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550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docx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

[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职工克难攻坚,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财税工作任务。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80528万元,为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调整预算80020万元的100.6%,同比增长14.4%,增收10110万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817万元,为预算49246万元的103.2%,同比增长21.7%,增收9076万元。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09137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8.5%。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各项补助收入,减去上交省市财政支出和专项结算后,收支相抵,年终略有结余。

(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市级财政总收入完成4528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3%,同比增长2.4%。

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448万元,为预算的106.3%,同比增长8.8%。

市级财政支出完成90304万元,为预算80200万元的112.6%,比上年实际增长42.6%,主要为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增支(支出分项完成情况见附表)。

市级财政资金平衡情况是:

市级资金来源113327万元,其中地方留成收入(含乡镇留成收入)50817万元,中央、省税收返还9143万元,中央、省转移支付4473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等其他收入8637万元。

市级资金运用113269万元,其中本级支出90304万元,结算上交省、孝感市财政4132万元,市对乡镇转移支付18833万元。

市级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相抵,当年结余58万元。

(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努力克服减收因素多、增支压力大、监管任务重等困难,牢牢把握财税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抓收入,积极主动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创新机制强监管,财税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注重优化环境,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跑部进省力度,全年争取各类专项资金53307万元,较上年增加6092万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是千方百计筹资搞建设。

通过经营城市、精细理财,筹集资金1.6亿元,支持城南新区等“一区三园”建设,支持体育南路、蒲阳大道刷黑以及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发展。

认真落实信贷奖励政策,调动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的积极性。

争取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及时投放到17家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010年,17家企业上交税收5090万元,其中10家企业税收过百万元。

帮助解决企业承兑汇票1.65亿元,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

兑现企业税收奖励资金1800万元,安排中小企业担保贴息、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费4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

安排华能热电联产、国家矿山公园等重大项目经费200多万元,为争取重大项目落户和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2、注重精细征管,征管机制增添新动力。

2010年财政收入形势异常严峻,面对骨干税源增收乏力、新生税源少、全年增收任务重等困难,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大力支持,抓协调,抓督办,抓税源,为组织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乡镇、财税部门密切配合,着力创新征管机制,强化收入征管,确保了全年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按月开展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的动态分析监控。

二是建立定期协调机制。

市政府坚持每月召开收入形势分析会,及时协调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建立包保责任机制。

对每个重点企业,各乡镇、财税部门都安排专人负责包保,对企业全程跟踪服务。

四是建立精细征管机制。

加强税收基础管理,在抓好日常征管的同时,积极开展重点行业税收稽查、企业欠税清收、小税种稽查及非税收入征管,力促应收尽收。

五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将财政收入任务完成情况与乡镇调度资金、税务征收经费挂钩,硬化目标责任,分月考核兑现。

实行“双目标、双挂钩”考核激励机制,对乡镇国税收入超收部分,按超收额的30%安排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有效调动了乡镇增收积极性。

全年镇级税收完成32271万元,同比增长35.2%,增收8409万元。

全市有7个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其中城中办事处突破亿元大关。

3、注重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

一是确保老有所养。

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管,全年拨付养老保险资金14974万元,确保了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全年共征缴五项保险基金2.3亿元,争取上级补助6857万元,五项保险支出总额达到2.13亿元。

二是保证困有所济。

全年共拨付就业再就业、低保、优抚、特困户等补助资金6937万元,保障了弱势群体生活。

三是力求病有所医。

拨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晚血病人治疗、免疫规划等补助资金8400万元,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四是做到学有所教。

安排教育总支出2.46亿元,改造校舍,兴建教师周转房,补助困难学生生活,兑现义务教育绩效工资5014万元。

五是推进住有所居。

拨付资金2500万元,大力支持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

六是实现农有所补。

组织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7326万元,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助1840万元。

积极筹措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安全饮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9000多万元,拨付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841万元、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资金1397万元,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4、注重规范理财,财政监管有了新进展。

一是着力规范财政支出管理。

针对财政资金拨付手续繁杂的问题,制定了财政支出管理办法,对资金拨付实行“职能归口,一头对外,分级负责,流程规范,信息共享”,为预算单位提供规范高效服务。

二是着力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

出台土地出让金支出管理办法,对商住用地实行宗地核算,明确支出范围和流程,规范市镇关系,为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着力深化财政改革。

市直157个部门全面编制了较为规范的部门预算;实现国库集中支付资金131293万元,直接支付率达93.6%;完成政府采购支出12606万元,节约资金1574万元;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格执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

四是着力强化财政监督。

积极开展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

对25家单位进行常规监督检查,查处违纪违规资金959万元。

对30家重点非税收入单位进行清理检查,对强农惠农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

五是着力推进政务公开。

积极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共公开财政专项资金47项,金额42700万元。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经济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财源结构不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压力较大;财政债务包袱较重,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财政保运转的压力很大;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所需资金量大,保重点项目支出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监管和财政队伍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强。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应对措施,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支持经济发展,着力培植税源;强化收入征管,加大争资力度,着力增强财政实力;坚持为民理财,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原则是:

坚持“积极稳妥,稳定增长”的原则,合理安排收入计划,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优先足额安排政策性工资、津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加大“三大板块”、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投入,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优先安排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各项支出,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讲求效益,量入为出”的原则,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1、2011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8868万元,可比增长20%(省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收入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97906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全市财政支出安排140930万元(含省专项转移支付),可比增长9%。

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农业、教育、科技等政策性支出预算分别按有关规定安排。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转移支付以及各项补助收入,减去体制上交和专项结算后,收支相抵,当年略有结余。

2、2011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含乡镇留成)安排68868万元,可比增长20%。

市级财政支出安排120930万元,可比增长7.1%。

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分别按政策安排。

市级资金来源152566万元,其中地方留成收入(含镇级留成收入)68868万元,中央、省税收返还9143万元,上级转移支付3360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5000万元,其他收入5950万元。

市级资金运用152525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20930万元,结算上交11595万元(含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省级收入上划8063万元),市对乡镇转移支付0万元。

市级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相抵,当年结余41万元。

3、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为了加强和规范市级政府性基金管理,根据《监督法》以及中央、省有关文件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2011年纳入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范围的主要有5项:

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政府住房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育林基金和维持简单再生产费。

经过审核汇总,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总额为30205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总额为30205万元。

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的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从收入方面来看,2011年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更多。

一是2011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沿海及武汉产业转移,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全市生产总值计划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40%,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大板块”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将为税收增长增添活力。

三是乡镇财税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将会有更多的乡镇进入财政收入过500万元、1000万元行列,成为全市财政收入重要的增长板块。

从支出方面来看,2011年增支因素较多。

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投入等,政策性增支额度较大。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等,都需要财力保障。

只有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才能保发展、保民生、保平衡。

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

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对于“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又好又快,在调优财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上下功夫。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大局,综合运用信贷奖励、财政担保、财政贴息等财税政策,整合财政资金,全力支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使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做优特色财源。

全力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做强主体财源。

全力支持“三大板块”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扶持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做活新兴财源。

全力支持“两型社会”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做优效益财源。

全力支持乡镇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体制激励作用,继续实施“双目标,双挂钩”考核激励机制,着手制订下一轮乡镇财政体制,增强乡镇自主办项目、谋发展的能力,做大乡镇财源,逐步构建多极支撑的财源体系。

(二)坚持增质增量,在做大财政蛋糕、增加可用财力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重点,强化税源监控。

进一步加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收入进度和税源发展变化趋势,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

二是应收尽收,强化收入征管。

加大依法治税力度,着力挖潜增收。

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兑现,确保税收高质量均衡足额入库。

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税式征管,强化土地出让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征管,不断做大财政蛋糕。

三是注重质量,增加可用财力。

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收入结构,着力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四是研究政策,积极争取支持。

加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坚持有保有压,在提高保障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今年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支出控管,勤俭理财,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公车更换、会议、考察等一般性支出,积极落实第二阶段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性增支。

正确处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与加快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整合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谋发展,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确保重点项目支出需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四)坚持提绩提效,在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上下功夫。

继续深化财政“四项改革”,建立健全四项改革整体联动机制,确保规范开展,有序运行,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

切实加强财政监管,继续抓好国有资产、财务会计、政府债务等基础性管理。

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整合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不断创新财政监督模式,整合监督力量,加大财政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不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扩大信息公开范围,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今年财税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

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