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7338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4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草行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烟草行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烟草行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烟草行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烟草行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草行业报告.docx

《烟草行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草行业报告.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草行业报告.docx

烟草行业报告

1.内容摘要

2.烟草行业概述

行业定义

烟草行业是轻工业的一种。

轻工业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

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可见从轻工业的角度出发,烟草行业,即烟草加工业,是直接或间接以烟叶为基本原料,制成各类卷烟产品的一类轻工业。

2003年5月14,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规定,烟草行业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应该称作烟草制品业,与前文所述实际上是同一回事。

烟草制品的相关名词和术语

烟草制品:

以烟草为原料制成的嗜好性的消费品,分为燃吸性烟草制品(包括卷烟、雪茄烟、丝烟)和非燃吸类烟草制品(包括鼻烟、嚼烟)。

卷烟:

是指用卷烟纸包卷烟丝制成的烟草制品。

雪茄烟:

用晾晒烟及其再生薄片作外包皮,烟芯从具有雪茄烟香味的晾晒烟叶作主料,烟气中具有显着雪茄烟香味的烟草制品。

  鼻烟:

以烟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烟草制品,分为干鼻烟和湿鼻烟两种,前者嗅吸入鼻内品尝,后者可嗅吸也可放在嘴里品尝。

  嚼烟:

以烟叶为主要原料制成饼状、卷状、条状、棒状等形状,放在嘴里品尝的烟草制品。

丝烟:

是指将烟叶加工成丝状、颗粒或碎片状,用于烟斗,烟袋或自卷燃吸的烟草制品。

国际上分为斗烟丝和自卷烟丝,我国分为旱烟丝、水烟丝和斗烟丝。

烟草工艺的相关名词和术语

  卷烟工艺:

将烟叶原料和卷烟材料加工成卷烟产品的方法和技术。

  真空回潮:

将烟包放入回潮筒内后抽真空,然后输入蒸汽,利用烟包内外的压力差与温度差使烟叶增湿增温的工艺过程。

  真空回潮机:

将烟包放入回潮筒内后抽真空,然后输入蒸汽,以增加烟包内烟叶含水率和温度,防止烟叶解包和喂料等加工过程中造碎的一种预回潮设备。

  干燥设备:

用于降低烟叶、烟梗、烟丝等原料或在制品含水率的设备。

有滚筒式、网带式、气流式、流化床式等形式。

  烟叶复烤:

将初烤烟再次进行干燥、冷却与回潮处理,使烟叶含水率均匀地降低至12%左右以适合于储存及醇化的工艺过程。

分为打叶复烤和挂杆复烤。

  挂杆复烤:

传统的烟叶复烤工艺。

将扎把的初烤烟叶挂在烟杆上送入复烤机内进行干燥、冷却与回潮处理,使烟叶含水率均匀地降低至12%左右,以适合于储存及醇化的工艺过程。

  打叶复烤:

现代的烟叶复烤工艺。

指将初烤烟叶经打叶将叶片与烟梗分离后分别进行干燥、冷却与回潮处理,使其含水率降低至适合于储存及醇化的工艺过程。

在打叶前还应有剔除劣质叶片及将质量近似的若干等级烟按比例均匀混合的工序。

  解把:

用刀片将捆扎烟把的烟叶切断,使烟把易于散开。

  打叶:

将烟叶上的叶片从烟梗上撕裂下来,并进行梗叶分离的工艺过程。

  打叶机:

将烟叶上的叶片从烟梗上撕裂下来,完成烟梗与叶片分离的设备。

分卧式打叶机和立式打叶机两种。

  风分:

利用风力将飘浮速度不同的物料分离开来的工艺过程。

  风分器:

利用叶片和烟梗在空气中飘浮速度不同,将叶片与烟梗从打叶后的梗与片混合物中分离开来的设备。

  复烤机:

将原烟进行干燥、冷却与回潮处理,使烟叶含水率均匀地降低至工艺规定范围的设备。

分为叶片复烤机、烟梗复烤机和挂杆复烤机。

  预压机:

将一定质量的叶片装入料箱内,初压成型的设备。

  打包机:

利用包装材料(如麻袋、纸箱、木桶),将已预压成型的叶片或烟梗压紧并包装成一定规格的烟包、烟箱或烟桶的专用设备。

  烟叶发酵:

烟叶经降解和氧化而改善其品质的过程。

发酵方法分为醇化、人工发酵和堆积发酵等。

  醇化:

将复烤后烟叶置于贮存条件良好的仓库内储存一定时间,借助烟叶内部的缓慢化学反应,达到提高烟叶品质的一种温和的发酵方法。

  人工发酵:

将烟叶置于可调节空气温湿度条件的专用室内,用较高的空气温度和适宜的相对湿度,促使烟叶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类似醇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达到提高烟叶品质的一种方法。

  堆积发酵:

将较高含水率的烟叶堆成一定体积的烟垛,借助烟叶自热作用产生的热量,促进烟叶化学变化,达到提高烟叶品质的一种发酵方法。

  制丝:

按照叶组配方规定,将烟叶原料加工成适合烟支卷制工艺要求烟丝的加工过程。

  加料:

将改进卷烟香味品质和某些物理特性的添加剂(料液),均匀地施加到烟叶(叶片)上并使其充分吸收的工艺过程。

  白肋烟烘焙机:

对加料后的白肋烟叶片进行干燥、冷却与回潮处理,以去除杂气、增强白肋烟香气、改善余味和色泽的专用设备。

  压梗机:

利用压辊将回潮后烟梗辊压成为规定厚度梗片的设备。

  辊压法:

按烟草薄片原料配方要求,将烟末、烟梗等原料粉碎后与天然纤维、胶粘剂、水和其他添加剂,混合均匀后经辊压和干燥制成烟草薄片的加工方法。

  稠浆法:

按烟草薄片原料配方要求,将烟末、烟梗等原料粉碎后与胶粘剂及其他添加剂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浆状物,均匀地铺在循环的金属带上进行干燥,铲剥制成烟草薄片的加工方法。

  造纸法:

按烟草薄片原料配方要求,将烟末、烟梗等原料用水浸泡萃取后,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

不溶性物质以类似造纸的方法制成像原纸一样的片基,然后在片基上加入经浓缩后的可溶性物质和添加剂,再干燥后成为烟草薄片的加工方法。

  切丝机:

将烟叶叶片或烟梗等切成一定宽度烟丝或梗丝的设备。

分为旋转式切丝机、辊刀式切丝机和上下式切丝机。

  膨胀技术:

利用液态或汽态介质(如氟利昂-11、液态二氧化碳、液氮、水蒸气等)浸渍烟丝或梗丝,然后将浸渍后的烟丝或梗丝在热气流中加热,使介质在烟丝或极丝细胞结构内部快速气(汽)化挥发,使烟丝或梗丝体积胀大的加工方法。

  烟丝膨胀设备:

将烟丝用膨胀介质浸渍后进行干燥处理,使烟丝体积胀大、填充值增加的设备。

  梗丝膨胀设备:

对梗丝加温加湿后快速干燥,使梗丝体积胀大、填充值增加的设备。

一般由梗丝回潮设备与烘丝设备所组成。

  烘丝机:

用于使烟丝含水率均匀地下降至适宜范围,并提高烟丝填充能力的设备。

  加香机:

将香精均匀地喷洒在烟丝上的设备。

一般由加香滚筒、贮香液缸、输液装置、流量计和喷嘴等组成。

  卷烟机:

将烟丝用卷烟纸包卷成条并分切制成一定规格卷烟烟支的设备。

分为吸丝式卷烟机和落丝式卷烟机。

  滤棒成型机:

将醋酸纤维丝束等过滤材料加工成滤棒的专用设备。

  滤嘴接装机:

利用一定规格的接装纸将滤嘴接装到卷烟烟支上的设备。

简称接装机。

  卷接包机组:

卷烟机、滤嘴接装机与包装机组合一起形成的机组,完成烟支卷制、滤嘴接装和卷烟包装。

在卷与包之间一般设有缓冲存贮设备。

  切芯料:

将雪茄芯叶切成一定规格符合雪茄烟支卷制要求的烟芯的加工过程。

  卷内坯:

用裁切好的内包皮包卷烟芯制成雪茄内坯的加工过程。

  卷外包皮:

用已裁切好的雪茄外包皮将雪茄内坯包卷成一定规格雪茄烟支的加工过程。

  雪茄烟定型:

将已包卷外包皮的雪茄烟支放入专用的夹板中压制成一定样式、规格的加工过程。

  雪茄烟修整:

用刀具将定型后的雪茄烟支切剪成一定长度、两端平齐的烟支的加工过程。

  雪茄烟烘焙:

定型修整后的雪茄烟支放在专用房内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符合包装要求的工艺过程。

  雪茄烟全能包卷机:

用于完成雪茄烟内外包叶裁切、卷内坯、内坯定型、卷外包皮、烟支定型修整等全过程加工任务的设备。

现阶段国内卷烟类型

我国的卷烟产品种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分类,2003年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文件规定,主要有五类,一类卷烟:

每标准条(200支)不含增值税调拨价50元(含)以上;二类卷烟:

每标准条(200支)不含增值税调拨价30元(含)~50元;三类卷烟:

每标准条(200支)不含增值税调拨价15元(含)~30元;四类卷烟:

每标准条(200支)不含增值税调拨价10元(含)~15元;五类卷烟:

每标准条(200支)不含增值税调拨价10元以下。

重点卷烟工业企业

为促进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对卷烟工业企业1999年至2001年的3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评,确定了重点卷烟工业企业。

根据实际测评结果和国家局对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实施动态调整的有关规定,国家局重新审核确定了2003年的36户重点卷烟工业企业。

36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是:

张家口卷烟厂、延吉卷烟厂、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上海卷烟厂、南京卷烟厂、淮阴卷烟厂、徐州卷烟厂、杭州卷烟厂、宁波卷烟厂、芜湖卷烟厂、蚌埠卷烟厂、龙岩卷烟厂、厦门卷烟厂、南昌卷烟厂、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新郑卷烟厂、许昌卷烟厂、安阳卷烟厂、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广州卷烟一厂、广州卷烟二厂、柳州卷烟厂、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卷烟厂、什邡卷烟厂、贵阳卷烟厂、遵义卷烟厂、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曲靖卷烟厂、红河卷烟厂、昭通卷烟厂、宝鸡卷烟厂、兰州卷烟厂。

烟草的主要类型和品种

按照调制方法,烟草主要分为晾烟和晒烟。

晾烟

晾烟是指逐叶采摘的烟叶,或者带茎整株、半整株采收的烟叶,置于通风背阳的环境中,烟叶之间互相疏松接触,利用自然空气的流通,完成颜色、内在化学成分和干燥的变化,达到理想的要求。

这是古老的调制和干燥方法。

现在仍是生产上一个较重要的生产技术。

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自然调制法”。

现在的晾烟房内装有通风设备,以控制晾制过程,还装有人工加热设备,以供阴雨天气时调节温湿度。

就整个晾烟过程来说,晾制过程大约3~5周。

晾制后烟叶呈现各种不同的棕色。

由于晾制时间比较长,糖的氧化过程接近完成。

因此,晾制后的烟叶糖/氮比率明显低。

通常烟的化学成分与晒红烟相近,而含糖量又略比晒红烟低。

按照国外的分类系统,晾烟一般分为深色和淡色两类;其中淡色晾烟包括白肋烟和马里兰烟,深色晾烟包括雪茄烟和地方性晾烟。

白肋烟

白肋烟时大田生长的叶片主脉和烟株茎表皮呈白色,整株或半整株采收晾制,可用于混合型卷烟、雪茄烟原料的一种淡色晾烟类型。

据有关资料,白肋烟由马里兰烟突变而来的。

白肋烟生长的土壤深厚而肥沃,对氮素和钙素要求较烤烟高,目前拉丁美洲白肋烟已发展为填充型和原味型。

其差别主要是土壤和氮素量,其次是品种和管理措施。

白肋烟烟碱和总氮较烤烟高,含糖最低。

叶子具有特殊的浓香,组织疏松,吸收能力强。

马里兰烟

马里兰烟是美国马里兰州的一种淡色晾烟,需要的土壤和烤烟相似,整株采收晾制。

马里兰烟叶片特薄,单位面积重量特轻,纤维素含量高,烟碱含量低,燃烧性特强,填充性特好。

我国引种是作为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的调味型原料。

地方性晾烟

地方性晾烟是以特定的土壤、气候、栽培、调制、品种形成的并带有地域特色的晾烟,独具一格。

这类烟一般种植在重质土壤上。

调制烟叶呈棕色,颜色较深,吸味强烈,可用于卷烟、雪茄烟等的原料。

这类晾烟很多,零星分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广西武鸣烟属于深色晾烟类型,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的Perique烟等均属于此类。

雪茄烟

雪茄烟是指用烟叶卷吸的烟支。

雪茄烟制品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芯叶、内包皮、外包皮。

一般一株烟可以产生芯叶、内包皮和外包皮三种烟叶,即顶部叶做芯叶,中下部叶做包皮叶。

通常只是一种用途的烟叶占优势。

这三类烟叶都有深色晾烟的基本特征,但每种类型对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均有其特殊要求。

我国生产雪茄烟的原料是晾烟、晒红烟、白肋烟及其他类型的烟,但主要是晒红烟和白肋烟。

因此雪茄烟原料就有晒制和晾制两种方法。

由于典型的雪茄烟原料是晾制,所以本报告把这部分内容归于晾烟范围。

晒烟

晒烟是指逐叶采摘烟叶或者带茎割下的烟叶,避免烈日直晒,促其烟叶变黄,完成其内部化学变化,而后在烈日下定色,使所希望的颜色和内在品质固定下来。

这也是一种古老的调制方法。

晒烟调制的时间约为1~2周,比晾烟短些。

晒制过程中,若遇阴雨天气,应采取措施,防止烟叶变霉烂。

晒烟的颜色为淡黄至棕褐色,含糖量比晾烟高,氮和烟碱含量低。

晒烟可作为斗烟、卷烟、雪茄烟、鼻烟、嚼烟等的原料。

一般而言,晒烟包括香料烟、黄花烟和地方性晒烟。

香料烟

香料烟又叫东方型烟或土耳其烟。

在普通烟草栽培中,其叶片最小,茎最细。

要求地中海型气候和有石子的瘠薄土壤,逐叶采收、晒制。

还有采用熏制和烤制的,但以晒制法较多。

我国目前均采用晒制法。

香料烟按产地、植物学特征、用途等又可分为若干类型,但最突出的特征是叶片具有突出的浓香,尤其是上半叶。

烟叶烟碱含量低,氮化合物较烤烟略高,含糖量也较低。

目前,香料烟主要用于混合型卷烟和香料型卷烟。

黄花烟

黄花烟草是烟草中另一栽培种,因花瓣黄色而得名,株型较小。

我国黄花烟采用晒制,整株采收。

以晒制方法为主,故归于晒烟。

地方性晒烟品种繁多,有晒红烟、晒黄烟、红花大金元、中烟14、中烟9203、云烟85、贵烟11,等等,在此不进行详述。

我国主要的产烟区

东北产烟区

东北产烟区西接大兴安岭,北接小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南达辽东半岛和渤海湾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大部分。

这个区的主要突出问题是热量不足,由于纬度偏高,冬季漫长寒冷,生长期短,北部生长期仅100~120天,南部可达140~180,多数地区大于10度积温不足3000度,北部仅2000度左右。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东部、北部较多,春季干旱多风沙天气。

年日照时数23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0%以上。

在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土壤~,含盐量低,土地条件较适宜种植烤烟。

依据水热条件差异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分为三个二级区:

松嫩三江平原晒烟区

该区主要包括松花江——嫩江平原和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即黑龙江、吉林的中部,晒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占总产量的%,近几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

辽宁平原丘陵烤烟区

该区包括辽宁省中部平原、辽西走廊和辽东半岛。

烤烟分部在西丰、开原、清源海城、兴城、锦西等县,面积约5万亩。

长白山山地烤烟晒烟区

该区包括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及辽宁东部的长白山山地和它延伸的丘陵地带,是关东烟的主要产地,烟草传入已达300多年,有名晒烟较多。

目前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风城、宽甸,吉林省的延吉、和龙、安固、汪清,黑龙江的牡丹地区。

东北部烟区晒烟品种多,分布广,统称“关东烟”,有晒红烟和晒黄烟之分。

改烟区晒烟的特点劲头大,刺激性较重,有一定香气,素为北方农民所喜欢,但多数只能为斗烟吸食。

某些地方品种,如吉林延边晒烟可作为高档混合型卷烟原料。

烤烟叶片较薄,多为柠檬黄色,光泽较鲜明,烟叶含糖量偏高,含烟碱量偏低,有香气,也有杂气,劲头偏小,余味较好,适于作为填充型卷烟的原料。

西南部烟区

西南部烟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大部、贵州省全部、川南、湘西、鄂西南及桂西南。

气候垂直差异比较明显,作物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都有。

大部分地区大于10度积温在4500度以上,其中云南高原3400~6000度,贵州高原4000~5000度,滇北、川西南故地4000~7000度,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东部多于西部,降水不匀,夏季多雨,年日照百分率西部多在50%左右,东部不少地区低于30%,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黄壤及黄棕壤,多呈酸性或微酸性。

种植烤烟较早,常年烤烟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烤烟面积的20%。

依据水热条件及发展类型不同该烟区又分为四个二级区。

滇西山地烤烟晒烟区

包括大理州大部、楚雄、德宏州北部及四川凉山州大部,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德烤烟新区,那时的烤烟种植面积就有万亩,大部分地区都产晒烟,其中腾冲、保山晒红烟较为有名。

川滇高原山地烤烟晒烟区

包括滇东北照通地区及黔西毕节地区,大部分主要以晒烟为主,因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不宜发展烤烟。

湘西丘陵贵州高原烤烟晒烟景烟区

包括贵州省大部分,湘西丘陵以及鄂西南,川南部各县。

其中烤烟发展历史悠久,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有种植。

贵定、福泉烤烟尤为着名,晒晾烟资源十分丰富,贵州惠水、独山天柱、湘西的凤凰,还有麻阳一带晒烟均为混合型卷烟的香味原料。

云南高原烤烟晒烟区

包括云南中部、贵州的南北盘江流域、广西西部右汲及红水流域,玉溪、江川一带所产烟叶质量较好,是卷制高档烟不可缺少的原料,晒制资源也相当丰富,如罗平师宗和西林的八大河晒烟,贵州册亭打宾烟,兴仁巴玲烟,望漠、罗甸的晒烟等都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

北部西部烟区

该烟区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向西经大兴安岭,沿蒙古高原南缘,经青藏高原东缘,直至西南边陲横断山区的贡山独龙怒族自治县,包括黑龙江西、北部,吉林西部,内蒙古,甘肃大部,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全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

该区黄花烟栽培历史悠久,大多数为自给性生产,仅兰州水烟河新疆黄合烟商品性较强,已形成较集中的产区。

烟区北部大小兴安岭地区海拔高,土壤冻结期达半年以上,大于10度积温1300~2200度,无霜期仅80~120天,热量不足,限制了普通烟草的发展。

内蒙古高原的北部、西部以及甘肃、新疆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距海洋较远的一些地方,气候干燥,降水大多在100毫米以下,蒸发量大,不少地区多大风,不适于发展包括黄花烟在内的各类烟草。

而甘肃、宁夏、新疆等一部分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大于10度积温2600~4300度,但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土壤普遍存在有不同程度盐渍化,不宜种植普通烟草,但较宜种植黄花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干旱,大于10度积温在2000度以下,无霜期短,不宜栽培烟草,仅有少数地区可栽培黄花烟。

南部烟区

包括福建东南部、台湾、广东南部、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位于我国大陆南部向南倾斜面上,地区呈波状起伏。

本区北界大体上是南亚热带合中亚热带的分界线,水热条件居全国首位,高温多雨,年均温约在20度以上,大于10度的积温6500~9500度,没有真正的冬季,年无霜期在300~3600天,最冷气温在12度以上,农作物可三熟到四熟。

多数地区降水量1400~2000毫米,集中在5~10月,海南岛及滇南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干湿季明显,雨日多,多数地区雨日在150天左右。

本区土壤以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土)为主,砖红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地。

砖红壤性红壤湿南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一般分布在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黄壤多分布在500~800米以上的丘陵,黑色石灰土分布在平缓的岩溶谷底及坡地,质地粘重,结构良好,有机质和矿物养分丰富。

红色石灰土分布在平缓的山麓和岩溶谷间,质地粘重,中性及微酸性反应,肥力略低。

此外,在闽、粤、桂的低山丘陵区还有肥沃的水稻土,但不适宜种植烤烟。

该烟区种植烤烟约102万亩,占全国烤烟面积的12%,总产量占全国的6%,烤烟质量以闽南较好,桂南、粤西较差。

虽然是种植冬烤烟的地区,但由于大田旺长期易受寒潮影响,气温较低,气温较低,4月份以后降水增加,雨日多,光照不足,对收烤不利。

由于后作的影响,烤烟不能充分成熟就得采收,而冬烟质量差,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不少地区改种春烟,烟叶质量有所提高。

本区烟草发展方向是调整布局,压缩粤西、桂南的冬烤烟,把闽南冬烟改为春烟;充分挖掘并发展晒烟生产,建立雪茄烟和优质混合型卷烟的原料基地。

黄淮烟区

该烟区北界北票-赤诚-固阳一线,南界秦岭淮河线,西以包头-毕池-宝鸡一线为界,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山西、山东全部,陕西、河南大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及京津两市。

地域辽阔,各地热量差异较大。

北部如内蒙古和长城沿线,水热条件较差,大于1度的积温仅2500~3200度,无霜期135~150天,年降水量350~400毫米。

南部为暖温带,大于10度的积温在4000~4500度,无霜期175~220天,年降水量500~800毫米,降雨季节分配不匀,集中夏季,多暴雨,常引起洪涝。

本区土壤北部为栗钙土,西部黄土丘陵多黄绵土和黑垆土,华北平原为黄潮土,淮北为砂姜黑土,山东丘陵为褐土和棕壤。

烟口土壤~,除山东丘陵的棕壤和淋溶褐土及豫中的黄冈土外,土壤ph多超过,不少地区土壤盐分和含氯量偏高。

本区是我国最大烤烟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分布于229个县,种植面积300多万亩,约占全国的40%,烤烟总产量在900万担以上,约占全国烤烟总产量的很大部分。

尤其以山东“青州烟”、河南“许昌烟”以质量好而闻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烤烟质量不断下降,而豫西丘陵和鲁中丘陵山地却显示出生产优质烟的潜力,正在取而代之。

该烟区今后烤烟的发展方向是调整布局,压缩不适宜种植的产区,适当发展生态条件适宜的烟区,实行品种区域化和栽培技术规范化,提高烟叶质量。

华中烟区

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全部及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地区,以晒烟为主,近年来也发展了烤烟。

尤其是湖南的烤烟发展较快,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省近90%的县都重烤烟,而以南部的丘陵地区较为集中,晒晾烟如江西广丰、浙江桐乡、湖北黄冈、恩施以及浙江的新昌等地都以品质优良而驰名全国。

区内气候特点是,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气温在15度以上,年降雨量一般超过1000毫米,5~10月份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全年日照一般平均在1500小时以上,烟草一般在丘陵山坡,旱地栽培烤烟为主。

烟草行业发展史

1982年以前——缓慢发展

行业管理体制的变化

1982年之前,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及其管理体制的变化是艰苦探索、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具体分为5个发展阶段:

一、1949~1952年

三年恢复时期,国家对烟草行业(主要是卷烟工业)的管理基本上是从分散逐步向组织起来过渡。

当时,对烟草行业的管理有三种情况:

一是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实行区域性专卖,对卷烟产品、商标、盘纸以及烟叶实行专卖管理,同时取缔手工卷烟并加强缉私工作;二是在其它地区实行国营、私营兼顾,以销定产、贸易自由政策;三是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外国资本,壮大国营经济的领导力量。

二、1953~1957年

“一五”期间,国家对烟草行业逐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1954年,中央成立地方工业部,加强了对地方国营和私营卷烟企业的领导。

1956年中央成立食品工业部,又接管了全部国营卷烟工业企业,解决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矛盾,并完成了对私营烟厂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1958~1962年

“二五”期间,烟草行业出现生产倒退、效益下降的被动局面。

当时,机构精简,企业下放,食品工业部的烟草工业管理局被精简为一个处,部管企业全部下放给省市,省市管企业全部也放给地、县、实行分散管理。

四、1963~1966年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烟草行业的特点,该时期中央决定试办烟草托拉斯,成立了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对烟草实行供产合一的管理体制。

当时,虽然卷烟销售仍归商业部负责,但烟叶的收购、复烤、调拨以及卷烟生产已经形成了统一经营管理,实质上形成了一种不完全的全国性专卖体制。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烟叶生产得到积极发展,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五、1967~1981年

这期间我国经历了二年动乱的历史性灾难和拨乱反正的重要历史阶段。

这段时期,我国烟草生产混乱,行业发展基本停滞。

该时期行业基本情况

全国卷烟消费总量1949年为160万箱,1978年达到1180万箱,零售总量平均每年增加35万箱,年均增长%;人均消费量从盒提高到盒,年均增长%;混合平均零售单箱价格从1952年的377元上升到1978年的629元,实际年均增长%。

1978年中国卷烟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亿,生产能力(按两班计算)为1203万箱,产品销售收入为亿元,卷烟单箱利税率为381元。

而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卷烟生产能力仅有420万箱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