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095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docx

教师职业能力考试小学部分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能力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教师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环节有学习、观察、模仿、实践、反思、革新和()

A.创新B.再实践C.练习D.再学习

答案:

B(P10)

2.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必须具备比较系统成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

A.专业能力B.专业品德C.专业水平D.专业技能

答案:

A(P2)

3.教师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的,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活动成效和质量,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能力称为()

A.教师职业能力B.教师的专业能力C.教师的实践能力D.教师的教育能力

答案:

A(P4)

4.对于教师个人工作来说,根本的关注点是他(她)的()

A.工作成绩B.工作态度C.工作数量D.工作质量

答案:

D(P8)

5.教师获得职业能力的保障是()

A.反思习惯的养成B.良好的知识修养C.丰富的实践经验D.较强的问题意识

答案:

A(P12)

6.教师的评价机制大体可分为资格认定和()

A.常规评价B.专业评价C.行为评价D.道德评价

答案:

A(P12)

7.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是()

A.专业性B.职业性C.普遍性D.创新性

答案:

A(P2)

8.教师获得职业能力的前提是()

A.问题意识B.知识修养C.实践经验D.反思习惯

答案:

A(P10)

9.教师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

A.问题意识B.知识修养C.实践经验D.反思习惯

答案:

B(P11)

10.教师获得职业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

A.问题意识B.知识修养C.教育实践D.反思习惯

答案:

C(P12)

二、多项选择

1.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特征是()

A.实践性B.稳定性C.发展性D.差异性E.知识性

答案:

ABCD(P4)

2.影响教师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个体因素有()

A.问题意识B.知识修养C.实践经验D.反思习惯E.个体能力

答案:

ABCD(P10)

3.影响教师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有()

A.评价机制B.学校管理制度C.教师培训D.交流合作E.专家支持

答案:

ABCDE(P12)

4.初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按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分为()

A教学能力B德育能力C管理能力D科研能力E心理调适能力

答案:

ABCD(P15)

5.初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有()

A信息能力B语言能力C交往能力D角色认知能力E自我提高能力

答案:

ABCDE(P15)

三、判断题

1.发展性是职业能力的最基本的特征。

答案:

错误(P4)实践性

2.教师职业能力差异是讲教师群体之间职业能力差异。

答案:

错误(P5)个体

3.职业能力对教师职业信心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

答案:

正确(P8)

4.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答案:

正确(P3)

4、辨析题

职业能力与个人修养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

答案:

正确。

良好的个人修养会促使一个人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反过来,业务上去的声望后也会进一步促进其多方面提高修养水平,并在做人方面更加注意。

(P6)

 

第二章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教师将规划教学系统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程序和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目标的设计策划的能力称为()

A教学实施能力B.教学设计能力C.课堂教学能力D.教学评价能力

答案:

B(P24)

2.日常考查具体形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批改作业和()

A小测验B.考试C.练习D.成长记录袋

答案:

A(P38)

3.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特点和()

A.接受能力B.认知能力C.年龄特征D.知识背景

答案:

A(P23)

4.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A.指南B.纲领C.出发点D.归宿

答案:

C(P22)

5.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A.认真研究教材B.选择教学方法C.选择教学媒体D.确立教学目标

答案:

A.(P27)

二、判断题

1.良好的班级情景有促进、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责任感等重要作用。

答案:

正确(P32)

2.板书设计得好坏与课堂教学效果无关。

答案:

错误(P34)

3.讲解一般由引入、展开、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答案:

正确(P30)

4.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首要能力。

答案:

正确(P20)

5.课堂小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有可无。

答案:

错误。

(P35)

三、简答题

1.设计教学方案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

①确定教学目标;②设计教学活动;③预测学生行为;④准备教学媒体;⑤分配教学时间。

(P24)

2.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①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②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③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④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P27)

3.教师指导练习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案:

①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②掌握练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练习方法;③适当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④及时提供练习反馈信息。

(P36--37)

4.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

①板书设计要有计划性;②板书设计要精炼、完整;③板书设计要直观、具有启发性;④板书设计要巧妙、美观。

(P34)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时,应注意哪几方面问题?

答案:

(1)启发引导的多样性(2)启发引导的时效性(3)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4)启发引导要恰如其分(5)启发引导要充分信任学生。

(P33)

 

第三章小学教师的德育能力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小学教师的德育能力至少应包括:

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和()

A.说服学生的能力B.表扬学生的能力C.了解学生的能力D.激励学生的能力

答案:

C(P46)

2.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被称为()

A信息偏差B认知偏差C行为偏差D思维偏差

答案:

B(P48)

3.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A.思想品质B.个性特征C.认知能力D.行为习惯

答案:

B(P46)

4.以他人的高尚思想、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称之为()

A.榜样示范法B.情感陶冶法C.说服教育法D.人格感化法

答案:

A(P56)

5.自我教育是一个连续、动态、发展、前进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自我认识、自我驱动、自我监控和()

A.自我发展B.自我评价C.自我反思D.自我完善

答案:

A(P60)

6.教师要做好疏导工作,应力求做到情到、言到和()

A.眼到B.手到C.心到D.行到

答案:

A(P65)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自我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答案:

A(P55)

8.个体同他人进行比较后,感到自我适应性差,某方面或某几方面不如他人,因而表现出无能、软弱、畏缩甚至灰心等心理不平衡状态,这种个性心理是()

A.虚荣B.怯懦C.自卑D.孤独

答案:

C(P63)

9.由于恐惧、担心他人优于自己或自己不如他人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个性心理是()

A.神经质B.害羞C.怯懦D.嫉妒

答案:

D(P63)

10.对某事或某人好与不好的知觉印象会扩大到其他方面,这种心理现象是()

A第一印象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

答案:

C(P49)

二、多项选择

1.评价学生心理品质的基本方法有()

A.刺激——反应法B.现象——本质法C.效应——本体法

D.模拟自然法E.行动研究法

答案:

ABC(P51--52)

2.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A.力求评价客观公正B.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C.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

D.注意评价语言的生动性E.把握评价内容的客观性

答案:

ABC(P48—P53)

3.自我教育的方式很多()

A仿效榜样B格言激励C内省D良心监督E实践性

答案:

ABCD(P61)

4.我国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经常运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E品德评价法

答案:

ABCDE(P54—P58)

5.品德评价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A奖励B陶冶法C惩罚D操行评定E实践法

答案:

ACD(P59)

三、判断题

1.所谓“一俊遮百丑”,是近因效应在评价中的反应。

答案:

错误(P50)、晕轮效应

2.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走向美好人生所必需的。

答案:

正确(P62)

3.学生最主要、最经常的实践活动是写作业。

答案:

错误(P57)

4.自我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和条件是自我认识。

答案:

错误(P60)自我监控

5.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答案:

错误(P62)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

四、辨析题

1.德育能力是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其他教师无需具备。

答案:

错误。

德育能力不单单是班主任及政治课教师应该具有的,同时也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因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P45)

2.小学生天真无邪,思想道德教育可有可无。

答案:

错误。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师一定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不要过于乐观,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可有可无,也不要过于悲观,认为很难改变学生的认识,思想道德教育作用不大。

(P47)

3.对学生评价要恰如其分,评价不足或评价过度,会影响评价作用的发挥,对学生发展不利。

答案:

正确。

消极评价不足,学生觉得不痛不痒,没起什么作用;消极评价过度,易造成学生失去自信、师生关系紧张、厌学、逃学甚至轻生等现象。

积极评价不足,学生会觉得教师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积极评价过度,易使学生飘飘然,感觉过好,骄傲自满,甚至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

(P50)

4.心理素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很主要的一部分内容。

答案:

正确。

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一般状况,哪些重要的心理品质还没有形成,需进一步强化;心理品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

进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德育教育。

使学生能有积极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健康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地信念、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P47)

五、案例分析

三年级学生小明,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和爷爷相守在家。

近来小明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他产生了自卑心理,一度厌学,性格孤独,情绪消极。

班主任老师及时发现小明的变化,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从教师必须具备的德育能力要求考虑,老师怎样帮助小明走出暂时的困境?

答案要点:

(1)教书育人是每位老师的责任,德育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

(P44)

(2)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一般状况,哪些重要的心理品质还没有形成,需进一步强化;心理品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

进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德育教育。

使学生能有积极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健康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地信念、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P44)

(3)老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采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等多种教育方法,合力进行德育教育。

(P54)

(4)教师要做好疏导工作,应力求“三到”:

一是情到,二是言到,三是眼到。

(P65)

第四章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建立班委会、挑选班级干部应遵循四个原则:

民主性原则、用其所长原则、教育与锻炼相结合原则及()

A、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B、实践性原则C、层次性原则D、全面性原则

答案:

A(72页)

2、开展主题活动要求教师做到主题设计:

要精心、有指向性、面向全体学生、有时代性、有()

A、指导性B、时效性C、趣味性D、民主性

答案:

C(77页)

3、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课堂管理能力包括:

课堂秩序管理能力、对个别问题的处理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秩序的能力和()

A、体态语言能力B、利用教学反馈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C、教学反思能力D、交往能力

答案:

B(81页)

4、教师对课堂个别问题的处理能力包括,注意力的转移、行为替换和()

A、启发B、教育与惩罚相结合C、激励D、批评

答案:

B(82页)

5、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教师要做到布置好教室、办好板报和()

A、准备体育器材B、建好图书角C、选好窗帘D、修饰好的墙面

答案:

B(76页)

二、判断题

1、确立班集体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体现时代精神、有明确的导向性、注意层次性。

(√)(71页)

2、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

(√)(75页)

3、集体活动的组织效果可以体现一个班级集体建设的优劣。

(√)(77页)

4、采用反馈信息进行调节,一次就能完成,不需要通过多次反馈,就能保证持续的有条不紊的课堂秩序。

(×)(84页)

5、教学过程如同其他控制系统一样,必须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优化控制。

(√)(83页)

三、辨析题

1.教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名学生,对于优秀生既要对他们的优点和成绩给予肯定,同时也要正视他们的缺点,决不能袒护、迁就。

答:

对。

优秀生一般优越感较强,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教师要经常教育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形成健全人格。

(74页)

【教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名学生,客观评价优秀学生。

答案要点:

正确。

对于优秀生既要对他们的优点和成绩给予肯定,同时也要正视他们的缺点,决不能袒护、迁就,应及时教育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

(P74)】

2.课堂上的信息反馈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对原有知识的反馈,对新知识理解的反馈。

(85页)

答:

错。

课堂上信息反馈应从四方面入手:

还应包括新知识辅助于实践的反馈和对新知识巩固的反馈。

这样教师才能获得广泛的教学反馈,从而不断调节改善教学方式手段,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班集体、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答:

对。

了解和研究班集体是教师实现对本班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前提;班集体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对其实施教育就得先了解和研究他们,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70页)

4.课外活动绝不是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外的延续,课堂教学活动也绝不能替代具有自身教育特点和价值的课外活动。

答案要点:

正确。

课外、校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

既不能把课外、校外活动看成是额外负担,任其自流,也不能把课外、校外活动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大量用语完成课外复习、补习功课完成课外作业等方面。

(P79)

四、案例分析题

1、每个班级中总会有部分学生游离于班级正常轨道之外的边缘学生,如班级的小霸王、郁郁寡欢的“游离者”等。

请你根据班级管理能力的相关知识分析,作为老师应如何转化这些边缘学生?

(75-76页)

答案要点:

要遵循因材施教,转化边缘学生的教育原理,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做好转化边缘学生的工作:

(1)以爱动其心。

热爱学生是为人师的最基本素质,要真正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温暖、鼓励他们,增强其自信。

(2)以理服其人。

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明察秋毫、分析根源,清楚性质,使其明白危害,改过自新。

(3)以智导其行。

教师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善于普捉学生身心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对屡犯过错的现象,持之以恒,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2.一位老师在多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一名女孩很有个性,上课总是和老师对着干,成绩不理想,但剪纸却很有天分。

因此教师找机会肯定她的优点和特长,发现她的闪光光点,使这名学生改正了缺点。

根据这个案例阐明教师在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学生的教育上要具备哪些能力?

(75-76页)

答案要点:

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转化边缘学生的教育原理,没有直接批评这个小女孩,而是通过肯定她身上的优点来克服她的缺点。

教师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以爱动其心。

热爱学生是为人师的最基本素质,要真正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温暖、鼓励他们,增强其自信。

(2)以理服其人。

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明察秋毫、分析根源,清楚性质,使其明白危害,改过自新。

(3)以智导其行。

教师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善于普捉学生身心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对屡犯过错的现象,持之以恒,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3、小刘老师开始讲授新课后,学生坐姿端正,聚精会神,课堂安静,注意力集中。

随着教师的讲课,不时有相应的情感反应。

刘教师板书后,个别学生交头接耳。

请你根据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要求分析,这时,刘老师应该怎样做?

(84页)

答案要点:

刘教师应根据利用教学反馈信息组织教学的原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不同反应来判断自己的教学情况。

本案例中,教师板书后,学生交头接耳。

这时教师可能有板书错误,应再检查一遍自己的板书情况,如有错误及时改正。

当学生有不良反应时,教师要从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方面加以反思。

只要自我意识明确,提高辨别力,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就能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

五、设计题

1、请根据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的要求,联系小学教师工作实际,设计一个迎接新学期的主题班会活动。

(77页)

答案要点:

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要求教师做到:

主题设计要精心、主题要有指向性、主题要有趣味性、主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主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标题符合“迎接新学期”的主题内容。

(2)活动目标:

具体明确,有操作性。

(3)活动准备:

充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4)活动过程:

各项活动设计具体,有指向性;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性和趣味性。

(5)班主任总结或主持人总结。

2、请根据组织课外、校外活动的要求,设计一个班级读书活动方案。

(79)

答案要点:

教师在组织课外、校外活动时要考虑四方面要求:

做好计划,明确活动目的;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活动的设计要有吸引力;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活动。

(1)活动标题新颖、准确。

(2)活动目的:

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3)实施过程:

制定计划,确定读书范围;建立读书管理制度,保障活动的有效和持续;传授读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等。

3.母亲,最伟大的称呼,母爱,最崇高的奉献!

我们的点滴进步离不开母亲的辛劳付出,我们永远感恩母亲!

请你结合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围绕“母亲节”,教育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孝敬感恩”传统美德,设计一个“感恩母爱”的主题活动。

答案要点:

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要求教师做到:

主题设计要精心、主题要有指向性、主题要有趣味性、主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主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设计要精心,这是以思想品德培养为目的的极好内容,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方针,符合现今的主流价值观,教师要精心导演与设计。

(2)主题有指向性,针对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使其懂得感恩,心灵受到震撼、影响和教育。

(3)主题有趣味,学生有共鸣,教育性知识型相容。

(4)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每个人对母亲有感激的话说,活动中有很大收获。

(5)活动具有时代性,贴近社会现实,符合教育要求,体现民族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第五章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练习题

一、多选题

1、选择课题的原则包括()(89页)

A、价值性原则B、针对性原则C、新颖性原则D、实用性原则E、可行性原则

答案:

ABCDE

2、实施研究方案的工作主要有()(93页)

A、控制研究工作进程B、收集与整理资料C、写作论文或报告D、修改论文或报告

答案:

ABC

3、调查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有()(97页)

A、确定课题,制定计划B、实施调查,落实计划C、分析整理资料D、撰写报告

答案:

ABCD

4、行动研究的特点有()(100页)

A、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B、实践者直接参与研究C、研究方法灵活D、自然状态下研究

答案:

ABCD

5、制定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91页)

A、课题依据B、研究目标C、研究内容D、研究原则E、研究方法、过程和进度

答案:

ABCE

二、设计题:

1、请围绕《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97页)

答案要点:

⑴确定课题,制定计划。

①根据题中所规定的课题,本次调查的题目为《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②本课题的调查目的是探索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调查范围小学XX年级,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③确定具体调查内容和程序,选择问卷法、访谈法、测评法等调查方法作为本课题调查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⑵实施调查,落实计划。

①举办调查前期培训班,明确调查内容、程序、方法等基本要求,掌握调查技巧。

②成立课题调查小组,分工负责,分片调查。

③按计划和要求开展问卷、访谈和测评工作。

⑶分析整理资料。

①对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系统化和条理化。

②找出影响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基本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⑷撰写报告。

总结梳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具体地介绍关于本课题的实际调查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2、请以北大附中张思明老师的“假期作业新设计”课题为例,设计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

下面表格是张思明老师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北大附中张思明老师的“假期作业新设计”行动研究实施步骤

研究步骤

研究内容

(1)

大多数学生对假期大量作业态度漠然,作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应付地交上一些不过脑子的“无功”作业。

分析问题

作业布置一部分不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条件,作业单调、死板,学生被动学习。

(2)

取消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法,改留可供学生选择的开放式作业。

制定计划

(3)

(4)

布置作业的同时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

“留心处处皆学问,细心题题有发现,上心事事长见识,专心路路有收获。

(5)

收集整理学生作业情况数据,并进行作业成果交流,进行讲评

再次调研

针对上一轮研究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新一轮的研究

答案要点:

(1)发现问题;

(2)研究对策;(3)设计五类新型作业内容:

包括阅读一本科普读物;发现参考用书中的三处错误;利用数学知识制作工艺品;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写数学小论文;(4)实施干预;(5)效果评估。

3.以《当前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为课题,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

(91页)

答案要点:

(1)课题依据:

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2)研究目标:

评语现状、分析偏差因素、改进的内容及建议;(3)研究内容:

现状调查研究、原因分析研究、对策研究;(4)研究的方法、过程和进度: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以及教育统计方法。

研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