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026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docx

九年级历史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冲刺专题

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复习策略

(一)考纲解读

1、理解和掌握本专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如:

两极格局、“冷战”、“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欧共体、不结盟运动、东欧剧变等。

2、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3、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4、了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策略设计

  复习本专题,一要注意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二要把握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形成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整体线索;四要注意运用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二、复习要点阐述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形成条件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2)美苏实力均势,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3)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过程

  

(1)奠定基础: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雅尔塔体系。

  

(2)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依据各自的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3)影响:

改变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4)最终确立:

美苏“冷战”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舆论上:

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即“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②政治上:

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③经济上:

推行“马歇尔计划”(即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④军事上:

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苏联的对策:

  ①经济上: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经济领域的“冷战”。

  ②军事上: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

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影响

  

(1)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②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2)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掀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5、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三者的关系为:

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6、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

  ①引起柏林危机,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②朝鲜战争爆发,导致了朝鲜的分裂。

③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成立,导致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从而造成了欧洲的分裂,也造成了世界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斗争。

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

⑤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第三世界开始兴起,不结盟运动形成。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①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需要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

②在战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联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

  

(2)进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促进了成员国的工业发展,使法、德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

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1958年两个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建立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进一步加快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共同的对外政策。

⑤欧共体的扩大:

从1973年至1986年经历三次扩大,成员达到12国。

  (3)影响:

①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欧共体的扩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力量,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

①民主化改革:

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的扶持:

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制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

③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朝鲜战争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④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⑤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结果:

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

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与美国既有合作又有摩擦。

②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许多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②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相互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形成:

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②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特点:

①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其行动纲领。

③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其重要任务。

  (4)作用: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人发展。

③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④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的崛起

  

(1)过程:

①1949—1956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1956—1966年,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很大。

③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2)影响: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与抗衡:

①欧共体的成立及发展壮大,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

②日本的迅速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合作亦有摩擦。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中国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4)美苏争霸的相互削弱作用。

  注意:

  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的演变情况

  

(1)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西欧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2)随着“冷战”的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分裂德国的政策,在德国的西部扶持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3)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的变化

  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其对日政策的目标是削弱和控制日本。

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以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给战胜国。

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扶持日本,其目的是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东亚基地。

为此,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主要表现为:

一是一再削弱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二是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三是向日本提供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东欧剧变

  

(1)概况: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大动荡,东欧各国政权纷纷易手。

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而德国则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

  

(2)实质:

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原因:

内因:

①历史原因:

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

②经济政治原因:

改革的成效不大,出现经济、政治危机。

  外因:

①苏联原因: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②西方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4)东欧剧变的特点及启示:

特点:

①来势迅猛,呈多米诺骨牌效应。

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

②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③大多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

④东欧版图发生变化。

德国实现了统一等。

  启示:

①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②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③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④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⑤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苏联解体

  

(1)原因:

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2)经过:

①1988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加剧了政局动荡。

②1991年“八一九”事件发生,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不复存在。

  (3)影响:

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加快;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③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

欧盟建立,其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2)表现:

①欧洲联盟建立、扩大和发展。

1999年,欧盟内部统一货币欧元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

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盟的军事实力,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

这些都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③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

俄罗斯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足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武器。

随着其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④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3)影响:

多极化的加强,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易混知识

1、“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①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政治上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②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得以巩固。

③遏制了苏联实力的扩张。

2、二战后德国、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

  

(1)德国分裂的根源在于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划定了美苏在德国各自的势力范围。

随着美苏“冷战”的展开,双方矛盾激化,直接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2)美国和苏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朝鲜半岛的分裂原因与德国类似。

3、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原因

朝鲜内战爆发和美国侵犯了中国主权

美国为遏制共产党政权在东南亚扩展,并在军事上包围中国

时间

1950—1953年

1961—1975年

结果及

影响

(1)1953年,交战各方签订停战协定

(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3)“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1)越南实现统一

(2)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3)苏联此时在军事上大体赶上美国

本质

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公开的军事较量

胜利

原因

(1)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英勇斗争

(2)中国、苏联等给予强有力的支援

(3)亚洲人民的民族革命和正义斗争

(4)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其必然失败

  总结: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重大变化

  

(1)世界格局的含义:

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

  

(2)世界格局的变化: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建立,实行于欧洲、中东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实质上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对世界霸权的重新瓜分,后来因德国吞并奥地利、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而瓦解。

②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形成,基本特征是以苏联、美国为核心的东西方对峙,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出现苏美争霸的新特点,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其结束。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

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成为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

  (3)世界格局的变化规律:

①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格局中主要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③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的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总之,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维持下去的具体表现。

三、典例剖析

例1、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确立于( )

A.“一战”后           B.“二战”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苏联解体后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之间的关系。

雄厚的经济实力是确立霸主地位的最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但霸主地位还属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但在全球,英国仍控制着世界。

“二战”后,英法等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却实力大增,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霸主。

答案选B项。

答案:

B

例2、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同20世纪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变动不同的是( )

①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实现的

③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④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路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而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能力。

①②显然能够成立,因为前两次格局的变动分别是“一战”和“二战”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实现的。

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是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的,这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③也成立。

而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因此④也成立。

答案:

A

例3、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的原因是( )

A.《联合国宪章》确定美国具有特殊的权利

B.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

C.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资本主义国家占多数

D.凭借经济军事力量美国控制了大多数成员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美国操纵”的表述,根据所学知识A、B两项可排除。

资本主义国家占多数,就一定听命于美国吗?

之所以听命于美国是因为“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它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控制了大多数成员国。

答案:

D

例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其主要根源是( )

A.世界经济力量格局的多极化

B.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C.联合国内第三世界力量增强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解析:

  世界格局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是建立在国际力量对比的基础上,这种力量对比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国际力量对比尚达不到这种程度。

答案:

A

例5、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解析: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答案:

D

例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解析:

  考查对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特点的准确把握。

注意多极化是指多个力量中心的兴起,A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欧、中、日、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与美国势均力敌,B项不符合史实,C项符合实际,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例7、19世纪至“二战”后初期,国际政治格局发生过几次明显变化?

结合史实说明新格局的特点,并据此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析:

  这是一道大跨度、高概括的问答题,确定几次变化是关键。

本题共有三小问,一、二问可一起进行分析作答。

答案:

  世界格局的演变有三次:

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19世纪早期,在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废墟上,欧洲君主制国家建立了第一个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

欧洲大陆各大国一度“势力均衡”,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占了很大优势,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俄国则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

该体系由“神圣同盟”及“四国同盟”维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通过对战败国的宰割,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其特点是英法通过操纵国联而控制西方,而美国和日本则成为远东争霸的对手。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其特点是美苏两极对峙、争霸。

这是由“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和苏联军事政治实力的增强而造成。

可见,每次国际格局的变化都是由于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从而打破了原有国际关系的均势而出现的。

因此,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对比的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