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159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docx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

导论

 一、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

  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

(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

(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二、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善”可以分成多种:

有个人之善,家庭和村落之善,还有集体(城邦或国家)之善。

研究个人之善的学问是伦理学;研究家庭或村落之善的是经济学;而研究集体或国家之善的是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根据他的观点,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群体)生活。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

人类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和安排才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即所谓“正义”?

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

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它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持。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

  

(1)政治从业人员:

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具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开放的胸襟和不断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引导国家不断进步的使命感和抱负,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领导大众的智慧。

这样的政治家需要了解政治分析的原理,更需要掌握政治操作的原理;他不仅需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正义”,而且还需要懂得如何实现“政治正义”。

  

(2)政治学从业人员:

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

这样的政治学家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阐释和发展政治理念,推动关于政治的知识的进步,引导全社会深化政治认知,并能就实际的政策提供分析研究的成果。

  (3)普通公民:

社会还需要培养理性的成熟的公民。

这样的公民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政治生活情景,理智地参与现实政治生活,不受偏激情绪的左右,不被偏狭意见所蛊惑,面对强者不猥琐,面对弱者不欺凌。

  三、关于政治学原理

  1.课程概述:

  “政治学原理”是有关什么是政治以及如何认识现实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入门课程。

该课程在系统介绍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分析政治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概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能力。

  2.课程目的:

  “政治学原理”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知识:

(1)政治操作原理;

(2)政治分析原理。

本课程的重点是政治分析原理,目的在于使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明白如何认识和分析政治生活,进而掌握政治操作的一般原理。

  3.课程受益估计:

  通过学习“政治学原理”,学生可以获得的主要收获是:

  

(1)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

  

(2)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

  在政治思维的一般训练中,培养政治分析的能力。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的含义

(一)一般的解释: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子曰: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则天下当治。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在中国的殷周时期就盛行着“君权神授”的思想。

《诗经》曰: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就是讲文王奉天承运,因而统治天下。

及至汉朝,董仲舒创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使神权政治观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

无独有偶,在西方的中世纪也有鼓吹神权政治的人,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

阿奎那,他认为,尘世的一切都是神的安排,而“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并不是出于神的”。

此外,近代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论也不外乎是神权政治理论在近代的一个变种罢了,仍然是将“政治”的本质归结于一种超社会、超自然的力量。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当属韩非。

韩非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政治就是用权,“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

例如,马克斯·韦伯就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和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政治学家吴恩裕先生也说:

“政治乃是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

例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就认为:

“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亦指出:

“目前在英国最通用的定义是奥克肖特的定义,即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

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上述看法都具有一些片面性和局限性,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人们的社会关系有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各个方面。

而政治则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此外,政治还包括非对抗阶级之间的关系。

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不同群体、阶层、民族等方面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

这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

首先,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其次,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第三,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基础是具有反作用的,政治的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基础的方方面面。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权力是社会生活的强大的统治性和支配性力量,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组织体现,因此,国家政权即构成国家组织的政治权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围绕着政治权力展开进行的政治活动就表现为围绕国家政权展开进行的政治活动,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就可以得到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而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国家和国家政权,就其内容来讲,是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是从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中产生、居于社会之上以保持社会秩序的一种特殊力量。

因此,认为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实际上是指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尽管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现象可能是错综复杂的,甚至是带有很大主观色彩的,但在实际上,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都有着其客观内容,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又是一种艺术。

政治的艺术性,表现在政治活动必须在把握政治的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含义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科学地阐明了政治的原因、本质和基本特征,为我们准确确定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指南和方法。

  本书认为: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集团、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

(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二、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

  对政治学研究的实质性内容是什么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者“国家活动”,将“政治学”定义为研究国家及其活动的规律的学问;

  

(2)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权力的获得和运用的科学;

  (3)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政治学就是对管理众人之事的研究;

  (4)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涵盖最为广泛的定义。

  我们认为,既然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那么,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

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做出评价,并试图探寻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

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如民主、自由、正义、平等等观念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四、政治学研究途径

  1.权力研究途径,可以说,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而展开的。

权力被认为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所以通过研究权力来研究政治,是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

  2.制度研究途径

  3.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4.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5.政治意识形态研究途径

  6.国际关系研究途径

  7.政治行为研究途径

  五、政治学研究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也是政治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原则。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分析途径和基本角度。

马克思主义分析政治现象的基本途径和角度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a.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把政治现象和政治事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和背景中去考察和研究;同时,从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b.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要求从社会经济关系的角度去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方式和方向,同时,确认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巨大反作用,即从物质生活方式中寻求社会政治生活的原因;

  c.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创举,他把阶级看作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由生产资料关系基础上决定的其他经济关系的人格承担者,是社会群体意义上的经济关系。

  d.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从利益角度分析政治关系的动因、内容、功能、范围,分析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社会阶级、社会群体、社会团体乃至个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并由此解释政治现象。

它是马克思主义其他政治分析角度的深化。

  2.政治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1)政治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3.西方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经济学研究方法;

  

(2)社会学研究方法;

  (3)心理研究方法;

  (4)政治系统分析法;

  (5)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4.目前关于微观的政治科学研究技术的技术手段主要有:

  

(1)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

  

(2)实验方法与技术;

  (3)模拟方法与技术;

  (4)数学、统计学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5)因素分析方法;

  (6)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 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这些学说,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了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董仲舒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方面揉合各家学说的观点,另一方面再次把它与神的意志相结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

  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它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国权威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论说。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政治研究的核心不是选择何种政体来组建国家,而是在君主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

因此,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关系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

197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实施“民众主义”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政治革命、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民主专政、“反帝反修”等理论成为那个时代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题;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而改革开放、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党政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一系列完善政治制度的相关问题成为政治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社会伦理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进入20世纪,中国政治学科才逐步建立起来。

在100年的历史中,中国政治学经历了建立——取消——恢复的曲折过程。

  三、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

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

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

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

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

这与以“国”为特征和单位的西方政治学说也形成明显对照。

在那里,存在着角色和利益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所在,要求权力的互相制约;在这种利益和权力结构中,君主并不被看成是自然的家长,而是行政管理者。

  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1)君权神授说:

解释权力来源与权力监督的最终力量。

(2)圣贤政治观:

一种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贤才,民众是愚民。

(3)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

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范社会政治秩序,君主是大家长。

(4)重民养民教民思想:

从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统治。

在如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调教民,教民服从,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序。

中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来。

(5)德刑兼重:

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用之。

依照孔子的说法,乃“宽猛相济”。

(6)法、术、势统治术:

这是法家的思想,是统治者的必修课。

  (7)重农抑商思想:

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太富有的人容易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

证之西方历史,正是如此,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斗争。

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家聪明绝顶。

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来同政府相抗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量的威胁。

  (8)天朝大国理想:

在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明是世界之归依。

  (9)忠孝观念,三纲五常:

主张统治教化从小做起,使人接受服从观念,尊卑观念,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

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中,追求奇装异服不被允许,追求个性化也得不到认同,发明“奇技淫巧”更要受到惩罚。

  (10)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

春秋大义,名分制度。

每个人在制度结构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有非分之想。

  (11)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

这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原则之中,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之中。

清朝的制度可为这些原则的最佳表现,体现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统治、行政监察、民族政策等方面。

  (12)“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上述各项理论和原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变故”也是常有的。

社会出现重大变数,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

  四、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1.古希腊/罗马时代:

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

  2.中世纪时代:

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

  3.现代时期:

被称为“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

  4.当代时期:

被视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五、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西方政治研究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改变和研究内容的变迁等方面。

依照历史的观点,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政治研究大体经历三个时期,即“传统学术”时期、“社会科学”时期和“激进批评”时期。

  六、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二,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其三,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其四,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其五,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其六,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七、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将遇到以下三个难题:

  

(1)数据问题:

科学研究需要有精确的数据和可观察的实验。

但是,无论如何,人类不像可以送入实验室的蝌蚪,也不像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

究竟如何获得关于人类行为的“经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