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368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

节能评估报告书

 

 

第一章评估目的、依据、范围及程序

1.1评估目的

合理用能评估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

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其作用是为政府以进行宏观控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目标,为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核准、备案等行政管理时提供科学依据;是对项目建设单位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减少浪费,控制成本提出的节能措施进行的科学评定。

1.2评估依据

本报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文件、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

一、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4)《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5)《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

(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7)《“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

(8)《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9)《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04年8月20日修正);

(10)《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苏经贸环资[2007]212号);

(11)《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142号);

(12)《关于加强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耗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工业发[2006]1197号);

(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发改委令第40号)

(14)《某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锡政办发[2008]6号);

(15)《某市产业导向目录—制造业部分(2010年修订)》(宜政办发〔2010〕97号)。

二、标准规范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2008);

(2)《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B6422-2009);

(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3484-2009;

(5)《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

(6)《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

(7)《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9《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11)《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

(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T50054-1995

(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T50052-1995

(1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21)《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1992

(2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4)《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

三、其他资料

(1)《某******************项目合理用能报告》;

(2)企业提供的有关项目的资料。

1.3评估内容与方法

一、评估内容

依据《江苏省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苏发改工业发[2007]1137号)文件要求,评估主要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是否合理;

2、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

3、项目能效指标是否达到国家或地方能耗定额或限额,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者国际先进水平;

4、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的现象;

5、项目是否已经采用国家和省明文规定必须采用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6、评估论证结论以及改进节能措施的建议和要求。

二、评估方法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项目组,对项目的节能专篇进行评估:

1、检查法:

依据国家政策、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针对该项目进行核查评估。

2、能源折算法:

依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企业能耗计算与测试导则》以及省发改工业发[2008]404号文等相关能耗折算标准对该项目的各种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折算分析。

3、类比法:

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类比正在运行的同类企业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能源消耗分析和节能降耗措施的提出。

4、专家评议法:

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针对项目特点及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专家讨论及质疑结果进行分析汇总,编制专家评估意见表。

本评估报告主要采用核查法、能源折算法和类比法对该项目进行能源消耗的合理性评估。

1.4评估原则和程序

一、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的范围为某铝业有限公司高精度宽幅铝合金复合箔生产线技改项目的的进行合理用能分析的评估。

二、评估原则

1、工程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

不得采用国家、省、市已公布的限制(或停止)生产的产业序列、规模,或行业已公布的限制(或停止)的旧工艺翻版扩产增容及选用淘汰产品;

2、根据建设项目节约能源的有关规定,坚持合理用能、节能降耗等原则;

3、按照建设项目能耗评估审批的原则,提出明确的能耗评估结论和建议。

三、评估程序

1、接受节能评估委托

2、收集资料,熟悉了解评估项目的相关内容

3、能源利用和消耗评估

4、节能措施评述

5、编制评估报告,给出结论和建议

6、组织审核

7、修改合理用能评估报告。

8、报告出版。

四、工作重点

1、工艺的合理性分析

2、能源指标分析

3、节能措施分析。

 

第二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1项目单位情况

2.1.1项目名称

年产80万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磨站改扩建项目

2.1.2承办单位概况

企业名称:

*******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法定地址:

注册资本:

350万元人民币

单位概况:

*******有限公司系股份制企业,于2006年7月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公司注册资本350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28亩,现有员工20人,公司以经营建材产品为主,现有Φ2.4×18m烘干机一台,主要产品为矿渣粉,年产矿渣粉15万吨。

2.2项目建设地点及厂址

2.2.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在*******,*******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进行建设。

2.2.2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境内地形复杂,西高东低,海拔高度120米~2281米,相对高差大。

低山、丘陵、河谷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坡度在25度以下的土地面积约占40%。

该区域土壤主要以褐土为主,褐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8%,其它土壤主要是棕壤、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

土壤母质以花岗岩、片麻岩为主,有少量石灰岩和页岩分布。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本项目建筑设计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执行。

2、水文地质

境内有*****两座大型水库,总库容23亿立方米;***纵贯县境200华里,泾流量11.6万立方米,河床陡,落差大,可利用水能8.5万千瓦。

全县水域面积46万亩。

3、气候条件

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具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

春季干燥风大,冬季寒冷少雪,光照较多,降雨集中,且分布不均。

年平均气温   12.7℃

无霜期平均140-180天

最冷月平均气温-3.2℃

最热月平均气温26.0℃

绝对最高气温42.5℃

绝对最低气温-25.3℃

年平均相对湿度63%

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80%

月平均最低相对湿度51.2%

年平均降雨量550mm

最大积雪深度19cm

最大冻土深度54cm

年平均气压170Kpa

主导风向夏季S

冬季N

最大平均风速2.2m/s

最大风速28m/s

年日照时平均数2745h

年平均无霜期     200天。

2.3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建设内容

2.3.1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

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产8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其中:

散装水泥64万吨,占80%;袋装水泥16万吨,占20%。

2、产品方案

该项目产品方案为:

年产P.S32.5矿渣硅酸盐水泥40万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40万吨。

2.3.2建设内容

本项目在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增2台φ3.2×13m的高细磨机生产线及水泥储仓、水泥磨机房、成品库等。

本项目新增建筑面积5064m2,购置生产及辅助设备28台(套)。

2.4工艺技术、设备和工程方案

2.4.1工艺技术

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本项目所选工艺为闭路粉磨工艺系统。

1、原辅材料的储存及输送

熟料、石膏、矿渣、粉煤灰均由汽车运输进厂,分别储存于6座Φ9×20m的原料仓。

熟料直接卸入卸车坑内,由提升机送入仓内;石膏经细鄂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后由提升机入仓;矿渣进场水分为15%,经自然晾晒后水分达到8%,然后进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当终水份为2%时,经皮带提升机入仓,以上物料均由仓底进行配料。

2、水泥配料及粉磨

上述各种原辅材料分别经过数字化微机斗式秤,由胶带输送机分别送入磨机内进行单独粉磨,粉磨后的物料经出磨斜槽、提升机送入水泥仓按比例混合;水泥成品经斜槽提升机送入水泥均化仓。

3、水泥储存

本项目拟建5座φ9×20m水泥圆仓用于储存成品水泥,水泥由仓下圆管绞道送入空气斜槽、FU链运机分别将水泥送入均化仓进行均化,根据均化结果,由斗式提升机送往水泥包装仓内进入包装系统。

4、包装、散装及成品储存

水泥包装选用八嘴回转式包装机,出库水泥经提升机送至成品仓内,可同时分两路进入包装中间仓及水泥散装库。

水泥由中间仓送入包装机,包装后的产品由叉车送入成品库储存。

2.4.2设备方案

根据选用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及配套条件的需要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选择生产工艺设备。

本项目拟购置水泥磨机、除尘器、提升机等设备。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情况详见表2-1。

主要设备一览表表2-1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台(套)

利用原有设备

1

烘干机

Φ2.4×18m

1

新增设备

1

水泥磨机

Φ3.2×13m

2

2

选粉机

改进型O-sepa

2

3

鄂式破碎机

Q=50t/h

2

4

均化设备

1

5

提升机

NSE100

6

6

链运机

FU315

4

7

散装设备

ZSQ-120

2

8

包装机

八嘴

2

9

配料微机

WJ-24

2

10

除尘器

FGM-96-5

3

11

化验设备

1

2.4.3工程方案

2.4.3.1主要建筑工程

本项目建筑工程主要是在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上2条Φ3.2×13m水泥磨机生产线及有关生产及其配套设施水泥仓、烘干房、水泥磨机房、成品库等。

本项目新增建筑面积5856m2,具体情况见下表。

建构筑物一览表

表2-2

序号

名称

型式

规格

数量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备注

1

磨机房

矩形

12×33

1

396

1188

2

熟料库

矩形

15×60

1

900

900

3

矿渣堆场

矩形

30×60

1

1800

4

石膏破碎车间

矩形

12×24

1

288

288

5

石膏库

矩形

14×36

1

504

504

6

烘干车间

矩形

12×38

1

456

456

7

包装车间

矩形

10×26

1

260

260

8

水泥磨原料仓

圆形

Φ9×20m

6

381.6

9

水泥成品仓

圆形

Φ9×20m

5

318

10

成品库

矩形

32×26

1

832

832

11

配电室

矩形

14×33

1

462

462

12

综合办公楼

矩形

12×26

1

312

936

3层

13

门卫

矩形

3×5

2

30

30

小计

6939.6

5856

2.4.3.2建筑构造

1、屋面:

生产建筑采用无组织排水,生活性建筑及辅助建筑可采用有组织排水。

钢筋混凝土屋面采用冷施工防水材料,局部采用刚性防水。

需要保温的屋面采用水泥聚苯板保温层。

2、墙体:

框架填充墙采用当地轻质砌块,砖混结构承重墙采用优质新型墙体材料。

钢结构厂房采用彩色压型钢板。

3、地面:

生产建筑及辅助生产建筑采用水泥砂浆面层或混凝土地面。

对控制室、化验室等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建筑采用地板砖地面。

4、门、窗:

生产建筑一般采用钢门、窗,混凝土花格窗。

综合办公楼采用铝合金或塑钢门、窗。

有隔声或防火要求的房间采用隔声或防火门、窗。

5、内、外墙粉刷:

建筑物外墙面均做外粉刷。

内墙面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做粉刷。

2.4.3.3结构设计

1、主车间厂房:

如水泥磨房、提升机房、水泥包装、皮带机转运站、中控室等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辅助车间厂房:

原料、辅助材料、堆场等,大跨度、大直径的建筑,为了节约投资,可采用轻钢结构。

材料库、备品备件库以及各种辅助车间等跨度较小的单层厂房,采用砖混结构。

3、磨基础及其大型设备基础,采用墙式或大块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各破碎车间、地坑、地沟、卸车坑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输送皮带机走廊,跨度较大、高度较高时采用钢支架;跨度较小、高度较低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走廊板采用钢网格板或顶制钢筋混凝土板。

5、建(构)筑尽量采用天然地基,详勘以后,对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可采用人工复合地基或桩基。

2.4.4公用辅助工程

2.4.4.1电力

1、电源

项目厂区用电引自*******变电站,可保项目用电需求。

本项目供电电压为10KV。

短时停电对本项目生产影响不大,不需要备用电源。

2、10KV总变电站的配置

本项目10KV总变电站采用户内式布置。

采用10KV放射式供电系统,变电站设综合保护器。

3、用电负荷

项目厂区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

用电负荷计算详见表2-3。

用电负荷计算表

表2-3

序号

用电设备

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Kx

功率因数

cosΦ

计算系数tgΦ

计算负荷

有功

kW

无功

kvar

视在

kVA

1

生产用电

4800

0.8

0.85

0.62

3264.00

2022.85

2

公用、辅助设施

765

0.8

0.85

0.62

520.20

322.39

3

照明

106

0.9

0.9

0.48

85.86

41.58

4

小计

5671

 

 

3870.06

2386.82

5

乘同时系数0.9

 

 

 

3483.1

2148.1

6

无功补偿

 

 

 

-1000.3

7

低压侧负荷合计

 

 

 

3483.1

1148.8

3666.7

8

补偿后功率因数

0.95

经计算本项目全厂总装机容量为5671kW。

其中高压用电负荷3780kW,低压用电负荷为1891kW。

本项目新增2台1000KVA变压器以满足项目低压用电需要。

经计算有功功率为3483.1kW,视在功率为3666.7kVA。

全年耗电量:

3666.7×24×300/10000=2640万KWh。

功率因数补偿采用高、低压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

除总配电站10KV侧设高压电容补偿装置外,在各电气室400V母线处设并联静电电容器及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使功率因数不小于0.95。

2.4.4.2给排水

给水水源:

厂区内有一眼深水井,涌水量100t/h。

能够满足本项目生产及生活需要。

该项目用水主要为生产设备冷却循环水补水及生活用水,日用水量13.3吨,其中循环水补水10吨/天,生活用水3.3吨/天。

本项目年用水量为4000吨。

消防给水:

场区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用水量按15L/S考虑,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1次,场区内设置SS100型地上式消火栓,保护半径150米,间距不超过120米。

排水工程:

根据场区现状,生产用水为冷却循环水不外排;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经处理达标后用于厂区绿化和抑尘用水。

2.4.4.3供热、通风

1、供热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5856平方米,其中需采暖面积约1428平方米,其采暖热负荷约为100kW。

本项目冬季采暖主要是办公室、门卫房、车间控制室和各车间休息室等场所,供暖方式采用空调供暖,拟使用1.5匹空调若干台。

2、通风

生产厂房采用全面通风设计。

排风方式为车间屋顶设计天窗,加屋顶风机机械排风,换气次数为根据生产型不同分为3-12次/h。

本次设计噪声超标的通风系统均考虑消声处理。

2.5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供应

熟料:

拟向*******水泥有限公司购买;

石膏:

拟向邢台地区购买;

矿渣:

拟向*****钢铁有限公司购买;

粉煤灰:

拟向*****粉煤灰厂购买;

煤:

拟向山西省煤矿生产企业购买。

根据各原辅材料的组成和产品方案计算本项目所需主要原辅材料用量见表2-4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表

表2-4

名称

年用量

备注

单位

数量

熟料

万吨

54

矿渣

万吨

22.09

粉煤灰

万吨

4

石膏

万吨

3.600

2500

水泥包装袋

万个

330

 

2.6环境保护

1、粉尘、废气

本项目用布袋除尘器对水泥磨粉尘进行治理,可以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表2标准的要求。

烘干机粉尘排放浓度为50mg/m3,吨产品排放量为0.020kg/t产品,磨机粉尘排放浓度为30mg/m3,吨产品排放量为0.020kg/t产品,水泥包装、水泥散装、原料库顶、配料、水泥库顶等排放源粉尘排放浓度为30mg/m3,吨产品排放量在0.001kg/t产品~0.005kg/t产品之间,均符合《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表2标准。

治理措施可行。

2、废水

本项目的生产用水为循环用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的排放量2.2m3/d。

生产用水主要为冷却水,水质除水温和混浊度升高外无其他污染;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可用于厂区绿化浇灌。

3、噪声

本项目对噪声的控制从设备选型上尽量选择噪声低的设备。

此外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如将破碎机设置在地下,强噪声源车间采用封闭式厂房,在车间外及工厂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其屏蔽作用使噪声受到不同程度的隔绝。

另外,还要降低人为噪声,对进入厂区的车辆加强管理,低速行驶,并严禁鸣笛。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产生的噪声经过距离衰减后到达厂界外1米处的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中II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

生产固废: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烘干炉产生的炉渣、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等。

均可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处置。

生活垃圾:

本项目全厂定员60人,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3kg计算,则产生生活垃圾18kg/d,主要成分为废纸、塑料袋等,对于固体废物要日产日清,且都运往垃圾处理厂,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7劳动定员

1.7.1工作制度

全年工作日300天,除公司管理人员、职能部门人员实行一班制外,其他生产人员实行三班制,每班8小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时间,员工每周工作时间40小时,超出时间采用经济补偿或换休的办法解决。

1.7.2劳动定员

本项目根据对生产和技术管理的要求,生产工人按生产岗位、劳动定额计算配备,其他人员依据公司的实际需要配备。

本项目投入运行后,本项目定员60人,其中:

管理、技术人员8名,生产及辅助人员52人。

1.7.3人员录用及培训

该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需采用新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所以在新的工艺技术装备投入生产之前,必须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

要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按每个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培训,保证职工在生产正常运行之前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

2.8投资与资金筹措及经济效益分析

2.8.1投资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241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2130万元(含原有固定资产2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81万元。

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2.8.2效益分析

本项目投产后正常年营业收入19400万元,利润总额为1167万元,全部投资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0.22%,税后为39.11%均大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说明盈利能力满足了企业最低要求;项目税前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3.3年,税后3.9年,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税前(后)财务净现值均大于零。

 

第三章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3.1项目节能背景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

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能源紧张业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江苏省由于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致使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能源自给率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加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建筑业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等指标高位运行。

2005年全省能耗总量比2000年增加76.4%,高于GDP增幅6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96和4.41吨标准煤,分别高于全国0.74和1.82吨标准煤。

由于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致使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能源自给率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加大,2005年全省能耗总量比2000年增加76.4%,高于GDP增幅6个百分点,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0%,加强节能工作已成为我省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和江苏省相继出台了多项节能政策、法规。

其中国家《十一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到2010年每万元GDP(1990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2年的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