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87KB ,
资源ID:1014308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430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docx

1、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一、牡丹的起源 牡丹“原籍”陕西,生于山野之中,最初以药用植物记载于汉魏的神农本草经,又名鹿韭、鼠姑。生于巴郡及汉中,有除症结、去瘀血的疗效。从甘肃武威县的柏树乡发掘的东汉古墓出土的医简中,有把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可以佐证。据图经记载:“牡丹生于巴郡及汉中,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花有黄、紫、红、白诸色,此当是山牡丹。牡丹又名木芍药,近世人多贵重,圃人欲其花之诡异,皆秋冬移植,培以粪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药中不可用,其品绝无力也”。由此可知,牡丹原生产地以西北为主,黄河流域、江淮地区亦宜生长

2、。药用以野生种根部为佳,栽培种具观赏价值,而药用则效力差矣。据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述:“牡丹西出丹州(今陕西宜川一带)、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东出青州(今山东、河北东南、江苏东北地区)、南亦出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人药,其千叶异品(重瓣者),皆人巧所毓,气味不纯,不可用”。“花谱载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与荆棘无异,土人取以为薪,其根入药,尤妙”。从上述文献资料的考证,牡丹产地较广,分布于陕西、云南、甘肃、四川、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山中,至今那里仍然有牡丹野生种的自然生长。但以我国西北地区陕西为其野生种的

3、主要原产地。土人取以为薪,可见其野生之多,也是药用主要资源。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约在南北朝时代,南朝谢灵运云:“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动植物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提到“牡丹在中国已栽培了1400年”,以此推算中国牡丹的栽培历史已有1550余年。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初称“木芍药”(通志记);本草记云:“以其花似芍药,而其干似木也”。又据本草纲目载:“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此外还有鹿韭、鼠姑(本草经)、白术(广雅)、洛阳花、国色天香(广群芳谱)以及花王等名称。南北朝以来,为牡丹撰记

4、、志谱的不乏其人,著名的有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丘璿牡丹荣辱记、张邦基陈州牡丹记、沈括牡丹记十卷、南宋陆游天彭牡丹谱、明代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清代余鹏年曹州牡丹谱等。此外,古代本草、花木专著记载牡丹的有:汉魏吴谱的本草经、唐代刘禹锡的嘉话录、宋代李昉太平御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象晋的群芳谱、文震享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的花镜等。现代牡丹著作有赵世学新增曹州牡丹谱(1911年)、喻衡的菏泽牡丹(1980年)。牡丹的观赏栽培在隋唐时代开始繁盛起来,进入宫苑。到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花色品种增多,出现“双头牡丹”、“重台牡丹”和“千叶牡丹”等奇异品种。北宋时洛阳牡丹盛极一时,满城

5、扎根,誉扬天下。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天王院花园子”写道:“洛中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凡园皆植牡丹,而独名此曰“花园子”,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至花时,城中仕女绝烟火游之。姚黄、魏花,一枝千钱”。南宋时,四川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陆游天彭牡丹谱记述花品近百种。到了明代,牡丹的栽培中心又转移到安徽亳州,1617年薛凤翔著亳州牡丹史一书,记述牡丹达150余品种之多。此后,山东曹州(今菏泽县)牡丹又取亳州而代之,乾隆年间学者余鹏年曾写有曹州牡丹谱一书。至今洛阳与曹州仍为我国牡丹两大中心产地。在明、清黄河流域中下游牡丹栽培盛行时,甘肃兰州、临夏、临洮等地牡丹栽培事业也迅速发展,形成

6、当地固有的紫斑牡丹品种群。此外,安徽铜陵的凤凰山、南陵丫山、繁昌、宁国及浙江绍兴等地的南方牡丹也有大量栽培,以铜陵丹皮用作药材最为著名。安徽巢湖银屏山仙人洞上有株白牡丹,单瓣花,枝叶扶疏,奇妙动人,每年谷雨季节,牡丹花开,游人络绎不绝。据专家鉴定系南方牡丹的野生种。二、牡丹的分类我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其品种类型和花色、花形丰富多采。据资料统计,我国唐代宫苑栽培约20余种,宋代品种增至100多种,明代有300多种,清代曹州牡丹兴起,在过去品种繁殖的基础上,增加到380余种。现代栽培育种技术先进,牡丹品种已达500余种。过去牡丹品种的分类均为人为分类法,方法甚多,或按花色分,或按花形分,或按花期分

7、,或按用途分。我国传统习惯,以花色分者为多。曹州牡丹谱按花色不同,分为黄、青、红、白、黑、粉、紫、绿等8类。明人王路著花史左编花之瓣将牡丹分为黄、大红、桃红、粉红、紫、白等6类。近人喻衡著菏泽牡丹,按花的形态、花色、花期、用途作系统的分类。现代我国牡丹栽培品种通常分为3类11型。(一)单瓣类(1)单瓣型(二)半重瓣类(2)荷花型(3)葵花型(三)重瓣(千叶)类1、平头亚类(4)玫瑰花型(5)牡丹花型2、楼子亚类(6)扁球型(7)圆球型(8)长球型(9)绣球型3、台阁亚类(10)平头台阁型(11)楼子台阁型优良的牡丹品种,要求色香俱备,生长旺盛迅速。主要名贵品种中黄色的有姚黄、御衣黄、金玉交辉、

8、黄绒铺锦等;红色的有洛阳红、状元红、脂红、朱砂红、一品朱衣等;白色的有白雪塔、玉美人、瑶台玉露、玉楼子、无瑕玉等;粉色的有赵粉、露珠粉、粉中冠、粉翠楼等;紫色的有魏紫、烟笼、葛巾紫、大棕紫、洛阳紫、透云紫等;黑色的(深紫色或墨紫色)有墨蔡、墨撒金、墨海金龙、紫墨双辉、冠世墨玉等;绿色的有娇容三变、绿蝴蝶、豆绿、瑞兰、奇绿等;青色的有雨过天青、蓝海碧波等,均堪称佳品。以上是人为分类的园艺品种,至今在牡丹栽培育种的研究、观赏品种的选育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近百年来植物分类学家对我国牡丹野生种系自然分类进行了研究,最早为牡丹定拉丁学名者为英国分类学家Andrews,他是根据我国栽培牡丹予以命名的。1

9、、牡丹(神农本草经)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in Bot Rep.B:t.373.1840;-P.moutan Sims in Curtiss Bot.Mag.29:t.1154.1808;-P.decomoosita Hand-Mazz.in ActaHort.Gothob.1339.1939.落叶灌木,高2米左右。二回三出羽状复叶,顶生小叶先端35裂,裂至中部,侧生小叶23裂或不裂;叶轴及叶柄均无毛。花单生枝顶,单瓣、半重瓣或重瓣,有黄、白、红、粉、紫、绿诸色。心皮密生淡黄色柔毛,革质花盘全包心皮。产陕西、甘肃、四川、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目前国内栽

10、培甚广。1a.紫斑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var.papaveracea(Andr) Kerner,Hort.Semperv.5:t,473.1816.-Paeonia papaveracea Andr.in Bot.Rep 7t,463.1807花瓣内面基部有深紫色斑块。小叶不分裂,或稀有24浅裂。花大,花瓣白色。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生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1b.矮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var,spontanea.Rehd.in Jouin.Arn.Arb.1193.1920.叶轴和叶柄均生短

11、柔毛;顶生小叶3深裂,裂片再浅裂。花瓣紫红色。产陕西延安、山西稷山。2、野牡丹(紫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in bull.soc.Bot.Fr.33382.1886.叶片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25朵着生枝顶或叶腋,花瓣(912),呈紫色。产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海拔23003700米的山地阳坡及草丛中。2a 狭叶野牡丹 Paeonia delavayi Franch.var.angustiloba Rehd.et wils.in Sarg.Pl wils.1318.1913.-P.potanini Kom.in Not.Syst.H

12、erb.Hort.Petrop.27.1921.叶裂片狭窄,线状披针形,宽47毫米。产四川西部。生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丛中。3、黄牡丹Paeonia lutea Delavay ex Franch.in Bull.Soc.Bot.Fr.33382.1886.-P.delavayi Franch.var.lutea(Delavay ex Franch.) Finet et Gagnep.in Bull.soc.Fr.51524.1904.灌木,高11.2米。叶与牡丹近似。花通常单生,金黄色,花瓣68片,花药亦呈金黄色。产云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生海拔25003500米山地林缘,石

13、灰岩山地亦常见生长。3a 大花黄牡丹(变种) Paeonia lutea Franch.var.ludlowii花较大,花径812厘米,花瓣金黄色。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一个较小的峪谷里。海拔27003300米。3b 红蕊黄牡丹(变种) Paeonia lutea Franch.var.superba.Lemoine花金黄色,花瓣912片,花丝暗红色。产云南。4、四川牡丹Paeonia szechuanica Fang 植物分类学报7(4)303,Pl.61.1.1958.灌木,高达1.5米。叶二至三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3裂达中部或近全裂,裂片再3浅裂,侧生小叶卵形,3裂或不裂而具粗

14、齿。花单生枝顶,径1015厘米,花瓣912片,玫瑰色或红色,花丝白色,花药黄色,花盘革质包住心皮1/22/3。产四川西北部,海拔24003100米山坡丛林中。近数年,分类学家洪涛教授对我国野生牡丹作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经对野生牡丹自然种系的考证和鉴定,得出初步结论,并取得明显成果。他把我国野生牡丹定了三个新种和一个新等级:1、杨山牡丹(新种)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SP.nov.2 回羽状5小叶复叶,小叶通常不开裂,窄卵状披针形,下面无毛。花瓣天彭牡丹琐探天彭牡丹,因南宋大诗人陆游撰天彭牡丹谱而流芳百世。笔者曾有幸在四川彭州市参加全国牡丹花协年会之际

15、得以亲睹。千余年来,随着世道沧桑,政局混乱多变,彭州牡丹也随之盛衰交替,令人喟然兴叹。牡丹是彭州市的市花,在彭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余届牡丹花会。花会期间,观赏者极其踊跃,牡丹已成为彭州市的旅游资源之一(彭州还有银厂沟、小龙潭、九峰山、千佛崖摩崖石刻等旅游胜地),故市领导也都很重视,这就促成了今日彭州牡丹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近年来以距彭州市西北14公里的丹景山和市内各公园为基地,向民间搜集遗存旧种并引进洛阳品种已达200余品,数十万株。其中尤以丹景山规模最大,已形成红霞片片的自然植物景观。笔者在赏心悦目之余,也对彭州牡丹的追本溯源产生了兴趣,因而作点琐碎探索。一、彭州牡丹何以得名“天彭牡丹”在天

16、彭牡丹谱(下简称陆谱)中,陆游曾指出“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陆游为何将彭州牡丹称为天彭牡丹?是因彭州最初是在唐代设置,以陇县为治所,县境内有彭门山,山有两峰,对立如门,又名天彭山。据成都记:“彭门牡丹在蜀为第一,洛阳花最盛,独彭门有小洛阳之称”。故天彭、彭门均指彭州,是以当地奇山代称。彭州位于成都西北约50公里,明代降州为县,属成都府。二、天彭牡丹的形成据陆谱:“彭人谓花之多叶者为京花,单叶者为川花,近岁尤贱川花,卖不复售”。可见南宋时,川花还是单瓣的,近于野生状态的居多,也是彭州山中原产的。而重瓣的(多叶)牡丹,则是从西京洛阳引种来的,但单瓣的川花,价格越来越贱,而是以

17、京花为贵。实际上,彭州最早栽培牡丹是在唐代。据清彭县志:“丹景山游览最盛处有东岳庙,为故金华宫遗址,建自汉代,唐金头陀禅师重修。金头陀在宫之永宁院开辟荒地,广植牡丹,自成一景。”在唐代,寺庙多附有寺园,其中必种植牡丹,各地都是如此。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有“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兴唐寺昔有牡丹一株开花一千余朵真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佳”。唐范摅云溪友议“白乐天初为杭州刺史,令访牡丹花,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之白寻到寺看花。”金头陀广植牡丹既成一景,而且是专建一个牡丹院(永宁院),可见不会是单瓣的川花。当时的牡丹,是以长安为盛,故推断和杭州一样,也是从京师长安得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原的牡丹此时

18、已引入彭州。唐亡,前蜀建立,蜀主王衍的舅父徐延琼听说秦州董成村僧院有牡丹一株,所植年代深远,使人取回(蜀总志)。这大概是甘肃牡丹初次引入四川。据南宋胡元质牡丹谱(以下简称胡谱):“后蜀后主孟昶在宣华苑广栽牡丹,又名牡丹苑。广政五年(942年),牡丹双开者10(即并蒂花),红白相间者4(今称二乔),后主宴苑中赏之,花至盛矣。有深红、浅红、深紫、浅紫、浅黄、 黄、洁白、正晕、倒晕、合欢重台,面径七、八寸,有檀心如墨者,香闻五十步。”这是又一次大规模的引入,推断是来自长安,因为当时长安已有如此丰富多采的品种。酉阳杂俎曾称当时长安的牡丹,“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檀芯)等,又有花

19、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品类与宣华苑的大体相同。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在北宋时洛阳所引,陆谱载:“崇宁中(11021106年),州民宋氏、张氏、蔡氏,宣和中(11201125年),石子滩杨氏皆尝买洛中新花以归至花户连畛相望,莫得其姓氏也”。由此可见,彭州有原产的单瓣野生牡丹,是蜀牡丹的故乡,也有三秦和洛阳品种的参与及各地品种杂交而形成蜀中的天彭牡丹,具有花大、瓣多(最多达880余瓣)、瓣基部多有紫斑的特点。三、天彭牡丹何以能成为蜀中第一金头陀在永宁院种的牡丹,虽然也曾成为一时盛事,引来众多的赏花人,可惜好景不常,未能维持多久,只是给后人留下美好的话题。直到南宋,百姓还津津乐道。陆

20、谱曾载:“土人云,曩时永宁院有僧,种花最盛,俗谓之牡丹院,春时赏花者多集于此,其后花稍衰,人亦不复至”。而蜀主及其臣下纷纷辟建牡丹苑、园,才使牡丹在彭州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成都记载:“时彭门为辅郡,典州者多其戚里,得之上苑,而彭门花之所始也。天彭亦为之花州,而牛心山下为之花村”。辅郡是指京都附近的州郡,有京都屏障的作用,当时蜀以成都为京城,彭州则是辅郡,而主管彭州的官员多为蜀主的外戚或乡亲。他们能够从帝王的宫苑得到牡丹,这就是彭州牡丹兴起的肇始,彭州从此得了花州的美誉。以养花为业的多居于牛心山下(在彭门山附近),当时即称该处为花村。由于帝王显贵都崇尚观赏牡丹。不但宫中有牡丹苑,还恢复了丹景山金

21、华寺等处的牡丹院。每逢农历三月花开时,上至帝王妃嫔,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去丹景山游览观赏,成为彭州习俗(蜀中名胜记)。又据蜀总志:“蜀平(指宋太祖灭蜀),花散落民间,小东门外有张百花、李百花之号,皆培子分根,种以求利,每一本或获数万”。可见在蜀亡以后,反因为皇家、贵戚的花种更多地流入了民间,而使一部分种花为业者大获其利。因有利可图,到北宋中后期,州民又从洛阳引种新的牡丹回来,从而使牡丹得到第二次大发展。据陆谱:“自是洛花散于人间,花户始盛,皆以接花为业。大家好事者,皆竭其力以养花,而天彭之花,遂冠两川”。由此可见,彭州牡丹第一次大发展是在孟蜀时期,而第二次大发展则在北宋中后期以迄南宋。首先是州民

22、为求利而自洛阳引入新种,而且彭州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合繁育牡丹。花农的栽培技术也很高超,除嫁接、分根繁殖洛阳品种外,也培育了不少彭州品种,如祥云、锦被堆等,花头绝大而颜色鲜丽(胡谱),以及陆谱中所记载的胭脂楼、双头红、状元红等。到开花时自太守以下,没有不到牡丹茂盛的场所去赏花的,其盛况仿同于洛阳,故有小西京或小洛阳的称号(陆谱)。从此遂奠定了“蜀中第一”的基础。四、彭州现存几个古代品种的辨析(一)紫绣球陆谱记载称为“天彭紫花之冠”。这次经实地观察,属台阁型,较之菏泽与洛阳品种紫绣球花大、色深、花冠高度超过花径,花容远优于他处同名品种,确实名不虚传。此次只在彭州公园和一居民家见到,主人都是倍加

23、珍护,秘不示外,可以肯定是旧传名种。(二)彭州紫又名玉腰紫,因其花的腰部有一圈白色膜瓣而得名,此白色膜瓣实为构成一个花朵的二花叠合时,下方花的雌蕊退化而成,花有较浓香味,花色较紫绣球更富光泽,在其他地方未曾见过,也未曾载入诸牡丹谱中,可见是陆游、胡元质等著谱以后育成的。(三)刘斯哥花白色略显粉晕,荷花型至皇冠型,我们在丹景山永宁院旧址见到的一株是荷花型,花瓣基部无紫斑,但据前几年实拍的照片,则为皇冠型,据说开皇冠型的年份很少。有人疑为菏泽的赵粉,二者确有近似之处,且均开异型花,但赵粉是纯粉红色花,且外瓣与内瓣的差异不及刘斯哥的差异之大。查陆谱确载有刘斯哥之名,为“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

24、爱,莫知何以得名”。又北宋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则载有刘师阁之名,称其“本出长安刘氏尼阁下,因此得名,微带红黄色,如美人肌肉,然莹白温润,花亦端整,然不常开,率数年乃一开耳”。两书描述的二花其特点相近,与我们实见者也相符,刘斯哥应系刘师阁之讹(南方音斯、师不分,哥、阁音亦近),陆游不知其名之由来,周师厚则记述较详,尤其他还记述了此花数年一开(开好成皇冠型)的特性。据此,可见它确是一古老品种。(四)政和春政和是北宋徽宗的年号(11111115年)。这一品种在其他谱中未见,其他地方也未见到。花粉色、蔷薇型、花瓣极多,但花朵较扁,当地人形容像个饼子。陆谱有记载,“是浅粉红花,有丝头(内藏有未瓣化雄蕊笔者)

25、,政和中始出”。故也是一个古老品种。(五)金腰楼花粉红色,台阁型,花朵中部有一圈明显的雄蕊,花药金黄色,故得此名。与陆谱所记者相同,而现在洛阳品种金腰楼为红色花。(六)胭脂楼花粉红色,台阁型,花瓣边缘颜色稍深,故看去颜色深浅相间,与陆谱所记相同。因时间伧促,还有几个古老品种未及见到实物,在此不便评述。然从所见到的花品来看,名实还是相符的。此外有的品种可能是来自长安、洛阳等地,如刘斯哥,但今西安、洛阳均已不存,而彭州却能保留至今,十分难得,可谓世代硕果长存。南京鲜切花市场营销分析南京近年来花卉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花卉的产、销逐年提高,花卉的品种更为丰富,花卉交易也更加频繁,供销渠道不断扩大完善,

26、服务项目逐渐增多。市区、郊区先后形成了一批花卉生产骨干企业,并涌现出一批专门经营花卉的商店。南京鲜花人均消费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昆明、杭州等大城市,在国内名列前茅。本文特对南京的鲜切花生产状况、市场营销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花卉的生产者、销售者了解市场,开拓市场,搞活经营,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一、南京鲜切花生产概述南京花卉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花神庙,在清代就开始了花卉种植,并享有名气。随着经济的发展,80年代初期南京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鲜切花生产,市园林局从意大利引进5000米2的意大利温室没备,建成了金蔷薇鲜花工厂;市蔬菜研究所从荷兰引进1000米2的

27、荷兰温室设备;雨花台区组建了金陵月季园,生产切花月季;中山陵苗圃与日本合作生产切花菊,出口日本。到1996年6月全市共有二十多个单位种植鲜切花,大棚总数为260个,面积为100多亩,年产鲜切花260万支。南京生产的鲜切花品种以月季、菊花、唐菖蒲、扶郎、满天星、香石竹为主,少量种植马蹄莲、百合、球根鸢尾。配叶为天门冬、文竹、肾蕨、德国松。由于南京特殊的气候条件(夏天7、8、9三个月高温,冬天12月、1月寒冷),使鲜切花生产成本较高,没有形成周年供花,大量产花时间是每年的5、6、7、10、11月五个月内。二、南京鲜切花市场营销特点(一)鲜切花销售网点遍布全市各处南京自1987年出现花店,1992年

28、发展为17家,1996年6月达到300多家花店及200多处流动花摊。1992年花店多集中在新街口、中山南路、中山北路、太平南路、玄武门等较为繁华的地段,目前已遍布全市各处。小区内、学校旁、医院门口均设有花店,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附近也设有花店。流动花摊多集中在农贸市场及小区内和主干道路两侧。300多家花店中,面积通常只有510米2,2030米2的花店数量较少,花店周年可出售的品种有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扶郎、满天星、洋兰、百合、鹤望兰、红掌等花卉。从业人员一般为每家23人,多数为夫妻店。一般花店年利润35万元。(二)销售的鲜切花以外来花为主,地产花为辅南京市1995年全年鲜切花销售量

29、为1300万支,80%以上要靠广州、昆明、深圳、上海、成都、厦门等地供应。大部份以空运为主,少部份火车运输。表1列出了1996年2月1日至5月15日南京机场进花情况。由调查得知,25月南京的鲜切花源以广州、昆明为主。配叶从厦门进货,进口花及高档花从深圳进货。上海、北京、成都空运鲜花到南京数量较少。2月至5月南京空运进花共4426箱,约354442万支。(每箱规格为1206040厘米,装鲜花8001000支)。另外,由于2月份是鲜花销售高峰。此时,气温较低,为降低成本,也采用火车运输。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从上海、广州等地火车运输鲜花平均每日十几箱。进花量超过2000箱,也就是说,2月份南京的鲜切花

30、销量达到160200万支。而1992年,南京全年鲜切花销量也只有100多万支。25月是南京用花的旺季,此时地产花很少,只有少量品种供应。(三)鲜切花市场消费结构1、鲜花批发市场流向南京鲜切花市场批发需求者为本地花店及流动花摊,占总数50%以上。其次是30多家星级饭店,以每家饭店每日用花量平均在200支以上计算,年用花量达到200万支以上。再者是周边城市、县城的各花店,如安徽省的合肥、马鞍山、芜湖、蚌埠、宿州、滁州、全椒、和县,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仪征、镇江、六合、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金坛、江都等地,均以南京为主要进花地点,这也是南京鲜切花需求量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这批客

31、户消费量较大,需求量集中,平均每家花店每周进花12次,每次12箱。2、鲜花消费者需求状况目前南京的鲜切花消费对象中,主要为婚礼用花、礼仪用花、开业庆典、家庭装饰等。婚礼用花最多,主要品种是月季、满天星、百合、文竹。从近几年的用花品种来看,月季、满天星最畅销,每逢婚嫁吉日,各家花店月季、满天星均供不应求。目前南京人的婚礼上必有鲜花,少则一束,多则35束,除花束外,还有新房布置的插花,花车装饰。看望病人送鲜花也是一种时尚。几乎所有医院附近的花店,常年销售量均衡。鲜花礼仪电报逐年上升。生日礼品中也少不了一束鲜花或一个花篮。三、南京鲜切花市场的分析与展望(一)建立南京鲜切花批发市场势在必行南京建立鲜切花批发交易市场,有利于本市的花卉生产及花店发展。对邻省及苏北地区的鲜切花生产及销售均有促进作用。花卉市场是花卉业发展的中枢,它是鲜切花产品的流通、贸易、信息集散地。一些先进的花卉生产国其花卉批发市场均起着国际化的枢纽作用,二、三级市场销售以批发、零售为主。南京水路、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发达,全国各大鲜切花生产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