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284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14课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第14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4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1

【课标要求】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结构】

(导入):

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把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一些尚处于农业文明的国家,如埃及、中国、日本等都受到其武力侵略和思想冲击。

如何摆脱落后的局面,富国强兵,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主要问题。

一、改革的背景: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政治:

政局动荡——原因:

不同政治集团争权夺利

(一)

经济:

经济残破

内忧

农业:

包税制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手工业:

统治者征收苛税,欧洲商品涌入,手工业遭到致制命打击

阶级矛盾尖锐,斗争不断

阶级:

军事:

力量弱小

外患:

英法对埃及的争夺

【难点解析】

★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是由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

16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臻于鼎盛,帝国的版图囊括了昔日拜占廷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马木路克的反动统治。

政治上,任命各地的地方长官,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

经济上,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包税制是改革前埃及封建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它是阻碍埃及社会发展最深刻的社会因素

军事上,单独组建近卫军,争权夺利,互相攻伐。

马木路克之间的相互征战,导致埃及的分裂和经济的衰弱,从而给西方国家侵入埃及造成可乘之机。

总之,马木路克军事封建集团反动势力严重阻碍了埃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使埃及社会动荡不安

★3、西方国家的入侵

(1)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1798~1801年),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这在一定程度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猛烈冲击了埃及封建社会结构,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2)英国为达到侵略埃及的目的,联合奥斯曼帝国或扶持马木路克势力,导致埃及出现武装割据。

虽在阿里掌权后,法军早已撤离,也打退了英军(1807),但他们侵略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危险仍然存在。

(二)、阿里的崛起

1805年,阿里廹使土耳其素丹任命他为埃及总督,建立起穆罕默德。

阿里王朝

二、改革的内容

1、改革的目的:

直接目的:

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

2、改革的内容

(1)、经济

措施

内容

影响

经济

发展机器工业

创办近代工厂

军事工业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

民用工业

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培养本国技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行政手段减少进口,保护民族工业

(2)、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内容

影响

政治

改革行政制度

中央设设高级国务会议

确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

稳定了社会秩序

简化地方行政区划

大力压制马木路克势力

整顿治安,消灭盗匪

(3)、军事:

改革

措施

内容

影响

军事

创建步兵学校,培养军官,招募士兵,扩建军营,加紧征兵

军事实力增强,

获得民族独立

大力发展海军,建立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

积极对外扩张

(4)教育文化

文化

1、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建立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创办世俗小学和中学

2、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3、开办语言学校,培养翻译人才

4、翻译书籍

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各类人才,传播了西方科技文化

三、结果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结果:

失败

2、原因是:

①经济方面:

存在资金匮乏、经营不善的问题

②政治方面:

赋役沉重,采取强制手段征兵,引起人民反抗

③继任者阿巴斯一世废除了阿里的改革措施,改革最终失败。

●从埃及国内来说,由于阿里的专制残暴,激化了矛盾、加重了危机、致使起义不断;

从外部形势来看,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西欧以囊括世界为己任,埃及必定成为列强扩张对象的重要选择。

同时,列强宁可维持腐朽的奥斯曼土耳其,也不愿埃及在中东地区称霸,以避免成为他们拓展殖民地的障碍。

内:

(1)捐税苛重。

虽然穆罕默德·阿里推行的改革措施最初给埃及人民带来了一些好处,但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特征决定了这一改革的最终受益者不可能是埃及下层群众,而只能是以阿里为首的新地主贵族集团。

阿里发动的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又使农民和城市贫民境况更趋恶化。

为将沉重的财政负担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阿里政府设法增加捐税。

(2)劳役繁重。

对外战争时,阿里热衷于大兴土木,从而导致埃及的劳动力匮乏。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地主频繁强征农民去开挖河渠、修筑道路、建造工厂、修建宫殿乃至构筑军事工程等,农民们被徭役压得喘不过气来。

(3)兵役无止境。

阿里将募兵制改为征兵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埃及军队的素质,但随着对外战争的持续,埃及的兵源已告枯竭,征兵制便演变成了抓兵制。

政府出动军队围捕壮丁,用铁链锁强行押往军营。

阿里统治后期,老人、少年和学生也强征入伍。

(4)土地荒芜、工厂停业,暴政与天灾陷民众于绝境。

大批农民弃地逃生,一些人乞讨为生,一些人充当城镇苦力,还有些人逃到荒僻地区乃至国外谋生,以致田地荒芜。

工厂因无人而停业。

为了不去当兵,许多埃及男子将自己弄成残废。

(5)境内人民起义不断。

早在19世纪20年代,埃及各地已不时爆发抗税抗丁的农民起义。

各地驻军接连向开罗告急,致使阿里应接不暇。

外:

(1)埃土矛盾因列强插手显得复杂而对立。

随着欧洲列强更深地插手东方问题(“土耳其遗产”),土埃冲突与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互相纠缠在一起,更加趋于复杂化。

列强分化为两股对抗的力量:

即英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倾向土耳其,法国支持埃及。

列强的争斗必然促使土埃间的矛盾更趋激化。

(2)英土协定激化矛盾。

1838年8月,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新的英土商约。

该条约规定只对进入奥斯曼帝国的外国商品征收5%的低关税,废除帝国境内的所有专卖制度,允许外国商人在帝国各地自由经商,为欧洲商品(特别是英国商品)进入奥斯曼帝国大开方便之门。

阿里知道若埃及实施该条约,本国的民族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乃至崩溃,因此拒不承认这个条约。

在这种情况下,埃英关系和埃土关系均急剧恶化。

在英国的怂恿下,奥斯曼素丹宣布讨伐阿里,第二次土埃战争爆发。

第二次土埃战争,战争初期,土耳其处于优势。

1839年6月埃军开始反攻,土军锐气受挫。

埃军攻入土耳其本土,土军大败准备求和。

英、俄、奥、普、法五国闻讯后立即照会土耳其政府,提出土埃问题应由欧洲列强参与解决。

但是,列强意见不统一,经过幕后外交活动,英俄普奥决定撇开法国达成解决办法。

1840年7月,英、普、奥、俄、土五国签订伦敦条约。

条约规定,授予穆罕默德·阿里家族统治埃及的世袭权利,埃及军队则应从其他地区撤出;奥斯曼素丹批准的所有协定和法令应在埃及生效,埃及应每年向素丹纳贡。

(3)阿里战败葬送改革大业,自恃有法国作靠山的穆罕默德·阿里断然拒绝接受伦敦条约。

1840年9月,英俄奥土对埃及发起进攻。

此时又发生了叙利亚反埃大起义和法国援埃态度的转变,法国援助的希望化为泡影。

穆罕默德·阿里只好屈膝求和,答应列强和土耳其提出的一切条件。

四、评价

1、性质:

封建性质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2、“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2)、经济上推进了近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3)、军事实力的增强,壮大了国力,使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4)、文化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文化繁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背景

两国都面临欧美国家侵略的威胁和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

埃及处于长期动乱、分裂、割据的局面

目的

直接目的:

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还为了对外扩张

推动者

是由最高统治者

洋务运动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实力派的推动

内容

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和创建军队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更全面,涉及到政治,农业,土地和赋税各个方面

结果及原因

失败,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政权的封建性

结果:

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的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壮大了国力,使之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

原因: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还有列强的插手和干涉。

性质

有利于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意义

经济上推进了近代化进程,经济、军事实力得到增强,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成效更大

【难点解析】如何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落后的埃及先后遭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侵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斗争中崛起了穆罕默德·阿里。

为巩固政权、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阿里进行了伊斯兰世界中第一次有利于阿拉伯民族近代化的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

但改革未能涉及对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造,所以改革的性质可认定为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由于改革自身的缺陷,更由于西方势力的镇压,改革失败了,但它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

 

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教案岳麓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程标准】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

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4.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必修Ⅰ专题八“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结合教科书子目,引导学生提炼主干内容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

创建布尔什维克政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政权、制定经济政策等,以便简明扼要地把握列宁的一生。

2.可以简要地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援引病中的列宁如何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材料,为分析他的历史贡献作必要的史实铺垫。

3.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的展示,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风范。

4.适当补充当今俄罗斯人对列宁的态度,组织一项调查:

列宁在现实的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十月革命,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他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