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787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docx

上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

《识字6》教案

序号:

58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

关爱他人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对子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反义词,比如:

黑白、上下……所以对反义词并不陌生,但是要理解本课的反义词还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3.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连串的反义词对举,如诗歌一般,读起来那么和谐,那么富有韵律感。

学生可以在识字的过程中,知道美和丑、爱和恨、冷漠与热忱、索取与奉献,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卡片等形式,读准“恨、漠”等8个生字的字音,正确抄写“丑、饥”等9个生字。

2.通过范读、对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知道词语的反义关系,有喜欢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感情。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读、书写“恨、漠”等14个词语。

任务二:

读准字音,读出词语之间的停顿,读通句子。

任务三:

正确说出和事物相对的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的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揭示目标

活动一

1、看老师做动作,你能做出和老师相反的动作吗?

2、引导归纳,谈话导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准确地说出相反的词语。

为课文开展奠定基础。

环节二

识记字词

书写练习

 

活动一

1、出示“我会认”的生字,指名读,对读,领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生词。

2、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在词中认字:

仇恨、炭火、贫穷、富裕、饥饿。

形象意义识字:

漠、饥、富。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出示字卡检测识字。

学生进行认读活动。

先轮读,后提问检查整体识字情况和个别学生认读情况。

(评价目标一)

活动三

写字:

看清字形,注意笔顺,找出关键笔画,照样子书写。

(完成目标一)

学生进行生字写字环节,注意笔画的顺序。

写完字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指导读文

活动一

个别读、齐读、轮读课文。

认真读课文,找规律

两分钟自由朗读,(在竞争中读熟课文)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说出和词语相对的词。

老师说词语,学生说出与老师所说相反的词语。

(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游戏活动

活动一

互对词语,师生互对。

两两互对:

一人说词,一人说该词的反义词。

师生互练

继续巩固课文内容,达到会背诵的程度。

(实现教学目标三)

活动二

朗读感悟

1.边读边想,体会意思相反的词语。

2.分组分节比赛朗读。

3.自选喜欢的一节朗读,让大家体验喜爱之情。

(完成目标二、三)

读一读儿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会在句子间正确停顿。

(完成目标三)

环节五

实践活动

巩固新知

活动一

你能说出几组你搜集到的意思相反的词语吗?

自己试一试

引导学生有真善美的情感。

(完成目标三)

环节六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活动一

听《爱的奉献》,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处处是春天。

欣赏歌曲,进行小结。

课文小结。

附:

板书设计

识字六

真诚热忱

雪中送炭助人为乐

奉献

《窗前的气球》教案

序号:

59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

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解读: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的短文,主要写了叙利亚得了传染病被隔离,在他倍感寂寞之际,他的同学放了一个带笑脸的气球在他窗外以表慰问。

红气球是小伙伴传达感情的工具,教学生阅读时,既要要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真挚感情的理解,又要让学生释放、表达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体会生活的“美”。

3.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

当他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可能会说“友谊万岁”,也可能会问“米沙他们怎么想出这个办法呢?

他们还想了哪些办法?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老师教学时,应引领孩子打开想象的大门,飞翔真情的填空。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7个生字。

会写8个字。

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懂得珍惜友情。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读“科、亚、呆、始”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户、亚、角、周”等8个生字。

任务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

熟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情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的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发体验

导入课文

活动一

小朋友们,你生过病吗?

在生病时有什么感受?

(或提问:

心情怎样?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说出自己生病时的感受

活动二

1、前几天,有一位叫科利亚的小朋友也生病了。

板书:

科利亚。

学习“科”和“亚”。

认识这两个字吗?

你是怎么认识的?

板书这两个字的拼音。

念准“科利亚”。

2、科利亚生了什么病,他生病时有哪些感受?

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窗前的气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好其中的“的”。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轻声读课文课文,读准字音,读到圈画的生字时,多读两遍,认真感知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准确读出本课课题,说出课文大意。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活动一

1.自由大声读课文,圈出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或句子,用适合自己的办法解决难点,如向同桌请教、借助拼音、反复练读等。

2.轮读课文,正音(读错的字是本课生字,可利用生字卡片认读,是以前学过的字,可采用板书字形和字音的方法解决,也可说说识字方法)。

3.出示短语,在读中复现生字,为长句子的朗读铺平道路,同时积累语言。

(完成目标二)

自由举手领读,读准字音,读到圈画的生字时,多读两遍。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评价目标二的朗读任务)

活动二出示:

呆呆地望着窗户     可爱的小脸

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   米沙想的招儿

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  拴着气球的绳子

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逗人的“小脸”

高兴地笑了猜出来

⑴自由认读。

 

⑵请两位学生分别读一组短语,正音(重点关注“拴”的读音以及其他平、翘舌音)。

⑶请一位小老师领读。

(完成目标二、目标三)

根据课件提示,加深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自由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句子,读后检查整体认读情况。

(评价目标二、三)

环节三

 再读课文

感知大意

体验情感

活动三

1、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号,而后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第1到2自然段,找找科利亚苦闷的原因,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3、抓住以下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1)“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能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①理解“传染病”,说说哪些病是传染病。

②练习说话:

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   )不能来看他,(   )不能来看他,(   )不能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③再读原句。

④角色换位体验:

谁来当医生告诉科利亚这个规定?

科利亚听到后怎么想?

再次朗读句子。

(2)“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和“科利亚躺在病床上,望着窗户”两句话相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请你当当病床上的科利亚,读好这句话。

(当学生读不好时,教师可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

(3)“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

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

①你平时从楼房能望到什么?

用“除了(  ),我还看见(  )。

”说话。

从而体会“他觉得真没意思。

②读好“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

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

他觉得真没意思。

1.看到科利亚这么孤单、苦闷,你有什么想法?

2.指名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三)

观察并体会表情和心情的转变。

理解“传染病”,说出此时科利亚的想法(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巩固识字

书写指导

活动一

1.出示这节课要认的生字,开小火车读。

同桌互读生字

准确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2.出示“角、周、病、床”4个字,指导正确书写。

(1)口头组词。

(2)逐个观察,让学生自己提出书写要点,然后教师补充,最后教师范写,学生提意见。

①字形共同点:

4个字中“周、病、床”是半包围结构,“角”的下半部分也是半包围。

②周:

被包围部分不能超过“包围圈”

病、床:

书写偏旁时上横要短,撇要长;被包围部分应向右下伸展,不能写得太小。

(3)规范学生书写姿势,教师巡视。

作业反馈、矫正。

(完成目标一)

给生字组词,出示新词卡片,认读新词。

按照笔画顺序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

附:

板书设计

22《窗前的气球》

米沙 科利亚

看望同学

静静地 呆呆地

可爱的……

高兴的……

反思:

《假如》教案

序号:

60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

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解读: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

儿童都喜欢《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听了故事会有“我要是有一只神笔就好了”的想法。

因此,诗歌表达的情感与儿童的心灵是极为切合的。

但孩子们的“假如我有一只神笔”也许仅仅是出于自我的想象,而教材中的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拨打的胸怀、纯真的关爱,带给孩子们的将是高尚情感的熏陶,将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3.教材分析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

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卡片、学生自读等形式,读准9个字,正确抄写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通过创设情境、展开合理想象、能创作小诗歌表达情感。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读、书写“哭、食、操、场”等14个词语。

任务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

能展开合理想象、创作小诗歌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的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活动一

课件出示《神笔马良》动画片片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假如”的近义词

活动三

理解“假如”的意思

举若干例子。

活动一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带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二)

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句子的通顺连贯;并让学生思考: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要求,读准字音,读到圈画的生字时,多读两遍。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评价目标二的朗读任务)

活动二

集体交流生字。

认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哭、食、操、场”等字的字形。

正确书写8个生字。

(完成目标一)

同桌互读生字。

先轮读,后提问检查整体识字情况和个别学生认读情况。

(评价目标一)

活动三

找一找:

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能抓住课文重点,整体感知课文。

环节三

精读课文

理解感悟

活动一

学习第一节

(1)创设情境:

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出示冬天风雪中的小树)

自由地读一读,你心情怎样?

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朗读第一节诗。

(2)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3)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

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

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如果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你觉得这一小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指导朗读第一节诗(师生评议)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要求认识的字,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在师生对话中换位思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积累语言,体验情感。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二

(1)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边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点拨:

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

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

(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

(2)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

(谷粒、米饭、面碎……)

(3)朗读指导:

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

(高兴、喜悦……)

我们再来读这一段

细读课文,明白心情变化的原因。

 

通过小组合作,朗读指导,感悟诗意。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1)读课文第三节、自学。

(2)点拨、指导想象:

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3)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4)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

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体会气球蕴含的真挚情感。

自读感悟(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拓展想象,

创作表达

活动一

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

(出示课件,提供拓展想象的图片:

污水、盲人、非洲儿童……)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创设情境,感悟想象。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内容说,更可以自由想象、自由表达,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愿望尤其加以肯定、赞赏。

让学生自由举手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发挥想象。

(评价目标三)

活动三朗读感悟

1.边读边想事物,初步感知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2.分组分节比赛朗读。

3.自选喜欢的一节朗读,让大家体验喜爱之情。

(完成目标二、三)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悟感情。

环节五

课外延展,

布置作业

活动一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说说自己的想法。

附:

板书设计

23、假如

画谷粒太阳一双好腿

反思:

《日记两则》教案

序号:

61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

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解读: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

《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

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3.教材分析

《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

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

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

“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认识1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通过学习,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读、书写“份、粉、昨、晴”等14个词语。

任务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

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写日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的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活动一

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你是否想过把其中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呢?

自由朗读两则日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生字词,标出两则日记的自然段序号。

 

活动二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日记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

自读课文,看看写了什么?

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活动一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带读,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二)

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句子的通顺连贯。

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的读音,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评价目标二的朗读任务)

活动二

开火车、抢读、齐读。

认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识记“份、粉、昨、晴”等字的字形。

正确书写8个生字。

(完成目标一)

请思考:

在两则日记中,小记者做了几次梦?

先轮读,后提问检查整体识字情况和个别学生认读情况。

(评价目标一)

活动三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

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认真认读生字词。

交流识字方法。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精读课文

理解感悟

活动一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2、指名朗读,纠正发音。

3、师:

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则日记,想一想:

“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梦想成真了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4、指名答,师板书。

师:

梦想没有实现,“我”的心情怎样?

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学生回答,指名读,引导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自由读第一则日记,说说“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积累语言,体验情感。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二

学习第二则日记

1、师:

小朋友,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日记,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议

2、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思考:

我又做了一个什么梦,梦见了什么?

师:

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

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一想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通过朗读指导,感悟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比较朗读。

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

思考:

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

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比较郎读感悟。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巩固延伸

活动一

你发现了日记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

(1)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2)日记就是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思考“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我”心爱的白纱裙?

简介日记格式。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过什么地方?

看到或听到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

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了解到,我们要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想自己。

了解到,我们要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想自己。

附:

板书设计

24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

(喜欢)   (生气)  (高兴)

《古诗两首》教案

序号:

62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

关爱他人

课时:

共2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3)学习怎样写日记。

解读: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

启蒙时期的儿童,对爱的体验往往是狭隘的,凭借本单元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