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135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x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对专业培养目标要描述精准,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以及社会竞争优势)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为适应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需求,突出培养学生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生物电子等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

毕业后能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国防等单位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按知识、能力、素质提出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

学生应掌握深厚数理基础、较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等公共基础知识以及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电子信息学与机械制造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受到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毕业后具备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开发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1)知识结构要求:

涵盖工具性知识、人文及管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a)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与力学基础知识;

b)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电子学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

c)

d)

e)

程。

了解数学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基础,能够将概率统计方法应用到生物医学产品研发和管理中,具备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基础。

1.1.2化学和生物医学基础

包括大学物理、生物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综合化学与实验、生物医学基础、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及相关实验课程。

了解物理和生物物理基本知识,具备化学、生物、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素养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用于指导生物医学产品的研发和管理。

1.1.3人文社会科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语文、信息检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外语类课程,以及校运动会和各种体育赛事。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2学科基础知识

本专业设置生物材料和生物电子两个课程组,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并在指导下有侧重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两个课程组中相同的学科基础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基础、材料性能、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课程,使具备基本的生物医学材料的选材能力。

1.2.1生物材料基础

包括生物材料及其制品设计、加工及检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包含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生物医用无机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表面工程、医疗器械与设计、医疗器械植入临床应用、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生产工艺、医疗器械规范与法规等课程和课程组。

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生物材料及其制品设计、加工、评价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熟悉生物材料专业领域的基本技术。

1.2.2生物电子基础

包括生物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生物医学电子学、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医疗仪器与诊断技术、医学图像处理等课程,以及针对医学成像、生物医学检测、诊断等仪器、设备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技术开设的专业课程组。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医学电子、图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生物电子专业领域的基本技术。

2、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识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独立实施实验方案并有一定的实验探索能力。

2.1实验技能

2.1.1独立实验能力

通过物理化学实验、化学综合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生物医学基础实验、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生产工艺、生物医学电子与传感技术实验、生物医学综合实践、生物材料合成实验生物材料表面工程、生物医用无机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等实验课程学习,具备独立完成指定内容、步骤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误差分析。

2.1.2实验探索能力

开展工程实践、个性化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课外拓展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参加上述创新实践活动中达到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数据的统计有效性,验证并形成结论。

2.2创新意识

2.2.1查阅资料及文献检索

通过生物医学综合实践及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等课程的学习,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利用各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工具,获取与行业相关的信息,进行信息整理与分类,归纳和总结。

2.2.2创新思想

通过专业前沿研讨课、个性化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训练创新思维。

3.有效沟通与交流

具备良好的技术语言使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1技术语言使用

3.1.1计算机和信息传播技术

通过计算机基础、毕业设计、个性化实验等,训练学生计算机和信息传播系统的应用能力。

要求熟悉网络、办公软件等信息系统设备。

3.1.2实用写作

通过毕业设计、课外创新实践、英语写作以及短学期实习等,训练使用写作能力,要求熟悉学术论文写作格式与规范,具有良好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3.1.3口头表达

通过实习、毕业设计答辩、专业研讨会、就业指导、演讲比赛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清晰阐述思想和观点,能清晰介绍设计方案等。

3.1.4专业外语

通过大学英语、专业外语、实习、毕业设计和课程实践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要求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英语资料,能用外语进行技术交流。

3.2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大学生心理学、思想道德与修养、课外创新实践等,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2.1自察、自省、自控

能恰当描述个人的能力、兴趣、特长和不足,保持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在职业生涯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经常自省,项目执行中能客观自查,面对问题能良好自控。

3.2.2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

能与同事和项目关系人良好交流,善于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3.2.3沟通技巧

熟悉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并能有效利用沟通技巧与相关各方关系人沟通和交流。

3.3团队合作

通过工程实践环节、个性化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3.1团队工作组织和合作

选择目标和议程,实现计划和组织有效会议,执行团队基本规定,实现有效交流(聆听、合作、提供和接收信息),进行正面和有效的反馈,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法,谈判并解决冲突。

3.3.2技术协作

不同类型团队之间的沟通,小型团队与大型团队的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

4.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系列学术报告会、就业指导培训等,训练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1学术道德

4.1.1学术行为准则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具有学术诚信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素养,培养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4.1.2职业健康与安全

培养职业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生化试剂及微生物污染的的防护意识。

4.2职业素养

4.2.1职业道德与职业健康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具有质量意识和环保观念。

培养职业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生化试剂及微生物污染的的防护意识。

4.2.2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

善于学习先进技术与新知识,积极进取,主动承担工作,勇于承担责任。

4.2.3批判性思维

能用批判性思维审查发现问题,批判性吸收先进技术,结合实际为我所用。

4.2.4创造性思维

具有概念和抽象化能力,具有综合和通用化能力,能运用创新性思维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4.2.5时间和资源管理

科学安排个人时间,讨论任务安排的主次,解释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运用卓有成效的方法进行个人掌握的资源管理。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

4年

学位:

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侧重人工器官)为主要专业方向,与国内同专业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注重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等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以及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2、通过多层次实践教学、工程实践及科研实训等培养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素质。

五、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基础、材料性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与规范、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无机材料、医疗器械及设计、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生产工艺、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生物医学电子与传感技术、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物理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基础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

基本要求

军事技能训练

完成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及综合训练

工程训练基础D

熟悉机械制造全过程,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A

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并具有创新物理实验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生物医学基础实验

熟悉并掌握与生物医学基础相关的实验原理与技术,以及相关检测和观察技术

生物医学综合实践

熟悉并掌握生物医学基础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检测及含量测定上的应用

生物材料合成实验技术

熟悉并掌握生物材料合成的方法、过程及检测手段

生物医学电子与传感技术实验

了解并掌握各类生物医学电子与传感的基本理论,医学上常用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其特点;掌握医用传感器的调节电路、工程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生产工艺

了解各类医用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过程,掌握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培养相关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认识实习

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及其材料与仪器设备的应用、制造和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习

深入医院和国家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化工程基地等企事业单位,了解生物医学材料与仪器设备的应用、制造和发展前景

综合课程设计

利用并综合已掌握课程内容,针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产品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课程设计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安全与规范

熟悉并掌握生医实验室中与安全相关的各因素,以及正确的防护处理办法

产品研发实践

结合企业和科研的需求,熟悉并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的原理和相关实验技能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了解并掌握材料加工、处理与检测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

综合化学与实验

掌握与生物医学专业相关的化学基础技能,培养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

毕业设计(论文)

利用已掌握知识与技能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实施能力。

课外创新实践

化素质教育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活动1学分;工程实践、个性化实验、SRTP等每项2学分

七、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课程体系

学分要求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类

14

49学分

军事类

3

通识教育类

16

外语类

12

体育类

4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类

6

理工类:

90.5-95.5学分

数学类

16

物理类

10

学科基础课

29

专业基础课

29.5-34.5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

11-16

19.0-24.0学分

专业实验、实践

8.0

毕业设计(论文)

16

16学分

课外创新实践

2

2学分

合计

181.5

八、课程设置细化表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总学分

课内实践教学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通识与公共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