长。

 

  3、唐诗繁荣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广开言路)

(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儒释道并存)

(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怎样理解高棅所说的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

    “中唐”处于“盛唐”之后,“晚唐”之前,它不是唐诗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虽然唐诗的繁荣主要集中在8世纪至9世纪中叶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

王维、李白、杜甫的诗歌崛起在前,韩愈、白居易、李贺等诗人相继于后,先后有序却又各自争雄竞长,从而形成群峰环立、如日中天的唐诗繁荣局面。

    在中唐虽然个人诗人没有谁确实能与李、杜相抗衡,但“诗到元和体制新”,在风格流派、题材体制以及艺术技术等方面,中唐有着巨大的开拓和创新,后世无不瞩目。

所以高棅认为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

 

  5、唐代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对唐诗有什么影响?

    唐代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允许人们畅所欲言、秉笔直书,政治文化出现活跃的局面,并臻于繁荣。

诗人就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做到“推见至隐”鲜有避讳。

 

6、为什么说唐诗的繁荣既是社会方面的外因,也是文学自身方面的内因?

(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社会方面的外因:

(1)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和空前高涨的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达的经济造成了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社会气象,并极大地影响于诗人们的创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

发达的经济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使他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发达的经济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2)唐王朝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原因。

(3)随着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庶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手中,这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文学自身演变的内因:

我国在唐之前,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诗歌传统、艺术技巧、体裁形式等方面的经验。

特别是“新体诗”自六朝以来的发展,永明声律说的创造,梁陈时律诗的雏形的出现,对唐代五、七律成熟有很大影响,五、七绝也由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总之,诗歌自身发展为唐诗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广阔前景。

 

7、试论述唐代庶族地主阶层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对唐诗的积极影响。

(1)他们大多生气勃勃、奋发向上,富于理想和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澄清天下。

唐诗所表现出的昂扬的情调、明丽的画面及独特的生活理想,正根源于此。

(2)他们大多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人民的灾难和不幸,敢于为之呐喊、呼吁。

(3)他们大多恃才傲物、蔑视礼法,敢于直斥权贵、抨击执政,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现象,积极从事改革弊政的斗争。

第二章  唐诗的演进阶段

第一节  初唐诗歌

一、选择题

  1、唐初三、四十年,宫廷诗人的代表是上官仪。

2、将对仗技巧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的诗人主要是上官仪。

3、《野望》的作者是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自著《五斗先生传》,另作《石竹咏》)。

4、“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5、初唐四杰的作品集及代表诗作:

王勃《王子安集》,代表作《滕王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盈川集》,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邻《幽忧子集》,代表作《行路难》、《长安古意》;骆宾王《骆临海集》,代表作《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在狱咏蝉》。

6、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评初唐四杰,直称“王杨卢骆当时体”,足见其当时的影响;最早将四杰合称的是初唐诗人宋之问。

7、“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自卢照邻《长安古意》;“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杨炯《从军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出自王勃《滕王阁》;“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出自沈佺期《独不见》(一名《古意呈现补阙乔知之》)。

8、初唐四杰的生活年代在7世纪下半叶。

9、卢照邻《长安古意》“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句中的“蝉翼”和“鸦黄”分别指发式和颜色。

10、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是用旧题写的乐府新曲。

11、初唐歌行的赋化特点,在描写都城的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代表作有卢照邻《长安古意》和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1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的感情基调是旷达。

13、初唐四杰中,王、杨工于近体五言律诗,卢、骆则擅长古体七言歌行。

14、初唐诗人在改进诗体方面,主要是完善和发展了五、七言律诗和七言歌行。

15、在体裁方面,承永明体而来的五言律诗,到王勃、杨炯手中正式定型。

16、《代悲白头翁》(一名《白头吟》)的作者是刘希夷。

17、“初唐体”指初唐的七古即七言歌行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即其代表作。

它上承《楚辞·天问》,下启李白《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18、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19、继承南朝沈约、谢朓“永明体”诗歌理论,提出“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声律主张的是宋之问(字延清)、沈佺期(字云卿),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20、沈佺期七言律诗《独不见》一诗中,“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反衬(以燕之双栖双宿反衬少妇独守空房);宋之问代表作《度大瘐岭》。

21、受乐府古辞的影响,后人遂以“卢家妇”代指少妇。

22、邢昉《唐风定》谓七律“初唐唯此一篇”,认为是初唐时期最为成熟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23、产生於南朝的永明体新体诗,经初唐沈宋的加工定型,才产生唐代成熟的五言律诗,所以“沈宋”主要使得格律诗定型,为盛唐诗歌之繁荣打开了通路。

24、初唐时期,正面提倡“兴寄”(风雅兴寄)、“风骨”(汉魏风骨)的诗人是陈子昂(字伯玉);诗论见于《感遇三十八首》。

  25、韩愈《荐士》诗云: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26、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一诗是比体诗(以兰若自比,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27、陈子昂倡导的诗文改革预示着初唐的结束和盛唐的开启。

28、陈子昂短短几句的《登幽州台歌》却包含着对古代明君的敬仰、生不逢时的哀伤、知音难觅的苦痛、时不我待的感喟。

29、批评“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诗人是陈子昂。

30、“疾风知劲草,板荡[mxw1] 识忠臣”是唐朝皇帝李世民《赠萧瑀》的名句。

  31、作诗有所谓“得江山之助”之说的诗人是张说。

32、初唐时开创以俗语俚词入诗风气的诗人是王梵志。

 

二、名词解释

  1、初唐体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有“唐初体”一说,指的是“唐初犹袭陈隋之体”,明代有人将“唐初体”改为“初唐体”,明后,“初唐体”就是指“四杰”的七言歌行体。

 

2、四杰体

  诗歌的题材内容由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对江山塞漠的描绘和个人性灵的抒写,风格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新。

体裁上,“四杰”各有所长,卢、骆擅长七言歌行,所作被后人誉为“初唐体”;王、杨则擅长五言律诗,格律更趋规范化。

 

三、作品阅读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这首诗在格调上与一般送别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超脱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窠臼,劝慰自己和友人不必为离别而太过悲伤,展现了胸怀的旷达。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3)“少府”:

唐人对县尉的通称,其职位低于县令。

(4)“之任”:

赴任。

(5)“儿女共沾巾”中的儿女指青年男女。

 

2、杨炯《从军行》

  

(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的思想情感:

反映了年轻士人的生活理想,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2)虽然是乐府旧题,但这是初唐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中著名的边塞诗。

 

3、卢照邻《长安古意》“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1)桑田碧海:

即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之大;

       扬子:

汉代扬雄,字子云。

  

(2)这几句话表达的意思:

以汉代穷居著书的扬雄自况,与前面所写的豪门贵族生活作对照,针砭当世,托物言志。

 

4、骆宾王《在狱咏蝉》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中的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犯。

 

四、简答题

  1、初唐诗歌对唐诗的繁荣、发展主要有哪些贡献?

其代表诗人是谁?

(1)从题材、境界、气度方面改变了诗风,不时透露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2)在改进诗体方面看,推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初唐体”,即七言歌行体。

 (3)代表诗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

 

  2、上官仪“六对”“八对”之说的具体内涵与历史贡献是什么?

“六对”、“八对”说以字音与字义的对称效果组织偶句,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区分上升到了诗歌联句的艺术创造,对律诗的成熟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章  唐诗的演进阶段

第二节盛唐诗歌

一、选择题

1、《感遇》诗:

“岂伊地气暖,自我岁寒心。

”其作者是张九龄(字子寿)。

2、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提到的是诗人王维(字摩诘)。

3、王维(字摩诘)的名与字都取自佛家经典(《维摩诘经》)。

4、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犹如精美的小长卷,由一帧帧隐居幽胜的画幅组接而成。

5、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秋暝”指秋日傍晚。

6、“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自王维《终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使至塞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7、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布衣)的是孟浩然。

8、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结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包括比兴、典故(典出《淮南子·说林训》)。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孟浩然《春晓》。

10、孟浩然的诗,绝大多数是五言律诗。

11、“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说的是孟浩然(其友王士源评)。

1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特点是篇法之妙,不见句法。

13、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的田园诗人是储光羲,诗作有《田家即事》、《田家杂兴八首》等。

14、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真正田园诗写得最多的是储光羲。

1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7、盛唐边塞诗人中最善于以政论的笔调抒发自己对战争的意见,表达自己边防理想的是高适(字达夫)。

1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出自高适《燕歌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别董大》。

19、被郑振铎称为开、天时代“最富异国情调的诗人”是岑参,他的边塞诗是典型的“西部文学”。

20、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押韵上的独特之处是句句都押,三句一转,平仄交替。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自岑参《逢入京使》。

22、高岑边塞诗在体裁上最擅长的是七言歌行。

 2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自王翰(字子羽)《凉州词二首》;被王世贞称为“无暇之璧”。

2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之涣(字季陵)《凉州词二首》其一。

“杨柳”指别离时奏的乐曲(《折杨柳》)。

25、《登鹳雀楼》属于王之涣。

26、“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指的是王昌龄(字少伯,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

27、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的是王昌龄。

28、所写七言绝句堪与李白争雄,足称连璧的诗人是王昌龄。

29、从现有史料看,一生没有到过边塞,却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传世的是王昌龄。

30、王昌龄《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互文手法。

3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堪称“边防军人之歌”。

32、王翰、王之涣、王昌龄以七绝见长;李颀则以七言歌行见长。

33、“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出自李颀《古从军行》。

34、在边塞诗中,既能提示“汉”军“年年战骨埋荒外”的惨剧,又能点到“胡儿眼泪双双落”的哀痛的作家是李颀《古从军行》。

35、崔颢属于盛唐边塞诗派诗人,著《雁门胡人歌》、《黄鹤楼》。

3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称。

37、当代唐诗研究中,关于李白出生地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条支说、中亚碎叶说、焉耆碎叶说。

38、20世纪70年代,郭沫若著成《李白与杜甫》一书,书中对李白的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

39、“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行路难》;“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0、“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是李白对六朝诗歌颓风的抨击与鞭挞。

41、李白《古风》中题名“古风”指古诗,名为“古风”,有继承《诗经》“国风”传统的意思;也是反映了李白的诗歌主张的一组作品。

42、“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以上对孔子儒学抱批判的诗句分别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和杜甫《醉时歌》。

43、“长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这是元稹对杜甫(字子美)诗歌的高度评价。

44、“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出自杜甫《丽人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出自杜甫《兵车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登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杜甫《绝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杜甫《蜀相》;“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5、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作于安史之乱已起消息未至长安时,所以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杜甫(字子美)。

46、杜甫《新婚别》叙述的主体是新娘。

47、杜甫诗篇中,属于七律的有《登高》、《秋兴八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8、“三吏”、“三别”是杜甫的著名作品,其中“三吏”包括《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9、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丧乱记实之作有“诗史”之称。

50、“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是上巳节。

51、从安史之乱前夕至大历初的十几年间,诗坛为杜甫的光芒所笼罩。

52、后人对大诗人杜甫的尊称有“诗圣”、“诗史”。

53、《忆昔》诗表现开元年间国家富庶、生民安乐的景象,该诗作者是杜甫。

  54、唐代重在抒情的诗体歌行体乃是从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二、名词解释

1、山水田园诗派

多以五言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艺术上熔陶诗浑成与谢诗工巧为一炉,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融的画面,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代表作家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

2、边塞诗派

抒报国壮志,揭军中不平,发反战呼声,记民族交往,颂域外风情,摹塞上风光;代表作家有岑参、高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灏等;由于经历、个性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各自的风貌,或雄奇瑰丽,或深厚沉著,或凭想象抒怀,或借咏史寄意,但却都体现了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

 

三、作品阅读

1、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结构上的妙处:

首联逆起,上、下句位置倒转,有先声夺人之妙。

(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中“疾”、“轻”用字佳在:

上句着意描写鹰眼的锐利,但不用“锐”而用“疾”;下句着意刻划马驰之迅疾,但不用“疾”而用“轻”字。

(3)新丰市:

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4)细柳营:

汉代名将周亚夫以治军整肃著称,细柳营是他屯军的地方,后遂以细柳营喻指将军驻地。

 

2、阅读王维《使至塞上》,试回答: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征蓬”、“归雁”除写景外,还有什么寓意?

    都是诗人的自喻。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景有什么特点?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阅读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诗回答:

  

(1)张丞相是指谁?

    是张九龄。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表现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

 

4、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试回答:

(1)题目中的“过”是什么意思?

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过”:

访问;此诗用极为亲切简洁的语言和由往访至辞别的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情。

(2)说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是五律,风调却近古体。

对仗工整,无锤炼痕迹。

其质朴的风格与所描写的对象、诗人的朴实情怀和谐一致。

 

5、阅读高适《燕歌行》,分析诗的末二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本诗重在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将帅的腐败无能、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战士则寄予深切同情。

诗的末二句则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点出了前面的题旨。

(2)解释“歌行”的涵义: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警句,诗人只是陈述事实,并未下评语加以褒贬,但句意显豁,对比鲜明,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6、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五花连钱:

指名贵的马。

唐代富贵人家把马的毛剪成花瓣形,作为装饰,五瓣叫五花马;连钱:

良马名,连钱骢的省称。

(2)草檄:

起草声讨敌人的文书。

 

7、解释《长安古意》、《使至塞上》、《燕歌行》三首诗题中的“古意”、“使”、“燕歌行”。

(1)古意:

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表示是拟古之作。

(2)使:

出使

(3)燕歌行: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8、阅读王昌龄《出塞》,试回答:

(1)说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互文的修辞手法;以“秦”、“汉”互文见义,统领“明月”和“关”。

(2)“龙城飞将”指谁?

作者引此有什么用意?

  指李广;只要有汉代李广那样善于作战又有爱护战士的飞将军在,边烽就可平息,反映出当时政治与军事的腐败,以及将帅多骄惰无能,不恤士卒。

 

9、阅读李颀《古从军行》,试回答:

(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怎样理解此诗托古讽今的手法?

  七言歌行;作者虽在乐府诗题“从军行”前冠一“古”字,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