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418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docx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

1前言

受xxxx的XX公司承担了xxxx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的是为xxxx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1.1工程概况

XX市平而关联检楼边坡工程项目位XX市区约22公里处的平而村,平而河大桥北侧,有凭祥到平而关公路到建设场地。

工程勘察范围为从国界线往东方向约210m。

原始地面标高为161.16~207.72m,相对高差约46.56m,因坡面较陡,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在雨水的冲刷下,危及坡脚建筑物的安全,故需对其进行治理。

由于场地整平,导致联检楼北端、东端、西端形成高1.00~34.00m的人工边坡,边坡总长约210m。

边坡为岩质边坡,由泥岩风化残积土及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

该边坡属于人工开挖边坡,坡顶无建筑物,但植被较发育,坡脚为拟建xxxx(边坡距联检楼约4m),坡体主要由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坡度约40°,目前该边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较大的滑坡和坍塌事故,但在雨水冲刷和风化作用下,今后势必出现滑坡和坍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对坡脚建筑物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拟对xxxx边坡治理工程边坡的安全等级一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一级,边坡勘察等级为一级。

1.2勘察目的、技术要求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技术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

1查明边坡地段各岩土层的类型、分布、厚度和工程特性以及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确定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查明边坡和其周边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的腐蚀性;

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方案;

5提供有关边坡开挖与支护的设计参数等。

1.3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

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如下: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3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

4《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

5《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6-2007);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

8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1甲方提供的场地平面分布图;

12工程合同书。

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投入GY-100型钻机3台进行施工,勘察的主要手段有:

踏勘式地面调查及访问,钻探、取样、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

土层采用锤击钻进,土样采用回转取土器取样;基岩采用回转钻进。

钻孔验收合格后,以黏性土等材料进行回填。

接受勘察任务后,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及勘察工程委托任务书的有关要求,沿边坡纵横方向共布设40个钻孔。

勘探点的测放XX公司测绘处专职测量人员利用GPS测放完成,各孔口坐标及高程根据业主提供的1-1(X=2458250.687,Y=520981.400,H=152.271m),1-2(X=2458,262.729,Y=520829.384,H=154.279m)为基准点引测完成。

本次测量采用的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5年高程系统。

1.4.2原位测试

①标准贯入试验:

在孔内全风化泥岩①层中进行,试验落距76cm,锤重63.5kg,记录击入30cm锤击数,以求得全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

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在孔内强风化泥岩②层中进行,试验落距76cm,锤重63.5kg,记录击入10cm锤击数,以求得强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

1.4.3室内土工试验:

主要进行了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全风化泥岩易溶盐分析。

1.4.4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见工作量汇总表1。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20__年4月9日到4月22日进行,共计13天;室内土工试验于20__年4月28日完成。

 

工作量汇总表表1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1

工程地质测绘

km2

0.05

2

钻孔

米/个

919.86/40

3

标准贯入试验

段(次)

11

4

动力触探试验

段/米

33/33

5

取样

岩样

15

扰动样(全风化泥岩)

2

6

室内试验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12

岩石抗压试验

3

易溶盐分析试验

2

1.4.5工作质量评述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均符合规范规程要求。

2自然地理

2.1地形地貌

根据收集的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及野外调查,场区属于侵蚀、剥蚀的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平,各孔口标高在161.16~207.72m,相对高差约46.56m,坡度一般25~40°左右,植被较发育,以按树、杉木等,沟谷呈“U”字形。

2.2水文气象

XX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侯区,热量丰富,雨季充沛,日照强,气候炎热,蒸发量大。

总的特征是冬春微寒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四季分明,年无霜期为352天。

年平均气温19.50~21.40℃,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0.50℃、–3.0℃。

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mm,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雨的1970年,雨量达1838mm,最少雨的1977年,雨量仅1056mm,4月~9月为雨季,60%的雨量集中在6月至9月间,冬、春两季少雨,“春干秋旱夏又涝”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最大风速29.40m/s,年平均风速5~17m/s,主导风向夏季为东风和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场区内最大的河流为平而河,从口岸场地和货场场地之间流过。

平而河河源于越南北部奇穷河,从平而关入境,流向龙州,汇入左江。

河面平均宽80~110m,平均水深8~12m,最大流量8260m3/s,年平均流量182m3/s。

据水文资料,场区河段5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139m。

拟建场地地面高程较高,平而河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

3区域地质概况3.1地层岩性

区段上覆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百逢组泥岩(T2b)泥岩组成。

勘探区段主要由三叠系中统百逢组泥岩(T2b)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

3.2地质构造

场区在区域上位于南华准地台的右江再生地槽中西大明山隆起区西南部,处于凭祥背斜的西北翼。

区域上断裂较为发育,主要有二组,一组为北东~南西向,断层发育较多,但规模较小,一组为东西向,断层发育较少,但规模较大,并切割北东~南西向断层。

场区地层为单斜构造,倾向南东向为主,岩层产状倾向120°∠52°,岩体倾向与坡向基本相同。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南面发育有两条东西向的断裂:

凭祥~东门断裂和叫隘断裂,距离场区分别约11.5km和7.5km。

凭祥~东门断裂:

西起XX市北西,向西延入越南,向东经夏石、罗白至东门延出,走向NE70~75°,呈舒缓波状延伸约140km,断面倾向南东,倾角45~80°,南盘石炭系、二叠系分别仰冲于二叠系、中下三叠统及下侏罗统之上,切过第三纪地层。

断距由西往东变小,约760~200m。

沿断裂带地层缺失,劈理发育,局部具平行断面排列的构造透镜体,具糜棱岩化或硅化,两侧地层有牵引拖曳现象。

断裂具压扭性质。

该断裂控制南北两侧构造线的展布,对两侧的沉积建造和岩浆岩活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形成时间早于印支期,燕山、喜山期仍有活动,为活动性断裂。

与该断裂配套的伴生构造有:

北北西向和北东向张扭断裂,一般长数百米至2公里,断面粗糙,具角砾岩化、硅化、碳酸相化,偶见擦痕,断距很小。

叫隘断裂:

分布于XX市叫隘至那堪村北一带,走向近东西约80°,倾向约170°,倾角约70°,长约12.6km,切割中、下三叠统地层,断距约1500m。

断裂切割弧形构造南段,表现为地层缺失,岩层挤压破碎,揉褶历害,硅化,地貌上形成陡壁。

断裂具压扭性质。

形成于加里东期,加里东运动以来直至挽近仍有活动,为活动性断裂。

凭祥~东门断裂和叫隘断裂距离勘察区较远,对拟建场区影响小。

3.3地震

场区在地震构造分区上属桂西北强震地震构据《广西通志.地震志》造区的南端,场区附近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但震级不高。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综上所述,场区没有较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场区及影响范围内的周边断层相距较远,对拟建场区影响小。

场区地质构造简单。

4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形地貌

工程勘察区属于侵蚀、剥蚀的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平,各孔口标高在161.16~207.72m,相对高差约46.56m,坡度一般20~40°左右,植被较发育,以按树、杉木等,沟谷呈“U”字形。

4.2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揭露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本次勘察范围的主要由三叠系中统百逢组泥岩(T2b)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

其特征简述如下:

①层全风化泥岩(T2b):

棕黄色、褐红色,以粘土矿物为主,岩石原生结构已完全破坏,岩芯风化成黏土状,大部分钻孔均有分布。

层厚0.80-2.40m,平均揭露层厚为1.58m。

本层取2件具有代表性扰动样作易溶盐分析,易溶盐分析报告附表6,作标准贯入试验11次,实测锤击数为16~19击,试验成果统计表见附表2。

②层强风化泥岩(T2b):

浅黄色、灰黄色,岩石原生结构大部分已被破坏,裂隙很发育,钻进快,岩芯呈块状,破碎,取芯率约78%,分布较连续,揭露厚度为1.80-22.74m,平均揭露层厚10.16m。

本层作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33段共33m,实测锤击数为12~23击/10cm,见附表3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③层中风化泥岩(T2b):

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岩石裂隙及节理发育,钻进平稳,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岩芯采取率约80%。

该层揭露厚度1.34~37.70m,顶面埋深0.00~2.40m,层顶标高162.75~197.52m,层底标高141.99~196.18m,部分钻孔缺失,场地中分布不连续。

本层取岩样6组作岩石点荷载试验,3组作抗压试验;土工试验成果见附表4~1,

④层中风化钙质泥岩(T2b):

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裂隙及节理发育,钙质胶结,钻进平稳,岩芯多呈短柱状、块状。

分布不连续,岩芯采取率约82%。

该层揭露厚度3.10~21.26m,顶面埋深10.85~32.30m,层顶标高165.86~158.09m,层底标高141.28~157.91m,大部分钻孔没有揭露到,场地中分布不连续。

本层取岩样6组作岩石点荷载试验;岩石点荷载试验成果见附表4~2。

4.3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未发现地下水,据前人资料及勘察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地层岩性、含水介质、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地下水动力特征,可将场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中统百蓬组(T2b)泥岩的构造裂隙中,埋深较大,岩组赋水条件差,加上地形切割较强烈,地下水补给范围不大,径流条件好,大气降雨多形成地表径流迅速排走,补给地下水不多,水量贫乏。

勘察期间在钻孔控制深度内未遇地下水位。

4.4不良地质作用

本次勘察边坡区及其附近未发现滑坡、崩塌、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

5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场区没有较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场区及影响范围内的周边断层相距较远,对拟建场区影响小,场区地质构造简单。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场地全风化泥岩(T2b)属中硬土,剪切波速为250m/s,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以场地ZK13号孔综合分析计算得等效剪切波速Use=250m/s。

按表4.1.6规定场地类别属于“Ⅱ”类场地,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1,场地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6边坡工程评价6.1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6.1.1岩体物理力学指标

边坡各岩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见附表4。

6.1.2边坡原位测试成果

边坡原位测试成果见附表2~3。

6.2地基土各项指标建议值

根据岩石抗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测试结果,同时结合地基土野外鉴定特征及地区工程经验,综合确定边坡内各层地基土各项指标建议值见表6.2、6.3。

地层

编号

岩石

名称

岩石承载力

特征值

fa(kPa)

天然状态

饱和状态

 

压缩

摸量

Es(MPa)

 

天然

重度

(KN/m3)

饱和

重度

(KN/m3)

粘聚

力C

(kPa)

 

内摩擦

角φ

(°)

粘聚

力C

(kPa)

 

内摩擦

角φ

(°)

全风化泥岩

240

50.00

20.00

45.00

20.00

15.30

19.00

20.50

强风化泥岩

400

48.00

25.00

40.00

25.00

20.20

19.50

20.80

中风化泥岩

1500

56.00

30.00

45.00

30.00

21.00

22.30

中风化钙质泥岩

1500

56.50

60.00

35.00

48.00

21.50

22.80

备注

C、φ及重度值采用是类似工程经验值。

地基土的各项指标建议值表6.2

桩基设计参数表表6.3

岩土层名

称及编号

参照《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J94-2008)

桩的极限端阻力

岩石点荷载试验强度标准值

钻(冲)孔灌注桩

旋挖桩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kPa)

qpr(kPa)

frk(MPa)

全风化泥岩①层

60

70

强风化泥岩②层

90

100

800

中风化泥岩③层

3000

9.97

中风化钙质泥岩④层

3000

15.39

6.3工程地质评价

本次钻探揭露及岩石抗压试验结果显示,拟建边坡主要由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构成。

其工程性能如下:

①层全风化泥岩(T2b):

灰红色、棕红色,岩石岩生结构已完全破坏,主要以黏土矿物为主。

场地中部分钻孔有分布,分布不连续,该覆盖层较薄,承载力特征值fa=240kPa,工程性能一般。

②层强风化泥岩(T2b):

灰黄色、浅灰色,岩石原生结构大部分已被破坏,岩芯呈块状,碎块状为主,承载力特征值fa=400kPa,工程性能一般。

③层中风化泥岩(T2b):

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岩体破碎,岩石裂隙及节理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块状为主。

承载力特征值fa=1500kPa,工程性能好。

④层中风化钙质泥岩(T2b):

灰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岩体破碎,岩石裂隙及节理发育,钙质胶结,岩芯呈柱状为主。

承载力特征值fa=1500kPa,工程性能好。

6.4岩土的胀缩性及崩解性

依据《广西膨胀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96-2007)判别,场区为三叠系中统百逢组泥岩(T2b)风化形成的全风化泥岩①层、强风化泥岩②层不在判别之列,故场地全风化泥岩①层、强风化泥岩②层不属膨胀土。

经调查及浸水试验,场地中泥岩遇水易崩解及软化。

6.5岩土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场区全风化泥岩①层中取易溶盐分析样2件,据易溶盐分析报告(结果见附表7),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表12.2.1、12.2.2、12.2.4,土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6.5

 

土的腐蚀性评价表表6.5

主要环境介质

PH值

Cl-

SO42-

备注

(mg/kg)

(mg/kg)

样品实测含量

ZKY17-1

6.71

13.75

10.43

①层

ZKY23-1

6.76

13.80

10.47

腐蚀性等级评价界限值

对砼结构

的腐蚀性

>5.0~<3.5

<450~>4500

依据表12.2.1,12.2.2

对砼结构

中钢筋的

腐蚀性

<400~>7500

依据表12.2.4

腐蚀性

评价

ZKY17-1

对砼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ZKY23-1

对砼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综合评价

场地土对砼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6.6边坡现状评价

从本次勘察区及其周边环境的现状调查:

勘探范围区属丘陵地貌,现各孔口标高为161.16~207.72m,相对高差约46.56m,地形起伏不平,坡度一般20~40°,场区地表植被较发育,场区人类活动主要为林地耕种,通过调查,现状边坡基本稳定,没有发现崩塌、滑坡、土体胀缩引起的地面开裂等地质灾害类型。

在局部开挖的坡面上,泥岩风化碎块有散落现象。

综上所述,场区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6.7边坡稳定性评价

该边坡为岩质边坡,支护高度从153~206.52m的标高范围,分四级台阶支护,边坡总长约210m,总高度基本>30m,边坡安全等级一级,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8条判别本边坡勘察等级为一级。

边坡后缘植被较发育,坡脚为拟建联检楼(边坡距联检楼约4m),坡体由全风化泥岩①层、强风化泥岩②层、中风化泥岩③层、中风化钙质泥岩④层组成,岩体受水入渗浸泡后,抗剪强度降低,自重加大,边坡欠稳定。

边坡在自然状态下整体是基本稳定的,在饱水状态下欠稳定,预测破坏形式主要在风化强烈的岩体在饱水软化及风化作用下,将不断的产生剥落、崩塌和掉块或沿软弱结构面呈圆弧式滑移。

上述隐患如不及时防护治理,岩体将会出现较多的不稳定块体的滑落、崩塌、滑坡,高切坡的稳定问题将影响其下联检大楼及人员的安全。

7边坡加固及处理措施

据本工程边坡稳定性宏观分析,本工程边坡需进行治理,使受威胁的联检大楼及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保证。

依据勘探结果及地区工程经验,本边坡工程可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边坡坡体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

建议163.00m高程以下,可采用抗滑桩。

钻(冲)孔灌注桩和旋挖桩可行性相对较好,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严格限制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通知》(桂建管[2014]87号)文件第一条之5款,拟建场地地基土中存在1.80~22.74m极易跨塌呈碎块状、块状强风化泥岩,属禁止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范围,场地内各拟建建筑物不得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抗滑桩施工完成后,桩顶设置冠梁及采用锚杆(索)锚固,冠梁顶部为马道,与西侧马道相连接,并在坡顶设置排水沟,消除渗流变形破坏的隐患,使边坡处于渗流稳定状态,确保边坡不会产生渗流变形破坏。

163.00m~173.88m高程,可按1:

1放坡开挖后,可采用锚杆(索)进行护坡,坡顶设置排洪沟,以减少暴雨对坡面冲刷。

173.88m高程以上分两个台阶进行放坡,可按1:

1.5放坡开挖后,可采用锚杆喷砼进行护坡,各坡顶设置排水沟,并种护坡草,以减少暴雨对坡面冲刷,土体与锚固体黏结强度、岩土与挡墙底面摩擦系数建议值见下表:

指标

岩、土层层号

岩土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

特征值frb(kPa)

岩土与挡墙底面摩擦系数μ

全风化泥岩①层

65

0.30

强风化泥岩②层

160

0.40

中风化泥岩③层

270

0.40

中风化钙质泥岩④层

270

0.40

注:

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数据适用于一次注浆强度等级为M30,仅供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

8结论及建议

8.1结论

1、③中风化泥岩、④层中风化钙质泥岩,工程性能良好,是拟建边坡物理想地基土。

2、场区附近未发现滑坡、崩塌、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工程区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

3、场区勘察揭露深度范围未发现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砼、砼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4、全风化泥岩对砼、砼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结构体亦具微腐蚀性。

场区为三叠系中统百逢组泥岩(T2b)风化形成的全风化泥岩①层、强风化泥岩②层不在判别之列,故场地全风化泥岩①层、强风化泥岩②层不属膨胀土。

场地中泥岩遇水易崩解及软化。

5、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场地属Ⅵ度区,可不考虑进行抗震设防。

8.2建议

1、边坡现状完好,没有滑塌现象发生,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边坡稳定性较好。

建议163.00m高程以下(即边坡支护底边),可采用抗滑桩,桩端嵌入中风化岩层中,桩长、桩径、桩间距经设计验算后确定。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严格限制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通知》(桂建管[2014]87号)文件第一条之5款,拟建场地地基土中存在1.80~22.74m极易跨塌呈碎块状、块状强风化泥岩,属禁止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范围,场地内各拟建建筑物不得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抗滑桩施工完成后,桩顶设置冠梁及采用锚杆(索)锚固,冠梁顶部为马道,与西侧马道相连接,并在坡顶设置排水沟,并应注意防渗,消除渗流变形破坏的隐患,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确保边坡不会产生渗流变形破坏。

163.00m~173.88m高程,可按1:

1放坡开挖后,可采用锚索进行护坡,坡顶设置排洪沟,以减少暴雨对坡面冲刷。

173.88m高程以上分两个台阶进行放坡,可按1:

1.5放坡开挖后,可采用锚杆(索)喷砼进行护坡,各坡顶设置排水沟,并种护坡草,以减少暴雨对坡面冲刷。

2、边坡填筑土质量要求满足:

无黏性土的相对密度不应小于0.60;黏性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0。

边坡护理期间严禁放牧及人为耕种。

3、抗滑桩设计参数建议:

地基系数,全风化泥岩:

m=10000kN/m4;强风化泥岩:

m=30000kN/m4;中风化泥岩、钙质泥岩:

m=50000kN/m4,侧向容许值,全风化泥岩σ=300kPa、强风化泥岩σ=400kPa;中风化泥岩、钙质泥岩σ=2000kPa。

4、抗滑桩挡墙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摩擦系数:

全风化泥岩:

f=0.40,强风化泥岩:

f=0.45,中风化泥岩、钙质泥岩:

f=0.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