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676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成都市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阶段)

 

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2017年09月

成都市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阶段)

项目编号:

勘察等级:

甲级

法定代表人:

职称:

高级工程师

企业技术负责人:

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审定人:

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审核人:

职称:

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编写人:

职称:

工程师

职称:

助理工程师

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2017年9月21日

地址:

成都市龙潭工业园区

资质等级:

甲级

电话:

传真:

服务电话:

邮编:

 

企业法定代表人申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单位本次出具的勘察报告及其附件的全部内容是真实准确的。

我知道报送虚假的资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此次报送的勘察文件及附件材料如有虚假,本单位及本人愿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的处罚。

 

单位法定代表人:

(盖章)

2017年9月21日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四川广汇蜀信实业有限公司(业主单位)于二○一七年九月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建筑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目前阶段,场地内拟建建筑物布局、层高及结构形式等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为配合业主施工计划安排,本次勘察任务为广汇城项目地块的基坑支护工程部分勘察,建设场地勘察待平面位置确定后继续进行。

拟建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杭州路东段南侧,汉州路东侧,两路交汇处,在建地铁11号线及18号线分别从场地东侧、南侧附近通过,距成都天府广场直线距离约30Km,与业主单位在建广汇成都雪莲堂美术馆隔汉州路相邻,交通极为便利。

具体位置见图1.1红色原点标注。

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

广汇城项目地块被拟建市政道路分为两块,本报告分别标注为A地块及B地块(详见勘察报告附图:

钻孔平面布置图)。

具体情况见下表1.1。

基坑具体情况明细表表1.1

地块

名称

周长(m)

面积(㎡)

场地±0.00标高(m)

地下室

层数

地下室底

板标高(m)

基坑开挖

底板标高(m)

A

846.26

29846.68

489.00

3

475.20

473.20

B

379.18

8249.42

487.00

2

477.10

474.10

1.2勘察目的及工作技术要求

(1)查明基坑开挖线沿线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治理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治理方案建议,初步评价场地内的建筑适宜性;

(2)查明场地内埋藏的古河道、沟滨、墓地、溶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

(3)查明场地内岩土的成因类型、厚度、分布范围及工程特性,初步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及承载力;

(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规律及渗透性;预测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5)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确定所处抗震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6)判定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支护结构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的腐蚀性;

(7)提出基坑支护所需岩土工程参数,评价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提出基坑支护建议措施。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执行的规范、标准及参考资料主要为: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2014]427号文。

(15)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场地用地红线范围图及基坑开挖边线图;

(16)拟建场地附近的区域、水文地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成果资料。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拟建工程为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复杂;场地岩土种类较多,厚度及分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综合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2、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1勘探点的布置

根据业主提供的拟建建筑基坑开挖范围图,依据规范并结合场地特点及规模,勘探点沿基坑开挖边线布置,共布置勘探孔75个,钻孔间距9.40~21.70m。

其中控制性孔27个,孔深28.20~32.80m;一般性孔48个,孔深24.80~28.70m。

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2勘探点的测放

本次详勘勘探点依据业主方提供的三个控制点,采用南方RTK(S82)进行测放。

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如下表2.2:

控制点坐标及高程表2.2

点号

X坐标

Y坐标

高程(m)

1

194108.717

220721.170

484.954

2

194040.577

220670.412

485.098

3

194241.252

220606.008

488.678

2.3勘察手段

根据场地地质情况,结合本院在类似场地的工程经验,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以下手段完成:

(1)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

搜集和研究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和工程地质调查。

(2)钻探

本工程钻探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SH-150型钻机回旋钻进,全孔取芯,岩芯采取率控制标准按相关规范执行,并及时现场编录。

(3)标准贯入试验

对场地内的粘性土进行标准贯入原位测试,以判定其力学性质。

(4)取岩土试样及室内试验

对场地内的岩土按规范要求采取试样,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获取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土对砼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钢结构的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钢筋的腐蚀性。

2.4完成工作量

我院受委托后于2017年9月10日组织钻机进场并开始钻探,于2017年9月19日完成全部野外勘探工作,2017年9月21日提交成果报告。

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4。

完成工作量表表2.4

序号

工作内容

完成工作量

单位

备注

1

勘探点测放

75

2

完成钻孔

75

3

钻探进尺

2142.70

m

4

标准贯入试验

20

5

取土样

13

6

取岩样

14

7

取水样

2

8

室内岩土试验

27

9

土腐蚀性试验

5

10

水质简分析

2

11

提交成果报告

6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杭州路东段南侧,汉州路东侧,两路交汇处,交通方便。

场地原为荒地,地表为临近项目施工弃土,沿基坑周边场地钻孔孔口标高487.21m~492.57m,相对高差5.35m,基坑周边场地平均高程489.30m。

场地地貌单元属宽缓浅丘,为岷江水系Ⅲ级阶地。

3.2区域气象概况

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无酷暑,冬季少严寒。

多年年平均气温16.2℃,最高37.3℃,极端最低气温-5.9℃,全年一月气温最低,七月气温最高;多年年平均降水量947mm,6~9月降雨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74.2~76.9%,12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最少;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5mm;多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27.4m/s(1961年6月2日),主导风向NNE向,出现频率11%,基本风压为0.25kPa。

3.3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

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断带和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见图3.2)。

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

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

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他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

总体而言,该区属扬子地台,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已考虑龙门山地震带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

图3.3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

3.4地层岩性

拟建场地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湖相层积粉质黏土(Q4l)、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黏土(Q1+2fgl)、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

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按地层由上至下的顺序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①(Q4ml):

褐红色、棕红色,稍湿~湿,成份以全~强风化状泥岩及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少量卵石,强风化泥岩为块状,块径2~50cm,质软,易碎,全风化多呈土状,结构松散,无压实,土中大空隙较多,均匀性较差,为附近建筑场地及市政道路场地开挖弃土,新近堆填,基本处于无固结状态,层顶标高485.98~492.57m,均出露于地表,层底标高474.68~489.24m,层厚0.40~12.80m,平均厚度5.83m,分布于场地内大部分地表。

(2)第四系全新统湖相层积粉质黏土②(Q4l):

褐灰色,夹灰绿色条带,粘性较好,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钻探过程中扰动易软化,缩径现象明显,粘性好,含少量有机质,无气味。

层顶标高477.44~488.84m,层顶埋深1.20~12.00m;层底标高474.74~485.24m,层底埋深4.80~14.60m,层厚0.30~3.80m,平均厚度2.24m,分布于场地西南侧原水塘位置(具体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

(3)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黏土③(Q1+2fgl):

褐黄色~棕红色,可塑,稍湿~湿;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铁锰质及钙质结核,局部含薄层粉质黏土。

层顶标高474.74~488.87m,层顶埋深1.50~14.60m;层底标高471.14~487.14m,层底埋深1.40~17.80m,层厚0.50~6.00m,平均厚度2.22m,场地勘探孔布置范围内大部分区域有分布。

(4)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④(K2g):

紫红、砖红色,局部夹青灰色,全~中风化,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以黏土矿物为主。

岩层产状128°∠4°,其他结构面不明显,局部夹泥质粉砂岩夹层,层厚0.2~0.6m,未单独分层。

泥岩顶板埋深为0.00~19.40m,标高469.09~488.71m,高差19.62m,起伏较大;根据泥岩风化程度及力学特征划分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及中风化泥岩三个亚层,需要说明的是,泥岩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层之间为一渐变过程,并无明确的界限。

④1全风化泥岩:

风化裂隙极发育,岩心层土夹少量碎石状,原岩结构可辨,可视为硬塑状粘性土,因含差异风化强风化状泥岩颗粒及团块,粘性较差,不易搓成条状。

层顶标高472.24~488.84m,层顶埋深0.00~17.40m;层底标高471.14~487.65m,层底埋深1.80~18.85m,层厚0.20~2.90m,平均厚度1.34m,勘探孔布置范围内部分区域有分布。

④2强风化泥岩:

风化裂隙发育,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块状或碎石状,断面多铁锈色浸染,易碎,岩块浸水迅速软化、崩解。

层顶标高471.14~489.24m,层顶埋深0.60~18.50m;层底标高469.09~488.71m,层底埋深0.40~19.40m,层厚0.40~6.60m,平均厚度2.29m,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区域均有分布。

④3中风化泥岩:

风化裂隙局部较发育,整体弱发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多呈短柱状或柱状,局部机械破碎呈块状。

岩芯断面较新鲜,岩质软,敲击易碎,岩块浸水后较快软化、崩解,暴晒易龟裂呈不规则碎块状。

层顶标高469.09~479.57m,层顶埋深0.40~19.40m;揭露层厚7.10~31.10m,未揭穿,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该层局部夹泥质粉砂岩夹层,层厚0.2~0.6m,未单独分层。

各地层的埋深及厚度详见附图工程地质剖面图。

3.5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3.5.1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

(1)土层常规试验

本次勘察于钻孔中共采取原状土样8件,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统计成果见表3.5.1-1、3.5.1-2。

土样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成果表表3.5.1-1

土层

物理力学

指标

天然

密度

ρ0

(g/cm3)

天然

含水率

ω0

(%)

天然

孔隙比e0

液限

WL(%)

塑限

WP(%)

液性指数

IL

压缩

模量

Es1-2

(Mpa)

压缩

系数

α1-2

(MPa-1)

抗剪强度(直剪)

c

(kPa)

φ

(°)

粉质粘

土②

统计数

6

6

6

6

6

6

6

6

6

6

最小值

1.98

23.4

0.67

30.5

17.20

0.39

5.15

0.23

19.40

10.40

最大值

2.01

25.3

0.72

33.0

18.30

0.56

7.48

0.33

22.70

11.80

平均值

2.00

24.27

0.69

32.1

17.85

0.45

5.96

0.29

21.20

10.95

标准差

/

/

/

0.96

0.36

0.06

0.83

0.04

1.27

0.55

变异系数

/

/

/

0.03

0.02

0.14

0.14

0.13

0.06

0.05

标准值

/

/

/

32.85

18.20

0.50

5.26

0.32

20.10

10.50

土③

统计数

7

7

7

7

7

7

7

7

7

7

最小值

1.91

26.8

0.797

40.3

18.80

0.25

4.35

0.28

29.40

10.40

最大值

1.94

31.6

0.895

48.1

22.20

0.48

6.77

0.42

35.50

13.10

平均值

1.93

29.31

0.844

44.23

20.63

0.38

5.38

0.35

32.77

11.84

标准差

/

/

/

3.10

1.03

0.10

0.86

0.05

2.62

0.83

变异系数

/

/

/

0.07

0.05

0.25

0.16

0.15

0.08

0.07

标准值

/

/

/

46.63

21.38

0.45

4.67

0.39

30.90

11.19

岩样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成果表表3.5.1-1

岩石

名称

统计指标

项目

天然密度ρd

g/cm3

天然抗剪强度

单轴抗压强度

frc(MPa)(天然)

内聚力

C(MPa)

内摩角φ(°)

(天然)

中风化泥岩④3

样本容量

14

8

8

14

最大值

2.48

0.79

37.9

3.70

最小值

2.33

0.38

36.8

1.54

平均值

2.40

0.51

37.5

2.40

标准差

0.05

0.13

0.38

0.62

变异系数

0.02

0.26

0.01

0.26

修正系数

1.01

0.82

0.99

0.86

标准值

2.43

0.42

37.3

2.07

(2)土层胀缩试验

本次勘察,采取13组原状土样进行胀缩试验,以评价其膨胀性。

膨胀性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5.1-2

土层名称

自由膨胀率%

50kpa膨胀率%

膨胀力kpa

收缩系数

粉质黏土②

20~30/6=24.5

0.06~0.10/2=0.08

10.82~16.58/2=13.70

0.22~0.58/2=0.40

黏土③

42~48/7=45

0.09~0.40/3=0.22

10.27~23.76/3=16.40

0.37~0.53/3=0.43

由土工试验结果表3.5.1-2可知,场地内粉质黏土自由膨胀率为20~30%,黏土自由膨胀率为42~48%,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第4.3.4条规定,粉质黏土为非膨胀性土;黏土自由膨胀率大于40%小于65%,具有弱膨胀潜势。

3.5.2原位测试

对场地的黏性土层及全风化泥岩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20次,统计成果见表3.5.2。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5.2

土层名称

范围值(击/30cm)

有效统计数n

平均值(击/30cm)

标准差σ

变异系数δ

标准值

粉质黏土②

9~14

6

11

1.76

0.16

9.52

黏土③

9~14

7

12.29

1.84

0.15

10.95

全风化泥岩④1

17~24

7

20.14

2.42

0.12

18.36

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4.1地下水赋存条件及类型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已有勘察成果可知:

场地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

上层滞水:

分布于表层填土层及粘性土中,以填土层内为主,粘性土层为一相对隔水层,无统一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整体较小,基坑开挖时可采用明排疏干。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泥岩中,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分布广泛,总体透水性较差,但在基岩裂隙发育段透水性较好,尤以全~强风化泥岩层为主。

勘察期间,紧邻场地东侧市政道路正处在路基施工阶段,路基基岩出露,地下水较丰富,采用水泵+深集水井明排法排水,效果良好。

本次勘察时为夏末秋初,降雨量偏多,为相对丰水期。

场地稳定水位埋深-1.30~-6.90m,标高482.10~486.90m,平均标高485.46m。

地下水有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年变化幅度在2.0~4.0m左右,根据本区域地质水文资料,在正常情况下,场地年最高地下水位3.0m左右,标高约486.30m。

4.2地下水的腐蚀性

在钻孔56#及紧邻场地东侧市政道路集水井内取水样2件进行室内腐蚀性分析试验。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可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属HCO3-Mg-Ca型水,PH值7.45~7.66。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及附录G的相关规定进行腐蚀性评价,评价详见下表4.2。

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表4.2

评价方法项目

试验值

评价标准

腐蚀等级

结论

按环境类型对砼腐蚀性

SO42-(mg/L)

0.16、0.76

<200

环境类型为

Ⅰ类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Mg2+(mg/L)

10.7

<1000

NH4+(mg/L)

0.28、0.61

<100

OH-(mg/L)

0.00

<35000

总矿化度(mg/L)

97.30、178.80

<10000

按地层渗透性对砼腐蚀性

PH值

7.45、7.66

>5.0

地层为弱渗透性土层

HCO3-(mmol/L)

1.46、2.20

>1.0

侵蚀性CO2

2.50、3.70

<30

对钢筋混土中钢筋的腐蚀性

C1-(mg/L)

0.14、0.20

<100

干湿交替

根据表4.2可知:

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4.3场地土的腐蚀性

根据现场所取土样的腐蚀性测试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条的规定进行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评价结果见表4.3。

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表表4.3

评价方法项目

试验值

评价标准

腐蚀等级

结论

按环境类型对砼腐蚀性

SO42-(mg/kg)

55.20

<400

环境类型

为Ⅰ类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Mg2+(mg/kg)

25.0

<1500

按地层渗透性

对砼腐蚀性

PH值

7.63

>5.0

地层渗透性为弱渗透性

对钢筋混土中钢筋的腐蚀性

C1-(mg/kg)

10.30

<250

土层属B类

对钢结构的

腐蚀性

PH值

7.63

>5.5

/

根据表4.3可知: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PH值,场地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5、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5.1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5.2场地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

本次基坑支护勘察未在场地内做波速测试实验,场地土类别划分参考场地初步勘查阶段(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2016年02月)波速测试成果,其统计结果见表5.1。

波速测试结果统计表(初步勘查成果)表5.1

孔号

卓越周期Tg(s)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m/s)

4#

0.27

187

23#

0.41

155

33#

0.29

178

平均值

0.32

173

由试验结果知,勘察场地的场地土等效剪切波平均波速为173m/s,属中软场地土,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在3~50m之间,属于Ⅱ类建筑场地,建议场地卓越周期T=0.3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勘察场地处于对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

场地地基土由人工填土、可塑状粉质黏土、可塑状黏土、全风化泥岩构成。

人工填土属软弱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