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308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

一、牡丹的起源

  牡丹“原籍”陕西,生于山野之中,最初以药用植物记载于汉魏的《神农本草经》,又名鹿韭、鼠姑。

生于巴郡及汉中,有除症结、去瘀血的疗效。

从甘肃武威县的柏树乡发掘的东汉古墓出土的医简中,有把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可以佐证。

  据《图经》记载:

“牡丹生于巴郡及汉中,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花有黄、紫、红、白诸色,此当是山牡丹。

牡丹又名木芍药,近世人多贵重,圃人欲其花之诡异,皆秋冬移植,培以粪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

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药中不可用,其品绝无力也”。

由此可知,牡丹原生产地以西北为主,黄河流域、江淮地区亦宜生长。

药用以野生种根部为佳,栽培种具观赏价值,而药用则效力差矣。

  据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述:

“牡丹西出丹州(今陕西宜川一带)、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东出青州(今山东、河北东南、江苏东北地区)、南亦出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人药,其千叶异品(重瓣者),皆人巧所毓,气味不纯,不可用”。

“花谱载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与荆棘无异,土人取以为薪,其根入药,尤妙”。

  从上述文献资料的考证,牡丹产地较广,分布于陕西、云南、甘肃、四川、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山中,至今那里仍然有牡丹野生种的自然生长。

但以我国西北地区陕西为其野生种的主要原产地。

土人取以为薪,可见其野生之多,也是药用主要资源。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约在南北朝时代,南朝谢灵运云:

“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

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

“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动植物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提到“牡丹在中国已栽培了1400年”,以此推算中国牡丹的栽培历史已有1550余年。

  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初称“木芍药”(《通志记》);《本草记》云:

“以其花似芍药,而其干似木也”。

又据《本草纲目》载:

“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

此外还有鹿韭、鼠姑(《本草经》)、白术(《广雅》)、洛阳花、国色天香(《广群芳谱》)以及花王等名称。

  南北朝以来,为牡丹撰记、志谱的不乏其人,著名的有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丘璿《牡丹荣辱记》、张邦基《陈州牡丹记》、沈括《牡丹记》十卷、南宋陆游《天彭牡丹谱》、明代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清代余鹏年《曹州牡丹谱》等。

此外,古代本草、花木专著记载牡丹的有:

汉魏吴谱的《本草经》、唐代刘禹锡的《嘉话录》、宋代李昉《太平御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象晋的《群芳谱》、文震享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的《花镜》等。

现代牡丹著作有赵世学《新增曹州牡丹谱》(1911年)、喻衡的《菏泽牡丹》(1980年)。

  牡丹的观赏栽培在隋唐时代开始繁盛起来,进入宫苑。

到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花色品种增多,出现“双头牡丹”、“重台牡丹”和“千叶牡丹”等奇异品种。

北宋时洛阳牡丹盛极一时,满城扎根,誉扬天下。

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天王院花园子”写道:

“洛中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凡园皆植牡丹,而独名此曰“花园子”,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

……至花时,城中仕女绝烟火游之。

姚黄、魏花,一枝千钱”。

南宋时,四川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陆游《天彭牡丹谱》记述花品近百种。

到了明代,牡丹的栽培中心又转移到安徽亳州,1617年薛凤翔著《亳州牡丹史》一书,记述牡丹达150余品种之多。

此后,山东曹州(今菏泽县)牡丹又取亳州而代之,乾隆年间学者余鹏年曾写有《曹州牡丹谱》一书。

至今洛阳与曹州仍为我国牡丹两大中心产地。

在明、清黄河流域中下游牡丹栽培盛行时,甘肃兰州、临夏、临洮等地牡丹栽培事业也迅速发展,形成当地固有的紫斑牡丹品种群。

此外,安徽铜陵的凤凰山、南陵丫山、繁昌、宁国及浙江绍兴等地的南方牡丹也有大量栽培,以铜陵丹皮用作药材最为著名。

安徽巢湖银屏山仙人洞上有株白牡丹,单瓣花,枝叶扶疏,奇妙动人,每年谷雨季节,牡丹花开,游人络绎不绝。

据专家鉴定系南方牡丹的野生种。

二、牡丹的分类

  我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其品种类型和花色、花形丰富多采。

据资料统计,我国唐代宫苑栽培约20余种,宋代品种增至100多种,明代有300多种,清代曹州牡丹兴起,在过去品种繁殖的基础上,增加到380余种。

现代栽培育种技术先进,牡丹品种已达500余种。

  过去牡丹品种的分类均为人为分类法,方法甚多,或按花色分,或按花形分,或按花期分,或按用途分。

我国传统习惯,以花色分者为多。

《曹州牡丹谱》按花色不同,分为黄、青、红、白、黑、粉、紫、绿等8类。

明人王路著《花史左编·花之瓣》将牡丹分为黄、大红、桃红、粉红、紫、白等6类。

近人喻衡著《菏泽牡丹》,按花的形态、花色、花期、用途作系统的分类。

  现代我国牡丹栽培品种通常分为3类11型。

  

(一)单瓣类 

(1)单瓣型

  

(二)半重瓣类 

(2)荷花型 (3)葵花型

  (三)重瓣(千叶)类

  1、平头亚类 (4)玫瑰花型 (5)牡丹花型

  2、楼子亚类 (6)扁球型 (7)圆球型 (8)长球型 (9)绣球型

  3、台阁亚类 (10)平头台阁型 (11)楼子台阁型

  优良的牡丹品种,要求色香俱备,生长旺盛迅速。

主要名贵品种中黄色的有姚黄、御衣黄、金玉交辉、黄绒铺锦等;红色的有洛阳红、状元红、脂红、朱砂红、一品朱衣等;白色的有白雪塔、玉美人、瑶台玉露、玉楼子、无瑕玉等;粉色的有赵粉、露珠粉、粉中冠、粉翠楼等;紫色的有魏紫、烟笼、葛巾紫、大棕紫、洛阳紫、透云紫等;黑色的(深紫色或墨紫色)有墨蔡、墨撒金、墨海金龙、紫墨双辉、冠世墨玉等;绿色的有娇容三变、绿蝴蝶、豆绿、瑞兰、奇绿等;青色的有雨过天青、蓝海碧波等,均堪称佳品。

以上是人为分类的园艺品种,至今在牡丹栽培育种的研究、观赏品种的选育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百年来植物分类学家对我国牡丹野生种系自然分类进行了研究,最早为牡丹定拉丁学名者为英国分类学家Andrews,他是根据我国栽培牡丹予以命名的。

  1、牡丹(神农本草经)

  PaeoniasuffruticosaAndr.inBotRep.B:

t.373.1840;-P.moutanSimsinCurtis’sBot.Mag.29:

t.1154.1808;-P.decomoositaHand-Mazz.inActa Hort.Gothob.13∶39.1939.

  落叶灌木,高2米左右。

二回三出羽状复叶,顶生小叶先端3~5裂,裂至中部,侧生小叶2~3裂或不裂;叶轴及叶柄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单瓣、半重瓣或重瓣,有黄、白、红、粉、紫、绿诸色。

心皮密生淡黄色柔毛,革质花盘全包心皮。

产陕西、甘肃、四川、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目前国内栽培甚广。

  1a.紫斑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var.papaveracea(Andr)Kerner,Hort.Semperv.5:

t,473.1816.-PaeoniapapaveraceaAndr.inBot.Rep7∶t,463.1807

  花瓣内面基部有深紫色斑块。

小叶不分裂,或稀有2~4浅裂。

花大,花瓣白色。

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

生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

  1b.矮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var,spontanea.Rehd.inJouin.Arn.Arb.1∶193.1920.

  叶轴和叶柄均生短柔毛;顶生小叶3深裂,裂片再浅裂。

花瓣紫红色。

产陕西延安、山西稷山。

  2、野牡丹(紫牡丹)

  PaeoniadelavayiFranch.inbull.soc.Bot.Fr.33∶382.1886.

  叶片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

花2~5朵着生枝顶或叶腋,花瓣(9~12),呈紫色。

产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生海拔2300~3700米的山地阳坡及草丛中。

  2a狭叶野牡丹PaeoniadelavayiFranch.var.angustilobaRehd.etwils.inSarg.Plwils.1∶318.1913.-P.potaniniKom.inNot.Syst.Herb.Hort.Petrop.2∶7.1921.

  叶裂片狭窄,线状披针形,宽4~7毫米。

产四川西部。

生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丛中。

  3、黄牡丹

  PaeonialuteaDelavayexFranch.inBull.Soc.Bot.Fr.33∶382.1886.-P.delavayiFranch.var.lutea(DelavayexFranch.)FinetetGagnep.inBull.soc.Fr.51∶524.1904.

  灌木,高1~1.2米。

叶与牡丹近似。

花通常单生,金黄色,花瓣6~8片,花药亦呈金黄色。

产云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

生海拔2500~3500米山地林缘,石灰岩山地亦常见生长。

  3a大花黄牡丹(变种)PaeonialuteaFranch.var.ludlowii

  花较大,花径8~12厘米,花瓣金黄色。

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一个较小的峪谷里。

海拔2700~3300米。

  3b红蕊黄牡丹(变种)PaeonialuteaFranch.var.superba.Lemoine

  花金黄色,花瓣9~12片,花丝暗红色。

产云南。

  4、四川牡丹

  PaeoniaszechuanicaFang植物分类学报7(4)∶303,Pl.61.1.1958.

  灌木,高达1.5米。

叶二至三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3裂达中部或近全裂,裂片再3浅裂,侧生小叶卵形,3裂或不裂而具粗齿。

花单生枝顶,径10~15厘米,花瓣9~12片,玫瑰色或红色,花丝白色,花药黄色,花盘革质包住心皮1/2~2/3。

产四川西北部,海拔2400~3100米山坡丛林中。

  近数年,分类学家洪涛教授对我国野生牡丹作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经对野生牡丹自然种系的考证和鉴定,得出初步结论,并取得明显成果。

他把我国野生牡丹定了三个新种和一个新等级:

  1、杨山牡丹(新种)

  PaeoniaostiiT.HongetJ.X.zhangSP.nov.

  2回羽状5小叶复叶,小叶通常不开裂,窄卵状披针形,下面无毛。

花瓣

天彭牡丹琐探

天彭牡丹,因南宋大诗人陆游撰《天彭牡丹谱》而流芳百世。

笔者曾有幸在四川彭州市参加全国牡丹花协年会之际得以亲睹。

千余年来,随着世道沧桑,政局混乱多变,彭州牡丹也随之盛衰交替,令人喟然兴叹。

  牡丹是彭州市的市花,在彭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余届牡丹花会。

花会期间,观赏者极其踊跃,牡丹已成为彭州市的旅游资源之一(彭州还有银厂沟、小龙潭、九峰山、千佛崖摩崖石刻等旅游胜地),故市领导也都很重视,这就促成了今日彭州牡丹的迅速恢复与发展。

近年来以距彭州市西北14公里的丹景山和市内各公园为基地,向民间搜集遗存旧种并引进洛阳品种已达200余品,数十万株。

其中尤以丹景山规模最大,已形成红霞片片的自然植物景观。

  笔者在赏心悦目之余,也对彭州牡丹的追本溯源产生了兴趣,因而作点琐碎探索。

一、彭州牡丹何以得名“天彭牡丹”

  在《天彭牡丹谱》(下简称《陆谱》)中,陆游曾指出“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陆游为何将彭州牡丹称为天彭牡丹?

是因彭州最初是在唐代设置,以陇县为治所,县境内有彭门山,山有两峰,对立如门,又名天彭山。

据《成都记》:

“彭门牡丹在蜀为第一,洛阳花最盛,独彭门有小洛阳之称”。

故天彭、彭门均指彭州,是以当地奇山代称。

彭州位于成都西北约50公里,明代降州为县,属成都府。

二、天彭牡丹的形成

  据《陆谱》:

“彭人谓花之多叶者为京花,单叶者为川花,近岁尤贱川花,卖不复售”。

可见南宋时,川花还是单瓣的,近于野生状态的居多,也是彭州山中原产的。

而重瓣的(多叶)牡丹,则是从西京洛阳引种来的,但单瓣的川花,价格越来越贱,而是以京花为贵。

实际上,彭州最早栽培牡丹是在唐代。

据清《彭县志》:

“丹景山游览最盛处有东岳庙,为故金华宫遗址,建自汉代,唐金头陀禅师重修。

金头陀在宫之永宁院开辟荒地,广植牡丹,自成一景。

”在唐代,寺庙多附有寺园,其中必种植牡丹,各地都是如此。

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有“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兴唐寺昔有牡丹一株开花一千余朵……真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佳”。

唐范摅《云溪友议》“白乐天初为杭州刺史,令访牡丹花,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之……白寻到寺看花。

”金头陀广植牡丹既成一景,而且是专建一个牡丹院(永宁院),可见不会是单瓣的川花。

当时的牡丹,是以长安为盛,故推断和杭州一样,也是从京师长安得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原的牡丹此时已引入彭州。

唐亡,前蜀建立,蜀主王衍的舅父徐延琼听说秦州董成村僧院有牡丹一株,所植年代深远,使人取回(《蜀总志》)。

这大概是甘肃牡丹初次引入四川。

据南宋胡元质《牡丹谱》(以下简称《胡谱》):

“后蜀后主孟昶在宣华苑广栽牡丹,又名牡丹苑。

广政五年(942年),牡丹双开者10(即并蒂花),红白相间者4(今称二乔),后主宴苑中赏之,花至盛矣。

有深红、浅红、深紫、浅紫、浅黄、黄、洁白、正晕、倒晕、合欢重台,面径七、八寸,有檀心如墨者,香闻五十步。

”这是又一次大规模的引入,推断是来自长安,因为当时长安已有如此丰富多采的品种。

《酉阳杂俎》曾称当时长安的牡丹,“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檀芯)等,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

品类与宣华苑的大体相同。

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在北宋时洛阳所引,《陆谱》载:

“崇宁中(1102~1106年),州民宋氏、张氏、蔡氏,宣和中(1120~1125年),石子滩杨氏皆尝买洛中新花以归……至花户连畛相望,莫得其姓氏也”。

由此可见,彭州有原产的单瓣野生牡丹,是蜀牡丹的故乡,也有三秦和洛阳品种的参与及各地品种杂交而形成蜀中的天彭牡丹,具有花大、瓣多(最多达880余瓣)、瓣基部多有紫斑的特点。

三、天彭牡丹何以能成为蜀中第一

  金头陀在永宁院种的牡丹,虽然也曾成为一时盛事,引来众多的赏花人,可惜好景不常,未能维持多久,只是给后人留下美好的话题。

直到南宋,百姓还津津乐道。

《陆谱》曾载:

“土人云,曩时永宁院有僧,种花最盛,俗谓之牡丹院,春时赏花者多集于此,其后花稍衰,人亦不复至”。

而蜀主及其臣下纷纷辟建牡丹苑、园,才使牡丹在彭州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据《成都记》载:

“时彭门为辅郡,典州者多其戚里,得之上苑,而彭门花之所始也。

天彭亦为之花州,而牛心山下为之花村”。

辅郡是指京都附近的州郡,有京都屏障的作用,当时蜀以成都为京城,彭州则是辅郡,而主管彭州的官员多为蜀主的外戚或乡亲。

他们能够从帝王的宫苑得到牡丹,这就是彭州牡丹兴起的肇始,彭州从此得了花州的美誉。

以养花为业的多居于牛心山下(在彭门山附近),当时即称该处为花村。

由于帝王显贵都崇尚观赏牡丹。

不但宫中有牡丹苑,还恢复了丹景山金华寺等处的牡丹院。

每逢农历三月花开时,上至帝王妃嫔,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去丹景山游览观赏,成为彭州习俗(《蜀中名胜记》)。

又据《蜀总志》:

“蜀平(指宋太祖灭蜀),花散落民间,小东门外有张百花、李百花之号,皆培子分根,种以求利,每一本或获数万”。

可见在蜀亡以后,反因为皇家、贵戚的花种更多地流入了民间,而使一部分种花为业者大获其利。

因有利可图,到北宋中后期,州民又从洛阳引种新的牡丹回来,从而使牡丹得到第二次大发展。

据《陆谱》:

“自是洛花散于人间,花户始盛,皆以接花为业。

大家好事者,皆竭其力以养花,而天彭之花,遂冠两川”。

由此可见,彭州牡丹第一次大发展是在孟蜀时期,而第二次大发展则在北宋中后期以迄南宋。

首先是州民为求利而自洛阳引入新种,而且彭州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合繁育牡丹。

花农的栽培技术也很高超,除嫁接、分根繁殖洛阳品种外,也培育了不少彭州品种,如祥云、锦被堆等,花头绝大而颜色鲜丽(《胡谱》),以及《陆谱》中所记载的胭脂楼、双头红、状元红等。

到开花时自太守以下,没有不到牡丹茂盛的场所去赏花的,其盛况仿同于洛阳,故有小西京或小洛阳的称号(《陆谱》)。

从此遂奠定了“蜀中第一”的基础。

四、彭州现存几个古代品种的辨析

  

(一)紫绣球 《陆谱》记载称为“天彭紫花之冠”。

这次经实地观察,属台阁型,较之菏泽与洛阳品种紫绣球花大、色深、花冠高度超过花径,花容远优于他处同名品种,确实名不虚传。

此次只在彭州公园和一居民家见到,主人都是倍加珍护,秘不示外,可以肯定是旧传名种。

  

(二)彭州紫 又名玉腰紫,因其花的腰部有一圈白色膜瓣而得名,此白色膜瓣实为构成一个花朵的二花叠合时,下方花的雌蕊退化而成,花有较浓香味,花色较紫绣球更富光泽,在其他地方未曾见过,也未曾载入诸牡丹谱中,可见是陆游、胡元质等著谱以后育成的。

  (三)刘斯哥 花白色略显粉晕,荷花型至皇冠型,我们在丹景山永宁院旧址见到的一株是荷花型,花瓣基部无紫斑,但据前几年实拍的照片,则为皇冠型,据说开皇冠型的年份很少。

有人疑为菏泽的赵粉,二者确有近似之处,且均开异型花,但赵粉是纯粉红色花,且外瓣与内瓣的差异不及刘斯哥的差异之大。

查《陆谱》确载有刘斯哥之名,为“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又北宋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则载有刘师阁之名,称其“本出长安刘氏尼阁下,因此得名,微带红黄色,如美人肌肉,然莹白温润,花亦端整,然不常开,率数年乃一开耳”。

两书描述的二花其特点相近,与我们实见者也相符,刘斯哥应系刘师阁之讹(南方音斯、师不分,哥、阁音亦近),陆游不知其名之由来,周师厚则记述较详,尤其他还记述了此花数年一开(开好成皇冠型)的特性。

据此,可见它确是一古老品种。

  (四)政和春 政和是北宋徽宗的年号(1111~1115年)。

这一品种在其他谱中未见,其他地方也未见到。

花粉色、蔷薇型、花瓣极多,但花朵较扁,当地人形容像个饼子。

《陆谱》有记载,“是浅粉红花,有丝头(内藏有未瓣化雄蕊——笔者),政和中始出”。

故也是一个古老品种。

  (五)金腰楼 花粉红色,台阁型,花朵中部有一圈明显的雄蕊,花药金黄色,故得此名。

与《陆谱》所记者相同,而现在洛阳品种金腰楼为红色花。

  (六)胭脂楼 花粉红色,台阁型,花瓣边缘颜色稍深,故看去颜色深浅相间,与《陆谱》所记相同。

因时间伧促,还有几个古老品种未及见到实物,在此不便评述。

然从所见到的花品来看,名实还是相符的。

此外有的品种可能是来自长安、洛阳等地,如刘斯哥,但今西安、洛阳均已不存,而彭州却能保留至今,十分难得,可谓世代硕果长存。

 

 

南京鲜切花市场营销分析

南京近年来花卉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花卉的产、销逐年提高,花卉的品种更为丰富,花卉交易也更加频繁,供销渠道不断扩大完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

市区、郊区先后形成了一批花卉生产骨干企业,并涌现出一批专门经营花卉的商店。

南京鲜花人均消费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昆明、杭州等大城市,在国内名列前茅。

本文特对南京的鲜切花生产状况、市场营销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

以期为花卉的生产者、销售者了解市场,开拓市场,搞活经营,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一、南京鲜切花生产概述

  南京花卉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花神庙,在清代就开始了花卉种植,并享有名气。

随着经济的发展,80年代初期南京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鲜切花生产,市园林局从意大利引进5000米2的意大利温室没备,建成了金蔷薇鲜花工厂;市蔬菜研究所从荷兰引进1000米2的荷兰温室设备;雨花台区组建了金陵月季园,生产切花月季;中山陵苗圃与日本合作生产切花菊,出口日本。

到1996年6月全市共有二十多个单位种植鲜切花,大棚总数为260个,面积为100多亩,年产鲜切花260万支。

  南京生产的鲜切花品种以月季、菊花、唐菖蒲、扶郎、满天星、香石竹为主,少量种植马蹄莲、百合、球根鸢尾。

配叶为天门冬、文竹、肾蕨、德国松。

由于南京特殊的气候条件(夏天7、8、9三个月高温,冬天12月、1月寒冷),使鲜切花生产成本较高,没有形成周年供花,大量产花时间是每年的5、6、7、10、11月五个月内。

二、南京鲜切花市场营销特点

  

(一)鲜切花销售网点遍布全市各处

  南京自1987年出现花店,1992年发展为17家,1996年6月达到300多家花店及200多处流动花摊。

1992年花店多集中在新街口、中山南路、中山北路、太平南路、玄武门等较为繁华的地段,目前已遍布全市各处。

小区内、学校旁、医院门口均设有花店,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附近也设有花店。

流动花摊多集中在农贸市场及小区内和主干道路两侧。

  300多家花店中,面积通常只有5~10米2,20~30米2的花店数量较少,花店周年可出售的品种有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扶郎、满天星、洋兰、百合、鹤望兰、红掌等花卉。

从业人员一般为每家2~3人,多数为夫妻店。

一般花店年利润3~5万元。

  

(二)销售的鲜切花以外来花为主,地产花为辅

  南京市1995年全年鲜切花销售量为1300万支,80%以上要靠广州、昆明、深圳、上海、成都、厦门等地供应。

大部份以空运为主,少部份火车运输。

表1列出了1996年2月1日至5月15日南京机场进花情况。

  

 

  由调查得知,2~5月南京的鲜切花源以广州、昆明为主。

配叶从厦门进货,进口花及高档花从深圳进货。

上海、北京、成都空运鲜花到南京数量较少。

2月至5月南京空运进花共4426箱,约354~442万支。

(每箱规格为120×60×40厘米,装鲜花800~1000支)。

  另外,由于2月份是鲜花销售高峰。

此时,气温较低,为降低成本,也采用火车运输。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从上海、广州等地火车运输鲜花平均每日十几箱。

进花量超过2000箱,也就是说,2月份南京的鲜切花销量达到160~200万支。

而1992年,南京全年鲜切花销量也只有100多万支。

2~5月是南京用花的旺季,此时地产花很少,只有少量品种供应。

  (三)鲜切花市场消费结构

  1、鲜花批发市场流向

  南京鲜切花市场批发需求者为本地花店及流动花摊,占总数50%以上。

其次是30多家星级饭店,以每家饭店每日用花量平均在200支以上计算,年用花量达到200万支以上。

再者是周边城市、县城的各花店,如安徽省的合肥、马鞍山、芜湖、蚌埠、宿州、滁州、全椒、和县,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仪征、镇江、六合、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金坛、江都等地,均以南京为主要进花地点,这也是南京鲜切花需求量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这批客户消费量较大,需求量集中,平均每家花店每周进花1~2次,每次1~2箱。

  2、鲜花消费者需求状况

  目前南京的鲜切花消费对象中,主要为婚礼用花、礼仪用花、开业庆典、家庭装饰等。

婚礼用花最多,主要品种是月季、满天星、百合、文竹。

从近几年的用花品种来看,月季、满天星最畅销,每逢婚嫁吉日,各家花店月季、满天星均供不应求。

目前南京人的婚礼上必有鲜花,少则一束,多则3~5束,除花束外,还有新房布置的插花,花车装饰。

看望病人送鲜花也是一种时尚。

几乎所有医院附近的花店,常年销售量均衡。

鲜花礼仪电报逐年上升。

生日礼品中也少不了一束鲜花或一个花篮。

三、南京鲜切花市场的分析与展望

  

(一)建立南京鲜切花批发市场势在必行

  南京建立鲜切花批发交易市场,有利于本市的花卉生产及花店发展。

对邻省及苏北地区的鲜切花生产及销售均有促进作用。

花卉市场是花卉业发展的中枢,它是鲜切花产品的流通、贸易、信息集散地。

一些先进的花卉生产国其花卉批发市场均起着国际化的枢纽作用,二、三级市场销售以批发、零售为主。

  南京水路、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发达,全国各大鲜切花生产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