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435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docx

市政管理所设计方案

 

太原市市政设施管理所

市政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六月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太原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政设施管理所是负责太原市市政所属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违章稽查、掘路工程管理、新建市政验收接管、防汛抢险等项工作的窗口单位。

主要职能包括:

负责道路、管网排水等市政设施的日常巡视管理,确保市民平安出行;负责处理12319城建服务热线、百姓反映的市政设施问题。

负责市政工程验收、设施资料收集、更新和保管工作。

负责市政设施违章查处,实施24小时无缺位管理。

负责市政道路掘路工程现场监管。

传统的模拟化时代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迫切要求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作为技术支撑;而孤立、单一的部门应用系统,对于涉及众多部门的城市管理而言,彼此间信息不畅通、难于协同、应用效果不理想;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网格化管理模式,打破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十分必要。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中央高度重视的创新工程,对城市管理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由被动变主动管理的必然要求。

城市基础设施部件和管理对象事件的优化运作,要求城市管理手段不断更新。

1.2.管理现状

市政设施管理所现有职工121人,下设三个巡视管理站、十个科室。

管辖范围:

东起东山过境高速公路、西至开城里、北起上兰村、南至晋祠镇。

管辖设施量包括:

787条道路、长610公里(其中:

主干道57条、长218公里,次干道87条、长112公里,支路185条、长140公里,街巷458条、长134公里),1423条排水管道、长707公里(其中雨水1006条、长430公里、检查井1.1万座、进水口约2.2万座,污水417条、长273公里、检查井8千座)

巡视管理站主要负责道路、排水日常巡视管理,主次干道一日二巡,小街小巷一日一巡。

巡视人员春夏秋三季6点开始巡视,冬季7点开始巡视,确保影响市民平安出行的设施问题发现、处理在市民出行之前。

巡视员巡视发现市政设施病害,属于井盖丢损、塌坑、冒水等应急问题,由巡视站负责通知养护单位及时处理;坑槽、龟裂等设施病害,由所设施科统计汇总后,报处养护科统筹安排处理。

市政设施信息中心,实现24小时值班,负责接收、传递、统计巡视人员、12319城建服务热线、百姓反映的市政设施问题。

设施科负责工程验收、设施资料收集保管更新、改扩建工程中原有市政设施保护等工作。

近二年我市市政建设投入较大,为确保改扩建工程有序进行、新旧设施衔接良好,我所主动介入管理,与各工程项目改造指挥部签订协议,列出了施工期间向对方移交的设施清单,明确了施工单位保护施工区域原有市政设施责任和防汛责任。

签订协议后,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注意了原有管线保护,很少出现因施工造成管线堵塞,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

设施科还定期巡视改扩建工地时间周期,防止出现设施隐患、越界施工和私接管线问题。

今年先后发现影响原有市政设施运行的问题71处,监督指导施工单位进行了改正。

协助开发单位解决施工遇到的市政设施问题63项问题。

稽查管理科主要负责违章查处,我市实行集中执法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以罚代管,给行业管理带来不便。

为此我们加大市政设施违章的管理力度,要求其补办相关手续,避免违章损坏市政设施问题给市政行业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我们加大夜间巡查力度,实现市政设施24小时无缺位管理,有效打击偷盗井盖、私挖乱掘和违章修建爬坡行为。

掘路管理科主要负责掘路工程现场监管,重点是文明施工和回填质量。

按照市政待业绿色转型要求,开展了创建标准化掘路工地活动。

与施工单位签订文明施工协议,制作了可发光警示标识样板,做到掘路工地标识统一,围档颜色、规格、摆放统一,安全设施统一。

要求施工单位使用有材料检验合格报告的厂家提供的回填碎石料。

并在开工前,设施科将施工区域内市政设施数量和分布情况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并签订市政设施保护协议书,提高施工单位保护市政设施的意识。

1.3.设计依据

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

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07)42号

建设部《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2006年4月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CJ/T213-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215-2005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

1.4.设计原则

(1)稳定性

系统建设应采用先进和高度商品化的软硬件平台、网络设备和二次开发工具。

在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确保系统交付使用后能持续稳定地运行。

(2)先进性

在保证系统可靠和稳定的前提下,采用当前世界上先进的GIS技术、GPS技术、GPRS通讯技术、软件设计和开发技术,保证系统的性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落后,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得到相应的更新。

(3)安全性

系统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在用户误操作或输入非法数据时不会发生错误。

如在编辑等操作功能中,对于用户输入的错误信息系统应能自动识别,并进行自动修复或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系统外部安全:

系统的安全性要充分考虑网络的高级别、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备份系统、防火墙和权限设置等措施,保证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和政府机密;同时考虑系统出现故障时的软硬件恢复等急救措施,以保障网络安全性和处理机安全性。

系统要形成相对独立的安全机制,有效防止系统外部的非法访问。

系统内部安全:

在保证系统外部安全的同时,系统也要确保授权用户的合法使用。

系统本身也应该具有容错功能,包括出错提示、原因,并能自动或通过人工操作,使出错的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系统还应提供严格的操作控制和存取控制。

系统运行安全:

在逻辑上,系统应该具有抵御对系统的非法入侵的能力;在物理上,系统应保证不存在可能的单点故障,提供资源数据的备份能力。

系统支持定期的自动数据备份和手工进行数据备份,能够在数据毁坏、丢失等情况下将备份数据倒回,实现一定的数据恢复。

(4)可维护性

维护方式:

系统提供对系统自身的集中操作维护的功能,真正做到使系统能在数据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将备份数据倒回,实现数据恢复。

维护工作量:

系统提供集中的、智能化的维护工具,尽可能减少手工维护工作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5)易操作性

界面设计:

系统应提供美观实用、友好直观的中文图形化用户管理界面,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习惯,方便易学、易于操作,含全菜单式处理和各种快捷键操作,保证多数功能一键到达。

系统应以图形化的方式提供各种操作手段,充分发挥GIS以图形面对用户的特点,信息的表现方式更直观,效率更高,摆脱过去那种面对大量枯燥的表格、文字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的状况。

系统应提供即时在线联机帮助功能,随时对操作者遇到的疑难进行解答。

(6)互联性

系统可支持多种通信方式中的车载端设备,可以与别的系统之间进行互联,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技术,可以把系统的数据送到其它系统中,也可以从其它系统读取数据

(7)可扩展性

功能扩展:

为了满足用户今后系统扩容和扩大应用范围的需求,系统应充分考虑从系统结构、功能设计、管理对象等各方面的功能扩展。

软硬件升级:

系统应充分考虑软硬件平台的可扩展性及软、硬件的负载平衡机制。

随着关键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以及管理功能的增加,系统具有灵活和平滑的扩展能力。

(8)开放性

为了确保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系统的数据格式应该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建设目标与内容

2.1.建设目标

从太原市市政设施管理的实际出发,站在不断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为价值取向,通过条块联手、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强化监督指挥功能等手段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使城市管理中的作业(服务)、管理、监督三个环节真正形成有机衔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搭建市政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与“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等服务热线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做到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市政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市政设施综合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社会安全和应急监管三大方面的功能,系统建设内容主要针对道路、管网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监管,下一步还要扩展至社会安全和应急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城市管理相关领域。

系统建设建议可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到2010年底实现主干道、次主干道范围内的道路、排水管道、检查井等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

第二期,2011年6月,实现全部管辖范围内路、管网排水等市政设施数字化管理。

2.2.建设内容

市政设施管理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城管部件和事件数据的采集、网格单元的划分及与基础地理信息的集成;硬件、软件、通信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城市管理业务系统的建设等内容。

1、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

配制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包括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存储系统、服务器系统等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GIS软件、中间件软等软件平台。

2、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

建立基于运用无线网络,对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送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城市监督管理的无线采集系统。

3、基础数据建设。

通过政府部门协调获得管辖范围内基础地形图,以现有数字城管基于数据为基础,开展数据普查,形成太原市市政设施管理空间数据库。

4、市政设施业务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电子地图技术的市政设施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以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处置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市政管理应用系统。

规范基础信息采集、综合信息受理、部门协同办公等在线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双向互动。

5、系统与应用培训。

组织对中心人员培训、监督员培训、专业部门人员培训、各级领导培训、系统管理员的技术与业务培训。

3.需求分析

3.1.总体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推进城市进程的内在要求。

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管理对象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涉及到的管理部门的数量也比较多,管理部门横向包括园林、绿化、环卫、交通等部门,纵向涉及市级政府部门、区、街道、社区等;管理的行为包括执法、治理、修葺等。

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尽管日益得到各级政府重视而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例如,城市管理机构重叠,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情况严重;条块分割,部门职能交叉,自成体系,相互扯皮推诿;城市管理立法滞后,法制不全,尤其是城市管理立法工作难以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滞后,突击式管理,管理粗放等。

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深刻认识到了加强城市管理是优化城市系统整体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效益的动力之源;是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件大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有力手段。

运用一种新的市政设施管理模式,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机制,依托目前成熟的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使市政设施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科学、现代化。

3.2.管理模式需求

3.2.1.模式概述

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要求,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贯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全方位服务。

从发展的角度,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规划城市、管理城市,才能实现城市管理的新突破,为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是指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在管理模式上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单元网格五个层次,实现分级、分层管理。

由城市管理监督员负责对所分管的责任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

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整合政府职能,组建市政设施管理中心(依托原信息中心),实施协调职能。

3.2.2.管理模式特点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以下5个特点:

1)建立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两个轴心”则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无缝连接,协调一致地有效工作。

2)采用空间网格技术创建单元网格。

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开辟了一个新的地理编码管理体系。

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划分单元网格。

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

通过单元地理网格的划分,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宗地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

3)通过城市分层、分级、即时管理,实现城市的主动管理。

将城市划分为市、区、街、社区和单元网格五个层次,明确每个层次城市管理的责任,通过即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4)采用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实行分类、分项管理。

通过普查将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处理之后,确定每个城市部件的地理编码并标注在地图上,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

采用地理编码技术进行分类、分项处理,将城市管理内容全面细化,并且可以科学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确的转变,彻底改变城市管理对象不清、无序的现状。

5)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全新的信息实时传递方式。

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城市管理,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3.3.组织机构需求

根据太原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政设施管理所职责,同时参照其他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依托原信息中心,设置市级管理中心,根据需要可在城区、高新区设分中心。

3.4.数据需求

3.4.1.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数据库是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大部分设施的资料可利用现有太原市数字城管系统获取。

3.4.2.单元网格数据

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CJ/T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的定义,单元网格是指城市市政综合监管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面积约10000m2)。

单元网格数据可参考已经完成的数字城管,包括单元网格编码、面积、初始时间、变更时间以及备注等。

3.4.3.部件数据

市政设施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

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对象。

城市部件数据库的建设为实现精确城市管理和事件定位成为可能,是数字城管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

在进行编码工作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CJ/T214制定城市部件、事件分类进行编码。

3.4.4.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应涵盖以下内容:

1)行政区划数据:

包括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

2)单元网格数据:

单元网格数据。

3)地名数据:

包括现状地名、历史地名、历史沿革地名、地名别名等数据。

4)道路数据:

包括主要道路、现状道路、胡同数据。

5)门址院落数据:

包括院落名称、门牌编号等。

6)小区楼座数据:

包括小区名称、楼座名称等。

7)沿街店面:

包括道路两旁商业单位、饭馆、企事业单位、机关等名称。

8)城市部件数据:

包括城市部件大小类、城市部件编码等。

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

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

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3.5.功能需求

市政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城管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

建成的系统能够达到:

1)搭建监督指挥分离、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2)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条块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城市管理模式。

3)实现城市管理资源的横向共享和业务的整合。

4)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业务系统,来提高政府服务公众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5)利用无线移动设备,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渠道来获取信息,并通过无线移动设备进行人员定位,为政府对人员的管理提供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

3.6.安全需求

市政设施管理系统运行对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

1)地理信息数据要确保安全,不能泄密。

2)各种业务办理信息要确保安全,不能在执行批转等一系列业务处理操作的时候发生数据泄漏的情况。

3)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安全,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4)保证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

包括网络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安全性。

硬件和网络方面的要求要符合市电子政务有关规定中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3.7.维护需求

1)可维护性

维护方式:

系统提供对系统自身的集中操作维护的功能,真正做到使系统能在数据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将备份数据倒回,实现数据恢复。

维护工作量:

系统提供集中的、智能化的维护工具,尽可能减少手工维护工作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易操作性

界面设计:

系统应提供美观实用、友好直观的中文图形化用户管理界面,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习惯,方便易学、易于操作,含全菜单式处理和各种快捷键操作,保证多数功能一键到达。

系统应以图形化的方式提供各种操作手段,充分发挥GIS以图形面对用户的特点,信息的表现方式更直观,效率更高,摆脱过去那种面对大量枯燥的表格、文字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的状况。

3)可扩展性

功能扩展:

为了满足用户今后系统扩容和扩大应用范围的需求,系统应充分考虑从系统结构、功能设计、管理对象等各方面的功能扩展。

软硬件升级:

系统应充分考虑软硬件平台的可扩展性及软、硬件的负载平衡机制。

随着关键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以及管理功能的增加,系统具有灵活和平滑的扩展能力。

4)开放性

为了确保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系统的数据格式应该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4.系统总体设计

4.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市政设施管理平台建设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管理平台,所有数据、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和核心存储设备统一部署在市级平台,中心和各专业部门均通过网络连接该平台进行工作。

统一建设的管理平台架构如下图所示:

  集中式架构的建设模式在完全满足了管理应用的基础上,避免了各区软硬件平台和系统开发上的重复投资,大大节约建设经费。

系统包括三大体系:

安全体系、运行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四个层面:

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

安全体系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山西省、政务信息化安全建设方面的规定,结合市政设施管理所对本项目的安全要求,进行项目的信息安全及服务系统建设。

运行管理体系:

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软件系统,还包括组织机构的建设。

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需要,要进行中心建设、队伍建设和考核机制的建设,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就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

保障体系:

从范畴上讲,系统属于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必须遵循有关政策法规。

项目遵循的政策法规包括建设部相关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规定以及相应的法律。

标准规范是系统实施的保障,项目遵循了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单元网格划分编码与划分规则》、《地理编码》等标准。

基础层是系统的运行保障层,包括城管通讯网、公众Internet、政务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和相应的硬件设施。

硬件层为系统提供通信、安全等基础设施。

数据层主要是系统的数据支撑层,包括了系统的数据资源及数据资源管理功能。

系统的数据包括:

事件数据、业务数据、基础地形图数据;数据管理组件集提供对城管数据管理和维护功能,通过扩展,还可以提供数据的分层、分级安全共享。

数据层为系统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支持。

支撑层主要是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的支撑平台,由各种中间件、服务组件和接口组成,主要包括工作流中间件、GIS服务组件、位置服务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和安全中间件等组成。

应用层主要是系统的业务应用系统,业务应用系统设计置放于管理信息化整体应用平台中。

市政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协同工作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考核评价系统和管理维护系统等。

应用层是整个系统的业务逻辑集中点,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在整个系统总体架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4.2.管理流程设计

4.2.1.总体流程

根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的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工作流一般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登记与核实、任务立案、任务分配与处理、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六个阶段,市政设施管理流程见下图:

 

 

市政设施管理流程图

如上图所示,管理流程的参与者主要由中心、专业部门组成。

在管理新模式中,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类:

社会公众的举报和监督员使用城管通手机的直接上报。

4.2.2.流程阶段说明

管理模式的工作流一般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登记与核实、任务立案、任务分配与处理、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六个阶段。

●数据采集阶段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采集数据:

1、城管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信息采集器上报位置、图片、表单、录音等信息。

2、呼叫中心(12319热线)接收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后进行登记,据问题发生的位置将问题通过相应的工作流程分派到对应的专业部门进行处理。

●问题核实立案阶段

1、对于由监督部门转来的社会公众上报的问题,监督中心通知指挥部门对问题进行派遣;对于不属实的信息进行注销,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信息也进行注销;属实的信息进行部件/事件判定,将事件信息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