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404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6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docx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国家安监总局

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2.07

1总则

1.1为了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特制定本实施导则。

1。

2本导则主要适用于危险化学品企业(包括:

危险化学品生产、带储存的经营、使用等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3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包括:

(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人身伤亡、重大泄漏、火灾爆炸、财产损失等事故的缺陷。

2基本要求

2.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体制和制度,实现企业隐患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

2.2企业应建立明确的隐患排查体制机制,主要包括:

(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应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2)明确企业隐患排查、登记管理、治理、上报等的管理机构或专、兼职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登记建档、隐患治理、隐患上报及隐患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等各项制度。

2.3企业应当按照确定的隐患排查频次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隐患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分级;并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2。

4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治理措施予以消除;对短期内难以消除的事故隐患,应当确定治理计划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管理,适时进行治理排除。

2。

5企业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可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隐患信息管理系统通讯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并定期进行隐患上报.

3隐患排查方式及频率

3.1隐患排查方式

3。

1.1隐患排查的方式可与企业相关部门、各专业的常规工作、专项检查工作和监督检查活动相结合,可选择一种隐患排查方式或几种隐患排查方式结合进行。

主要的排查方式包括:

(1)日常隐患排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

(3)专项隐患排查

专业性隐患排查

季节性隐患排查

重要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3。

1。

2日常隐患排查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企业各岗位应严格履行日常检查制度,特别应对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点进行重点检查和巡查.

3.1。

3综合性隐患排查是以落实安全基础管理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3.1.4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各专业隐患排查应建立一个隐患排查小组,制定排查标准,明确负责人,排查小组人员应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生产经验,熟悉有关标准和规范。

3。

1。

5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洪防汛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冻防凝、防滑为重点。

3.1。

6重要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应对节日期间干部、检维修队伍值班安排和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3.1。

7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通过对已发生事故的系统分析,排查企业存在的同类事故隐患。

3.2隐患排查频次确定

3.2.1企业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

(1)基层单位至少每月组织一次日常隐患排查,并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

(2)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3)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4)当发生重大泄漏、火灾爆炸等工艺安全事故时,如果企业本身涉及到事故中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施时,应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5)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会经常发生变化的专业,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间隔。

但应确保实际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3.2.2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事故隐患排查:

(1)适应性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颁布实施或原有适应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后颁布实施;

(2)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3)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

(4)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期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4隐患排查重点内容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特点,隐患排查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专业:

(1)安全基础管理;

(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3)工艺;

(4)设备

(5)电气系统

(6)仪表系统;

(7)危险化学品管理;

(8)储运系统;

(9)消防系统;

(10)公用工程。

4。

1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重点

4.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4。

1。

2企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提取与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以及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

4.1.3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

(3)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4.1.4企业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管理的情况,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

(2)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

(3)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

(4)企业隐患项目的治理、建档与上报.

4.1。

5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

4。

1.6危险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

(2)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3)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和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

4.1.7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主要包括:

(1)各级应急组织及其相关的职责建立;

(2)应急救援物资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的配备;

(3)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培训、演练与评估、发布及备案等管理情况。

4。

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隐患排查重点

4。

2.1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储存设施与《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重要场所的安全距离。

4.2.2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的防范情况:

(1)邻近江河、湖、海岸布置的危险化学品装置和罐区,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直接进入水域的隐患;

(2)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或水域的隐患.

4.2.3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1)破坏性地震;

(2)洪汛灾害(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

(3)气象灾害(强热带风暴、飓风、暴雨、冰雪、海啸、海冰等);

(4)由于地震、洪汛、气象灾害而引发的其他灾害

4。

2.4企业内部重要设施的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距离,主要包括:

(1)控制室、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机柜间以及人员密集区或场所;

(2)消防站及消防泵房;

(3)空分装置、空压站;

(4)点火源(包括火炬);

(5)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设施等;

(6)其它重要设施及场所。

4。

2。

5其它总图布置情况,主要包括:

(1)建构筑物的安全通道;

(2)厂区道路、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通道等重要道路(通道)的设计、建设与维护;

(3)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4)其他与总图相关的安全隐患。

4。

3工艺隐患排查重点

4.3。

1工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

(2)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定期执行;

(3)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4)工艺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及记录的管理。

4。

3.2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

(1)装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是否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2)针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安全操作范围,设计合理的安全泄压系统以及安全泄压措施的完好性;

(3)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

(4)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要求进行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情况;

(5)火炬系统的安全性;

(6)其它工艺方面的隐患。

4.3.3现场工艺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工艺卡片的管理,包括工艺卡片的建立和变更,以及工艺指标的现场控制;

(2)现场联锁的管理,包括联锁管理制度及现场联锁投用、摘除与恢复;

(3)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情况;

(4)剧毒品部位的巡检、取样、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管理.

4。

4设备隐患排查重点

4。

4。

1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按国家相关法规制定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

(2)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

(3)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帐。

4。

4。

2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1)大型机组、机泵、锅炉、加热炉等关键设备装置的联锁自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

(2)大型机组关键设备特级维护是否到位,备用设备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转动机器的润滑状况,设备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

(4)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情况;

(5)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重点装置设备腐蚀的状况,设备腐蚀部位,工艺防腐措施,材料防腐措施等。

4.4.3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现场管理;

(1)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及台帐;

(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

(3)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

4。

5电气系统隐患排查重点

4。

5.1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电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理;

(2)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4.5。

2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包括:

(1)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

(2)消防泵、关键装置、关键机组等以及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

(3)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

(4)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

(5)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

(6)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

4。

5.3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

4.6仪表系统隐患排查重点

4。

6.1仪表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

(1)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2)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帐管理;

(3)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

(4)安全仪表系统的投用、摘除及变更管理等。

4。

6。

2系统配置,主要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