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800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实验报告.docx

《教育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实验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实验报告.docx

教育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

精选范文:

教育实验报告(共2篇)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

①前言。

②实验过程和结果。

③讨论及结论。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

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

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

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

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

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

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

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

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

即:

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

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

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

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

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

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

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

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

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

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

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

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

其主要内容有:

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

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

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

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

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

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

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龚婕) [教育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1、陈菊珍、刘华山: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

与实验》,2005年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统计结果

(四)师生评价

(五)自我评价

三、讨论

(一)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分析

(二)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效果分析

1、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现状具有独特的优势。

2、本团体辅导方案针对性强,触及到制约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并且通过辅导引导成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些制约因素的消极影响。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突破。

(1)树立主动交往意识。

(2)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培养“成人心态”,

(3)提高交往技能。

(4)交往行为训练。

(三)本团体辅导实施方案特点的讨论

1、事先调查,了解妨碍人际交往的因素,使方案的制定更有针对性。

2、综合运用行为矫正、认知辅导等各种辅导理论与方法。

3、重视理论研讨,适当增加理论容量。

4、安排部分交往正常的学生加入实验组。

5、将人为情境训练与真实情境训练结合起来。

6、设置行动作业,注意加强行动倾向。

2、蒋世雷、傅玉蓉: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教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实验报告》,

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一致的情况下,在实验班开设每周一节的学习策略课程,历时一年。

(一)实验对象说明

(二)实验持续的总时间及具体安排

(三)实验条件的控制

本实验所选取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原来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学生个体差异等基本实验情况大体上一致。

(四)实验程序

1、前测

2、数学学习策略训练

3、后测

三、实验结果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二)实验班学生对实验给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的自我评价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解题速度比较

(四)其他方面

四、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

1、系统的数学学习[教育实验报告(共2篇)]策略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系统的数学学习策略训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系统的数学学习策略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教材及教学方法探析

五、结论

(一)一年多来的系统实验证明:

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课,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策略上,而避免大量的知识内容对学习策略的掩盖。

(二)通过掌握系统的学习策略,能大幅度地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大面积地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用书是一本实用可操作性强、高质量的实验教材。

但在新的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时期,学习策略教材及教学也应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实验教材在课文结构、策略取舍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3、陶文中: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验报告》,载《教育科学研究》1998年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及理论基础

(一)实验的主要目标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原则

(三)实验设计

1、指导思维

2、实验设计的模式

RO1XO2(实验组)

RO3O4控制组)

(四)实验对象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与自愿原则,本研究从城、近郊区选取了9所小学的一年级和三年级共7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本文所报告的是随机抽取的两个实验点,实验时间为一学年。

(五)实验材料

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是课题组自己设计编写的(小学语文创造思维活动)(一年级)、(三年级)和(小学数学创造思维活动}(一年级)、(三年级)两套教材。

(六)测验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创造能力测验有两种,一是台湾吴静吉(1981年)修订的托兰斯图形创造思维测验(甲式),二是威廉姆斯创造个性量表。

(七)实施程序

1、准备阶段(1996.2——1996.8):

收集资料、文献探讨、组织实验研究小组。

2、师资培训

3、拟定实验研究计划

4、设计和编写语文、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材

5、选择实验对象和控制组

6、实施前测

7、开展教学实验(1996.9——1997.7)

8、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9、实施末测(1997.7)

(八)资料处理

四、实验措施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创造为本教育思想。

为此,课题组作了一些相关工作。

(二)构建创造思维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四)营造创造教育的环境

(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创造教育策略

五、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创造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1.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的比较

2.实验后一年级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测验成绩的比较

3.实验后三年级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测验成绩的比较

4.同一学校实验前后实验班之间创造思维能力发展情况的比较

(二)初步形成有特色的语文、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育观念有了初步转变,创造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渐确立。

六、讨论

一年来的创造能力培养教学实验,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课时偏紧。

(二)内容偏多。

(三)语文、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测验中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4、戴育红、蔡达昌、陈汉祯、郑颖祁、骆凤瀛:

《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小组辅导的实验研究》,

载《心理科学》,2004年

下页篇二:

网络教育应用,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共2篇)]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报告

专业:

教育技术学课程:

网络教育应用

学号:

111214015:

吴文静班级:

11级教育技术本科班

下页余下全文荐教育实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