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摄颂.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133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提道次第摄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菩提道次第摄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菩提道次第摄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菩提道次第摄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菩提道次第摄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菩提道次第摄颂.doc

《菩提道次第摄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提道次第摄颂.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菩提道次第摄颂.doc

菩提道次第摄颂宗喀巴大师造 法音法师译

洛桑嘉措院长释一九九六年八月于洛杉矶林耿如整理

第一章前行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共有三种:

广论、略论与摄颂,其内容有广与略的分别。

摄颂是将广论的意义浓缩在四十五偈颂内,让我们边念颂边观心。

但是,还有比摄颂更浓缩的,就是功德之本。

通常讲述菩提道次第的前行,要教授断器三过,依六想,这是听闻佛法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断器三过:

一、器倒覆。

如器皿倒覆,天降甘霖也无法入内。

虽在法会听闻佛法,但不专心听闻,因散漫心得不到法益。

二、器不洁。

器皿口虽朝上,甘霖可以入器中,但为不净所污染,不能饮用。

参加法会也注意听闻,因内心邪执分别是非,意乐不善,不但无益,反而有过。

三、器漏。

器口向上,也很清洁,可是底漏不能住水。

虽然在法会听闻,但是无法记住。

为了对治这种过失,佛陀在开示时,都会先说:

「谛听!

谛听!

善思念之!

」要弟子们注意听闻。

以上三种过失,我们在闻法时必须断除。

依六想中:

第一、病想。

想自己为病人,一般人身体外表似乎都很健康,内心却常常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身体没有病痛,可是心里都是病。

我们的心性原本是光明的,可以了别的,由于贪瞋痴诸烦恼的束缚,心无法发挥它的能力,不能脱离朿缚。

所以我们不管在听什么法之前,都要观想自己是病人,被三毒所束缚的无明大病。

第二、医想。

我们的无明心病,如果不依靠无上正等觉的甘露法,无法观察到内心的病痛;因为无法观察到,就无从暸解是病,更不暸解还有治疗的药方。

世界上有很多人说,心就像色法一样,是由微尘积聚起来的,可以触碰得到,精神思想是源于大脑的细胞。

就因为这些无知的主张,于是诸如烦恼,前后世就无法说明了。

心里的病痛及治疗病痛的药方,都要靠佛陀的经典才能暸解。

所以我们要观想世尊,是位能暸解我们心里病痛及治愈病的大医王。

入行论中说:

「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

世尊及他的弟子,都是最好的医生,他们开示的法要,全是对治我们无明心病的药方。

第三、药想。

在般若经中说:

「你得到什么病,就要用什么药去治疗它」。

其中最细最广的,都在佛陀的经典中;佛陀说的法,就是甘露水,我们要依它治愈我们的无明大病。

第四、疗病想。

我们要观想依照佛陀的教导实行,去除内心的三毒所染大病。

如果依佛陀的教法修持,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三毒恶业,都能净除;要我们清净品的功德增长,杂染品的罪障消除,必须认真修持对治,才能净除自己的病痛。

所以上师讲法时,要观想他说法的功德,都溶入自己的内心。

如果听很多佛法,不依法修持;就像得到了良药不服用,病是不会痊愈的。

四百论说:

「如果一个人生病,到处找医生治病,却不饮用医生开的药,于病无益」。

所以首先要广大的听闻,才能断除烦恼。

迦当派的上师说,我们听法的时候,要观想自己像一张未经揉制的硬皮;上师的法雨,浸润了硬皮革,变成柔软,可以随心所欲的制成我们的所需的东西。

第五、观善知识作如来想。

我们要常常想,佛陀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因他的教诫,世间才有佛法,我们才可以听闻,如理修持,才能得到今日的善缘。

我们能够凭借行持的根源,都是依世尊而来。

在思惟广一点,上师的传承自然也浓缩在里面了。

世尊对我们有无量恩德,依他的教法可以得到解脱,法是非常珍贵的。

世尊当时讲的法,依照上座部的说法,已经两千七百多年了,西藏的算法有两千九百多年。

这些法经由龙树、无着、世亲菩萨等开显,诸上师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我们现在才有机会听闻。

西藏的佛法传承,是印度的一些伟大论师,以及成就者传给西藏的论师,他们的功德是很大的。

西藏一些大翻译师,和信奉佛教的国王,他们是很伟大的,我们现在可以听到这些法,都是这些国王的护持,以及上师推展佛法的结果。

因此,我们要继续护持佛法,后代的人才有佛法可闻。

另一个传承是从印度直接传到中国,也是代代相传直到现在。

这样去思惟上师的功德,信心自然会增长。

时常思惟观想,那么我们看到上师的像,自然会想到他们的恩德,因而生起很大的虔诚心。

生起如此信心,不是胜解的信心,而是暸解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自然会激励我们想要修行,也能随时随地心平气和,自然会思惟上师功德,可以不停的断除恶行,修持善行,本身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我们要常常想,听到的教法是从何而来的,是谁在护持教法。

现在有些人虽然学了很多佛教的大论典,也在修持了,但是却无法心平气和,无法真正用在生活上。

这都是因为对上师的信心不够,所以对暸解上师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如此思惟时,听到上师传记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来,就能感觉到上师的恩德是很伟大的。

能如此行持,心就完全与法相应,而且每天的生活都可以将佛法应用上。

这就是以善知识做如来想。

第六、对正法希求常住想。

我们现在能听到的法,都是历代上师不辞辛劳,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得来的,所以必须珍惜这些法,也希望这些法能够长久住世,利益有情该有多好。

所以上师所传给的法,一定要好好爱惜,并且努力修持、弘扬,让更多人得到益处。

听闻佛法时,依六想是非常重要的,将自己观想为病人;从世尊到自己的上师,这中间所有传承上师观想成医生;演说的法宝观想为药;依止法修持生起信心可以疗病;对善知识做如来想,观想从世尊至自己上师的传承功德是非常大的;正法若能久住是多么好,生起这种愿心使正法久住想。

这六想不但听法前要串习,而且平时也要经常思惟,只是听法前要特别观想。

要想:

我要生起六想,再如理行之。

今天讲的是含摄菩提道次第的颂,是一种歌集,适合边念颂边观想。

第二章 礼敬颂

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

礼敬依怙上师及文殊师利菩萨。

俱胝圆妙所生身满无边众希愿语如实观见尽所知释迦尊主稽首礼

这颂赞礼释尊。

俱胝是多的意思。

圆是圆满,有三:

自利圆满,他利圆满,成就二利(自利利他)的方便圆满。

自利圆满就是得到最究的断证功德。

他利圆满就是得到报身及化身,这是他利身;有两个原因:

一种说法是要成就报身和化身,在因位的时候,就要利益众生积集福德资粮。

报化二身在利益众生时,可以让弟子直接看到,所以是他利身。

自利身有二:

证功德的自利身是法身,断功德的自利身是自性身。

自利身乃是在因位时,修的是无常、空性,所缘的是自己,慢慢断除自己的粗细烦恼而证得。

另一种说法是:

是利他的一切根本,但是不能让众生直接见到,所以称为自利身。

自利身与他利身是以法利益众生的,所以称为事业圆满。

其中分三:

身事业圆满,口事业圆满及意事业圆满。

事业圆满是依据众生的根器而为说法,所以称做事业圆满。

「妙」是佛身不管经过多久都不会改变的,而且是见而无为,会令我们生起欢喜心,而不恼坏的。

第一句整句的意思是,佛身是依无数无量的圆妙功德而产生的。

因为自己的福德不够,所以不能直接见到佛。

如果我们有了福德,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佛,而且和佛是没有时空分别的。

「满无边众希愿语」是:

依佛陀的教法,可以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佛陀在灵鹫山说法时,有人听到佛陀在讲般若十万颂,有人听到佛陀在讲般若二万颂,有人听到佛陀在讲般若八千颂。

佛陀说法所度弟子,是资粮道及加行道的菩萨,其中钝根的弟子听到是广的般若经,如果不是听到广的般若经,无法暸解般若经的含义;而中根器的弟子,所听到的是般若二万颂,也就是中的般若经;根器最利的所听到的是般若八千颂,而能完全能暸解它的意义。

所以般若广、中、略三种,一般说是在同一个时间说的。

佛陀虽然用梵文说法,根本不需要翻译,自己想听什么,就可以听到什么。

我们就不一样了,讲法都需要翻译,而且也不知道翻得好不好(众笑)!

有时候是翻译翻得很好,但是讲经的人讲得不善巧(众笑)!

佛陀讲法时,只要功德具足的人,就不会有远近的差别,不管在海的彼岸,还是山的那一边,或是在面前,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目犍连为了要测量佛说法,以神通力到很遥远的他方佛土,结果听到的声音就跟坐在面前一样。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福报的话,就是坐在面前也听不到,这就是佛的语功德。

听佛说法的时候,就像一些野兽贪着笛子的声音,即使打牠也不会跑掉,而且根本不会有人想睡觉(众笑)。

我们听法呢!

听了两个小时就开始睡着了,有的则是听十五分钟就开始睡了。

(众笑)

佛陀说法不但没有远近的差别,而因众生的根器,可以听到不同的法。

因为佛陀随时都在禅定中,对众生说法不会起分别心,也不用想现在要对什么众生说什么法,弟子靠自己的业力和暂时的缘,就可以听到自己想听的法。

如同云降雨一样,不会有什么念头,现在要在什么地方下雨,而是依有些地方气流冷热的因缘和合而降雨。

所以能听到佛陀说法,也是要具足因缘,以及积集种种福德。

「满无边众希愿语」,是说佛陀的语业是与众不同,可以满足一切众生愿望的。

佛陀的语业,也是有一些特别功德的。

「如实观见尽所知」,是说佛陀虽然在定中,但是世间上的一切事情,他

都能用现量去暸解,尤如掌中庵摩罗果。

对任何众生无始以来的前世后世,佛陀全部知道。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造什么业,会投胎那一类有情,受到何种果报,这些细微的因果,都能暸如指掌。

弟子起心动念,或何时可以证果,佛陀都能全部暸解。

从前有一位琉璃王和大臣马拉亚要消灭释迦族,当他们出兵时,佛陀示病头痛。

世尊为释迦族说法,当下很多人证得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

释尊知道释迦族灭亡的时候到了,就不再朝释迦族看,而朝向树木,于是琉璃王就消灭了释迦族。

后来琉璃王和大臣派人问世尊,他们造了这种恶业,会有什么果报。

世尊告诉他们因为造了这种恶业,七天之内会被大火烧死堕入恶道。

琉璃王和大臣想在大海的船上,木头全湿掉了,就无法起火了;但因船上有放大镜,被太阳照射起火,于是琉璃王一群全部被火烧死。

这是说世尊了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因果,都能如实暸解的意义。

最后一句向释迦世尊前顶礼。

我们要常常思惟佛陀身口意的功德,如实了知后要常常以止修、观修的方法思惟。

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一切事业担现化游戏无量主礼阿逸多及妙音

前一偈是礼敬佛陀,这是礼敬阿逸多和妙音,也就是弥勒和文殊菩萨。

先是世尊在世间传法,未来在世间成佛的是弥勒菩萨,是第五尊佛,第六尊佛是文殊菩萨。

世间上有许多师,外道的也叫做师,但是差别很大。

「无等师」,就是这其中最殊胜的佛陀。

「最胜子」是指依佛陀经典产生的,最有成就的佛子,就是阿逸多和妙音。

「荷佛一切事业担」,佛陀身口意三业,最重要的就是口业,也就是护持佛的教法,主要是阿逸多和妙音菩萨来承担,他们在无量无边的世间,现无量无边的身,推展佛陀教法。

在西藏有很多成就者,有些承袭弥勒的教法,有些承袭文殊的教法来推展佛法。

文殊菩萨、龙树菩萨所传的是深见行,弥勒菩萨、无着菩萨、世亲菩萨所传的就是广大行。

所以在人间二千多年了,仍有完整的佛法存在,完全是靠弥勒和文殊菩萨的功德。

如极难量胜者教造释密意瞻部严名称遍扬于三地我礼龙猛无着足

这里礼敬的是开派师。

「如极难量」是说非常深奥难以暸解的佛母(般若经)。

在印度和西藏虽然有很多成就者,但是能完全暸解般若波罗密多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

就是因为佛母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于是佛陀讲法,先转四谛法轮,其次慢慢地引导入佛母的第二法轮。

在西藏来说,能找到真正暸解般若密波罗多并且宣扬的,是非常少的。

宗喀巴大师在二十岁时就通达一切教法了,那时在西藏虽然有很多通达各种经典的善巧者,大家都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体验。

宗喀巴大师还不能如实地暸解空性,当宗喀巴入定观空性的时候,可以持续两三个小时,有人在旁边打鼓都无法惊扰到他。

后来,宗喀巴大师请教文殊菩萨,所证的是不是最究竟的空性。

文殊菩萨说:

「这还不是」。

宗喀巴大师于是和文殊菩萨讨论,但是还是无法完全暸解。

于是宗喀巴大师说:

「我如果到印度参拜一些成就者,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