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0101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五石之瓠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学年五石之瓠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

《庄子》

【学习目标】

1.诵读并疏通文言文知识。

2.通过扩展资料了解庄子学说,写作风格。

3.了解庄子,惠子性格,二人思想学说差异,理解庄子,惠子说理寓意。

【重点难点】

1.通过扩展资料了解庄子学说,写作风格。

2.了解庄子,惠子性格,思想学说差异,理解庄子,惠子说理寓意。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庄子》中有很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句。

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选自《庄子·外篇·知北游》“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庄子》的《五石之瓠》,从中来品读下庄子的思想哲学。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2.《逍遥游》简介

本文节选于《逍遥游》,《逍遥游》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

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通过欣赏这篇自读课文,了解庄子善于寓言,说明道理的趣味和效果,了解庄子学说,对扩展阅读,欣赏庄子《逍遥游》奠定基础。

三、学习活动

(一)诵读文本,疏通大意

1.教师诵读,请同学们跟读并标注生字读音

[原文]

《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无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

‘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3.注意重点字词解释,疏通文意

例如: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注意“固”“拙”翻译。

译文为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注意“以”“事”翻译。

译文为世世代代把漂洗丝絮作为职业。

3.请同学们参考以下内容来校对自己的翻译

注释

惠子:

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魏王:

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

贻(yí):

赠送。

瓠(hù):

葫芦。

树:

种植、培育。

实:

结的葫芦。

呺(xiāo)然:

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wèi):

因为。

掊(pǒu):

砸破。

固:

实在,确实。

龟(jūn):

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洴(píng):

浮。

澼(pì):

在水中漂洗。

絖(kuàng):

丝絮。

鬻(yù):

卖,出售。

说(shuì):

劝说,游说。

难:

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将(jiàng):

统率部队。

裂:

划分出。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

“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

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原文】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

‘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译文】庄子说:

“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

‘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

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原文】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

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三)感知文本内容

1.概括:

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

同样的一个大瓠,惠子不知如何用,想要砸碎它。

庄子并没有直接告诉惠子如何用,而是在引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后,讲了大瓠有大瓠的用途,可以用它来使人漂浮过水这样大的用途。

2.思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明确:

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3.思考:

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明确:

惠子——愚笨

从惠子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自己有一个不多得的,结出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果实。

却认为没有什么用处,而想砸烂了它。

庄子——有大智慧渊博善辩

马上想到了,用五石容积的大葫芦,可以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得作用。

然而,庄子并没有马上说出,而举了“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的例子,再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探究质疑

1.思考:

惠子果真不懂五石之瓠的用途吗?

还是如庄子引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引用“大瓠之种”来说明道理呢?

先来看相关知识,了解惠子其人

惠子(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名施,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子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惠施是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庄子·天下》说: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是说他知识渊博,书也很多。

有个名叫黄缭的人问惠施"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他不假思索,随口回答,说得头头是道,可惜他的著作早已失传。

《庄子》保存了惠施的"历物十事",即分析物理的10 个命题。

《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书也保存了一些惠施著作的片断。

我们分析惠施的思想,主要是根据《庄子·天下》的"历物十事"。

明确:

从上可论证惠子并不是不懂五石之瓠的用途,引用“大瓠之种”是有其用意的,有何用意呢?

我们先来看下惠子和庄子之间的故事,从中分析下两个人的思想主张。

(1)庄惠之交

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成“老庄哲学”,足见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

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

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

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庄子天下》)(译:

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够跟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

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

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

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

很多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而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

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

“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

‘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

‘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徐无鬼》)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

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

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

从以上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可以称为知己好友,常常辩论,在现实政治观点,学术观念,思想学说上是有差异的。

(2)庄惠之别

《秋水》篇记载: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

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

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

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

(《淮南子·齐俗训》)

通过以上资料看出

身份不同惠子宰相且在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政治家

庄子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

性格学说不同从《庄子》外篇《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可以看出

可参考得阅读文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参考翻译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

"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

"请追溯话题本源。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

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

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

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性格不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具有艺术哲学家的风貌

学说不同

惠子的"历物十事"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

他善于对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作出哲学的概括。

在"名"、"实"关系上,他是从现实存在出发的,承认"实"是第一性的。

庄子的学说

本篇选自《庄子》中《逍遥游》节选,“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2.思考:

那么庄子引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惠子引用“大瓠之种”?

有什么寓意呢?

扩展阅读欣赏

本文是庄子《逍遥游》选段,运用寓言说理特点,是庄子《逍遥游》写作的典型特点。

《逍遥游》就是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例如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接下来时间我们就来欣赏下庄子的逍遥游全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

请致天下。

”许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问于连叔曰:

“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

“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

“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

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

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

‘我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

“子独不见狸狌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明确:

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通过举例寓言,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教师小结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棒子的,好像总是惠子。

比如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

“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

“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

四、反馈与评价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实无石树:

种植

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事:

事情

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固:

确实

D.裂地而封之封:

使-受封赏

2.请同学们回答本节课所学章节寓言中阐述了哪些生活哲理?

答案参考

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了解了庄子通过寓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学说,说明道理。

闻一多说,庄子是"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

“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庄子的寓言哲理,探索事物不同的使用方法,去发现生活的美。

六、课后作业

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你觉得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请同学们用白话文续写,4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