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670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启东市人民法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江苏省血液中心办公楼

智能化系统工程

 

施工组织及方案

 

江苏江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组织管理

1、组织结构

 

 

 

施工班组长

现场管理人员

岗位名称

姓名

职称

上岗证书编号

项目经理

朱炳基

工程师

2101347231

项目副经理

吴同玉

技术员

技术负责人

褚龙

工程师

质量管理

何剑峰

质检员

苏建字003208

材料管理

谈知明

材料员

苏建教施字第724129

安全管理

王震明

安全员

安全员证

55156

施工管理

汤建

施工员

苏建教施字第75778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应严格遵循建筑弱电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相关工艺标准及有关规定。

施工前要认真组织学习标准、规范、施工图集

图纸会审、二次深化设计报审

图纸会审前,各专业技术人员应认真阅读熟悉图纸的内容和要求,把疑点和问题整理出来,待技术交底时,一并逐一解决。

图纸要进行会审,会审结果要形成纪要,由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四方签字,作为施工图补充文件存档

编写有关技术文件、管理文件、质保文件、系统测试文件,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支持文件

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包含设计交底及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应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单位之间及施工单位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负责人之间进行。

内容包括:

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要求,工程所用材料、施工器具、设备性能参数、施工条件、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工艺)、预埋预留、相关工程质量标准、成品保护、验收评定标准、施工中安全注意事项等。

技术交底文件编写和交底记录要形成文件装入竣工技术档案中。

施工界面划分:

施工前应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配合单位一起进行施工界面划分,协调并形成施工界面划分文件,各方签字,共同遵守。

监督分包和协助甲方向政府有关部门申办施工许可证及协调有关事宜

5安装调试现场管理

在经过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评审、设备材料开箱验收后,工程实施进入安装阶段,这是保证工程总体质量的关键时期,智能化工程项目部各方面人员全体到位,运作及管理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公司有关工程监理,实施规范执行。

工程管理多采用协调会方式,根据工程需要,随时组织子系统工程协调会,每周开一次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小结会,检查各子系统的工程进度、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解决较为重大的问题,协调、归纳、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和通知,及时向甲方、监理方及施工总承包方提交报告。

3.3.6其他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系统的维修、运行的操作手册及售后服务方案

竣工技术资料的统一整编、组卷。

6、工程技术资料整编

6.1、目的

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标准、规范、规程精心施工,同步收集、积累、整编形成,且必须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

为了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规范和统一智能化系统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编,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3.4.2、主要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编评定统一规定》

2、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3、GB50252-92《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4、国档发[1998]4号《基本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GB/T11822-89《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规定》

6、国档发(92)8号《竣工图章规格和内容》

7、国档发(88)4号《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

8、GBI0609-89《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6.2、工程划分

建筑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的依据为GBJ300-88标准,安装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的依据为GB50252-94标准。

目前大型智能化系统安装工程(总包)通常划为一个分部工程,各子系统划为分项工程,也可将智能化系统安装工程(总包)划为一个单位工程,而子系统划为分部工程,但需得到建设(监理)单位认可。

6.3、工程技术资料分类

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交工技术资料整编尚无统一标准,故暂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编评定统一规定》,工程技术资料共划分为5类资料组卷装订(开工前将通过监理确认):

质量保证资料

分部、分项评定及观感评定资料

施工技术资料

施工管理资料

竣工图纸

6.4、工程技术资料的内容

1、工程资料的内容

(1)质量保证资料

(2)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3)主要材料/设备合格证、进口商品检验证、材料批量检验试验报告汇总;

(4)设备单体测试记录;

(5)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6)调试大纲及调试记录、调试报告;

(7)试运行记录;

(8)功能检查记录/性能测试记录;

(9)检验大纲及验收记录;

(10)培训大纲及培训记录;

(11)用户手册;

(12)随机资料(产品使用说明书)移交清单;

(13)设备移交(含备品备件)清单;

6.5、分部、分项评定及观感评定资料;

(1)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2)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3)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4)单位工程观感评定表;

(5)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

(6)工程质量等级认证申请书;

(7)工程验收证书;

(8)单位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定评分表;

(9)工程技术资料评定核定结论表;

(10)质量保证资料存在问题;

6.6、施工技术资料

(1)技术方案

(2)图纸会审记录

(3)技术交底记录、安全交底记录

(4)设计变更通知单及工程洽谈记录;

(5)一般化工程质量问题查处记录;

(6)质检、监理质量问题通知单;

(7)隐蔽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记录;

(9)环路设备接地表;

(10)CATV电路原理图;

(11)CATV安全设施;

(12)防盗和监控点表;

6.6、施工管理资料

中标通知书;

施工合同;

施工营业执照;

施工资质证书;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施工组织设计;

各类人员职责;

现场施工安全守则;

现场施工守则;

质保大纲;

施工部署;

安全检查记录;

重要通知、报告及联系单汇总;

开工报告;

竣工报告;

6.7、竣工图。

应包括目录、设计说明、原理图、接线图、平面布置图、设备安装图、线缆表、材料/设备明细表等。

6.8、竣工技术资料的整编

凡要交工的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规格不符合A4纸型者,一律粘贴在或复印在A4纸型上后归档,其中将原件放在A本。

竣工技术资料书写,一律用钢笔或碳素笔、也可以用计算机打印,不可使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写纸。

智能化系统工程办理中间交接(验收)后,应在一个季度内整编好竣工技术资料。

按照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顺序审改,质量监督站检查。

凡在一个单位工程中,有几个施工单位分包的工程,各施工单位整编好自己承包工程范围内的竣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单位或建设单位统一整编、组卷。

质监站核定工程质量等级是以单位工程为核定单位,不按专业核定。

所有交工技术资料,都要一式三份(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装入统一程式的档案盒内,其质量标准符合GB/T11822-89。

竣工图编制要求:

1)竣工图由施工企业负责整编。

2)竣工图的折叠式样及规格,按国家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89)、技术制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0609-89)执行,图签外露。

3)竣工图编制完后,必须逐张加盖竣工图章。

竣工图章采用国家档案局国档发(92)8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有关设计变更的竣工图,应加盟“此处有变见变更号”及“说明”印章。

4)变更不多的图纸,可将变更部分用碳素笔、墨水笔绘制在蓝图缝隙部位。

5)设计图的平面变更,结构重大变更应以设计单位重新绘制的图纸为准。

6)竣工图章一般要求盖在图签的上方,若上方无空位,则可盖在图纸背面。

7)竣工图样一律采用蓝图,不准用复印图、白图上交。

竣工技术资料组卷的质量和要求:

总的要求是字迹清晰,书面(图面)清楚,如实反映工程面貌,技术数据标准可靠,图物相符,签字、盖章齐备。

文字材料尺寸为210*297(即A4纸型)

编写案卷页码时,单面书写,页码位置编写在右下角,双面书写,页码位置正面页码编写在右下角,反面编写在左下角。

目录编制应与资料相符合,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从1起依次标记。

文字材料不得使用易褪字的书写材料书写,严禁用圆珠笔、铅笔书写和签字。

文字材料要装订,装订时要除去铁钉,采用线装,做到装订线不外露。

工程技术资料的组卷按五类资料顺序单独装订组卷,大型工程资料较多时,每类资料可分册装订。

每类资料及分册均应有封面,标明工程名称、类别、分册题名、施工企业名称、编制日期。

每册均应有目录、页码。

封面目录必须采用90克以上纸张打印,不得手写,且签章齐全。

各册资料必须装订整齐,大小一致。

每卷分册内容性质及页数多少,由施工单位自行决定。

每册厚度控制在25MM左右。

资料装订成册后需装进档案盒,盒子尺寸为300*200MM,厚度为40或50MM,盒子统一采用国家档案局要求的标准。

 

二、施工方案

2.1、施工准备:

在建设方的领导下,按照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开展承包的各项工作。

项目部将根据土建安装工程进度网络图,制定智能化详尽的进度计划,计划将说明计划开工日期和各分项工程各阶段的完工日期。

项目经理部将陆续完成如下工作:

1.编制工程施工综合进度表。

2.制定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消防、现场保卫、设备机具、材料、现场文明施工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进场前三级安全教育。

包括安全、治安、防火、现场

文明施工的教育;施工环境、工程范围、施工特点的介绍;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的专题介绍等。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资料,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施工要点,综合勘察施工现场。

准备各种施工用的国家标准、施工规范及各种施工记录、报表。

按照现场总平面部署图组织施工队伍、施工机具及首批施工材料进场。

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施工及线缆敷设;

2.2、主干桥架的施工:

在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线缆桥架是大动脉,各类线缆是神经,计算机网络是中枢,供电和接地是保证,各部分环环相通,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才能最终保证系统的畅通无阻、运行自如。

智能化系统工程因子系统多,故管线施工量最大。

各子系统的分支管线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镀锌电线管或PVC管,有些部位还可能采用金属软管连接。

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施工是最影响工程工期的关键工序。

因此必须先期定货先期施工,以保证在吊顶龙骨安装前施工结束。

在楼层吊顶设备层内,除智能化系统的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外,还有强电部分的供电桥架、空调系统的通风风道、给排水系统的上下水管道、消防工程的主干管道等等。

因此在进行该项施工时,必须与其它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尽量避免“管线打架”相互扯皮,而造成返工。

根据小让大的原则,智能化系统的主干线的主干桥架最好在上述管道基本完成后再进行(可分区进行)。

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在开始敷设前要进行放线定位,其走向应与建筑物轴线平行。

主干桥架的安装方式,吊顶内宜采用倒龙吊架和Ф10—12mm圆钢,沿墙采用三角型支架。

吊架或支架的间距一般为2000mm。

考虑到桥架在调整、布线及今后检修维护过程中可能会上人蹬踏,必须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倒龙门吊架每隔3-6米应采用30×30×4mm的角钢制作。

考虑到吊顶内还有灯具(嵌入式)的安装,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最低安装高度应高于吊顶200mm。

为了保证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接地,沿智能化系统主干桥架外侧通常应敷设不小于50mm的铜带作为接地等电位体,桥架的节间除用连接板连接外,还应用等电位铜带作连接。

等电位铜带每隔20—30米还应与大楼联合接地系统引出的接地点可靠连接,以保证整个智能化系统的接地电阻大于1Ω。

在桥架的交插、转弯、分层、分支部位,应保证接地等电位铜带的连续性。

工程实践证明,良好的接地系统是智能化系统中各类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可靠保证。

分支管线的施工:

分支管线的施工敷设在墙体内、地面内和吊顶内三种方式。

在墙体内、地面内的敷设应与土建、装修工程密切配合,须追踪相关专业的施工进度,协调埋管线问题并相应做好管线敷设及出口保护问题。

在吊顶内安装的分支管线采用吊杆固定。

吊杆采有8—10mm圆钢,吊杆固定角钢为30×30×3mm、长度60mm,用膨胀螺栓加以固定。

分支管线由桥架侧面引出,端部采用端接头,并用锁母固定。

采用钢管的分支管线与桥架连接时,还应在连接处用不小于6mm黄绿双色接地线与等电位铜带连接。

当不同用途的钢管在同一吊杆上安装时,按以下要求实施:

电源线管(安装在上层),与中层间距250—300mm;

控制线管(安装在中层),与下层间距250—300mm;

信号线管(安装在下层),与中层间距250—300mm;

分支管线的施工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其路由、焊接、除锈、弯曲半径、与分支线盒的连接等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线缆敷设: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各系统中的电源线、控制线、信号线及综合布线系统用的水平双绞线铜缆,大对数铜缆、光缆等等,根据不同的用途分门别类的放入相应的区域,以免造成相互干扰。

所有线缆在敷设前要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其绝缘电阻应大于20M。

信号线缆在敷设前还需进行通断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所有线缆在桥架内敷设后,要分门别类整理,绑扎成束,在改变路由处还应做好相应标记并记录在册。

线缆在穿入分支管线时,管口要加护口,并严禁发生硬拉,以防止管口锐角毛刺划伤线缆,或将线缆拉细而影响使用。

10根以上的线缆应留有备用线。

光缆的敷设更应十分小心谨慎,并在路由改变处留有一定的冗余度。

电视监控系统的视频电缆、综合布线系统的水平六类双绞线均应一缆到底,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敷设时应待摄像头位置、信息插座位置最终确定后再敷设线缆,否则一处改变将会造成大量返工。

在线缆敷设完成后,要对线缆进行相应的测试。

对各类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要做相应的通断测试和绝缘电阻测试。

对综合布线双绞线作常规测试外,还需作衰减度、串扰等测试。

并应作好详细的测试记录。

线缆的敷设路由与施工图纸相一致,并一一做好记录,以备复核和检查。

并将超出管线以外的线缆绑扎起来,做好半成品的现场保护工作,以防交叉施工中砸伤或人为破坏。

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施工及线缆设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向工程监理报验,持监理检查合格并办理有关手续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3.前端设备的安装:

需要安装的前端设备主要有:

广播系统的各类扬声器、电视监控系统的一体化摄像机、固定摄像机,防盗探测器,有线电视系统的电视机终端、综合布线系统的各种信息插座等。

在建筑的吊顶上分布空调系统的出风口、强电系统的各类照明灯具、广播系统的吸顶刺叭电视监控系统的摄像机、云台及各类检修孔等等。

这些空洞的预留和开凿应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由装修单位统一负责,以免伤害吊顶龙骨而影响吊顶强度。

因此智能化系统需在吊顶上安装的吸顶喇叭、摄像机、检修孔等孔洞应由技术人员确定位置后,协调装修单位共同完成。

但这部分前端设备,需等到大楼完全封闭后方能进行安装,否则成品保护问题很难解决。

对于需在网架上安装的这类设备,一定要遵循高空作业的程式,注意高空作业安全。

上述这些前端设备的安装,应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的坐标点及其高度、角度等,预先膨胀螺栓或预埋吊挂件。

要求定位准确、安装牢固、造型美观。

上述这些前端设备在正式安装前,要进行技术复核,再次对照设备定货单及施工图纸核对所用设备是否正确。

能够单机通电试验的设备一定要通电测试调整后再行安装,尤其是高架安装的设备。

如电视监控系统用的高速一体化摄像机,其内部集成了摄像机、变焦镜头、变速云台及解码器等,安装前需将光圈、焦距调整到合适位置,查看运转是否灵活,解码器工作是否正常等;广播系统的喇叭所选功率是否合适,发声是否正常;终端或PC机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等。

确保质量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

施工实施证明,这此细致的工作对保证系统的一次开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若线缆敷设工序与设备安装工序相隔时间较长,在设备安装前重新复测线缆的性能。

以保证系统的一次开通率和可靠性。

前端设备的电源,为保障其可靠的工作,一般均采用稳压电源集中供电。

远离集中供电的部分前端设备可能会采用就地取电。

采用就地取电的设备,其电源线:

单相电源应选用三芯线,三相电源应选用五芯线,除线缆截面积须符合容量要求外,其中黄绿双色线必须与接地体可靠连接。

前端设备的安装按子系统进行。

高架及吸顶安装的设备一定要安装牢固,处理好相互连接的线缆接头并做好绝缘处理。

施工实践证明,有百分之八十的电气故障是由于线缆接头处理不好而产生的。

安装完毕后,应收集好前端设备的有关资料,如开箱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

并应做好相应的调试和安装记录,以备检查或复核。

前端设备安装完成后,及时组织向工程监理报验,待监理检查合格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或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4、系统的调试和统调:

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安装完成后,即可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及系统技术要求和我们编制的调试大纲分子系统进行调试。

调试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专业工程师承担。

子系统的调试必须达到设计指标,经反复调整仍不能达到指标的,找出原因进行整改或返工。

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系统的各分项工程完成后,最后要进行系统的连机统调。

首先要制定好统调方案,按照预定的方案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系统及各种参数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系统间的通信是否畅通,与系统联动的设备控制是否灵活,有时要反复调整多次,才能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参加安装和调试的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包括单机、子系统和系统统调的各种记录、测试结果等。

为了验证系统的可靠程度,还要进行系统的运行试验,确认系统在功能方面的完备性、可靠性、并做好系统试运行记录。

这些记录均是工程验收和日后维修、维护所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资料。

设备安装开始邀请将来运营管理的大楼弱电系统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参加,使其熟悉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法、调试过程及性能要求,以利于这些人员迅速掌握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故障诊断技巧,更有利于今后的检修维护工作。

这也是最好的一种培训方式一一现场培训。

2.5弱电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2.5.1安防系统

布置原则是:

先敷设管线,而后安装控制中心屏幕墙、矩阵和硬盘录像机设备,再安装前端摄像机等设备,并且整个系统的安装与工程的内装修同步。

施工顺序是:

布管穿线→甲方在现场提供临时电源→控制设备安装、调试→前端设备的安装、调试→统调→系统验收。

2.5.2紧急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施工顺序是:

穿管布线→前端扬声器的安装、调试→控制系统设备安装→统调→系统验收。

2.5.3结构化布线系统

敷设管路、安装桥架----穿线(水平布线、垂直干线)-----安装信息模块及面板、安装配线架----线路通断、线性测试-----竣工文档的整理

2.5.4CATV系统

1、天线和机房设备安装

安装卫星天线,待卫星天线安装固定好之后,再进行卫星接收机,调制器安装,待信号调制到所需要求后,再将节目进入混合器混合后输出到有线电视的分配网络。

2、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单元安装

管路敷设、穿线——系统终端面板插座的安装——按系统图纸进行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的安装——系统统调——系统测试及验收。

2.5.6弱电桥架系统

施工顺序是:

支架制作→支架安装→水平桥架安装→垂直桥架安装→系统验收。

2.5.7一卡通系统

施工顺序是:

穿管布线→门禁读卡器、电子锁的安装、调试→控制系统设备安装→统调→系统验收。

2.5.8网络及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施工顺序是:

中心机房设备安装→交换机、路由器的安装→根据业主要求配置网络→进行整个网络的连通测试以及网络性能测试→培训业主技术人员软件操作以及网络管理→竣工文档的整理。

2.5.9弱电防雷和接地系统

施工顺序是:

敷设管路→防雷系统设备的安装→接地系统控制安装→系统测试→系统验收

2.5.10UPS集中供电系统

施工顺序是:

穿管布线→UPS电源设备的安装→系统测试→系统验收。

三、技术措施

3.1安防监控系统

3.1.1导线、电缆规定及穿线技术要求

Ø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Ø电缆敷设时应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

避免电缆接续,当必须中途接续时应采用接插件。

Ø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Ø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

Ø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Ø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

Ø电缆敷设完成后应用万用表检测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与线芯是否绝缘.

Ø线芯是否接地。

3.1.2设备安装技术说明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般由摄像、传输、控制、图像处理和显示5部分组成。

报警系统一般由探测器、报警器、声光报警部分组成。

巡更系统由巡更按钮、信号采集器、巡更主机部分组成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工程施工前,应对图纸、现场情况、材料设备的到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具备条件时才可施工,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施工验收,并做好记录。

施工时应配合相关专业。

石材上、吊顶上摄像机的安装注意应预留检修口等工作。

A、前端摄像机安装。

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且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

安装的高度,室内宜距地面2.5-5m或吊顶下0.2m处;室外应距地面3.5-10m,并不得低于3.5m。

摄像机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3.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4.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云台的转动起点方向;

5.检查摄像机在防护罩内紧固情况;

6.检查摄像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

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均应固定,并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B、控制室设备

1)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架的底座应与地面固定;

2机架安装应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

3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

4两个机架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

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

5机架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架定位完毕并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

6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片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

2)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7.控制台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8.控制台应安装竖直,台面水平;

9.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滑痕;

10.台内接插件和设备应可靠,安装应牢固;

11.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3)控制室内电缆敷设

①监控室内的电缆敷设采用地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入,将电缆须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