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受灾减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7322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受灾减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作物受灾减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作物受灾减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作物受灾减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作物受灾减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受灾减产.docx

《作物受灾减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受灾减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受灾减产.docx

作物受灾减产

作物受灾减产

  篇一:

自然灾害情况快报表

  

(一)《自然灾害情况快报表》

  1.灾害种类:

指干旱、洪涝、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等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2.灾害发生时间:

指灾害发生的日期和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和24小时标准计时方式填写。

  3.灾害结束时间:

指灾害过程基本结束的日期,采用公历年月日填写。

  4.受灾乡镇名称:

指本行政区域内受到灾害影响,且造成一定损失的乡镇(街道)的名称。

  5.受灾乡镇数量:

指本行政区域内受到灾害影响,且造成一定损失的乡镇(街道)数量。

  6.台风编号:

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告的台风编号填写,公历某年某号。

  7.地震震级:

采用中国地震局公告的地震震级填写。

  8.受灾人口:

指本行政区域内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9.因灾死亡人口:

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0.因灾失踪人口:

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1.因灾伤病人口:

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受伤或引发疾病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指因受到自然灾害风险威胁或自然灾害袭击,由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需进行临时安置的人员数量(包括非常住人口)。

  13.被困人口:

由于自然灾害造成道路中断等原因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或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需紧急转移或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4.饮水困难人口:

指因灾饮用水困难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5.需救助人口:

指因自然灾害直接造成需政府予以口粮、饮用水、衣被等临时生活救助或伤病救治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不含冬春期间因灾生活困难需救助人数。

  16.需过渡性救助人口:

指因自然灾害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需政府予以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7.饮水困难大牲畜:

指因灾饮用水困难的大牲畜(牛、马、驴、骡、骆驼等)数量。

  18.受淹城区:

指江河洪水进入城区或降雨产生严重内涝的城区个数。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19.受淹镇区:

指江河洪水进入镇区或降雨产生严重内涝的镇区个数。

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20.受淹乡村:

指江河洪水进入乡村或降雨产生严重内涝的乡村个数。

乡村是指城区、镇区以外的区域。

  21.农作物受灾面积:

指因灾减产1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一次。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其中粮食作物是指稻谷、小麦、薯类、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和大豆等粮食作物总称,经济作物是指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蚕茧、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总称,其他作物是指蔬菜、青饲料、绿肥等作物的总称(下同)。

  22.农作物成灾面积:

指农作物受灾面积中,因灾减产3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23.农作物绝收面积:

指农作物受灾面积中,因灾减产8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24.草场受灾面积:

因灾造成牧草减产的草场面积。

  25.毁坏耕地面积:

指因灾导致被冲毁、掩埋、沙砾化等,在短期内不能恢复的耕地面积。

  26.倒塌房屋:

指因灾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构件多数倾倒或严重损坏,必须进行重建的房屋数量。

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不统计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因灾遭受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27.农房倒塌间数:

指因灾倒塌的农房间数。

农房是指农村住户以居住为使用目的房屋;农村住户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含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的住户、以及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的住户。

下同。

  28.农房倒塌户数:

指因灾农房倒塌的家庭户数。

  29.严重损坏房屋:

指因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部分倒塌,需采取排险措施、大修或局部拆除的房屋数量。

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不统计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因灾遭受严重损坏,需进行较大规模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30.农房严重损坏间数:

指因灾严重损坏的农房间数。

  31.农房严重损坏户数:

指因灾农房严重损坏的家庭户数。

  32.一般损坏房屋:

指因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需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房屋间数。

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不统计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因灾遭受损坏,需进行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33.农房一般损坏间数:

指因灾一般损坏的农房间数。

  34.农房一般损坏户数:

指因灾农房一般损坏的家庭户数。

  35.因灾死亡大牲畜:

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大牲畜(牛、马、驴、骡、骆驼等)数量。

  36.因灾死亡羊只:

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羊只数量。

  37.直接经济损失:

指受灾体遭受自然灾害后,自身价值降低或丧失所造成的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的基本计算方法是:

受灾体损毁前的实际价值与损毁率的乘积。

  38.农业损失:

指因自然灾害造成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39.工矿企业损失:

指因自然灾害造成采矿、制造、建筑、商业等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40.基础设施损失:

指因自然灾害造成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公共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

  41.公益设施损失:

指因自然灾害造成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公益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

  42.家庭财产损失:

指因自然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及其室内附属设备、室内财产、农机具、运输工具、牲畜等的直接经济损失

  本表的逻辑校验公式:

A008≥A009;A008≥A010;A008≥A011;A008≥A012;A008≥A013;A008≥A014;A008≥A015≥A016;A021≥A022≥A023;A026≥A032;A027≤A028+A029+A030+A031;A033≥A039;A034≤A035+

  A036+A037+A038;A040≥A046;A041≤A042+A043+A044+A045;A049≥A050+A051+A052+A053+A054。

  篇二:

民函灾情统计制度

  民函?

2008?

119号

  民政部关于印发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及时、客观、全面地反映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及救灾工作开展情况,为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

2005?

34号)有关规定,民政部对原《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已经国家统计局审核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民政部

  二〇〇八年五月七日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

  一、填报说明

  

(一)实施范围

  1.本报表发至省级,由省级和省级以下民政部门组织填报,通过信息系统逐级上报。

同时,通过公文加盖公章逐级上报。

  2.本报表以乡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县级以上(含县级)民政部门为上报单位。

  

(二)填报方法

  本报表共分六种表式,即《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三个统计表和《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因灾倒房户台账》、《冬春因灾生活困难政府救济人口台账》三个台账表。

各种报表使用的范围和填报方法是:

  1.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

  反映洪涝、风雹、台风、地震、低温冷冻和雪灾、高温热浪、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

填报程序分为初报、续报和核报,填报表式使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同时上报相关灾情文字说明。

  

(1)初报

  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上述突发性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

  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

对于造成死亡(含失踪)人口10人以上(含10人)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可同时上报省级民政部门和民政部。

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在2小时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

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并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市、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2)续报

  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省、地(市)、县三级民政部门均需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

县级民政部门每天9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的灾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每天10时之前向省级民政部门上报,省级民政部门每天12时之前向民政部报告情况。

  (3)核报

  在突发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后,各级民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

县级民政部门在灾情稳定后,应在2日内核定灾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

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在3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

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应在5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市、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县级民政部门发现本行政区域内发生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自然灾害,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情况。

死亡人员身份确认后,填报《因灾死亡人口台账》(附表1),会同突发

  性自然灾害快报一并逐级上报。

  对于因灾倒损房屋情况,县级民政部门应掌握到户,并建立《因灾倒房户台账》(附表2)。

  2.旱灾情况报告

  反映旱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填报程序分为初报、续报和核报,填报表式使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填报相关内容),同时上报相关灾情文字说明。

在旱情初露,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县级民政部门进行初次填报,并逐级上报至民政部。

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10日上报一次,直至灾情解除,上报核报。

  3.半年报

  统计上半年(1月1日至6月30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及救灾工作情况。

填报表式使用《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和《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填报相关内容)。

  县级民政部门应在每年6月中旬开始核查上半年度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于7月10日前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

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及时核查、汇总数据,于7月15日前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上报省级民政部门。

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应及时进行核查、汇总数据,于7月20日前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市、分县数据)上报民政部。

各级民政部门在上报半年报之前应与国土、水利、农业、统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等部门进行会商核定。

  4.年报

  统计全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

  损失情况及救灾工作情况。

填报程序分为年报初报和年报核报,填报表式使用《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和《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填报相关内容)。

  本报表在每年度的10月份和下一年度的2月份两次上报,分别为年报初报和年报核报。

  

(1)年报初报

  县级民政部门应在每年9月中旬开始,初次核查本年度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于10月15日前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

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及时核查、汇总数据,于10月20日前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上报省级民政部门。

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应及时进行核查、汇总数据,于10月25日前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市、分县数据)上报民政部。

各级民政部门在上报年报初报之前应与国土、水利、农业、统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等部门进行会商核定。

  

(2)年报核报

  县级民政部门应在每年1月中旬开始,组织核查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1月31日前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

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及时核查、汇总数据,于2月5日前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上报省级民政部门。

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应根据民政部会商核定的灾情及时复核数据,于2月10日前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市、分县数据)上报民政部。

  5.冬春灾民生活救济情况报告

  统计冬春季节灾民生活救济情况,统计时段为每年的12

  篇三: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范围:

九年级第二单元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

  一、请你选择(共50分)-----认真仔细,点滴做起!

  ▲单项选择题:

(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光辉历程,向全世界昭示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各族人民才有光明而美好

  的前景。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相互尊重,高度自治

  C、相互承认,完全自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A、中国载人深潜突破5000米大关

  B、我国在总体上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比较低,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

  口

  C、京沪高铁开通运营D、中国跳水队历史上首次包揽世锦赛所有的10枚

  金牌。

  8月4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赴大足、双桥、荣昌调研。

黄奇帆说,近年来,重庆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之所以有这样大好的局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开放”、“改革”、“民生”这

  三把“金钥匙”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据此回答3、4、5题

  3、实行对外开放()①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②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④

  4、漫画《愚公难移之“山”》说明()

  A、主要矛盾

  B、教育、医疗、住房是社会高度关注但又无法解决的民生问题

  C、解决教育、医疗、住房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口增长

  D、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开发难度非常大

  5、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

  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其中()

  A、改革是前提,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动力B、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

  是目的

  C、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D、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

  定是前提

  6①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剧③鱼类的生存受到威胁,会。

  A、①②C、①④

  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的依据是()标

  题:

《回忆的眼泪》

  A、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B、我国“资源小国”的特点

  C、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

  8、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是我国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20多年前,城市居民普遍用的还是自行车,而今摩托车已经普及,小汽车也已经进入城市一般

  家庭。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我国已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

  C、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9、“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副对联形象反映了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

  ()

  A、经济发展了,人口就能降下来B、要发展经济,首先就要减少人口

  C、经济发展要和人口的发展相协调,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

  10①是继承、历久弥新的特点③有利于建设文明村庄、A、①②③B、②③④②④

  11、在“中国制造”已誉满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在新的起点上腾飞,就必须由“中

  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这是因为()

  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④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A、①②③B、①②③④C、

  ①②D、③④

  12、下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内容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基本国情一一根本任务——主要矛盾

  B、根本任务——基本国情——主要矛盾

  C、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国情

  D、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13、去冬今春,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了60年一遇罕见的严重旱灾。

仅云南一省近3000济损失达100亿元。

西南大旱警示我们()

  ①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③环境问题、资源问

  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④保护资源,节能降耗迫在眉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多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少选者:

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少选

  一项即少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

  分)

  14、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30多个城市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全球有6000多个城市10多亿人共同参与。

这说明()

  A、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键是靠科技

  C、节能减排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D、倡导低碳生活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15、2011年9月29,继神舟“八、九、十”号之后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我国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活动取得成功

  的重要原因有()

  A、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指引B、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C、我国的科技水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D、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6、2011年4月28日开始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总面积为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88公顷,总投资20亿元,会期178天,将有100多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参展,预计参观人数将达到1200万人次。

我国举办西安园艺博览会()

  A、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B、有利于世界各国统一认识,应对气候变化

  C、有利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D、有利于让世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

  17、黔东南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为“十大世界少数民族风情保护区”之一。

好客的苗家人有一个延续至今的习俗──拦路酒。

在过年期间来到苗寨,苗家男子会排成一排站在田坎上,吹着芦笙,欢迎你的到来,而一旁,满身银饰的妇女们则会端着盛满米酒的牛角热情款待,游客需干上一杯才能进寨。

但游客在苗寨要注意:

比如拦路酒不能用手扶、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的三脚架不能用脚踩、不能在苗族人家或夜间吹口哨、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B、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D、关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8、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

  供塑料购物袋。

这样做()

  A、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方便

  B、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C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能从根本上杜绝“白色污染”的发生

  19、每掀过一张日历,就有5万个中国娃降生在已经十分拥挤的国土上;地球每

  绕太阳一周,我国净增1184万人口。

这表明()

  A、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B、我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C、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

  D、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20、江西现有1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8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11月5日,江西首批6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率先免费向公众开放,包括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内的其他5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在12月底前

  全部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做法()

  A、有利于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B、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D、有效地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1、下列属于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是()

  A、“十二五”期间西藏加快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

  B、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

  C、在北京举行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暨旅游推介会

  D、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

  二、请你辨析(10分)-----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22、背景材料: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历史反复证明,推进科技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

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范围内经济和科

  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辨题:

中国今后的发展应依靠自主创新,不再需要对外开放。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置身情景,表达心声!

  23、7月23日20时27

  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如其来的灾祸面前,(1

(2)为什么要弘扬这种民族精神?

  24、新华网北京2011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首次完成了中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和江苏位列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前五。

报告通过数量维(发展度)、质量维(协调度)和时间维(持续度)三者本质叠加的最大化构成了“GDP质量指数”,并把各地区GDP的质量排序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量排序进行了分析比对。

报告主编:

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说,不盲目崇拜GDP,也不能盲目抛弃GDP。

科学认识GDP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品质好的GDP”。

  

(1)从追求经济增长数量到追求经济增长质量,质量排序凸显了一种怎样的发

  展理念?

(2分)

  

(2)怎样实现这样的发展?

(8分)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奋力耕耘,实践

  创新!

  25、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高技术产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