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618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塘贺坡2号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标准化、平安工地施工组织设计

塘贺坡1号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实施方案

第一节、施工方案编制说明

1.1适应范围

塘贺坡1号隧道ZK14+824-ZK14+844洞身开挖施工。

1.2方案依据

1.2.1驾荔高速总监办颁发的《驾欧至荔波高速公路首件工程认可制管理办法》、《驾欧至荔波高速公路施工标注化管理办法》、《驾欧至荔波高速公路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范本》和《贵州省驾欧至荔波高速公路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以及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平安工地”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

1.2.2国家及交通部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1.2.3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JG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2.4对施工所需主要材料检验试验确认通过;电力、便道、劳动力、机械、材料到位,确定具备洞身开挖的施工条件。

1.2。

5制订完善本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体系,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环保维护措施具备。

1。

2.6技术人员到位,技术能力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进度以合同段总目标分解,划分工区综合运行,实施化整为零、量化控制。

1。

3实施原则

1。

3.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交通部、上级单位发放的技术规范和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1。

3。

2优化施工工艺,细化到工序,多方案比较,择优选择实施方案。

1。

3.3实施项目施工管理,总体运用计划指导分项施工,优化人力、物力的投入,均衡组织劳、材、机,落实施工方案进行生产.

1.3。

4合理安排工期,采取流水作业,循环作业方法,重点控制工序衔接与操作质量,保证按质量要求完成施工.

第二节工程概况

塘贺坡1#隧道为分幅式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14+802~ZK15+105,长303m,进出口底板设计标高分别为714。

7、707。

83;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14+810~YK15+105,长295m,隧道最大埋深65。

68m,单洞建筑限界:

10。

25*5㎡;

2.1地形地质情况概述

场区地处贵州高原南部斜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段,属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所辖。

驾欧端顶部有乡村公路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荔波端顶部虽有乡村公路通过,但行车不便;地貌类型属为溶蚀型低山峰从凹地地貌,隧道下穿丛状山岭,地势起伏较大。

山顶最高海拔1059.0m,隧道进出口前沿皆为宽缓谷地,最低海拔736.5m(驾欧端)、705.0m(荔波端),隧道中部沟槽最低海拔832。

0m。

场区最大相对高差354。

0m,隧道两端皆位于斜坡前沿,驾欧端自然坡角约25~40°、荔波端自然坡角约40~45°。

场区地表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及杂草,基岩露头较好.

2.2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2、隧道设计车速:

80Km/h

3、设计荷载:

公路-I级

第三节拟订方案准备

3。

1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所需仪器、设备进场就绪。

3.2已安装1250+630KVA变压器,可供施工机械、生活设施需用。

3.3施工、生活用水从邻近村寨已引到施工现场。

3。

4通过县道搭接,修建临时便道即可通达工地现场.

第四节施工具体方案

4.1施工准备:

实地查看现场,按施工标准化的要求,便道、拌合站、钢筋加工房均先期进行建设,并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砼要集中拌合,钢筋要集中加工配送;按用地安全要求,架设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搭建配电房输出,安闸高挂低,标识明显齐全;施工需用各种机械、劳力按计划分批进场,保证工程施工正常.

4。

2测量放样与监控测量

4。

2.1测量放样

施工恢复定线测量及施工放样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技术工作,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各导线点坐标及水准点标高进行复测,闭合后将复测资料交监理工程师审核。

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定线数据进行施工放线.按规范中规定,隧道工程施工前,根据设计图、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放出隧道工程的开挖线.经过准确放样后,提供放样数据及图表,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经批准后才进行施工。

测量精度满足交通部颁布的有关公路工程验收标准或合同规定标准.

4。

2.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A、监控量测程序如下图所示:

 

B、监控量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和支护的稳定状态,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预测,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确保围岩及结构的稳定。

根据本隧道的实际情况,必测项目有: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底板变形、地表下沉等项目以及日常观察与施工调查,选测项目可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各项位移量的容许值应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有关规范和“隧道新奥法指南"类比确定。

 

 

C、监控量测方法

量测方法

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量测项目、方法及精度要求如下表: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和仪表

测试精度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地质罗盘

2

衬砌前净空

变化

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

(收敛计、隧道激光断面仪、全站仪)

0.1mm

全站仪采用非接触观测法

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

3

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

1mm

4

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1mm

浅埋隧道必测(H0≤2b)

5

二次衬砌后

净空变化

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

0。

01mm

6

沉降缝两侧底板不均匀沉降

三等水准测量

1mm

沉降缝两侧底板(或仰拱填充层面)沉降

7

洞口段与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

三等水准测量

1mm

洞口底板(或仰拱填充层面)与洞口过渡段的沉降

注:

1、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2、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进行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和仪表

测试精度

备注

1

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1mm

H0>2b时

2

隧底隆起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1mm

3

围岩内部位移

多点位移计

0.1mm

4

围岩压力

压力盒

0.001MPa

5

二次衬砌接触压力

压力盒

0.001MPa

6

钢架受力

钢筋计

0。

1MPa

7

喷混凝土受力

混凝土应变计

10με

8

锚杆杆体应力

钢筋计

0.1MPa

9

二次衬砌内应力

混凝土应变计

0。

1MPa

10

爆破振动观测

爆破振动记录仪爆破振动记录仪

临近建筑物

11

围岩弹性波速度

弹性波测试仪

注:

1、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2、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它特殊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4。

3洞身开挖施工

本合同段IV级围岩采用环形台阶开挖法施工,Ⅲ、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半断面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施工.

4。

3。

1施工方法

1、隧道Ⅳ、Ⅴ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采用气腿式风钻钻眼,采用挖掘机扒碴、人工配合清碴;正台阶采取长台阶施工,为考虑洞内运输,下台阶采取分侧开挖.

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运输,即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施工。

1)、环形台阶开挖法

本法用于土质围岩及强风化不需钻爆的围岩。

采用环形短台阶法,上台阶循环进尺不宜超过1.5m,根据围岩稳定性,循环进尺为1~2榀钢架间距,下台阶循环进尺根据围岩情况可适当加长。

台阶长度不宜过长,上下台阶长度宜5~10m,施工采用挖掘机进行施工,人工配合风镐修整,喷锚支护。

当围岩稳定性差时,下部不宜整体开挖时,采用跳槽马口开挖或单侧开挖,以防围岩压力太大造成拱部钢架坍塌。

其施工工序图如下示

 

开挖顺序说明

Ⅰ———超前预支护2———上弧形开挖

Ⅲ---架立钢架、喷锚支护4--—中核部开挖

5———-下部开挖Ⅵ———边墙钢架安装、喷锚支护

7—-—仰拱开挖Ⅷ-—-仰拱钢架、仰拱砼

2)、正台阶法

当围岩破碎、围岩自稳能力差,同时需要爆破时,采用台阶法开挖,每循环进尺1~2。

5米,根据钢架间距及超前小导管的有效长度确定循环进尺,由于超前支护纵向间距为3米,循环进尺以钢架纵向间距调整,具体循环进尺如下:

钢架纵向间距70cm,循环进尺为1榀或2榀钢拱架;钢架纵向间距100cm,循环进尺按2米、1米进行组合。

上部台阶长度必须满足机具正常作业,确保上部开挖台车避炮的需要,同时为减少上下台阶开挖的相互施工干扰,台阶长度宜控制在50~70m以内。

同时,为减少上下台阶开挖而影响洞内运输,下台阶采用分侧开挖,以保障洞内运输畅通。

当围岩破碎时,采用微振控爆,降低洞内爆破振动效应,以确保施工安全.台阶法的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

 

4。

3.2施工工艺流程

 

 

4。

3.3施工组织

隧道开挖采用二班制,每天工作时间一循环。

上台阶作业采用13台风钻眼,下台阶风钻数为8~10台。

每个作业面设现场领工员1人,负责作业面间及洞内外联系.

上下台阶同时钻眼、同时起爆。

上台阶开挖施工是关键工序,施工控制以上台阶控制作为关键。

先上台阶出碴,及时进行钢架架设、喷锚支护施工。

上台阶出完碴后,再进行下台阶出碴及支护工作.

4.3.4钻爆设计

 

台阶法爆破装药参数表

开挖部位

炮眼类别

循环进尺1.0m

循环进尺2.0m

炮眼深度

炮眼数量

单孔装药量

小计装药量

雷管段位

炮眼深度

炮眼数量

单孔装药量

小计装药量

雷管段位

上台阶开挖

掏槽眼

1

8

0。

6

4。

8

1#

2.2

8

1。

2

9。

6

1#

掏槽眼

1

6

0.4

2。

4

3#

2。

2

6

1

6

3#

辅助眼

1

6

0。

4

2。

4

5#

2

6

0.8

4.8

5#

辅助眼

1

4

0.3

1。

2

7#

2

4

0。

6

2。

4

7#

辅助眼

1

15

0.3

4.5

9#

2

15

0.6

9

9#

辅助眼

1

11

0.3

3。

3

11#

2

11

0.6

6。

6

11#

底板眼

1

13

0。

4

5。

2

15#

2

13

0。

8

10。

4

15#

周边眼

1

33

0。

2

6。

6

13#

2

33

0.4

13.2

13#

合计

96

 

30。

4

 

 

96

 

62

 

开挖方量(m3)

36.5

73

台阶法爆破装药参数表

开挖部位

炮眼类别

循环进尺2。

0m

循环进尺3。

0m

炮眼深度

炮眼数量

单孔装药量

小计装药量

雷管段位

炮眼深度

炮眼数量

单孔装药量

小计装药量

雷管段位

下台阶

辅助眼

2

9

1。

2

10.8

1#

3

9

2

18

1#

辅助眼

2

8

1.2

9.6

3#

3

8

2

16

3#

辅助眼

2

9

1.2

10.8

5#

3

9

2

18

5#

辅助眼

2

4

1.2

4。

8

7#

3

4

2

8

7#

辅助眼

2

6

0.6

5

9#

3

6

1。

2

7.2

9#

辅助眼

2

12

1。

2

14.4

11#

3

12

2

24

11#

底板眼

2

19

1。

4

26。

6

15#

3

19

2。

2

41.8

15#

周边眼

2

14

0。

4

5。

6

13#

3

14

0。

6

8.4

13#

合计

81

 

87。

6

 

 

 

 

141。

4

 

开挖方量(m3)

156

234

 

台阶法开挖经济技术指标

部位

循环进尺(m)

开挖面积(m2)

炮眼数量(个)

装药量(kg)

比炮眼数(个/m2)

比耗药量(kg/m3)

上台开挖

1

36。

5

85

30。

4

2.33

0。

83

2

85

62

2.33

0。

85

下台阶开挖

2

78

81

87.6

1。

04

0.63

3

81

141.4

1.04

0.67

4。

3。

5作业循环时间

上台阶循环时间表

序号

作业项目

时间(h)

进尺1.0m

进尺2。

0m

1

施工准备、钻机就位

0。

5

0。

5

2

测量、布眼

0。

5

0。

5

3

超前支护

1。

5

2.5

4

钻爆破眼

1.5

2.5

5

装药连线

1.0

1.0

6

钻机避炮、人员撤离、爆破

0.5

0。

5

7

通风排烟

0.5

0.5

8

找顶

0.5

0。

5

9

初喷混凝土

1.0

1。

0

10

出碴

1。

0

1.5

11

施作锚杆、挂网及格栅钢架

2。

0

3

12

复喷混凝土

1。

5

2。

5

合计(有超前小导管)

拱部采用超前大管棚未进入循环时间,施工进度安排时单独考虑循环时间。

2、Ⅲ级围岩开挖施工方法

Ⅲ级围岩采用自制简易开挖台车全断面开挖,风钻成孔,光面爆破,喷锚支护,采用自卸式汽车运输,循环进尺为3.0m。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组织

全断面开挖采用二班制,每班施作一循环,每班作业人员19人(18台风钻,1个配合引钻、起钻),现场领工员1人负责洞内外联系及协调。

隧道出碴采用挖掘械配合2台装载机进行出碴,同时挖掘机负责开挖找顶、清底工作。

施工中需加强左、右线工序的调节,尽可能避开左右线同时进行出碴运输施工,以缓解出碴运输的压力,加快出碴速度。

 

3)、钻爆设计(如下图所示)

 

开挖面积(m2)

开挖方量(m3)

炮眼数量(个)

装药量(kg)

比炮眼数(个/m2)

比耗药量(kg/m3)

87.6

262

152

262。

4

0。

58

1.0

全断开挖爆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炮眼类别

炮眼深度(m)

炮眼数量(个)

单孔装药量(kg)

小计装药量(kg)

雷管段位

掏槽眼

3。

77

8

2。

8

22。

4

1#

掏槽眼

3.65

10

2.6

26

3#

掏槽眼

3。

53

8

2.6

20.8

5#

辅助眼

3

5

1.6

8

7#

辅助眼

3

21

1.6

33.6

9#

辅助眼

3

13

2

26

11#

辅助眼

3

23

1.6

36.8

11#

底板眼

3

15

2

30

15#

周边眼

3

49

1。

2

58.8

13#

合计

152

 

262.4

 

全断面开挖经济技术指标

4)、作业循环时间

作业循环时间表

序号

作业项目

时间(h)

备注

1

施工准备、钻机就位

0.5

2

测量、布眼

0.5

4

钻爆破眼

3.0

5

装药连线

1.0

6

钻机避炮、人员撤离、爆破

0.5

7

通风排烟

0。

5

8

找顶

0.5

9

初喷混凝土

1.0

10

出碴

3。

5

11

施作锚杆、挂网

2.5

12

复喷混凝土

2。

5

合计

第五节施工技术措施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要求采用长期预报和中短期预报相结合,采用TSP进行长期预报(100~200米),采用HY—30红外线探测仪进行中短期预报,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综合结果了解围岩状况,施工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2、钻爆开挖前,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施工方法、掘进循环进尺、爆破对围岩及构造物震动速度要求、钻眼机具和爆破材料进行钻爆设计,根据爆破效果分析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爆破效果满足下列要求:

(1)炮眼痕迹保存率为:

对于硬岩为80%以上,中硬岩为70%以上,软岩为50%以上;

(2)两茬炮错台量不大于15厘米。

3、每一断面的开挖均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分段起爆,尽量多分段,降低震动速度,避免震动波叠加的出现。

4、为了布眼和钻眼的方便,采取线性布眼的方法,以减少因钻眼数量和起爆顺序引起的差错。

5、为满足光面爆破的要求,须增加起爆段数,控制单段特别是最大段装药量.为操作方便,除周边眼采用小直径药卷空气间隔装药外,其他眼采用连续装药,并按规定堵塞炮口,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6、起爆顺序:

按掏槽、扩槽、辅助、周边、底板眼的顺序起爆,以求满意的爆破效果。

7、起爆方式:

采用电雷管起爆.

8、布眼时将中线、水平引至掌子面,按钻爆设计图标注每一炮眼。

9、钻眼时风钻正确对眼,炮眼允许误差5cm,要根据掌子面凹凸情况,调整钻孔深度,要求孔底在同一铅垂面内。

10、钻眼时在距掌子面2~3m范围内挂设中线,用于校正钻杆方向,并在成孔周边眼内插入竹杆用于校正其它周边钻孔,严格控制钻孔外插角及仰角,减少超挖,控制欠挖.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个别凸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

1m2)凸入衬砌断面,不大于50mm,拱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加强监控量测,根据变形量测情况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尽可能做到预留变形与实际变形相吻合,以减少超欠挖。

隧道超挖允许偏差

序号

检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

拱部超挖(mm)

破碎岩、软土

(V、Ⅳ)级

平均100,最大150

中硬岩、软岩(Ⅱ、Ⅲ、Ⅳ)级

平均150,最大250

2

仰拱、隧底超挖(mm)

平均100,最大250

11、加强强施工测量控制,严格控制好隧道中线、水平,确保开挖中线、水平正确,控制好开挖轮廓线。

12、初期支护或临时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及时施作,并保证质量。

支护未完成,不得进行下一循环的开挖作业。

初期支护要尽早闭合,以控制围岩变形和缩短围岩暴露时间,以防坍塌。

第六节作业标准及操作要点

1隧道开挖施工中,应控制并确认各项作业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记录或测绘水文、地质、中线高程、开挖的超欠和成型等资料。

2隧道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一开挖循环必须采用仪器检测一次。

3爆破设计的内容应包括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数目、深度和角度,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起爆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

4炮眼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掏槽炮眼可采用直眼掏槽或斜眼掏槽;

b周边眼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保证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c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在周边眼与掏槽眼之间,力求爆破出石块块度适合装碴的需要

d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应加深10cm。

5隧道的爆破作业,应采用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有关参数可参照下表

 

光面爆破参数

岩石类别

周边眼间距

E(cm)

周边眼抵抗线

W(cm)

相对距离

E/W

装药集中度

q(kg/m)

极硬岩

50-60

55-75

0。

8—0。

85

0。

25-0。

3

硬岩

40—50

50-60

0.8—0。

85

0.15—0.25

软质岩

35—45

45-60

0.75-0。

8

0.07-0.12

6隧道爆破应选用适当的炸药品种和型号,并应采用导爆管或电力起爆。

在漏水和涌水的工作面以及有杂散电流、感应电流、高压静电等危险因素不能彻底清除时,应采用导爆管起爆.光面爆破宜采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或高爆力的炸药.

7爆破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测量放线、钻眼、装药、接线和起爆,其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A测量放线

测量人员定出隧道中线和开挖轮廓线,用红油漆按钻爆设计图画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在直线段宜安设激光导向仪,以减少测量时间和提高测量精度。

B钻眼

钻眼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钻孔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指挥钻孔位置和角度,提高钻孔质量.

b炮眼的深度和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

c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不得大于10cm;周边眼眼口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的15cm.

d在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是周边眼和辅助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e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炮眼应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

f周边眼在轮廓线上开孔,要严格控制外插角,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以尽可能使前后两排炮接茬处台阶减小。

C清孔装药

清孔可采用φ25mm钢管输入高压风吹出孔内残渣和泥浆。

装药按自上而下顺序装填,雷管要分段对号入座。

炮孔按规定药量装要后,炮口用炮泥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周边眼装药量较小,采用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用导爆索、非电毫秒雷管起爆;辅助孔和掏槽孔采用连续装药,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当裂隙水较多时采用防水乳化炸药。

D联网爆破

用联结元件将导爆管联结成复式起爆网络,在检查无误后,人员设备撤离至安全区域,由爆破工起爆。

炮孔的装药、堵塞和起爆网络的联结应严格按爆破规定执行。

8.起爆宜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导爆管和导爆索。

当采用电力起爆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外,应遵守下列规定:

A装药前电灯及电线应撤离工作面,到达安全距离.装药时可采用探照灯或矿灯。

B起爆主导线应敷设在电线和管道的对侧,当设在同侧时,当设在同侧时与钢轨、管道、电线等导电体的间距必须大于1。

0m并应悬空架设.

C多工作面掘进依次爆破时,对主导线的连接必须检查,确认起爆顺序正确后方可起爆。

D所有爆破器材应能防水或采用防水措施,连接导线应采用塑料导线

E起爆电源应使用直流电或低电压大电流起爆器,起爆器应保持干燥,并不能用湿手操作。

9爆破作业时,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安全地点。

安全地点在爆破工作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

10爆破后检查其效果,爆破效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超挖应符合规定;

B开挖轮廓圆顺,开挖面平整;

C爆破进尺达到设计要求,爆出的石块块度满足装载要求;

D炮眼痕迹保存率【(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周边眼总数)×100﹪】,硬岩≥80﹪,中硬岩≥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E两次爆破的衔接台阶尺寸不大于15cm;

F当在浅埋、软岩、邻近建筑物等特殊情况地段爆破时,应采用仪器检测围岩爆破扰动范围和振速,并采取措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程度;

11爆破后检查爆破效果,分析原因及时修正爆破参数.根据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软硬情况以及爆破后石碴的块度,及时修正眼距、用药量,特别是周围的用药量;根据爆破振速监测结果,调整单段起爆药量及雷管段数。

12隧道开挖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