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542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docx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叶小琴(1986-),女,重庆忠县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

叶小琴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阿坝、甘孜地区,明清以来先后形成了

一些大小不等的嘉绒土司。

学术界对嘉绒藏族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诸多方面譬如土司辖

区内各项制度、土司与各方关系、有关嘉绒土司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土司祖源、分布、官寨、碑铭等

的研究,均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

但就目前而言,嘉绒土司在研究范围的拓展、研究资料的深掘、研究方法

的丰富以及范式的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关键词:

嘉绒藏族;十八土司;祖源研究;改土归流;土司官寨

中图分类号:

K28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8388(2012)04-0078-07

关于嘉绒藏区的土司数量,由于研究者本身

视角的差异,历来存在争议,但目前比较通行的说

法是“嘉绒十八土司”。

一般认为,“嘉绒十八土

司”即嘉绒藏区自元代以来陆续存在过的大大小

小的十八个土司及其统治区域。

但有鉴于研究者

论及十八土司具体构成时所产生的各种含混与自

相矛盾,曾现江曾撰文指出,“嘉绒十八土司”并非

实指,而很可能源于苯教关于“十八”的数字崇拜

及相关的象征文化。

[1]

此说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文据已有研究成果而保留“十八土司”之说,并且

认为其分别是:

木坪、瓦寺、大金、小金、沃日、绰斯

甲、杂谷、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巴底、巴旺、格

什札、明正、鱼通、沈边、冷边等。

就目前而言,关于嘉绒藏区的国外研究成果十

分少见,据笔者所能掌握的资料,主要有罗杰尔·格

来特里斯(Roger.Greatrex)的《第一次金川之役概

述》(AbriefintroductionToTheFirstJinchuanWar)

[2]

和《明代嘉绒地区苯教的朝贡使团》

[3]

丹·马丁的

《苯波教的教义与耶稣的大炮》

[4]

,卫周安的《中国

的战争文化:

帝国与清朝军事》

[5]

以及艾里克·汉尼

希的《东部藏区的开发:

18世纪中国人移民的记

录》

[6]

等。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以上研究成果涉及最

多的是金川战争,其次是嘉绒土司的宗教信仰情

形。

总的来说,关于嘉绒土司的国外研究成果不仅

数量少,而且其所涉领域也极为有限。

相对而言,国内关于嘉绒土司的研究则丰硕

得多。

其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即20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肇始期、50年代中期的迅速发展期、60年

代的低迷期、70年代末的复兴期以及21世纪以来

的多元发展期。

以下便着重介绍国内研究情况。

一、土司的祖源、分布、官寨与碑铭研究

(一)祖源

祖源记忆属于“社会记忆”之“历史记忆”的一

种,它是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

也是社会人类学学者关照“历史”的重要手段之

一。

在历史人类学看来,祖源记忆即某一具有血缘

第33卷第4期

Vol.33No.4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ibetNationalitiesInstitute(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2012年7月

Jul.2012

-78-关系的社会群体对自身来源的追忆,也是对先祖

事迹的追述,具有群体认同的社会意义。

对于“历

史记忆”以及“祖源记忆”,王明珂关注较多,他曾

对瓦寺土司的三种祖先来历及家族起源进行过分

析研究,并将其分别冠以“历史”“、神话”及“乡野传

说”三种名称

[7]

当然,他的重点还不是辨析以上三

种土司祖源的合理性,而是探讨三种文本产生的

内在原因。

《四川省阿坝藏族社会历史调查》

[8]

通过

对绰斯甲、瓦寺、巴底、木坪等土司世系传说的对

比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绰斯甲、沃日、革什咱、木

坪、巴底、促浸、赞拉等土司及其百姓皆由琼部三

十九族迁来;巴旺土司系由巴底分出;杂谷土司由

革什咱分出,再由杂谷衍生出梭磨土司,其始祖为

诺达工朝尔基。

诺达工朝尔基生三子一女,其中囊

索河甲坚木灿留继梭磨土司位,良尔吉分派至卓

克基,松纪尔甲分派为党坝土司,其女色噶尔玛为

松岗土妇,赘夫生子后,为松岗土司之祖先。

瓦寺

土司据说以木坪衍派为可靠。

贾霄锋亦持相似观

点。

他认为,吐蕃派驻巴蜀的戍边元帅察哇科盘乃

嘉绒十八部的首领,其部众后来更形成了嘉绒十

八大土司。

绰斯甲、沃日、丹东(即革什札)、木坪、

巴底、促侵、赞拉等土司及其部分百姓皆由琼布三

十九族迁来,融入当地蕃民,世居于此。

[9]

邹立波的

《历史记载与祖源记忆———对瓦寺土司两种祖源

历史文本的解读》

[10]

一文则重点就瓦寺土司祖源问

题进行了专门探讨。

作者认为,与民国《汶川县志》

相比,《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记载的瓦寺土司祖源即

“董卜韩胡说”比民国《汶川县志》所记载的“乌思藏

说”更令人信服。

吴吉远对鱼通、天全二土司的来历

以及二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做了细致考证。

[11]

(二)分布

嘉绒藏族内部常将嘉绒地区按照十八土司辖

区分为本部和冲部两大板块,所谓本部,即嘉绒的

核心区域,而冲部则指其外围区域。

林耀华的《川

康边界的嘉戎土司》

[12]

较早记载了这种分类。

作者

认为,本部可细分为三小部,其中“四土部”包括梭

磨、卓克基、松岗、党坝四土司地;“大金部”包括绰

斯甲、促侵、巴底、巴旺、丹东五土司地;“小金部”

包括赞拉、沃日、穆坪(即木坪)三土司地;冲部也

可细分为三小部,其中“来苏部”原系杂谷土司管

辖之地,乾隆年间改土归流,来苏部划归梭磨土司

管辖;“杂谷部”包括五屯地,即九子、上孟、下孟、

甘堡、和杂谷五屯;“瓦寺部”即今之瓦寺土司地。

但杨嘉铭认为这种划分尚未完全包括嘉绒十八土

司,故建议将原属明正土司的丹巴县境内的十七

土百户划入嘉绒本部,明正土司所辖其余地区以及

鱼通、冷边、沈边等可划入中部地区。

《四川省阿坝

藏族社会历史调查》

[8]

则对“本部”与“冲部”的大致

范围做了较为详细的划分。

该书认为,马塘以西十

二土司之地称为嘉绒藏族本部,东起马塘,西达大

小金川流域;马塘以东则称为冲部。

关于嘉绒十八土司的具体地理位置,杨嘉铭

的《解读“嘉绒”》

[13]

一文阐述得较为详细。

该文指

出,明正土司地跨今甘孜州康定、泸定、道孚、雅

江、九龙、丹巴等;木坪土司在今四川省雅安地区

宝兴县境内;巴底土司、巴旺土司在今甘孜州丹巴

县境内;梭磨土司地跨今阿坝州马尔康、红原、理

县、黑水等县;瓦寺土司在今阿坝州汶川县境内;

绰斯甲土司地跨今阿坝州金川、壤塘和甘孜州色

达等县;丹东土司在今甘孜州丹巴县境内;大金土

司在今阿坝州金川县境内;小金土司在今阿坝州

小金县境内;松岗土司在今阿坝州马尔康县境内;

杂谷土司地跨今阿坝州理县、茂县、黑水等县;沃

日土司在今阿坝州小金县境内;鱼通土司在今甘

孜州康定境内;冷边土司在今甘孜州泸定县境内;

沈边土司在今甘孜州泸定县境内;党坝土司、卓克

基土司在今阿坝州马尔康县境内。

(三)官寨

若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土司官寨研究当

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譬如,按照成臻铭《清代土司

研究》的分类,“土司官寨”便应当归入“土司文化”

之“土司政治文化”目下。

在其分类中,土司政治文

化包括:

职官(土官、土司、土司自署职官);机构(土

司衙署);行政区(土官区、土司区、土司带);管理制

度(土官制度、土司制度)四个方面。

[14](P7)

从目前所见

的几篇关于嘉绒土司官寨的文章来看,基本上以

表层性的描述为主,而深层性的分析相对不足,其

代表主要有陈学志的《卓克基土司及其土司官

寨———兼谈嘉绒藏族民族建筑的一些特点》

[15]

和郝

占鹏的《川西北土司官寨建筑研究》

[16]

等文章。

中,前者分析了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建筑特点及其

风格。

作者认为,卓克基土司官寨建筑规模庞大,

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数千年积累的建

筑技术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

范,具有很高的建筑研究价值。

而后者系从建筑设

计角度对嘉绒藏区土司官寨进行专门性、系统性

研究的一篇文章。

该文以官寨的建筑历史文化为

背景,利用传统建筑理论和现代建筑理论,对官寨

叶小琴: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

-79-的选址、空间形态,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以及官寨

和聚落的关系进行研究,由此揭示土司官寨的文

化内涵。

(四)碑铭

碑铭石刻同样是历史人类学研究赖以依凭的

重要资料。

张勋燎的《咸丰三年茂汶<瓦寺土司差

役碑>初析》

[17]

一文对《瓦寺土司差役碑》的字句做

了细致的考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以下结

论:

清代道、咸年间瓦寺地区的经济形态为封建领

主制;清王朝政府和土司联合进行统治,土民遭受

到比汉族劳动人民更为残酷的双重剥削;统治者

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生产力的严重破坏,阻

碍了生产的发展;遭受严重压榨的瓦寺土民对封

建领主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斗争。

作者还指出,尽管

《差役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瓦寺土民对封建剥

削的反抗,但它只不过是统治者利用土民的反抗

斗争来缓和彼此间矛盾、平衡彼此间利益的产物,

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此外,关于嘉绒土司碑铭研究

的文章还有黄清华的《<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

之碑>考介》

[18]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

解析》

[19]

等。

上述研究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便是研究方

法较单一且研究深度不够,尤其是在研究深度上,

表现得尤为明显。

譬如论者对嘉绒土司地理分布

的研究,目前基本仍停留在厘清十八土司的空间

分布上,尚未出现从宏大而深层的视角探讨其空

间分布的文化内涵的作品。

二、土司统治区的制度研究

关于嘉绒土司区的政治制度,《四川省阿坝藏

族社会历史调查》

[8]

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且指

出土司制度是嘉绒藏区的主要政治制度。

晏春元

的《绰斯甲土司制度概述》

[20]

一文则对绰斯甲土司

的统治机构、等级制度、政权性质等作了论述。

者在该文中将绰斯甲土司的统治机构分为三部

分,即土司衙门、头人制度以及司法制度。

土司对

辖区内的百姓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在他之下,依

次是郎松官、土舍、头人、百姓、佃户、科巴、家人。

专门研究嘉绒土司区经济制度的论著并不多

见,贾霄锋的《藏区土司制度研究》

[9]

对其有所涉

及。

该文以一小节的篇幅论述了包括嘉绒藏区在

内的广大藏区地区土司的社会经济形态。

作者指

出,在土司制度下,土司辖区基本上实行土司集团

土地所有制,土司是土地山林的所有者,对土地和

农奴的支配权高度集中于土司手中。

土司向朝廷

称臣纳贡,以获得清王朝的承认与支持,同时对所

属农奴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剥削,从而形成了一

套土司辖区范围内的经济制度。

在这种经济制度

下,除自营地外,土司将部分土地分封给头人和寺

庙,土司地区的土地所有制有土司领地、头人封地

和寺庙封地三种形式。

百姓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

无所有权,土地也不能随便进行买卖。

土司、头人、

寺庙对农奴、百姓的剥削方式一般为实物地租、劳

役地租和无偿劳役等。

此外,《四川省阿坝藏族社会历史调查》

[8]

简要

介绍了嘉绒藏区的司法、军事制度,不过都不够细

致,基本上属于简单的描述。

对制度史的关照本应是我国学界的一大传统

和优势,但这种优势却在嘉绒十八土司研究中鲜

有体现,不仅研究成果的数量不够,且深度亦略显

不足。

仅就目前而言,关于嘉绒土司区制度的研究

多散见于一些调查材料之中,且这些调查材料大

多存在对“制度”的模糊定义等弊病,常给人以模

棱两可之感。

譬如《四川省阿坝藏族社会历史调

查》

[8]

对“政治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具有很大

的模糊性。

除此之外,仅有少量的著作和文章对嘉

绒土司区的制度进行了研究,譬如雀丹的《嘉绒藏

族史志》

[21]

对嘉绒土司区的司法制度论述得较为全

面和系统,尤其是他关于嘉绒土司区成文法的论

断,纠正了嘉绒藏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成文法的

说法,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

晏春元的《绰斯甲土

司制度概述》

[20]

对绰斯甲土司的统治机构、等级制

度、政权性质等作了比较翔实的论述。

三、土司与各方关系研究

(一)土司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1、土司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明清以来,尤其是近代以来,嘉绒土司对维护

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受到了官方和民

间的嘉赏和赞扬。

其中以瓦寺等土司最为突出,受

到的嘉奖也最多。

据《瓦寺土司始末》

[22]

和《索观瀛

传》

[23]

的整理,瓦寺土司是嘉绒土司中与中央政府

关系最为密切的土司之一,从第十一代土司南吉

尔朋开始,曾多次参与明清中央王朝的平乱活动,

尤其是第十五代土司曲翊伸,曾先后七次参加平

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0-的稳定,第十七代土司桑朗容宗还曾被赏戴花翎

并赐姓“索诺木”,瓦寺土司也成了世代忠贞的典

范。

瓦寺、大金等土司还参与抗击廓尔喀入侵以及

抗击英军的鸦片战争,为反抗外来侵略做出了不

朽的贡献。

周小博、王红宽的《浴血鸦片战争的藏

族远征军》

[24]

一文对以瓦寺、金川为代表的嘉绒土

司参加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翔实的记载。

此外,蔡仁政的《金川藏族士兵保卫祖国的战斗业

绩简述》

[25]

和王健康的《略论嘉戎屯兵抗击侵藏巴

勒布的作用》

[26]

等文章重点介绍了金川地区在廓尔

喀战役、鸦片战争等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的丰功

伟绩。

上述文章在论及嘉绒土司对国家、民族的贡

献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中央政府对土司的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始于明而大规模实行于清。

自清朝

中期以来,中央政府在西南等广大土司区实行了

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土司制走向流官制已是大势

所趋。

关于改土归流问题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研

究的重点之一,从某种角度而言,此亦可划归中央

与地方关系研究之列,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可

以说早已蔚然成风,故而,关于嘉绒十八土司的改

土归流问题研究的成果相对丰硕。

然而,尽管对整

个土司统治区而言,流官政治最终取代土司统治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已是大势所趋,但清王

朝对包括嘉绒藏区在内的广大西南地区所实行的

改土归流却是很不彻底的,因此,在改土归流之外

还有一种“改土为屯”。

改土为屯实际上是土司制

向流官制的一种过渡形式,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

土司制,李家瑞就持此种观点。

他认为:

“乾隆时

期,清王朝在川西北一次用兵杂谷,两次用兵金

川,废除强横的的杂谷土司和大、小金土司,实行

改土归流和‘改土为屯’,在派驻流官以代替大土

司、驻兵屯田和移民实边地同时,还在当地少数民

族聚居地设置土屯制,利用归顺的嘉戎藏族头人

以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人民。

川西北藏区的这种

土屯制,我认为即是我国通常所说的土弁制,换言

之,也就是清代独特形式的土司制。

[27]

潘洪钢亦

认为清王朝在两金川地区设镇安屯是对康熙、雍

正以来的改土归流政策的一种修正,并且适应了

形势,取得了很大成效。

[28]

徐建军则从改土为屯政

策提出的历史趋势、具体经过、内涵与外延以及章

谷屯个案分析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乾隆年间

的嘉绒藏族地区改土为屯政策。

[29]

(二)土司之间的关系

土司之间为了争夺人口、土地等经常发生战

斗,为了自身的利益又往往通过联姻来巩固统治。

一般来说,统治阶级的婚姻具有很强的政治意味,

嘉绒藏区各土司之间同样也借助婚姻加强彼此的

联系,巩固各自的统治。

目前所见的一篇专门研究

嘉绒土司婚姻的论文是曾穷石的《清代嘉绒地区

土司的婚姻初探》

[30]

作者以相关史料为基础分析

了导致清代嘉绒地区土司婚姻对象的择取具有复

杂性的主要因素。

嘉绒土司的结婚对象只能在一

定范围内择取,由于土司权力网络建构的需要,土

司的婚姻往往包含巨大的政治意义。

如果说政治

联姻反映了土司之间的一种暂时的“和平相处”的

关系的话,那么嘉绒各土司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

现为一种竞争关系,因此其相互间的矛盾与战斗

在所难免。

譬如影响很大的大小金川之役、杂谷事

件,都是土司相争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发生

是土司间累积矛盾的大爆发。

彭陟焱就认为第一

次金川之役爆发的主要原因便是大、小金川土司

之间的争夺。

[31]

(三)土司与宗教教派的关系

一直以来,嘉绒地区便与宗教有着难以割舍

的联系。

邹立波的《从土司封号看嘉绒藏族土司与

宗教的关系》

[32]

一文通过分析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颁

授给嘉绒藏族土司的封号,探讨了土司与宗教的

关系。

作者指出,嘉绒藏族土司正式受中央政府册

封时其封号展现出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如小金土

司自明以来便长期领“演化禅师”印,而瓦寺、沃

日、卓克基等十三个土司受封之时均与宗教有着

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至于嘉绒藏族土司封号

与宗教存在联系的原因,根据作者的观点,主要是

由于宗教势力的强大使得宗教干预政治的实力大

为增强,换言之,宗教势力与世俗势力之间具有相

互渗透的趋势。

基于此,明清中央政府对具有较大

影响力的宗教首领加以册封,从而使土司与宗教

形成了某种渊源关系。

徐铭的《苯教与大小金川战

争》

[33]

也认为乾隆帝对金川藏族苯教信仰的偏见致

使金川藏族产生对抗心理并导致了清政府大小金

川战争的失败。

尽管这种观点尚待商榷,但也从侧

面反映了嘉绒土司及人民深刻的宗教情结。

除了

精神层面的依赖,土司与宗教的关系还反映在其

势力的相互渗透上。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专门反映

嘉绒土司与宗教关系的成果尚未出现,我们基本

只能从20世纪中期以来的调查资料中找到一些

蛛丝马迹,譬如土司男性子嗣须有一人出家为僧

叶小琴: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

-81-的制度,土司对寺院的供奉与扶持以及宗教职务

“朗宋”在土司政权中的设立等。

此外,郑少雄的

《康定土司与“藏彝走廊”》(上)

[34]

探究了发生在明

正末代土司身上的一起“冒袭”事件。

根据惯例,土

司无子,兄弟方立,但前任土司有一嫡子名曰群增

白马,早年被送往西藏出家了,作者认为这反映了

土司家族对兄弟一人为喇嘛、一人为土司这种本

地生成的历史结构无比执著,因此在整个家族的

“合谋”下上演了这么一出“冒袭”的好戏。

关于土司与各方关系研究,土司与中央关系,

尤其是中央对土司的改土归流,是学界重点关注

的内容,但土司之间的关系、土司与宗教教派的关

系以及土司与土民的关系,仍是嘉绒土司“关系

史”研究的薄弱领域。

研究的深度也需要加强。

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研究

(一)重大事件

1、金川战争

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役在嘉

绒藏族历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均有着重大的

影响,这些年来成果累累,譬如戴逸等的《一场得

不偿失的战争———论乾隆朝金川之役》

[35]

、张婷的

《试析第一次金川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36]

、李涛的

《试析大、小金川之役及其对嘉绒地区的影响》

[37]

雀丹的《评乾隆两度平定金川的实质》

[38]

等。

但21

世纪之前的金川战争研究“基本上是关于某一方

面的论述,尚未见到对大、小金川战争进行全面

的、系统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31]

进入新世纪,陆续

产生了如《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

[31]

、《清乾隆

攻打川西北大小金川战役研究》

[39]

、《金川战役中清

军受挫原因探析》

[40]

、《清军难以攻克大小金川之原

因探析》

[41]

等硕博论文。

其中,彭陟焱的《乾隆朝大

小金川之役研究》是首次对金川战争进行全面性、

系统性研究的一种尝试和突破,是“目前对大小金

川战争问题进行研究的唯一一本专著”

[41]

王惠敏

的《清军难以攻克大小金川之原因探析》则重点剖

析了清军难以攻克大小金川的主客观原因。

[41]

2、杂谷事件

除了金川战争,杂谷事件也对嘉绒藏区具有

重要的影响力。

李涛、彭陟焱等均认为,杂谷事件

对第二次金川之役爆发以及嘉绒各土司、特别是

川康北界的嘉绒各部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杂谷事件后,清政府灭杂谷土司,促成了理蕃四土

司的最后形成;杂谷土司的灭亡,引起嘉绒各土司

之间政治格局的变化,促成了第二次金川之役的

爆发;策楞、岳钟琪灭杂谷土司后,清政府在杂谷

设置了五土屯,是第一次在四川藏区实行改土归

流,为此后在金川地区大规模设镇安屯奠定了基

础。

3、八角事件

八角事件同样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关于

八角事件的性质,目前尚存争议,其争议焦点主要

在于八角事件是农民起义还是复辟闹剧。

持前一

种观点的主要有《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社会历史调

查》

[8]

、《阿坝藏族自治州概况》

[42]

等,而张孝忠的《民

初川西藏区八角事件是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

[43]

持后一种观点,作者从历史背景、斗争目标、真正

拥护者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八角事件并非农民

起义,而是一场复辟帝制的悲惨闹剧。

4、其他

陈泛舟的《清乾隆初年茂州三齐羌民反对瓦

寺土司的斗争》

[44]

论述了乾隆年间三齐三十六寨羌

民反对瓦寺土司,要求归隶茂州的事件。

作者认

为,瓦寺土司对三齐地区的超经济剥削是导致三

齐事件的重要原因,而其实质则是三齐地区封建

地区经济战胜领主经济,且产生了重大影响,反映

了新兴地主阶级削弱土司势力及摆脱农奴制束缚

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二)重要人物

在重要历史人物研究方面,《索观瀛传》

[23]

是目

前所见唯一一部关于嘉绒十八土司的个人传记。

该书对研究卓克基土司的世系传承以及卓克基土

司治内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土司家族的

日常生活等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此外,索观瀛是

嘉绒十八土司中较早与红军和共产党发生联系的

土司之一,因此该书对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

史以及中共与嘉绒藏区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

义。

新建的《木坪女土司王幺幺逸闻》

[45]

一文根据

宝兴县原存的清代王幺幺贞节牌坊、城隍庙大钟

以及王幺幺与其夫坚参达结的合葬墓碑上的记载

指出,她大约生于1717年以前,卒于1773年。

作者看来,王幺幺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土司,她在位

期间曾对促进木坪地方汉藏文化的交流和汉藏民

族的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作者还对关于她

与清国毅亲王相恋生下两子继而分别形成明正、

木坪两土司“甲”、“木”两姓氏的讹传进行了批驳。

作者指出,明正土司之“甲木参”乃藏语音译,与汉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2-字的“甲”毫不相干。

而木坪土司的姓氏与“木”也

毫无关系。

总的来看,在历史事件研究方面,金川战争由

于其影响力最大故获得的关注最多,关于战争的

评价、经过、善后以及影响等均已被涉及,而且还

产生了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但研究者对其

他事件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至于历史人物(尤其是

土司)研究,目前来说仍具有很大的空间。

五、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大致归纳出近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