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1359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docx

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20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相互关系

示意图

 

 

自转 公转 ↓  ↓

赤道 黄道

平面__平面

黄赤交角

23°26′

太阳直射点

南北移动

(南北回归

线之间)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①恒星日,自转一周36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自转一周360°59′,24小时,是昼夜更替的周期

①恒星年,公转一周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②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①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为15°/小时。

②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地方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②昼夜长短变化。

③五带划分。

④四季更替

特别提醒

(1)地球上的某一地点的自转轨迹就是它所在的纬线圈,即自转是沿纬线圈自西向东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地球自转和经度的关系。

(3)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了360°;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由于一天中地球还要绕日公转,因此地球绕太阳旋转了360°59′,时间是24小时,这是地球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人类使用的基本时间单位。

1.图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位于中心的公转图。

(2)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公转简图。

2.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地点。

②根据日期确定纬度,直射点每天移动的纬度约是0.26°;再根据地方时为12时确定经线。

③根据出现极昼范围的边界纬度确定直射的纬线,如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点位于90°-70°=20°N纬线上,再根据地方时为12时确定经线。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日期

北半球节气

南半球节气

直射点位置

黄赤交角和回归线、极圈关系

6月22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度数

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90°-直射点纬度

9月23日

秋分日

春分日

赤道

12月22日

冬至日

夏至日

南回归线

3月21日

春分日

秋分日

赤道

特别提醒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①黄赤交角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目前为23°26′,但也略有变化。

若黄亦交角增大α,回归线读数变为23°26′加α,太阳直射范围向南、向北各扩展α度;南北极圈度数为66°34′减α,极昼(极夜)各向较低纬度推进α度;热带范围增大2α度,南、北寒带范围各增大α度,南、北温带各减小2α度。

若黄赤交角减小则反之。

②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度数呈正相关,随黄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③影响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

各地一年中昼长的年变化幅度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而且纬度越高变化越明显。

但是,赤道上昼长始终是12小时,黄赤交角变化前后的变幅为零,黄赤交角变化后的寒带范围内,仍然有极昼、极夜现象。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表现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判定方

法(左

右手法

则)

北半球用右手表示,

南半球用左手表示,

掌心向上,四指代

表物体原来的运动

方向,大拇指指向

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

特别提醒

假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目前正相反,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该如何变化?

若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或变慢呢?

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将向左偏,南半球将向右偏。

假如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将更为明显。

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偏向将不太明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结果之一是形成了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突出地位,结合地球公转图、光照图考查,是主要的考查形式。

 

夏半年(北半球)

春秋分

冬半年(北半球)

图 示

直射点

 

 

 

光照图

 

 

 

纬度变化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季节变化

北半球:

太阳处于①段时:

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处于②段时:

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

太阳处于③段时: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太阳处于④段时:

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特别提醒

(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以及晨昏线(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往复摆动,由此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2)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南或北),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正好相反。

(3)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极点大约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一天极昼或极夜。

(4)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5)纬度相同但分处南、北半球的两地,其中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于太阳直射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

什么时间离太阳直射点近,什么时间太阳高度就大;什么时间直射点向某地接近,什么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相反。

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某日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直至晨昏圈上为0°,呈同心圆分布。

(2)某日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

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日出以后,太阳高度增大;正午(地方时12点),太阳高度达最大;正午以后,太阳高度减小;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

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中不变(极夜除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图解法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N时,求M地正午太阳高度。

①过M点作太阳直射点光线的平行光线。

②连接M和地心并延长,作其垂线,即地平面,则H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③H=90°-(φ-δ)

(2)公式法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H=90°-|φ-δ|。

公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所求地点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特别提醒

(1)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角,即为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

(2)最小太阳高度角为地方时24时的太阳高度角,也就是一日中最小的太阳高度角。

H最小=φ+δ-90°公式中H为最小太阳高度,φ为所求地点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如果所求出H最小≥0,说明此日该地区出现极昼。

(3)等太阳高度图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通过该点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则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时间,观测到的光照图不同。

光照图的判读,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

1.日照图类型

(1)地球公转轨道图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2)公转轨道局部图

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

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左右的光照图。

(3)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

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4)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5)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6)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点)、日落(18点)时间等。

(7)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2.日照图的判读

(1)南北半球确定

对于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而对于俯视图或有关变式图,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南北半球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①根据“北逆南顺”来判断。

如下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②从经度排列上看,东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减小。

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2)太阳高度的确定

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为0°。

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心。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昼半球中间经线度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相切点所在的纬度(直射点与发生极昼的地区在同一半球)。

(3)地方时的确定

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②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4)昼夜长短的确定

①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北纬(90°-直射点的纬度数)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南,夜越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南纬(90°-直射点的纬度数)及其以南地区。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相反。

②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无论直射点怎样移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③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昼和夜的经度数比

昼长=昼弧经度数/15°=(正午12时-日出时间)×2

夜长=夜弧经度数/15°=(子夜24时-日落时间)×2

特别提醒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极点和北极圈及其以内的极夜期除外)。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和南极圈及其以内的极夜期除外)。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直射时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

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地球上出现极昼的地区,北半球太阳

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太阳正南升,正南落。

南北极点上,出现极昼期间,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

(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升起和落下)。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例1】 (2009·山西太原4月)图甲中的大圆表示晨昏圈,虚线为纬线圈,P点是纬线圈与晨昏圈的切点,Q(0°,90°E)地方时是12点。

读下图,回答

(1)~(3)题。

(1)此时,以下地点位于昼半球的是(  )

A.45°N,90°W  B.45°S,160°W

C.90°S,120°ED.0°,160°E

(2)若图乙中的曲线表示当日P地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这一天极昼的范围是(  )

A.82.5°N—90°NB.66.5°N—90°N

C.75°N—90°ND.75°S—90°S

(3)若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P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还需(  )

A.约半年B.约三个月

C.约一个月D.约两个月

【解析】 本题组考查判读光照图,以及太阳高度与昼夜关系的能力,是一组典型的综合能力考查题。

(1)题,赤道永远昼夜平分,依据Q(0°,90°E)点为12时,可推出赤道上为昼的范围是0°向东至180°,则(0°,160°E)为昼。

(2)题,由图乙显示P地该日刚好极昼,且正午太阳高度为15°,由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两地纬度间隔,P地纬度等于90°减去直射的纬度数,可计算该日太阳直射北纬7.5°,则P地纬度为82.5°N,可推出极昼范围。

第(3)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P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现在太阳直射点位于7.5°N,而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到北回归线大约需3个月,则由7.5°N到北回归线还需2个月左右。

【答案】 

(1)D 

(2)A (3)D

【例2】 (2009·昆明5月)下图中①~⑤为0°~66°34′N之间不同日期的昼长分布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

A.从北回归线到赤道

B.从赤道到南回归线

C.从南回归线到赤道

D.从赤道到北回归线

(2)曲线由⑤→④→③变化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

B.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增长

C.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

D.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增长

【解析】 本题组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核心知识点考查题,难度中等。

对读图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1)题,图中显示北半球0°—66°34′N的昼长情况为:

①②时期昼长小于12小时,③等于12小时,④⑤大于12小时;则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昼长小于12小时但逐渐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运动。

(2)题,曲线由⑤→④→③变化的时段内,昼长大于12小时,但逐渐变短。

【答案】 

(1)C 

(2)A

【例3】 (2009·湖北武汉5月)下图表示某日北半球,a、b两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提示: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读下图,完成

(1)~(3)题。

(1)此日,太阳直射点和a纬线的纬度分别是(  )

A.0° 15°NB.5°N 30°N

C.15°N 45°ND.23°26′N 60°N

(2)对于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气温接近一天中的最高值

B.日出方位为东南方

C.悉尼的太阳辐射强度达到最低

D.伦敦夏日艳阳高照

(3)6月22日,b纬线上的最小太阳高度为(  )

A.6°34′  B.8°26′ 

C.21°26′  D.21°34′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太阳高度判读和计算能力,要求对知识有较强的分析应用能力,难度较大。

(1)题,a、b两纬度都位于北半球,图中显示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为30度,计算可知,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则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5°N;依据a地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出a纬度为45°N。

(2)题,图示时刻90°E为12时左右,则北京时间为14时左右,接近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时刻。

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N,图中显示b纬线上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当太阳直射点北移至23°26′时,即北移至23°26′时,b纬线上的最小太阳高度相应的升高8°26′。

【答案】 

(1)C 

(2)A (3)B

【例4】 (2009·云南5月)2009年3月28日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应对气候变化、倡导节约能源的集体活动。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两分两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据此回答

(1)~

(2)题。

(1)若活动时间是当地2030—2130,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是(  )

A.甲和丁  B.乙和甲  

C.乙和丙  D.丙和丁

(2)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本题组以新情景为背景,考查对地方时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以及对正午太阳高度应用知识的理解,是典型的能力型试题。

(1)题,地方时是随经度而变的时间,东经经度越大时间越早,西经经度越大时间越晚,则图中四地,乙最早熄灯、甲最晚熄灯。

(2)题,只考虑日照情况,则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楼间距越近;图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角为当地冬至日的数值,比较可发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乙地,则该地楼间距最近。

【答案】 

(1)B 

(2)B

【例5】 (2009·湖北武昌5月)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

(1)~(3)题。

(1)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A.甲、丁      B.甲、乙、丙

C.丙、丁D.没有纬度相同的地点

(2)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3)若乙地为北京,则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

是(  )

A.23°26′  B.56°  C.72°  D.88°

【解析】 本题组全面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昼长与日出日落时刻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等知识;对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很有帮助,是一组经典的综合知识考查题。

(1)题,甲丁两地昼长相加为24小时,说明两地纬度数相等;第

(2)题,丁地昼长为6小时,依据日落时刻=12+昼长/2,可计算丁地15时日落;第(3)题,乙地昼长接近15小时,若为北京,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而丙地此日昼长为12小时,则丙地位于赤道,可估算出丙地正午太阳高度值。

【答案】 

(1)A 

(2)B (3)C

 

【例1】 (2009·上海)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据此回答

(1)~

(2)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D.24小时

【解析】 第

(1)题,日月升落可以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

极昼极夜和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相关,月相变化是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变化的反映。

(2)题,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个太阳日,是24小时。

【答案】

(1)A 

(2)D

【例2】 (2009·广东)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

(1)~

(2)题。

(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解析】 第

(1)题,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出现在春秋二分日,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题,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物体无偏转现象,运动方向保持初始运动方向。

【答案】 

(1)A 

(2)C

【例3】 (2009·四川)下图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

读图回答

(1)~

(2)题。

(1)此刻,太阳直射(  )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

(2)图幅范围内(  )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解析】 第

(1)题,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可知N地位于P地的正东,进而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中70°S以内为极昼,可推知阳光直射20°S;N地经度为30°E,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可知此刻阳光直射经线为150°E。

综上可知,此刻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0°S,150°E),该处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地区,故C项正确。

(2)题,据题干及上题分析知N点(30°E)此时地方时为4时,可推知0时经线为30°W,显然图示区域0时经线穿越,此刻图中各地分属两个日期,A错;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地区,且地方时大都在4时之前,除70°S以南少部分极昼区外,大部分地区仍处在黑夜之中,故B对;该日阳光直射20°S,南半球为夏半年,N地(30°S,30°E)为热带草原气候,正值多雨时节,草原葱绿,D错。

该日,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方向不定,该区域昼长变化状况不能确定,故C错。

【答案】 

(1)C 

(2)B

【例4】 (2009·福建)读下图,完成

(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B.0°—20°S

C.20°N—23°26′N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