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516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docx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整理笔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督促;

5.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解决: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主体地位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教师应如何吸引小学生听课

1.上课时采用新颖、有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和鼓励激发其学习动机;

3.对于不听课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5.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犯错,作为教育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学生犯了错后,教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批评,也不能熟视无睹,应把错误当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要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一起找原因,启发他们勇于承认错误,给予改正的机会。

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②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③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

班主任通过集体管理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

3.民主管理: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

4.目标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

杜威的教育观点

杜威是活动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教育观点有:

1.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教育即生活;

3.教育即生长;

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基础核心);

5.学校即社会;

6.五步教学法:

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善于设问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条理清楚、通俗易懂;

4组织学生听讲。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4、个人勤奋的影响

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因素:

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语言经验、情绪和生理状态,最主要的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开展和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是新课程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其要求: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组建班集体的过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直观性…;3.启发性;4.巩固性;5.量力性;6.循序渐进;7.因材施教;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含义: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要求:

①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②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④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直观性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含义: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

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扬教学民主。

巩固性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循序渐进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

1.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因材施教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量力性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要求: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把握适当的教学难度。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操作的认知阶段;

2.操作模仿:

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模式;

3.操作整合:

整合模仿阶段所学的动作,使各动作成为定型的一体化动作;

4.操作熟练:

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如何矫正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1.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2.寻求家长合作,是小学生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

3.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学会与同伴和睦相处。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如何将乱班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的方法:

确立共同目标;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1.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2.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3.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后进生具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等心理特征,应注意: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心智技能的措施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高尔顿的观点

是不全面的。

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对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

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从这来看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所以……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

1、顺序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循序渐进;

2、阶段性,要求在……中要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要求……中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要求……扬长避短;

5、个体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

1.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2.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

3.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1.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和形式更感兴趣,之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更感兴趣;

2.学习兴趣从不分化逐渐形成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

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知识感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兴趣初步发展;

4.游戏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

 

模块一、教育基础

古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2、教育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促进文化延生和发展的功能

3、调节人与自然的关心

4、促进经济的发展功能

5、对社会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所处的社会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大机器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精神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

2、坚持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3、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

4、适应时代,个性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5、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发展状况

4、民族文化传统5、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新学制的特点

1、民族、男女平等

2、面向农工

3、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

4、重视职工干部的再教育

5、方针、任务的统一性

我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的内容与时代的联系性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月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的管理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立足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

2、改革课程单一化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

3、改革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

4、改革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5、改革课程管理方式,实现三级管理

6、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评价

行动性研究的特点

1、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行动质量。

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主体是教师,强调教师做学者型和科研型教师

3、强调教师月专家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研究

4、采取理论与实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5、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

6、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模块二、学生指导

遗传的意义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着消极和积极的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是也不是消极的和被动的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1、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的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学校教育有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负责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性功能

1、学习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功能

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点

1、观察

2、注意

3、记忆

4、思维

5、情感

6、自我意识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的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强

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精确性

2、观察的目的性

3、观察的顺序性

4、观察的判断力

 

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4、要求学生观察时尽可能的运用言语

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

2、注意的品质较差

3、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小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的发展

2、小学生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

3、小学生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的自觉性

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

3、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

5、对记忆的结果进行自我的检查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1、小学生想象力有意识性迅速发展

2、小学生想象力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小学生的想象力将更近现实性

8、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结合学科教学,训练想象力

2、积累知识,丰富表象储备

3、通过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想象力的表达能力

4、对学生的想象进行积极的鼓励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的思维向抽象逻辑的思维过度

2、抽象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知识经验

2、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思维品质的培训

小学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里品质

小学德育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困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五)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阱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

优点。

小学德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教育

8、科学世界和人生观的教育

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法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陶冶教育法

5、品德评价法

心里健康的标准

1、对实际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的控制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各机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的高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儿童多动综合症

2、学习困难综合征

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4、儿童厌学症

5、儿童强迫行为

 

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疗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暂时隔离法

6、自我控制发

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

2、系统脱敏法

3、肯定性训练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或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况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

学习迁移的分类

1、根据性质:

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抽象和概况水平: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4、根据内心机制的不同: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精选教材内容

2、合理组织材料

3、合理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

5、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小学生兴趣的培养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2、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利用教具、多媒体进行教学

4、精心设疑、质疑

5、课堂教学多样化

安全教育的意义

1、安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2、安全教育是正确引导特殊学生的需要

3、安全教育是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4、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安全教育的途径

1、切实提高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的实效

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5、争取相关部门的协助,治理校园的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模块三、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的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机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之间平等,心里相容的气氛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1、确定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