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287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研究性教学教案

常用的计量单位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表象,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其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

假如你到一个森林公园去玩,偶然看到;棵很粗的树,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才能更准确地将这棵树的树干有多粗讲述给自己的朋友

听?

   引导学生用“量”去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正确的给予肯定。

   二、教学计量的产生。

   计量的产生

   “早在古代,人们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就已经有了计量的需要。

比如:

拿两条绳子比比谁长谁短(教师演示)。

由于有时不便于比较,比如黑板或桌子的长和宽就不能直接放到一起比较,人们就选定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的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用它来量所要比较的两个物体的长短,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

例如,我国古代曾把中指顶端一节的长度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

”   

三、总结归纳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

   “如果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刚才大家说了,l千米=l000米(同时板书)。

这就是说千米和米的进率是1000。

那么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请学生打开课本第85页,填写“常用的长度单位表”。

   

 同时让一学生在投影片上演写;   

 巡视学生填写完后,出示投影片:

常用的长度单位表

     名称 千米(公里)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进率          1000  10   10   10

   “刚才大家填写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表。

现在我问问你们,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引导学生答出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

     3.练习。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5页,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 

   同时让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填写。

   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指导。

   集体订正。

在订正每一题的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注意重点讨

论“900厘米=( )米”。

   四、总结归纳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下面再来复习面积单位。

”   

   板书标题:

面积单位   

   “我们学过,要知道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必须用面积单位来计量。

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

   引导学生答出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教师将准备好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边上分别标上1米、1分米、1厘米)贴在黑板上,在纸的下端分别写上“1( )”。

   教师再指着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提问:

“这块正方形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

再问“括号内应该填什么面积单位?

 学生答:

填平方米。

   

 接着,教师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指着l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引导学生填出相应的面积单位。

  

   填写完单位名称后,让学生对三块正方形的大小进行观察,看看它们各有多大。

再指

导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大小。

教师要注意察看学生比划的情况,对表示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

 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大家知道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分别是这么大。

(教师指着三块正方形纸)那么,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   

   学生答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l00后,再问: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 100而不是10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图

 教师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画有100个方格的一面),让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说 出由于边长是1米的这块正方形纸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除了这些面积单位外,我们还学过哪些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个”

   (公顷和平方千米。

   “这两个单位是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那么,谁能说说1公顷是多大?

1平方千米是 大?

   引导学生说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如果把上面这些面积单位按照从大到小曲顺序,应该怎样排列呢?

   指名一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些面积单位从大到小依次写在黑板上: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在这些单位中,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请同学们把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的面积单位表中。

” 

   五、巩固练习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1公顷=

六课后小结

七课后反思

《快乐的猜数》游戏

教学目的: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更好地理解千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请一个学生背对黑板、面对大家站好,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三位数。

猜数开始,被请的学生大声地说自己所猜的数,其他同学则把该数与黑板上的数比一比,再分别用"多很多"、"多一些"、"多一点"等词语予以提醒;直至猜中为止。

二、老师试一试:

游戏规则不变,但学生很容易看出老师的水平更高,往往可以更快的猜对数。

引发大家思考:

老师为什么可以猜得那么快?

交流秘诀。

三、学生再试。

熟练运用猜数方法。

学生认识了不同的计数在玩这个猜数游戏的时候,同学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但老师要在不同的环节引导学生及时地发现困惑、解决困惑,使游戏更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比如:

1、"多很多"、"多一些"、"多一点"的区别在哪里?

就该有一个大致的统一的标准。

最后我们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差几百的算"很多"、差几十的算"一些"、差几的算"一点"。

2、为什么老师可以那么快的猜对?

这里就有一个策略问题,除了仔细听清楚学生的提示,还要用"减半缩小范围"的方法。

具体猜的时候可以每次都从中间数开始猜,可以大大减少猜的次数。

3、这个游戏用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而且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游戏的玩法,还要留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找朋友继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收益。

游戏的收获:

1、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能在游戏情境较熟练地理解、运用整百数、整十数,并进行有关的加、减计算。

既复习了概念,又复习了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熟练地运用"多很多"、"多一些"、"多一点"等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3、注意培养学生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认识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

4、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学生非常的快乐,积极的参与,培养了他们爱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数学实践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P35内容(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

(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2、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

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      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

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支持)。

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4、学生组内讨论:

根据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提出那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5、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并很自然地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板书)。

6、学生独立计算小组成员家庭平均一天大约用掉的塑料袋的个数,并汇报。

 

7、教师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选择一组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

8、过渡:

为了使调查报告的数据资料更加丰富,咱们再来进行一组数据计算。

9、学生独立完成调查表二。

(课件支持) 

10、结合计算出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白色污染确实十分可怕。

板书“可怕的”,明确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可怕。

 数学实践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案

三、拓展延伸,综合实践。

1、过渡:

单纯的数据还不够形象、直观,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进一步说明白色污染的可怕?

 

2、学生组内讨论,拿出一种方案(可以从面积、高度和重量等多角度去思考),并汇报。

3、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独立制作对比统计图(课件体现开放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4、过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办?

(引出白色污染的治理)

5、学生浏览“聚焦环保”网站,查找有关白色污染治理方面的资料。

教师在线监控,并提供必要的上网指导。

 

6、学生汇报交流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教师及时进行德育渗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全课总结,布置任务。

 

1、小结:

同学们运用填表、作图等统计的方法,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到了白色污染的可怕。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要善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的记者。

2、课后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搜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以及课后运用统计方法搜集到的其它数据,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使用WORD、PPT、WPS制作均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

 

归一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进一步运用和掌握比较、概括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列综合式解正、反归一应用题。

 

教学难点:

 

   “照这样计算”意义的理解及小括号的运用。

 

教法、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渗透学法。

 

教具、学具:

、写有复习题和巩固题的长方形纸条及有待完成的线段图卡片。

一、新课准备。

(出示投影卡片)

⑴、学校买3个书架75元,每个多少元?

⑵、书架每个25元,买5个要用多少元?

 

⑶、书架每个25元,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

   

二、授课。

1、由复习⑴⑵题导入:

同学能把复习⑴⑵组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教师提出一个联接点:

⑴题中的问题就是⑵题中的一个条件。

) 

2、引导学生组编出例3,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复习⑴⑵的纸条在黑板上叠合出: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

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A、A、教师把题⑴中的“每个要多少元?

”与题⑵中的“书架每个25元”重叠,

  再用空白纸条覆盖这一部分。

师:

现在题目中有一段空白多不完整!

是否可以插入一个短句或联接词,既起强调作用,又使题目完整?

学生质疑或小组讨论:

原来是要我们找出一个符合题意的联接短语。

学生代表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填上“照这样计算”,意思是每个书架都是一样的价格。

   

  B、画线段图帮助解题。

 

教师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卡片上完成线段图。

填上已知数或未知数(?

) 

                             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分析:

要求总价必须知道什么和什么?

(单价和数量)

单价不知道要先求出来,怎么求?

(总价除以数量) 

C、摘写条件和问题分析:

 3个 共用 75元(学生对照板书叙述题意)

                        5个 ___?

D、列式计算。

a、a、分步:

①、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②5个书架多少?

25×5=125(元)

b、引导学生看课本107页的有关内容并列综合式:

75÷3×5=125(元)

C、该怎样检验呢?

(把所求的问题当作已知,进行逆运算,求出一个结果,与其中一个已知条件一致。

口头检验:

125÷5=25(元)25×3=75(元)

                                   答:

买5个书架用125元。

F、完成107页的“做一做”。

(着重检查线段图的画法)

G、小结:

先求出中间问题“单一数量”。

3、学生试做例4: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

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A、画线段图理解。

                    |_____|_____|_____|

a、学生完成手中卡片上例4的空白线段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个别学生在投影仪上讲解要知道什么条件?

(总价和单价)总价已知(200元)而单价未知,所以要先求单价,单价怎么求呢?

)(总价÷数量)

b、学生自已在卡片上摘写条件分析。

 3个  共用   75元

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

  

(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教师指出: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

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

这个果园有3公顷.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

  

(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2公顷=()平方米

   4000公顷=()平方千米

  2.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六、课后反思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

(1)

(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

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16×5×416×4×5

=80×4=64×5

=320(个)=320(个)

答:

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答:

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作业布置、

四、课后小结

五、课后反思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P101—102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旨在从三方面去区分周长与面积:

①从概念上分清;②从计算方法上分清各应该怎样算;③从计量单位上分清各该用什么单位。

本节课设计采用了饭店招牌这一实物图,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情趣,使学生乐于探究问题,通过学生观察、计算,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根本上加以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

练习题设计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饭店招牌的平面图.教师激趣:

小明家的饭店要开张了,需要制作一个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还要装饰一圈彩灯.要完成这些任务,小明要告诉工人些什么?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什么是周长?

3.引入课题:

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活动展开.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长和面积,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周长和面积.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3.出示例1 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4.思考: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周长和面积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表.

不同点

周长

面积

意义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

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玩扑克牌,比大小

1、 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3、5、7和4、6、8

问:

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现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 质疑:

为什么老是总能赢?

3、 揭题:

老师总能赢是因为用到了数学中的对策。

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对策问题”,数学广角。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 播放故事:

田忌赛马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很久以前,但田忌赛马的策略却被广泛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田忌与齐王赛马的对策。

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   出示表格:

(学生边回答,边填表)

第二次比赛,田纪是怎样赢齐王的?

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你能根据故事情节边研究边填写这张表格吗?

 

齐王

田忌

获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第二场

中等马

 

 

第三场

下等马

 

 

学生汇报,交流:

虽然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王的,但田纪所采用的策略却让他赢了。

田忌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

(2)表格验证,介绍填表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获胜者

齐王

 

田忌1

 

 

 

 

田忌2

 

 

 

 

田忌3

 

 

 

 

田忌4

 

 

 

 

田忌5

 

 

 

 

田忌6

 

 

 

 

田忌7

 

 

 

 

 

 

 

 

 

同学们,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以应对齐王的策略,结果如何?

下面我们分小组找一找,把田忌对齐王的所有策略找出来。

师:

怎样找,才能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呢?

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搭配知识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田忌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

(4)汇报交流,验证田忌赛马的最优策略的唯一性

填了这张表格,你发现齐王一共赢了几次?

田忌赢了几次?

田忌只有怎样出马才能赢?

我们经过探究总结出田忌可以有6种赛马策略,但获胜的策略只有一个。

在此你想对田忌

说什么呢?

希望自己怎么样呢?

 

三、巩固应用。

1、想自己当一回田忌吗?

机会来了。

这是一场拍球比赛,三局两胜.请看参加比赛队员的双方资料:

对方1分钟拍球个数:

1号20个2号403号60

我方1分钟拍球个数:

1号10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