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752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为了有效的预防和监控本工程施工环节上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我公司根据本工程的现场施工特点,特制定安全控制措施。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控制措施

1.1、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控制措施

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摸清工程实际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对能大放坡的基坑进行放坡施工,对不能放坡的基坑要进行基坑支护。

1.1.1、浅基坑的支护安全控制措施

(1)间断式水平支护(此方法适用于干土或天然湿度的黏土类土,深度在2m以内),两侧挡土板水平放置,用撑木加木楔水平顶紧,挖一层土支顶一层,以此方法保证挖土人员的安全。

(2)断续式水平支护(此方法适用于湿度小的黏性土及挖土深度小于3m的基坑),把挡土板水平放置,中间留出间隔,然后两侧同时对称立上竖方木,再用工具式横撑上下顶紧,以此方法保证安全。

1.1.2、深基坑支护安全控制措施

地下连续墙支持:

在开挖的基槽周围,先建地下连续墙,待砼达到强度后,在连续墙中间用机械或人工挖土,直至要求深度,保证施工安全。

1.2、降水工程安全控制措施

开挖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坑内积水不及时排走,不仅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还会是土被水泡软后,造成边坡塌方,危及人员安全。

因此,为保安全生产,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时,必须做好降水工作。

1.3、明排水法安全控制措施

(1)雨期施工时,应在基坑四周或水的上游,开挖截水沟或修筑土坡,以防地表水流入基坑内。

(2)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走,抽出水应予以引开,严防倒流。

(3)四周排水沟及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井每隔20-40m设置一个,集水井的直径一般为0.6-0.8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随时保持低于土面0.7-1.0m,井壁用竹、木进行加固。

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碎石虑水层,以避免在抽水时间较长时,将泥砂抽出及防止井底的土被扰动。

2、土方开挖工程安全控制措施

2.1、施工准备控制措施

(1)土方开挖前,进行现场勘察,摸清工程情况、地质、水文情况,以及地下埋设物、电缆线路、上下水管道、煤气管道、邻近建筑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措施。

(2)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2.2、土方开挖安全控制措施

(1)根据土方工程开挖深度和工程量大小,选择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方案。

(2)如开挖的基坑比邻近建筑物基础深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放坡,必要时还要采取边坡支撑加固措施,以免出现滑坡、塌方事故。

(3)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而定。

(4)必要时应采取坑壁支护。

(5)及时采取排水措施,以免基坑被水浸泡,造成坑壁土质松软、土方下滑、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6)采用机械挖土时,需要人员来配合清底,但在清底、清边时,要待机械停止工作时进行,以免机械伤人。

3、模板工程安全控制措施

3.1、模板材质安全控制措施

(1)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2)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

不得有板边缺损、起毛。

每平方米单板脱胶不大于0.001m2。

每平方米污染面积不大于0.005㎡。

(3)规格尺寸标准

厚度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在距板边20mm处,长短边分别测3点、1点,取8点平均值;各测点与平均值差为偏差。

长、宽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在距板边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2点,取平均值。

对角线差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测量两对角线之差。

翘曲度检测方法:

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并用楔形塞尺(或钢卷尺)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翘曲度。

3.2、模板安装安全控制措施

(1)单片柱模吊装时,应采用卸扣和柱模连接,严禁用钢筋钩代替,以免柱模翻转时脱钩造成事故。

(2)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3)支设2m以上的立柱模板和梁板时,应搭设工作台,不足2m时可使用马凳操作,不准站在柱模板上操作,也不准在梁底模上行走,更不允许利用拉杆支撑上下攀登。

(4)当模板采用分层支模时,第一层模板拼装后,应立即将内外钢楞、穿墙螺栓、斜撑等全部安设坚固稳定。

(5)平板模板安装就位时,要在支架搭设稳固。

板下横楞与支架连接牢固后进行,确保模板结构整体安全。

(6)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模板的吊装作业。

3.3、模板拆除安全控制措施

(1)拆除时应严格遵守“拆模作业”要点规定。

(2)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禁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3)工作前应检查所使用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系挂在身上,防止从空中滑落。

(4)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作业。

(5)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6)拆除4m以上模板时,应搭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

(7)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8)拆除平台、楼层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尤其是拆支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拆。

更应严防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9)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

(10)每人应有足够的工作面,数人同时操作时应科学分工,统一信号和行动。

4、脚手架工程安全控制措施

4.1.1、外脚手架安全控制措施

(1)单排脚手架:

它由落地的许多单排立杆与大、小横杆、扫地杆等绑扎或扣接而成。

(2)双排脚手架:

它由落地的许多里、外两排立杆与大、小横杆、扫地杆等或扣接而成。

4.1.2、外脚手架的安全控制措施

(1)脚手架搭设前,首先要检查所使用钢管、扣件的型号是否符合要求,禁止48和50型的钢管混用。

(2)验查钢管和扣件,是否有出厂合格证和有检测资质机构合格的检测报告,证件齐全方可使用。

(3)脚手架的几何尺寸包括步距、横距、纵距、连墙件的竖向间距及水平距,脚手架的高度等,必须满足自身的刚度和强度,满足抗击何载的要求,满足施工工人操作及材料的供应、堆放等方面的要求。

(4)纵向水平大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高度不小于3m。

(5)纵向水平大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横向水平小杆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此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7)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小杆,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8)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9)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10)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和垫块。

(11)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12)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双排脚手架每50m长立杆设3处,水平杆设3处每根连接件覆盖面积不小于40m2,单排脚手架每24m长竖向立杆设3处,水平间距设3处,连接件覆盖面积不小于40m2。

(13)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14)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15)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每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16)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剪刀撑。

5、高处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1)凡是进行高处作业施工的,应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栏、挡脚板、安全带和安全网等。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安全设施是否牢固、可靠。

(2)凡是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在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殊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规定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交底。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

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和安全技术教育。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验合格后方可上岗。

各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各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5)高处作业所用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上下立体交叉作业确有需要时,中间须设隔离设施。

(6)高处作业应设置可靠扶梯,作业人员应沿着扶梯上下,不得沿着立杆与栏杆攀登。

(7)在雨雪天应采取防滑措施,当风速10.8m/s以上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8)高处作业,上下应设置联系信号或通讯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9)高处作业前,工程项目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10)高处作业时应注意事项:

Ø发现安全措施有隐患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必要时停止作业。

Ø遇到各种恶劣天气时,必须对各类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校正、修理使之完善。

Ø现场的冰霜、水、雪均须清除。

Ø搭设防护棚和安全设施,需设警戒区,有专人防护。

6、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控制措施

(1)起重吊装工人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起重机的司机和指挥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所使用的起重信号,起重信号一经规定,严禁随意擅自改变。

(3)指挥人员必须站在起重司机和起重工都能看到的地方,并严格按规定起重信号指挥作业。

(4)高处吊装作业应由经过体验合格的人员担任,禁止酒后或严重心脏病患者以及起重吊装作业。

(5)严禁任何在已吊起的构件下停留或穿行,已起吊的构件不准长时间悬挂在空中。

(6)对所起吊的构件,应事前了解其准确自重,严禁盲目的冒险起吊。

(7)使用橇杠做橇和拨的操作时,应用双手握持撬杠,不得用身体扑在橇杠上或坐在橇杠上,人要站稳,拴好安全带。

(8)起吊时,起重物必须在重臂的正下方,不准斜拉、斜吊,严禁超载。

(9)不直接参加吊装人员和与吊装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吊装作业现场。

(10)在高压线或裸线附近吊装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后,方准进行吊装作业。

(11)塔式起重机,应设有避雷装置或漏电保护开关。

(12)遇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雾、大雨等恶劣气候条件时,应停止、杜绝吊装作业。

(13)在雨期或冬季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14)工人在安装、校正构件时,应站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并佩戴安全带。

7、交叉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1)支模、粉刷、砌墙等同时进行上下立体交叉施工时,任何时间、场合都不允许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

上下操作隔断的横向距离,应大于上层高度的可能坠落半径。

在设置安全隔离层时,它的防止穿透能力应不小于安全平网的防护能力。

(2)拆除钢模板、脚手架时,下方不得有其它操作人员。

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

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楼层周边口、通道、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来的物件。

(3)结构施工自2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电梯的进出通道口)都应搭设安全隔离棚或称防护棚。

高度超过24m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4)通道口和上料口由于可能坠落物件,或者其位置恰处于起重机回转半径之内,则应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保护棚。

8、临边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1)基坑周边尚未装栏板的阳台、料台与各种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和楼层边,以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2)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边防护栏杆: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的进度安装正式栏杆或者临时栏杆;梯段边亦应设置两道栏杆,作为临时护栏。

(3)垂直运输设备如井架、施工用电梯等与建筑物相连的通道两侧边,亦需加设防护栏杆。

栏杆的下部还必须加设档脚板,挡脚竹笆或者金属网片。

(4)临边防护用的栏杆是由栏杆立柱和上下两道横杆组成,上横杆称为扶手。

(5)临边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高度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坡度大于1:

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网。

横杆长度大于2m,必须加设栏杆立柱。

(6)防护栏杆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

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

(7)防护栏杆当在砼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

(8)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

9、洞口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1)楼板面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

盖板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2)短边边长为50-15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络,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

(3)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

门栅网络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4)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向的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应加设1.2m高的临时护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