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docx
《汉阳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阳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阳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试题
语 文 试 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澎湃羞赧(nǎn)惶惑一张一翕
B、蹒跚黯然(àn)馈赠囫囵吞枣
C、屏嶂吝惜(lìng)墨守辨伪去妄
D、虚妄捷径(jìng)躬亲别出心裁
2、以此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时,我就卖力的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_____那一大叠画片。
②在学校看牵牛花,朵朵都有饭碗大,那紫色鲜明极了,_____上一道白边儿,更显得好看。
③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_____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
A、浏览嵌舒展B、饱览镶舒展
C、浏览镶伸展D、饱览嵌伸展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武汉轨道交通法规要求,严禁携带宠物、家禽等动物乘车,导盲犬除外。
B、该校两个创意团队的同学认真思考后,萌发了“指尖上的环保”的创作灵感。
C、武昌区行走特别困难的500位肢残人,明年将各获得区残联的一辆轮椅车。
D、我省女运动员赵汗青代表中国队战胜世界各国强手,获得国际跳棋竞标赛女子冠军。
4、下面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既然是“痛苦”,不就是一种滋味吗?
质疑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和丰富文章的内容。
(_A_)例如《滋味》一课中,我“明明吃到了盼望已久的某种好东西,却发现自己对此毫无感觉毫无印象,这种无滋味的痛苦,比吃不到自己想吃的东西,更加难受”。
(_B_)这就对“无滋味的痛苦”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_C_)联想一下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就会发现“无滋味的痛苦”是耐人寻味的,它表达了“我”的生理感受,更表达了“我”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
(_D_)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怀疑与学问
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比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
做学问也是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得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
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
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5、下列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B、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C、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D、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院,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①、②段引用名言,既是提出论点,同时也是道理论据。
B、作者在第④段中用“三皇五帝”的例子证明传说也可以成为做学问的基础。
C、作者在第⑤段中引用孟子的话证明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有怀疑的精神。
D、作者在第⑤段中用戴震的例子证明“许多大学问价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的观点。
7、下面事例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下面事例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提出了疑问,使统治人们思想长达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
B、16世纪,哥白尼对“地心说”,产生怀疑,提出了“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显示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C、孔子曾经说:
“回也非助我者也,与吾言无所不说。
”意思是说:
颜回不是能帮助我得人,因为他对我的话从来不提出疑问,总是心悦诚服。
D、宋国一个富人家的墙被大雨冲塌了。
邻居对他说,如果不把墙修好,会有盗贼来偷东西的。
晚上,他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务。
这人怀疑是邻居偷了他家的东西。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要:
通“邀”,邀请
B、咸来问讯咸:
都
C、便扶向路向:
从前,旧
D、处处志之志:
标记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渔人甚异之
A、操蛇三神闻之B、以君之力
C、无丝竹之乱耳D、吾欲之南海
10、下列是对文本的理解,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渔人在偶然中曲折地进入桃花源的过程,为文末最终没有找到桃花源做了铺垫。
B、渔人在桃花源中见到的是一派安宁、和乐的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对比。
C、桃花源中的人们对渔人的邀请,对外面世界的问询、叹惋,表现了他们的热情与淳朴。
D、桃源中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认为桃源中的生活“悉如外人”。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不足为外人道也。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
(2)______,恨别鸟惊心。
(3)李贺《南园》中的“请君暂上凌烟阁,______”与杨炯《从军行》中的“_______,胜作一书生”,都表达了作者想要投笔从戎、保卫国家的情怀。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留几本书在窗台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
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
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
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
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
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
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
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
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书,曾经是我的最爱。
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
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
那会儿,好书,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
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
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
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
好书,胜药。
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
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
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
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
黄庭坚有言: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
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
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
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
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
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
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13、读第③、④段,依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填空。
(1)“好书,如友”,是因为书______
(2)“好书,胜药”,是因为书______
14、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读书感受。
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满溢开来。
15、读第⑥段,说说读书对“我”有哪些作用?
16、作者想怎样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你有这种“改变”的经历吗?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为倡导节能环保理念,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细节,学校开展了主题为“节能环保大发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同学们准备就此主题开展调查,请你拟定一个调查问题,并写出调查对象。
调查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根据以下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归纳出一个结论,用一句话表述。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一项室内污染状况调查显示:
50﹪以上的家庭室内存在着污。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污染的矛头指向工业生产,殊不知,其实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每一个家庭。
【材料二】一组统计数据显示:
一个家庭一天平均要制造一点八公斤垃圾,丢弃五个不可分解得塑料袋、二至三个一次性饭盒;一个家庭每天平均使用二十克化学用品等。
这些污染物和汇流成何的的生活废水,每时每刻都在污染着我们的土地、河流和海洋。
虽然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来说,家庭却相对严重一些。
【材料三】
社会工业生产与现代家庭占污染源百分比统计
污染源
社会工业生产
现代家庭
占污染源百分比
41﹪
59﹪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和同学们准备邀请教生物的刘老师在周五班会时给班上的同学做一场讲座,你在与刘老师电话联系时可以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2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静静捧读好书,让我们如饮甘露,身心愉悦;潇洒踢场足球,让我们舒展颈骨,激情四射;闲闲坐着发呆,让我们神游太空,纵情想象……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快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享受!
请以《我在_______中享受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八上末参考答案
一、
1、C2、B3、C4、B
二、
5、A6、B7、D
三、
8、D9、A10、D
四、
11、
(1)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2)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2、
(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感时花溅泪(3)若个书生万户侯宁为百夫长
五、
13、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
好书,如友。
是因为书时刻与我相伴。
好书,胜药。
是因为书让我神清气爽。
14、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瞬间渗入”用形容词和动词,表现了作者迅速沉浸在书中的美妙意象和感觉中,全身心的投入。
(2)“跳跃飞翔”用两个动词表现了作者在读书时心里的轻松、灵动和愉悦。
15、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让我感受到阅读的喜悦;让我回味时光的安静美好;让我的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16、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让浮躁不安的心安静下来,时常静心读读书,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示例】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作者想通过时常静心读书,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浮躁不安的心安静下来。
举例略。
六、
17、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
(1)问题
(2)对象
【示例】问题;请问在学校里有哪些节约用电的好方法?
对象:
学校电工师傅
18、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
结论是:
家庭对环境的污染比社会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
19、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
(1)自我介绍
(2)电话联系的目的
【示例】刘老师,您好!
我是xx班的xx,我班正在开展主题为“节能环保大发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们想邀请您在本周班会的时候给我们做一场专题报告,不知您能否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