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179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

《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塞下曲听课随笔.docx

塞下曲听课随笔

《塞下曲》听课随笔

  《塞下曲》听课随笔

  澄迈县实验小学王诒玲

  一直以来基本上都跟着指导老师学习,很少有机会能听到别的老师的课。

上周周二竟意外得到指导老师的通知,听一听隔壁班陈老师的课,帮陈老师调一调她即将参赛的课。

真不不愧是名校里的教师,陈老师的这节古诗课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课题:

《塞下曲》(其三)授课班级:

三(8)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边塞生活的相关图片

  2、师:

看着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二、学习古诗

  1、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2、师“我们曾学过卢纶的哪首讲诗?

  今天我们就随着卢纶走进那荒凉的边塞。

  3、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4、师:

诗里有两个多音字,谁能读好?

  指名学生读多音字,教师板书并解释词意。

  5、指名读古诗

  师提示:

(1)第一位,注意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2)第二位,注意她读得怎么样。

  (3)第三位,注意她在哪停顿了。

  6、给古诗画上停顿符号,教师再指导朗读。

  7、师:

让我们再听听古诗,走进边塞,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闭上眼睛听陈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8、师:

从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9、指导会意朗读

  10、板书生字“遁、逐”,学生书空

  11、师:

你想对将士说什么?

  12、师:

请带着你对战士们的敬佩再读读这古诗

  13、男女赛读

  14、分小组以不同形式读

  15、小组上台表演吟诵

  16、小结过渡:

通过学习了这首《塞下曲》让我们感受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战士们的英勇。

其实描写边塞的古诗多数是以描写边塞艰苦生活和歌颂战士们的英勇。

  17、小组合作在阅读本《中华诵》上找描写边塞的诗。

  18、交流汇报

  师:

你们找到了吗?

怎么找到的?

读一读

  师:

读了你有什么感受?

  三: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我的听课感受: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这老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带领学生体验了边塞战斗的艰苦性和对将士们奋勇的精神的敬佩,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

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

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读感悟真让我心生敬佩,拓展环节上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能通过合作在阅读书《中华诵》中找描写边塞的古诗,并自读感悟古诗意思真是不容易呀!

在我们的学生几乎到了高年级还没有这能力呢,可见平时这老师是多么重视对学生的自读感悟的训练。

  三、多样、到位的评价语。

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

你的朗读真有气势;听着你的吟诵,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将士;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其激励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塞下曲》听课随笔

  澄迈县实验小学王诒玲

  一直以来基本上都跟着指导老师学习,很少有机会能听到别的老师的课。

上周周二竟意外得到指导老师的通知,听一听隔壁班陈老师的课,帮陈老师调一调她即将参赛的课。

真不不愧是名校里的教师,陈老师的这节古诗课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课题:

《塞下曲》(其三)授课班级:

三(8)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边塞生活的相关图片

  2、师:

看着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二、学习古诗

  1、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2、师“我们曾学过卢纶的哪首讲诗?

  今天我们就随着卢纶走进那荒凉的边塞。

  3、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4、师:

诗里有两个多音字,谁能读好?

  指名学生读多音字,教师板书并解释词意。

  5、指名读古诗

  师提示:

(1)第一位,注意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2)第二位,注意她读得怎么样。

  (3)第三位,注意她在哪停顿了。

  6、给古诗画上停顿符号,教师再指导朗读。

  7、师:

让我们再听听古诗,走进边塞,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闭上眼睛听陈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8、师:

从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9、指导会意朗读

  10、板书生字“遁、逐”,学生书空

  11、师:

你想对将士说什么?

  12、师:

请带着你对战士们的敬佩再读读这古诗

  13、男女赛读

  14、分小组以不同形式读

  15、小组上台表演吟诵

  16、小结过渡:

通过学习了这首《塞下曲》让我们感受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战士们的英勇。

其实描写边塞的古诗多数是以描写边塞艰苦生活和歌颂战士们的英勇。

  17、小组合作在阅读本《中华诵》上找描写边塞的诗。

  18、交流汇报

  师:

你们找到了吗?

怎么找到的?

读一读

  师:

读了你有什么感受?

  三: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我的听课感受: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这老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带领学生体验了边塞战斗的艰苦性和对将士们奋勇的精神的敬佩,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

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

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读感悟真让我心生敬佩,拓展环节上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能通过合作在阅读书《中华诵》中找描写边塞的古诗,并自读感悟古诗意思真是不容易呀!

在我们的学生几乎到了高年级还没有这能力呢,可见平时这老师是多么重视对学生的自读感悟的训练。

  三、多样、到位的评价语。

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

你的朗读真有气势;听着你的吟诵,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将士;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其激励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塞下曲》听课随笔

  澄迈县实验小学王诒玲

  一直以来基本上都跟着指导老师学习,很少有机会能听到别的老师的课。

上周周二竟意外得到指导老师的通知,听一听隔壁班陈老师的课,帮陈老师调一调她即将参赛的课。

真不不愧是名校里的教师,陈老师的这节古诗课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课题:

《塞下曲》(其三)授课班级:

三(8)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边塞生活的相关图片

  2、师:

看着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二、学习古诗

  1、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2、师“我们曾学过卢纶的哪首讲诗?

  今天我们就随着卢纶走进那荒凉的边塞。

  3、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4、师:

诗里有两个多音字,谁能读好?

  指名学生读多音字,教师板书并解释词意。

  5、指名读古诗

  师提示:

(1)第一位,注意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2)第二位,注意她读得怎么样。

  (3)第三位,注意她在哪停顿了。

  6、给古诗画上停顿符号,教师再指导朗读。

  7、师:

让我们再听听古诗,走进边塞,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闭上眼睛听陈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8、师:

从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9、指导会意朗读

  10、板书生字“遁、逐”,学生书空

  11、师:

你想对将士说什么?

  12、师:

请带着你对战士们的敬佩再读读这古诗

  13、男女赛读

  14、分小组以不同形式读

  15、小组上台表演吟诵

  16、小结过渡:

通过学习了这首《塞下曲》让我们感受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战士们的英勇。

其实描写边塞的古诗多数是以描写边塞艰苦生活和歌颂战士们的英勇。

  17、小组合作在阅读本《中华诵》上找描写边塞的诗。

  18、交流汇报

  师:

你们找到了吗?

怎么找到的?

读一读

  师:

读了你有什么感受?

  三: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我的听课感受: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这老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带领学生体验了边塞战斗的艰苦性和对将士们奋勇的精神的敬佩,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

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

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读感悟真让我心生敬佩,拓展环节上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能通过合作在阅读书《中华诵》中找描写边塞的古诗,并自读感悟古诗意思真是不容易呀!

在我们的学生几乎到了高年级还没有这能力呢,可见平时这老师是多么重视对学生的自读感悟的训练。

  三、多样、到位的评价语。

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

你的朗读真有气势;听着你的吟诵,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将士;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其激励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