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科意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092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科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学科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学科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学科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学科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学科意见.docx

《初中学科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科意见.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学科意见.docx

初中学科意见

初中语文

一、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2、识字与写字: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3、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领悟作品的内涵,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的语言。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

了解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4、写作:

写作要感情真挚。

捕捉事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能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

能互相评改作文。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作文每两周不少于1次。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5、口语交际:

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提高应对能力。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能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

6、综合性学习: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研究计划,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写出研究报告。

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展示学习成果。

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各年级教学要求

七年级

1.教师可按照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把教材内容分成三个梯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此来把握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

2.认真钻研好教材:

上册第一、二单元,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形成高尚的世界观;第三、四单元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的美好,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第五、六单元重点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

下册第一、二单元,重点引导学生在人生经历的成功和挫折中,磨练自己的坚毅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五单元引导学生向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第四、六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古文要在反复诵读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并注意开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4.作文教学要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重点让学生学会一般的记叙方法,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写起,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教给方法,明确要求,把握记叙的基础规律。

5.抓好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教学中要注意系统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和小学教材的难易深浅程度,与初中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等进行接轨,引导学生将小学的知识储备,运用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八年级

1.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文章体裁的意识,会对文章按体裁进行分类。

2.认真钻研好教材:

教学上册第一、二单元记叙文课文,要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和爱人之心;学习第三、四单元说明性文体,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五、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要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学习下册第一单元的传记和回忆录,要重点引导学生体悟人生奋斗的意义,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第二单元是散文诗,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澎湃激情;第三单元是科学文艺作品,要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第四单元是民俗文化单元,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第五、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兼有,通过学习,要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教学上下册的文言文,可以与现代文穿插交替进行学习,把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提到前半学期来学习,以分散学习文言文的压力。

要继续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4.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记叙能力的同时,开始培养学生基本的说明和议论的能力,把握常用文体,做到思路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语言通顺流畅。

5.要认真开展名著阅读,除每册课本要求学生读的三部名著外,学生还可以自由选取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做一些摘抄或写读后感。

九年级

1.按照课标要求,认真完成五、六册教材的教学。

2.认真开展复习教学。

教材中现代文的复习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

复习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强调基本能力。

文言文复习要全面一些,按照中考文言文考点来落实;古诗词与文言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背熟。

综合性学习的复习:

建议把36个专题加以整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负责一个课题内容材料的搜集,完成后在班上交流;作文复习:

可向学生强调立意的正面性,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题材来训练;可以针对定题目、立意、文章结构、语言、字迹端正等能够快速提高成效的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对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作文等形式进行专项训练。

课外名著阅读:

建议对课标要求的名著内容要点加以整理、列表,以利于学生复习。

3.复习时,要把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强化结合起来。

要以教材的单元或知识块为单位,注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知识在生活语言现象中的灵活运用;着重引导学生把语文基本能力由课内向课外迁移,适应中考题型和解题方法,解决中考中的实际问题。

三、落实教学工作措施

1.认真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把握重点,构建知识体系。

2.大力开展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切实执行好课堂教学常规,把课改的原则精神与开展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结合起来,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构建和谐课堂,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主要工作安排

1、全学年教学意见制定与教学工作调研(8月)

2、全市初中语文教师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暨成果展示活动(9月)

3、全市初中语文教师高效教学优质课竞赛(10月)

4、全市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论文、

课件评比;、课题教师优质教学展示)(11月)

5、协办省初中语文课改成果展示活动(待定)

6、新课标优质课展示暨送教下乡活动(12月)

7、组织初三骨干教师参加全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待定)

8、2013年全市初三语文复习研讨会(2013年3月)

 

初中数学

在《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并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这十个核心概念就是: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的作用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把它们称为核心概念。

第一,这些核心概念,是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是义教阶段数学课程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二,核心概念是这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与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并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的数学素养。

第三,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数的基本思想。

数学的基本思想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及其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这些思想也是学习中的重要目标;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数学思想本质。

第四,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老师的教学予以落实。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

1.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

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

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

第一、应结合每一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第三学段,可以引导学生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问题中提升数感,发展更为良好的数感品质。

第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三,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2.符号意识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

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的记号或代号。

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Symbolsense)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符号意识的含义:

其一,符号“理解”——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其二,符号“操作”——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这一要求的核心是基于运算和推理的符号“操作”意识;这涉及到的类型较多,如对具体问题的符号表示、变量替换、关系转换、等价推演、模型抽象及模型解决等等;其三,符号“表达”与符号“思考”——

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这又引出了两个除符号理解和操作之外的要求,即符号的表达与思考。

概括起来,符号意识的要求就具体体现于符号理解、符号操作、符号表达、符号思考四个维度。

符号意识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第一,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数学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第二,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第三,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3.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及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建立起来的一种感知和认识,空间想象是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空间观念也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几乎很难谈发明与创造。

《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是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即实物与图形的关系);二是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即方向感);三是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即图形运动、变化);四是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即画图能力)。

事实上,空间观念的培养在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几何图形的证明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因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证明中对图形特点的观察也需要想象,也有根据他人的描述画出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中要善于抓住典型内容。

同时,空间观念的培养还需要不断的经验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与分析;其中观察与描述往往是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而想象与再现则是更高层次的空间观念的表现。

4.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尔伯特的《直观几何》,描写了这样三个维度:

图形可以帮助发现、描述问题;图形可以帮助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图形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

第一,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画图的好习惯;第二,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第三,学会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第四,要掌握、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

5.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对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

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二是方法性要求: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三是体验性要求: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6.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的正确、有据、合理、简洁,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正确,熟练,一题多解,多解一题)。

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

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

换言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仅停留在运算的巧和快,可能误导了对运算的理解。

运算能力的培养要注意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

不仅包括运算技能的逐步提高,还包括运算思维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主要的教学要求是:

1.重视运算,培养好的运算习惯;2.重视运算公式,法则,定律等的算理教学,以提高他们进行推理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发展经历如下过程:

由具体到抽象,从法则到算理,从常量到变量,从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

7.推理能力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习推理。

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它对教学的启示是,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推理是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推理进行思维的方式。

基于数学推理的特点,突出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这条主线。

指出在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强调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其一,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各个学习内容;其二,它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

其三,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环节;也应贯穿于三个学段,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协调发展。

8.模型思想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图形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体现了《数学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模型思想的本质。

这一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模型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第二,模型思想及相应的建模活动与很多课程目标点密切相关(如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发现、提出问题能力、数学的联系、数学应用意识、改善数学学习方式等等),提出模型思想能很好地支撑这些课程目标的实现;第三,模型思想本身就渗透于各课程内容领域之中,突出模型思想有利于更好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第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来说是可行的,通过数学建模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此外,数学建模已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提出模型思想亦能更好与高中课程衔接。

9.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数学知识现实化);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现实问题数学化)。

数学应用意识属于“意识”范畴,处于“隐性”状态;决定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它的培养需要关注几点:

一是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当前数学知识学习中,应该关注的“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和“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是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10.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从基础、核心、方法三个方面指明了创新意识的要素。

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出了几个基本的切入点和路径,使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在了比较实在的载体上,即围绕这三个要素,教师应紧紧抓住“鼓励质疑”、“发现与提出问题”、“学会数学思考”、“猜想、验证”、鼓励“在做中积累经验”这几个点,做足教学中的“文章”,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就有可能得到落实。

(三)围绕《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体目标,在新一轮课标教材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总揽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上述三点,可简要地概括为:

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

(四)、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1、2012年9月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前期备课与录像准备

2、2012年10月全市中学数学教学论文评选

3、2012年11月参加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4、2012年12月参加全省初中数学教师命题研修班培训活动

5、2013年3月全省(市)中考复习研讨会

6、2013年4月全市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调研与观摩活动

 

初中英语

一、教研工作

(一)开展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学习培训,确保学科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

1.组织骨干培训对象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重点领会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及具体修订内容,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组织学习研究新修订的人教新目标教材,把握教材修订原则和目标,充分认识修订教材与原教材的区别,把教材修订精神具体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加强教育科研,有效提升区域、学校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采用课题牵动策略,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坚持以教育教学科研带动教学实践,以教育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实践的成果化。

本年度将继续围绕“我市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和提高我市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教研完成好以下几项工作:

1)各县市区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调查

2)新教材教学模式的研究

2.加强对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与指导,抓实校本教研,形成一批教研成果。

1)每人在本学年完成一篇教学设计(含课件)。

2)每人在本学年完成一个教学案例(一堂课的全过程记录与反思)。

3)每人在本学年完成一篇教学论文。

4)每校每学期上一堂英语教学录象课,并将录像课刻录光盘交县教研室备案,县教研室择优向市教研室推荐,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精品课向全市开放。

(三)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教法学法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渠道,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中心工作。

我们首先解决好“四度”问题,即控制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减缓知识坡度、拓宽应用广度,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落实“低重心运行”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要凸显学生主体、学法指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

要在探索中初步构建出既可操作又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四)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

1.开展“初中英语教师技能大赛”活动

为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我室将以开展初中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从朗读、演讲、书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命题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2.开展各种教学研讨会,加强示范引领。

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利用高质量、高境界、高水平的教研活动给一线教师做示范。

切实提高教研、指导与管理水平,并通过区、县(市)辐射全市。

强化教研员教育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教师的培训和学校的校本研修要给出专业评估、专业解释和专业建议。

教研员的研究范围可以是听课、评课,但绝对不仅仅是一对一的指导,而是在课堂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阐释“教育事件”,引导教师群体走向研究之路。

3.建议县市区开展“教研校校行”活动

教研员每周至少有二天时间到基层,为教师“零距离”服务,走进备课组,参与他们教学设计,确保教研下移,中心转移,研究前移,真正发挥教研员的指导及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教学建议

(一)七年级

2012年是2011版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年,七年级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2011版新课程标准和英语教学法的有关理论,尽快熟悉修订后的Goforit教材的编写体系、,编写思想、教材编写风格、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等方面的主要特色,明确教学目的,把握听、说、读、写、和语言知识分级要求,循序渐进,低起点、高要求,全面打好基础,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