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984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8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

《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经典诵读.docx

五年级经典诵读

一、《乌衣巷》

作者: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

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

名。

2、朱雀桥:

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韵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

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

“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

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自有其深意所在。

二、《感遇·其二》

作者:

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

1、岂伊:

岂唯。

2、岁寒:

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

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

进献。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评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

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三、《溪居》

作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

1、簪组:

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

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谪:

流放。

4、夜榜:

夜航。

5、楚天:

永州古属楚地。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评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

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

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

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之风。

沈德潜评说: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

”(《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四、|《望月怀远》

作者: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1、灭烛两句:

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

写尽无眠。

【韵译】: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评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

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

护卫。

3、三秦:

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

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六、《如梦令》

作者:

李清照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尝:

常常;时常。

2.溪亭:

溪边的亭子。

3.日暮:

太阳落山。

4.沉醉:

有两种意思

(1)喝醉

(2)陶醉。

5.兴尽:

兴致得到满足。

6.误:

错误。

7.藕花:

荷花。

8.争:

怎么;如何。

【韵译】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

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

赶快划呀,赶快划呀。

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

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本词的意境优美,写景如画。

在恬静淡雅的画面勾勒中,作者年青时期闲适风雅的贵夫人生活,潇洒豪放的性格,也就十分鲜明地表现出来,而由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的新鲜、美丽而又迷人的艺术境界,更给读者以美的感受,使你久久沉浸在一种清新愉快的感受中。

七、《登岳阳楼》

作者: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

1、吴楚句:

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

分裂。

2、乾坤:

指日、月。

3、戎马:

指战争。

4、关山北:

北方边境。

5、凭轩:

靠着窗户。

【韵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评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

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

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

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

然,毫不费力。

八、《草》

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

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

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

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九、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注:

①水庙:

指龙王庙。

②朱门:

红漆大门,指富豪人家。

③咽:

凝塞。

指乐器受潮音阻

【韵译】:

春旱无雨,桑条无叶,禾苗被毁,百姓不得不强颜欢笑,在龙王庙前吹萧奏乐,乞求龙神降下救命雨。

而朱门豪宅之人也出来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他们并非惟恐老天不雨,而是“犹恐春阴”,担心丝竹受潮,演奏声音哑咽。

【评析】: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

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

“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

因为庄稼枯死,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

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

十、《送别》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

柴门。

2、王孙:

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

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题解]

此诗写于元庆五年(1199)十二月。

陆游共生六子,子聿,即陆子遹,是他最小的儿子。

“示子聿”,即写给子聿看的。

所以,作品既是诗人一生的读书体会,也是对儿子的教导,一方面要求儿子努力学习,并且要持之以恒,同时又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注释]

(1)无遗力:

竭力之意。

遗,保留。

(2)工夫:

指下工夫努力学习。

成:

有所成就。

(3)纸上得来:

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

浅:

肤浅,没有深刻体验所致。

(4)躬行:

指亲身实践。

躬,亲自。

[大意]

   古人认真读书,努力做好学问,都是竭尽全力从不懈怠的。

在年轻的时候不断地下工夫钻研,直到年纪大了才会有所成就。

但是只从书本上获得知识还是肤浅的,必须懂得做好学问还得亲自去实践,以便在实践中加以验证,那才是真正的学问。

[品味]

   首句以古人为例,说明读书学习,必须尽心竭力,这对于心情浮躁而不能全身心认真对待学习的人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次句讲做学问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但要下工夫潜心钻研,而且要坚持不懈,这对于急功近利、幻想能一蹴而就的人来说,有励志的作用。

在一般人看来,能够做到无“遗力”,“老始成”,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然而,在诗人的眼里,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缺少亲身的体验,缺少应有的实践,所以学到的知识是不够深刻的,从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换言之,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古人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那么,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只啃书本而不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各种活动中去吗?

十二、《杂诗》

作者: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

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

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

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

”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十三、《绝句》

(宋)作者: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解】:

短篷——带篷的小船。

杖藜(lí)——用藜做的拐杖。

藜,植物名。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

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

[2]在这里引申为春风

【韵译】:

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评析】: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十四、《无题》

作者: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①“相见”两句说:

相见难得,离别是更难舍难分,又何况是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分别啊!

  ②丝:

双关语,与“思”谐音.蜡炬(jù):

蜡烛.泪:

蜡烛燃烧时下流的油脂叫“烛泪”.

  ③晓镜:

早晨照镜子.云鬓:

旧时用以形容妇女浓软如云的鬓发,此借指面容仪态.改:

指容颜变得憔悴.月光寒:

指处境凄寂.

  ④蓬山:

蓬莱山,相传为海中仙山之一.这里借指对方的住处.无多路:

没有多远.青鸟: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指信使.探看:

探望,慰问.

【诗人简介】

李商隐:

(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少习骈文,游于幕府,又学道于济源玉阳山.开成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宣宗朝先后入桂州、徐州、梓州幕府.复任盐铁推官.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晚年闲居郑州,病逝.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为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赏析】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十五、《饮酒》

作者:

陶渊明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注释〕

(1)这首诗写贫居荒宅之景与衰老将至之悲,但诗人并不为守穷而后悔,相

反,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夙愿,那才深可痛惜。

(2)乏人工:

缺少劳力帮手。

(3)班班:

显明的样子。

《后汉书?

赵壹传》:

“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

(4)悠:

久远。

少至百:

很少活到百岁。

(5)委穷达:

犹“委命”。

委:

听任。

穷达:

指穷达之命。

素抱:

平索的怀

抱,即夙志。

〔译文〕

贫居无奈缺人力,

灌木丛生住宅荒。

但见翱翔飞鸟在,

无人来往甚凄凉。

无穷宇宙多久远,

人世难活百岁长。

岁月相催人渐老,

已白鬓发似秋霜。

我如不是任穷达,

违背夙怀才悲伤。

十六、《弹琴》

作者: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

洋溢貌。

2、七弦:

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

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

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

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十七、《登科后》

作者: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韵译】: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注解】:

龌龊:

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放荡:

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评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

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

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

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

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

“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

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

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十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解】:

⑴闻:

听说。

官军:

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

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jì)北:

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

眼泪。

⑷却看:

回头看。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

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

放声高歌。

须:

应当。

纵酒:

开怀痛饮。

⑺青春:

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

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

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

就的意思。

襄阳:

今属湖北。

洛阳:

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韵译】: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评析】: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能,

如今“忽传收蓟北”,表现了捷报的突然,使得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因为捷报来得太突然,所以诗人在“初闻”捷报的一刹那,感情被完全激发出来了,喜极而悲、悲喜交集。

颔联(第二联)落脚在“喜欲狂”上面,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此刻,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抒写。

此时,诗人已人到老年。

而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这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尾联(最后一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

虽然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这四个地方之间虽然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十九、《嫦娥》

作者: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