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159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校稿:

元济高级中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种集市的时空分布图。

该区域行政隶属关系长期保持稳定,地名中的数字表示“日历逢几”,如数字2表示每月的2、12、22日人们在此赶集。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公路的分布和走向推测,该区域的河流

A.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B.呈向心状在甲处向北流

C.干流由东南向西北流向

D.泥沙含量上游大于下游

2.该区域最高一级的中心地是

A.甲B.丙C.丁D.戊

【答案】

1.B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地位于东南丘陵,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为马蹄型盆地。

由于降水量总体大于蒸发量,河流要么积水成湖外泄,要么直接切穿分水岭外流。

南方丘陵区,河流沿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居民点较多。

交通线路和城镇大部分沿河布局。

由此推断,盆地内部聚落沿线附近可能有河流经过。

盆地边缘多低山,地形较为复杂,公路一般顺势沿切穿河谷通过分水岭。

甲戊公路向北延伸通向盆地外部,说明公路附近河流大致为南北流向。

该区域距本行政区上一级中心地,反而较外行政区上一级中心地远,却长期处于同一行政区。

由此推断,干流在甲以北沿公路线切穿盆地,形成了天然交通孔道,使得甲地与上一级行政中心联系更早,经济、文化、政治来往更加密切。

综上所述,内部河流呈向心状汇流。

河流由戊流向甲。

故正确的是B。

2.由图判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甲。

甲处集市日期与其它中心地全部错开,是为了方便其它地区向甲处赶集,以消费种类更多、层次更高的商品和服务,说明甲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域。

同时甲处也是距离上级中心地最近的地区,与外界交流更为密切。

故选A。

【考点定位】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下图表示1870年至2050年全球主要能源的生命周期变化趋势。

完成下列问题。

3.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其

A.储量较小B.开发成本高

C.输能难度大D.环境污染重

4.从全球能源生命周期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明

A.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

B.能源利用种类逐渐减少

C.人类利用能源总量逐渐减少

D.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

【答案】

3.B

4.D

【考点定位】能源的开发及利用

下图为宁夏以县级为单位的“十二五”时期生态移民工程格局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5.生态移民主要由南向北迁移,是因为宁夏

A.北部地区草场资源更广    

B.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C.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小   

D.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6.南部山区少数民族的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5.D

6.B

【解析】

试题分析:

5.宁夏生态移民由南向北迁移,从图中可看出宁夏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南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因其南部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需生态退耕导致了人口向北迁移,故D正确C错;从图中可看出北部有黄河流经,水资源较多,且北部有河套平原,耕地资源较丰富,故A错;移民的目的是保护生态而并非是矿产资源的开发,故B错。

6.从图中可看出南部山区少数民族的移民大多以县内安置规模为主,即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原居住地和城镇邻近那么风俗习惯、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以方便这些少数民族尽快适应,移民工程顺利完成,故①、③对,选B;已经迁出,不存在两地的交通问题,②错;由山区迁入城镇,以第二、三产业活动为主,故④错。

【考点定位】人口迁移的原因及特点

对沉积岩进行研究,可推测古地理地质作用过程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

下图为中南半岛某地拍摄到的一河相沉积(河流环境)的地质剖面景观。

完成下列问题。

7.据图示景观,可推测该岩层

A.形成时该地为干旱环境

B.形成时该地为森林环境

C.形成后发生断裂错位

D.形成后发生褶曲变形

8.该沉积岩在各地质年代的岩层厚度和组成颗粒差异很大。

这能推测说明该地地质历史时期的

A.降水变化B.风向变化

C.气温变化D.植被变化

【答案】

7.D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从题意可知该沉积岩为河相(河流环境),故形成时不是干旱环境、森林环境,排除AB;沉积岩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岩层发生倾斜,应是褶皱弯曲所致,D正确。

图示沉积岩的岩层并未有褶曲变形,故排除D。

8.河流搬运的颗粒大小影响沉积物颗粒组成;同一位置的河流搬运能力大小与地形坡度、河流水量相关;河流水量主要受流域内降水量的影响。

所以,受地质年代水文条件影响,降水对中南半岛地区水文的影响较大,A正确。

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的强弱影响降水量的多少,故与风向变化无关,排除B。

气温变化影响的是季节性河流的流量,与中南半岛河流特征不符,且对沉积地貌的颗粒影响不大,排除C。

植被变化影响河流的含沙量,但不会造成沉积地貌的颗粒差异很大,排除D。

【考点定位】沉积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给7只来自冰岛和格陵兰岛的北极燕鸥装上GPS定位器,根据定位器的飞行轨迹,绘制出了北极燕鸥的完整飞行路线(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9.北极燕鸥如图的迁徙路径,迁徙过程中可以

A.利用洋流顺行

B.利用盛行风顺行

C.获得充足的日照

D.获得淡水补充

10.北极燕鸥越冬期间,与甲地相比,其繁殖地的

A.昼夜温差较大

B.白昼时间更长

C.太阳辐射更强

D.平均风速更大

【答案】

9.B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鸟类飞翔,与洋流无关,排除A。

图中北极燕鸥的迁徙路线位于海洋上,与淡水补充无关,排除D。

根据图中可知北极燕鸥的繁殖地与越冬地位置,与充足日照无关,排除C。

北极燕鸥在向北飞行时,在南半球中纬度、低纬度和北半球低纬度、中纬度分别大致向东北、西北、西北、东北方向飞行,其飞行方向大致与盛行风向吻合(依次为西风带、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西风带),往南飞亦是如此,说明其飞行路线受盛行风影响,B对。

10.其他条件相当时,低纬较高纬昼夜温差大,甲地较繁殖地的纬度低,故甲地昼夜温差较大,A错;越冬期间,位于北半球的繁殖地为冬季,白昼时间短,B错;繁殖地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故C错。

冬季极地地区的酷寒天气加剧了极地高压的势力,使极地东风风力更强,风速更大,故位于极地地区的繁殖地的平均风速比甲地的大很多,D正确。

【考点定位】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基流是地下水补给进入河水中的部分,其径流量较为稳定,为河川的基本流量;它在维持河道生态、提供枯水季节供水中作用显著。

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

下表为40年间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相关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

降水量(mm)

平均气温(℃)

基流(108m3)

基流指数

1961~1970年

638

-0.98

136

0.64

1971~1980年

649

-0.61

138

0.66

1981~1990年

681

-0.40

150

0.63

1991~2000年

642

0.11

116

0.67

 

11.根据表中数据的相关性判断,黄河源区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A.气温变化B.降水量变化C.基流指数变化D.植被变化

12.40年间,气温升高对黄河源区基流和基流指数的影响明显。

因气温升高

A.蒸发量增大,地下水补给增大,基流减小

B.冻土融化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基流减小

C.冻土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

D.冰川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

【答案】

11.B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11.从题意可知基流为河流的基本流量,基流大说明河流径流量大。

根据表格第二列、第四列分析,1961~1990年的降水量逐年增多时基流也逐渐增大,1990年过后降水量减少,基流也减少,故黄河源区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变化,B对。

从图中可知基流有增有降,而气温却在不断升高,故与气温变化无关,排除A。

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故基流指数取决于基流,与题意不符,排除C。

通过题意与表格数据未能说明河流径流量取决于植被变化,排除D。

12.根据文字材料“基流是地下水补给进入河水中的部分”分析,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地下水补给比例未知,基流未知,故排除A。

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多,冻土融化的部分即为地下水(并非地表水,故排除B),基流增大,C对。

冰川融化多,为地表水,而地下水补给比例未知,故排除D。

【考点定位】河流补给类型及特征

2015年4月11日,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HIRISE相机拍摄到了火星北部平原的霜冻(干冰二氧化碳)沟壑。

完成下列问题。

13.火星上有该霜冻沟壑,说明火星具备生命存在的

A.大气B.合适的质量C.合适的温度D.水

14.沟壑地区易形成霜冻,是因为沟壑地区

①水汽多②冬季温度低③风力小④二氧化碳易积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13.A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1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液态水的存在。

火星上有霜冻的沟壑,而霜冻为干冰二氧化碳,为大气问题,故火星具备生命存在的大气条件,故A对。

14.地球上的霜冻是气温低于零度以下、静风、水汽多的情况下产生的,火星上的情况不同。

但火星上的霜冻为固态二氧化碳,可知火星上形成霜冻使气温较低,才会产生固态形式,同时霜冻的成分是二氧化碳,说明火星上的霜冻与二氧化碳有关,故选择②、④。

【考点定位】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霜冻产生的条件

下图为咸海1989、2014年间湖面变化情况。

完成下列问题。

15.1989年,南咸海水域水深的比较及成因正确的是

A.西部水深大于东部河流径流

B.南部水深大于北部泥沙淤积

C.西部水深大于东部地层陷落

D.北部水深大于西部水分蒸发

16.根据咸海湖面的变化,推测咸海所在的中亚区域的聚落

A.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B.呈环状分布于咸海周围

C.主要分布于大平原地区D.受交通线的影响明显

【答案】

15.C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通过对比两幅图可知咸海的面积不断减小,湖泊面积萎缩,西部保留水域,东部水域消失,表明西部水深;1989年湖泊的原始深度主要受内力作用的影响,即地层陷落,使西部水深大于东部,故选C答案。

16.咸海面积减小,说明流入湖泊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量被大量引用;中亚深居内陆,干旱区聚落多分布于绿洲,即呈点状分布,或沿阿姆河和锡尔河呈带状分布,因此A对。

咸海为咸水湖泊,因为聚落不会沿着咸海分布,排除B。

中亚多为沙漠地带,聚落分布受水源影响最大,故地形、交通的影响不大,排除CD。

【考点定位】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及对聚落的影响

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表层中盐分的流失。

下图为江南丘陵某研究区红壤在不同措施下(均不施肥)的实验结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7.与处理措施①比较,该实验结果表明

A.②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多,利于水土保持

B.③措施使土壤酸性增大,有机质含量高

C.②措施使水土流失较多,土壤酸性增大

D.③措施使水土流失较少,土壤呈碱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与处理措施①比较,②③两种处理措施均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酸性减弱,②处理措施为牧草覆盖坡地,该措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③处理措施,坡地改梯田种树,也可减轻水土流失,故排除BC;土壤酸性减弱,但并未呈碱性,故排除D。

跟②相比,措施③不能明显改变有机质含量(该地有机质含量小,是因为高温多雨的环境,微生物分解能力强)和土壤的酸碱性,故只有A正确。

【考点定位】红壤的治理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左右;是数百万企鹅的繁殖地。

读其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8.符合该群岛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气候湿润、四季分明B.多沼泽、有机质积累

C.河湖众多、冰川广布D.阔叶树木、高大浓密

19.图中岛屿海岸线曲折,其成因最可能是

①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形成岛弧②冰川侵蚀③海浪侵蚀④流水侵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18.B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18.根据题示,马尔维纳斯群岛雨雪天气多大250天左右,说明年温差不大,且气候寒湿,故A错;寒湿、光照不足、多大风等因素,岛上无高大的阔叶林,故D错;从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可知地势起伏不大,综合年平均气温为5.6℃的气候条件不可能冰川广布,故C错;从图中可看出该群岛河流众多,加上阴冷湿润的气候条件,在众多河谷地带和沿海低地多沼泽,且有机质分解缓慢,多泥炭沉积,故B正确。

19.河流入海处应为流水沉积,排除④。

海岸线曲折受内力作用影响不大,排除①。

该群岛多峡湾,位于西风带,风浪大,可能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冰川侵蚀和现代海洋侵蚀造成曲折的海岸,故选C。

【考点定位】外力作用及地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015年初,北美东北部遭受严重的暴风雪袭击,同时有大面积冻雨灾害。

下图为2015年1月20日某时的天气形势图。

完成下列问题。

20.冻雨以液态降落的雨,与地面或暴露物体接触时冻结所致。

此时,最可能出现冻雨天气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1.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甲地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答案】

20.C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20.从图中可知北美东北部受锋面气旋控制,进而推出丙、丁为冷气团控制,甲、乙为暖气团控制。

暖锋锋面以上为暖空气,降水以雨水为主,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丙处,而丙处为冷气团控制,地温小于0℃,雨水遇冷形成冻雨,故C正确。

21.从图中可知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甲方向移动,甲处即将受到冷锋过境的影响。

冷锋过境前甲处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冷锋过境后甲处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随着冷锋的移动,低压槽线移动到甲处,使甲处气压下降,随着低压槽线过境后甲处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故B对。

【考点定位】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下图为青海省玉珠峰2号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及1069至2009年间冰川缩减和新增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22.图中2号冰川主体的流动方向是

A.向南

B.向西

C.向北

D.向东

23.到2009年,玉珠峰2号冰川的

A.面积缩减了约3平方千米

B.面积缩减了约0.9平方千米

C.甲缩减处以冰川侵蚀为主

D.甲缩减处以风化作用为主

【答案】

22.C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22.从图中的2号冰川范围可看出,甲处位于山谷处,为冰川的末端,即冰舌的最前端;冰舌为冰川作用最活跃的地段,是冰川的消融区,说明冰川向甲方向流动。

根据图中的方向判断,可知甲位于北部,故2号冰川主体的流动方向是向北,C正确。

23.冰川面积缩减,且根据比例尺计算大约缩减了0.3平方千米,故排除AB。

甲处为缩减冰川部分,在缩减前,甲处受冰川消融产生的冰川侵蚀作用,故排除C;缩减后,甲处不再被冰川覆盖,但受接近冰点的气温变化影响,以冻融风化作用为主,故D正确。

【考点定位】冰川的侵蚀、搬运、风化作用

下图O点为10°S纬线和某条经线的交点,此刻,O点的太阳高度为90°,P、Q两地的太阳高度都为0°。

完成下列问题。

24.P地此刻日影方向是

A.正东B.东北

C.正北D.西南

25.Q地

A.此刻的地方时为6时B.与O点球面距离大于与P点的距离

C.位于P点的西北方向D.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23.5°

【答案】

24.C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24.由材料“O点的太阳高度为90°”可知,O点为白天,且为太阳直射点,即该日太阳直射10°S,由“P、Q两地的太阳高度都为0°”得知,P、Q两点在晨昏线上,根据O点为白天,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可知PQ点位于晨线上。

P点处在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处,此时为0时,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日影指向正北。

正确答案为C。

25.可以画出下图两幅图进行理解。

由图可见,此时Q地的地方时小于6时;Q与O的距离与O到P的距离相等,都是经线长度的一半,Q与P的距离小于经线的一半;Q位于P地的东北方向;因Q地纬度为10°S,在冬、夏两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0°,所以正确选项为B。

【考点定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博茨瓦纳地处非洲内陆,境内马卡迪卡迪盐沼(图1中甲)属沙漠中的凹陷低地,曾是非洲最大咸水湖,现为世界最大盐碱滩。

1991年博茨瓦纳政府和南非政府合资开发盐碱,产品主要通过图中铁路输往南非。

图1为博茨瓦纳区域图,图2为奥卡万戈河三角洲。

(1)简要说明甲地盐碱的主要来源。

(6分)

(2)图2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遥感图片。

分析该内陆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6分)

(3)指出图中东南部铁路线建设施工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6分)

【答案】

(1)甲地原为咸水湖,盐碱含量丰富(2分);当地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从湿季过渡到干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盐碱在地表富集(2分);湿季,河流等地表径流携带地表盐碱汇入甲地(2分)。

(2)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流水侵蚀);(2分)泥沙通过流水搬运作用,由于地形坡度减小,流速降低(2分);河流水量减小,输沙能力降低;(2分)泥沙沉积而成。

(3)高温;(干旱)缺水;风沙;紫外线强。

(各2分;答出其中3点赋满分6分)

【考点定位】盐碱地的成因,内陆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交通运输建设的条件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之后,研究人员确定了搜寻该失联飞机的区域(下图);搜寻过程中曾因该海域多雾被迫中断。

2015年7月29日,在非洲法属留尼旺岛发现了该失联飞机的碎片。

(1)指出影响流经马达加斯加东海岸附近海域洋流流向的因素,并简析其对该岛气候的影响。

(4分)

(2)分析搜寻区域海面多雾的原因。

(4分)

(3)在留尼旺岛发现MH370航班飞机碎片后,搜寻专家认为当初确定的搜寻区域是正确的。

请绘制该海域大洋环流示意图,并据此论证搜寻专家的观点。

(6分)

【答案】

(1)海陆分布因素(1分)暖流流经水温较高,水汽多(1分);在东南信风吹动下(1分),使该岛东侧全年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1分,须有岛屿“东侧”,否则不得分)

(2)该海域纬度位置较低,海面大气水汽多(2分),寒流使大气降温(2分),水汽凝结形成海雾。

(3)画出四个洋流的箭头。

(评分要求:

南北向洋流箭头正确;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西风漂流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每个箭头1分)飞机残骸碎片在逆时针大洋环流的作用下漂浮到留尼汪岛附近海域。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时遇到马达加斯加岛,之后在该岛的东侧分支向南形成马达加斯加岛暖流,故影响流经马达加斯加岛东海岸洋流流向的因素是海陆因素。

马达加斯加岛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该岛东侧气温高,降水多,同时马达加斯加岛地处东南信风带,该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因而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根据图中的搜索区域可知,该海域纬度较低,海水温度较高,海面大气有丰富的水汽,同时又因该海域因西风漂流遇到澳大利亚大陆产生分支形成了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可使大气降温,使该海域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

(3)假若飞机最后一次与卫星传送信号区域即为失联地点,之后飞机残骸碎片顺着南赤道暖流漂浮到马达加斯加岛的东海岸,之后又被马达加斯加岛暖流带到留尼汪岛附近。

该海域的大洋环流图为:

自东向西的南赤道暖流,自北向南的马达加斯加岛暖流,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自南向北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呈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考点定位】世界的洋流分布及产生的影响

28.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城市带众多,为国家级新区建立和发展提供社会经济支撑。

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

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材料二图1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新区分布示意(截止2015年),图2的甲、乙分别为近十年间江西省、江苏省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说明图示七个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

(6分)

(2)指出长江经济带的东、中部城市带区域经济合作的各自优势条件。

(6分)

(3)与江苏省比较,江西省耕地减少的显著差异是;请分析原因。

(6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群的支撑力强;政策支持;经济实力强。

(答出其中3点赋满分6分)

(2)东部城市带具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2分);中部城市带具有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优势(2分)。

东中部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2分)。

(3)生态退耕比例大(2分)

原因:

江西省地处河流中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生态问题和灾害);生态退耕利于生态改善和减轻灾害的威胁。

(答出其中2点赋满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七个国家级新区位于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该区域内经济力量雄厚,且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带众多,这为国家级新区建立和发展提供社会经济支撑,即这七个国家级新区有城市群的强大支持力。

从题意还可知国家对长江经济带有重要的指导意见,即国家新区的建立过程中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家级新区临近上海,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又是联动我国东西、南北的中心经济带,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即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2)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带如沪宁杭,经济较中部城市带发达,有较先进的技术经验、充足的资金,还集聚了众多的人才,而中部城市带如长沙、南昌、合肥等,具有丰富是土地、有色金属、水能等资源,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由此产生东、中部产业带具有优势互补的特性。

(3)从图中可看出江西省的生态退耕达到了53%,生态退耕指因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耕地,故江西省因为生态退耕比例大使得耕地面积减小。

根据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可知,该省的生态退耕原因是:

江西省地处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又以山地为主,过度的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加重洪涝灾害。

又因境内鄱阳湖的围湖造田现象严重,导致鄱阳湖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因此江西省需要退耕还林、还湖,这样的生态退耕又有利于生态的改善和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

【考点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区域之间的协作关系,生态退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