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889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x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让我成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根据边老师的安排,我和大家交流有关课题研究。

说实话,课题研究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又是一个稍显枯燥的话题,让我坐在这里给大家谈课题研究的经验,实在有些诚惶诚恐。

我只能说说自己在小课题研究方面的一点点感受。

不当之处,还请在座的老师批评指正。

曾几何时,说到“课题研究”,我总觉得那是多么的高不可攀,搞课题研究那应该是教育专家们的事情,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否难度偏大。

06年,学校让我申报了省级子课题“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作业创新研究”,很有幸成为黄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主要成员之一,三年中,跟着黄老师我一边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一边实践着,虽然还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果,但是我深刻地感觉到课题研究给了我很多启发,课题研究让我不断成长。

谈起“教育科研”,我们有必要做一个追寻:

什么是“课题”?

“课题研究”的价值何在?

学校教育,或具体而言之,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

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有外力(比如领导的期望、考核的压力、个人事业的需要等)推动我们投身教育科研,但我们的思想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精神就会缺乏一种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我们从事课题研究的工作最终将会消散激情,走向死胡同。

就我而言,从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这样理解课题研究:

(1)课题是什么?

从文本意义上讲,英语中是task任务、工作,或problem问题、难题;《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

在教科研工作中,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程,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

抛开这些字面意义上的束缚,我们不妨从日常话语考察和解读,首先,所谓“课题”,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

而且,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进行问题聚焦的过程。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再者,所谓“课题”,就是研究性思维的中心概念。

我更欣赏的一种解读是:

课题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积聚众人智慧,产生思维火花的研究平台。

(2)搞课题的意义何在?

有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会觉得,中小学有没有必要搞教科研?

我的思考是:

有必要。

理由有两点:

有条件。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因此,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

有需要。

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需要课题研究。

虽然,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资源,但璞玉虽好,尚须雕琢。

玉不琢,不成器。

积跬(kÜi)步,至千里。

对于一个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老师来说,教几十年书只不过将他第一年的做法重复了几十遍,有句话说的很好:

“重复的地方没有风景”。

充其量他只能做一个地道的“教书匠”。

新时代呼唤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同时,从功利的角度讲,快速的成为为骨干教师,参与并最终能独立承担课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把握课题研究的“法”。

虽然学校教育科研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

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

从形式上说:

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

重点的做好以下几步:

(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方面的具体问题的。

于是,课题的确定就成了首要的问题。

要确定一个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能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以说,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课题研究就已经完成了一半。

反之,有的课题看其名称,就知价值不大。

而一般来说,我们做课题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3年左右,投放的精力也较多,所以我们选择课题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上马,否则会造成“烂尾楼”工程。

那么,怎样恰当的确定课题呢?

首先要选择有创新性的课题。

创新体现在哪里呢?

1.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

2.虽然别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

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这就是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

3.平常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

但是敏锐的思维则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多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推行数学课程改革后,苏州的特级教师徐斌老师就在实践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计算教学中究竟是情境创设重要,还是复习旧知重要?

在我们的思维里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

复习旧知是传统教学,创设情境是新理念教学,当然服从创设情境啦。

但所谓传统教法的复习旧知并不是一无是处。

它对计算方法的迁移类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而所谓新理念的创设情境也并非完美,教学中往往过多的注重情境,反而淡化了算理。

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实现计算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再如,要算法多样化还是算法优化?

一道进位加,说出了20多种算法,甚至把扳手指的方法也举了出来,这就值得我们深思:

是否必要?

是不是思维上的一种退化?

如何优化?

何时优化?

这就产生了一个课题:

计算教学:

基本矛盾与处理策略的研究。

其次要选择有可行性的课题。

换句话说,就是对选择的课题你有没有条件去做,有没有能力做。

有没有条件做。

既包括硬条件,也包括软条件。

比如:

你选定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课题,如果学校连网络都没有,如何做?

这是指硬条件。

软条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师资问题,即便你有网络,如果你没有一批具有较高教学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水平的老师,课题研究也无法深入展开。

有没有能力做。

课题涉及的范围不宜太大、太空。

如素质教育的策略,这样的课题让教育部去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知难而退”。

再如有些课题的理论层面要求高。

比如我最近思考的一个课题,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困难:

我在自己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对人教版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新增加的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专业知识背景不够,导致理解肤浅,带来很多教学中的问题。

如: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问:

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无言以对,似是而非,难以判断。

再如教学可能性时,布袋里2个红球,一个白球,已经连续摸出了红球,同学们一致认为下一次一定是白球时,偏偏第7次摸出的还是红球。

什么道理?

再如图上面向观察者的小布熊的左、右各有几个三角形,问小熊的左边是几个三角形?

究竟以观察的人为标准,还是以小熊为标准定左右呢?

于是,我想申报一个人教版教材中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的实践解读。

但做这一项工作需要深厚的数学专业学术背景,我想我至少得具备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才能真正通彻的纵观整套教材,理清理论的来龙去脉,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所以,我还是暂时把它搁置了。

(二)课题实验方案的撰写。

当我们选定了准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课题以后,接下来该做的工作就是实验研究方案的撰写。

这也是进行课题申报的一项基础工作,课题申报、评审书可以依据此进行填写。

一般较为完整的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包括八个方面,下面分别结合我校“小学阶段数学作业创新与生活实践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介绍具体写法。

也使得大家对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问题的提出。

我们之所以做实验研究,是因为发现或者遇到了某个教学上的问题才去做,因此有必要去阐明问题的背景,即产生问题的种种因素。

比如我们的课题提出的背景是: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大家把关注的目光都投向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们的工作重心也都放在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之中,而往往忽略了“作业”这一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仍然选用古老的“课堂(家庭)作业本”,学生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成为作业的工具和应试的机器。

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份试卷,对三、四、五年级近7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你喜欢做数学作业吗?

()

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2、你感觉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是否适量?

()

A、太多B、适量C、很少

3、你的数学作业有哪些?

()

A、练习册和课后练习B、课外复习资料C、数学日记或其他

4、如果你的作业不能按时上交,那么原因是:

()

A、太多了,没有时间做B、不会做C、不想做、没有味D、动作慢,留意力不集中

5、你认为你自己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何?

()

A、非常认真B、比较认真C、不认真

6、老师经常布置一些多样性、有趣味的作业吗?

()

A、没有B、偶然有C、经常

7、老师所留数学作业的内容主要有:

()

A、重复性的作业B、具有开放性、层次性的作业

C、介于A、B之间D、很随意,没什么目的性

9、你喜欢现有作业的布置方式吗?

()

A、喜欢B、过得去C、不喜欢

10、你写过生活中的数学方面的作业吗?

()

A、写过B、没有C、不知道是什么

11、你参加过数学实践活动吗?

()

A、参加过B、没有C、不知道是什么

12、你喜欢的数学作业是:

()

A、试卷B、练习册C、课后练习D、有创意的、有趣味的、动手操作的

13、假如老师没留作业,你会主动给自己找数学作业吗?

做些什么样的数学作业?

问卷调查结果让我们发现了传统数学作业中存在的五大缺陷:

1、作业的内容的单一性。

在传统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训练。

有时纯粹是一刀切,通过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在“题海里反复训练。

在训练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

2、作业的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的形式大致为死记概念、公式,苦练基本题型;掌握解题窍门。

一句话,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生动的创造。

过多的强调模式化,统一化,答案标准化,排斥因材施教,否定群体差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不同的发展。

3、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强的学科,要使学生掌握某种数学知识,应强调理论与实际,但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以课本习题为重点,教师布置为中心,追求考分为目标。

在调查中发现:

以书本内容或一课一练等配套练习为主,分别占了41.4%和54%,很少有预习或查阅资料的,只占4.6%;从形式上看,大量的是计算题和应用题,分别占了52.6%和42.5%。

生活运用题很少,很少有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占4.9%。

4、解答的非开放性。

对作业质量的评价知识与实现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抹煞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

5、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

在传统作业中,教师只评价作业的结果而不关心作业过程。

造成以上问题有三大原因:

1、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调查问卷中,我们还发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的很少,有25.6%的学生认为与教师的交流比较多(这部分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一些所谓的双差生,平时受到老师的“关爱”比较多),有51%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交流不太多,有23.4%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交流是很少的。

2、创新意识不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由于受课堂40分钟的局限,即使老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但是由于没有宽裕时间,有一大部分学生有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发现以及疑难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地反馈,错失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机。

3、作业评价缺乏关怀

现在的小学生很看重教师对自己作业的看法和评价,但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书面作业的正误和对错来评价学生的成绩,教师没有去或很少过问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

作业的批改只是在作业本上划“√”和“×”,然后给个干巴巴的分数。

在平时,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划着红红的“×”,有时气得难过,把那个不争气的学生叫来,劈头盖脸地训斥着。

可见,在作业批改中,客观性、公正性有余,人文性严重不足,教师没有把作业的评价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动。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小学阶段数学作业创新与生活实践”的课题研究,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从小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及生活实际出发,对数学作业做创新性设计,使他们能自主地选择课外作业材料,凸出课外作业具有更多的研究色彩,使数学作业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

通过多方面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让学生真正地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发展其数学素养。

2.课题界定

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义

比如本课题的名称是“小学阶段数学作业创新与生活实践”,因此我们抓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数学作业”、“生活实践”、“数学作业创新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这样对概念界定:

1、数学作业创新:

据《辞海》定义:

作业就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把学习的既定任务简单得归为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师主要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一直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

新课程的作业观认为:

“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通过各种创新作业,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

2、生活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我们的数学作业也就贯穿在大量数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少做题,多动手,多实践,多运用,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让知识得到升华。

3、数学作业创新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创新性数学作业的设计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

在设计各种作业时,要从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日常的生活中,与社会实践、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

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让作业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生活实践”,真正符合新课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3.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

先综述再分述。

比如本课题研究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总的三个内容:

教材,合理使用;教师,改变教育方式;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现行课堂教学状态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状况。

虽然已经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然不容乐观。

(2)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及教材编排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包括对教材编选素材结构的分析、对学生影响和作用途径的概括、对教材编排给教师落实学习方式转变的启迪影响的梳理等等,

(3)依托苏教版教材,科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

包括如何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4.实验研究的目标。

也是先综述再分述。

通过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阐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具体的不再描述。

5.实验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所谓“周期”,是指你所做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

所谓步骤,是指你把课题研究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做哪些工作。

一般来说,总是把课题研究的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

在准备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方案撰写、学生实验前测(或叫学生情况摸底调查)、理论学习(或叫师资培训)等;在实验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行动研究、资料积累、问题调查、课例论文展示等;在总结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课题效果检测(又叫后测)、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鉴定等。

比如本课题研究的周期及步骤是这样的:

本课题周期两年。

06.1~06.4是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有:

(1)深入学习,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3)选定实验学校及实验教师,开展理论培训。

(4)制定实验方案,完成课题论证,参加申请评审。

06.5~08.3是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有:

(1)按方案进行实验。

(2)积累实验资料,组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评比展示。

(3)典型课例展示。

(4)阶段研究总结,进行中期检测。

08.4~08.7是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有:

(1)撰写实验报告。

(2)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和课堂展示现场,申请鉴定验收。

(3)推广研究成果。

我们现在做的还是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今天也可以说是实验教师的培训活动。

6.实验条件分析。

主要说明主持人、参与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的保证。

比如本课题的实验条件这样分析:

本课题得到领导重视,主持人为扬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专职教研员,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课题骨干成员都是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另外还吸收县小数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作为实验主要参与者,有时间、有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实验学校拥有较大规模的阅览室、图书室,并配备先进的电脑教室和教育局域网,为研究人员学习交流、查阅资料创造了条件。

7.实验研究成果的形式。

课题研究做完了,将以什么形式展示出来,也应写入方案。

一般来说,常见的成果形式有:

一是教学结构(通过典型课例展示),二是实验研究论文(以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为准,可以搞成论文集、教案集等),三是学生检测成绩,四是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五是其它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成果包括教学设计集、案例分析集、教材修订建议、课堂展示、实验报告。

8.实验研究的组织结构。

包括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

当然,如果大型的课题研究,还必须注明实验研究经费的来源和如何保障的问题,这一点也应写进实验方案。

(三)课题实验的操作。

即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理论学习)、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比如问卷调查)、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以单一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大家公认比较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

这里做重点介绍。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把研究课题不断转化为一个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行动。

看一个行动研究法的实例:

(1)发现问题:

苏教版低年级教材每一个新课教学时,都有一幅有着丰富内容的主题情境图,一开始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时间一长,学生对情景图已经不感新鲜和有趣了,怎么办呢?

(2)教师反思:

教师经过认真研读教材中的主题图,发现教材中情景图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向我们提供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如一年级“数一数”中所提供的校园图;另一类是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

(3)开展行动:

有了上面的认识,教师有意识的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情景图不再简单的作为挂图使用,我们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将其活动化、现实化,赋予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师》05.3.)

案例研究法。

教育案例是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生动的教育故事。

一堂课、一个教育活动、一个教育情景、一次师生谈话、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等等都是教育案例。

教师在撰写教育案例时除了描述事实外,还要透过事实、现象、材料进行教育理论层面的反思,力图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

下面我举一个我在一次培训会上听到的教育案例,可能跟数学无关,但很能说明问题:

一节音乐课,年轻的音乐老师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

格外吸引孩子注意的是,裙子上粘着各种颜色的五角星。

孩子们知道,谁听讲认真,谁积极动脑,谁回答准确,都能获得一颗五角星,并可以自豪地贴在自己的脑门上。

这节音乐课上,孩子们学习得格外认真。

意外出现在这节课的30分钟时。

受着课堂热烈气氛渲染的音乐老师在兴奋中走动时,不经意从裙子上掉下了一颗五角星。

这颗五角星被坐在旁边的一位孩子拾到了。

他一颗五角星还没有,他很想拥有这颗五角星,但他最终还是把它交给了老师,用稚嫩的童音:

“老师,您丢掉了一颗五角星。

给您。

”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夸一夸这个孩子,“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这颗五角星就奖给你!

”然后把五角星贴在这个孩子的脑门上,是多么的合适不过啊!

然而,这位音乐老师以想象不到的平淡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的语气回答道:

“噢。

”说完就贴回了自己的裙子上,连一声谢谢都没有。

就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这位音乐老师的裙子上又掉下了一颗五角星。

拾到这颗五角星的恰巧又是一个连一颗五角星都没有得到的孩子,同样,又主动地把它恭恭敬敬地交到音乐老师面前。

但更没想到的是,这位音乐老师居然说:

“下课了,已经没用了,把它扔了吧!

”这个孩子一下子愣住了,他没想到他认为最珍贵的五角星却已经是无用的垃圾了,可以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虚伪,纯粹的表演而已,这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啊,也许永远都无法补救。

会后,我以《老师,你让学生扔掉了什么?

》发表在《江苏教育》04年7月刊上。

(四)课题实验的结题。

课题研究完成预定的内容、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就要进行结题。

结题既是课题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研究成果的一次鉴定。

结题时要准备以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4.课题开题证书(课题研究方案);5.课题中期检测证书(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6.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7.附件:

(1)课题成果;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

其中结题报告可以分为:

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三、课题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如果将我们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话,我想教育科研足以改变我们的行走方式。

课题的实施促使我们进行学习,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不断开阔眼界,用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在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活动中,认真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组织和参与其中,强化了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意识。

我还积极参加区级、市级开展的系列教科研活动,走出去观摩其他学校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方法,认真听课、记录、积极参与研讨,提高了自己对课堂随机出现的教学活动从容把握。

课题研究使我学会认真做好每个细节,能够从“教材钻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基本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亮点和不足,扬长补短,学习和吸纳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我也变得越来越爱探究,能自觉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大家一起在备课时在上课时在上课后进行深刻的反思。

经过多次学习,多次打磨,从以往不知道怎么定计划,到空头计划再到有具体操作性质的计划,以及今天围绕目标逐步细化的计划,我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痛,并快乐着!

”通过课题研究,我对课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在交流、互动、合作中感悟到研究的快乐。

当然,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今后我要一如既往地参与学习,参与课题研究。

\

  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我的课堂教学的能力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循环的语文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课堂教学氛围的不同。

低年级同学天真烂漫,好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上课时想说就举手发言,还往往把手举得很高,唯恐老师看不见、抽不到,他们才不在乎答案的对错,下课围着老师说个没玩。

而高年级的同学由于自我意识增强,课堂发言的热情明显降低,他们往往表现为对自己有把握的内容才举手发言,没有把握的问题因为深怕自己说错被同学耻笑而退缩不敢举手。

针对高年级学生这一情况,我开始研究、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一现象出现除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这一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学会知识,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得被动。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这种不利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正在困惑无措时,我有幸被学校安排参加区骨干教师业务培训,在培训中,专家老师为我指点迷津,使我明白了: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自己提出问题。

  “纸上学来终觉浅”,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呢?

围绕“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这一课题的研究,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长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