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37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docx

长沙理工马原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

1.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987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的巴黎公社

3.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具体途径是无产阶级革命

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5.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6.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是由哪个阶级对政权实行领导

7.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是共产党

8.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

10.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所实行的是以取消商品货币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2.列宁说:

“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意思是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

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14.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6.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需要进行改革,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17.除我国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越南

1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

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0.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其中列宁认为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的形式是和平过渡

21.“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提出者是列宁

2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2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周年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4.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哪年提出的2003年7月28日

2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26.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2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29.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3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除了剩余价值的发现,还包括唯物史观

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的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3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3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革命的客观性是由条件所决定的

3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共产主义宣言

3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3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

38.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39.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曾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过详尽描述的是

4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41.下列历史事件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是

4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4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英国宪章运动

4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俄国

45.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46.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7.最早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列宁

48.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49.“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句话揭示的是社会主义本质

50.“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改良的资本主义

51.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52.1963年,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官僚主义

53.从理论上看,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5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55.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责任成为基本的宪法原则

56.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57.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8.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基本特征

59.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是改革

60.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列宁

61.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6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63.列宁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时期?

1918年夏到1921年春

64.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认为无产阶级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一历史发展时期发生

65.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

6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

6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剥削消除两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6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

70.社会主义民主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71.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产生是由于这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

7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73.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7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75.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7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7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78.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

79.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8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8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8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83.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并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是否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5.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什么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原理

86.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87.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根本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8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8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90.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

91.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坚持党的思想领导②坚持党的政治领导③坚持党的组织领导④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92.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①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改革的正确方向③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④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93.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②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③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④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

9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①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②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5.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所需要的条件有()①工人运动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社会的成熟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6.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因为()①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②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③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④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⑤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97.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①具体的、现实的人②广大人民群众③作为个体的人④社会全体成员

98.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②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③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④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造成的

99.实现共同富裕是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④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⑤社会主义本质内容

100.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行的基本原则是()①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③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④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原则

10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①.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102.社会主义民主()①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②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③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④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

103.恩格斯完成从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是通过下列活动完成的?

①调查和分析英国社会状况;②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③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④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10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意味着我国已经()①消灭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②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④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①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②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④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6.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②.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④.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

10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

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08.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包括下面那些项?

()①唯物史观的发现;②剩余价值的发现;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④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10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①昂利•圣西门②沙尔•傅立叶③罗伯特•欧文④托马斯•莫尔

110.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①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②出发点不同 ③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 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11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①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②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③明确指出了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④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永恒不变的社会

11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②对未来社会作了天才的设想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1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

①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③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④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⑤在实践中也不可能指引工人阶级真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14.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这一论断适用于下面哪种社会形态?

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③资本主义社会;④社会主义社会。

()

115.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16.在分配关系上真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分配原则是

117.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

具体而言,消亡的是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消失和灭亡

118.共产主义劳动的最大特点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119.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120.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1.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22.在论述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时,马克思先后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这两个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123.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

124.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的观点是错误的

125.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6.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7.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12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29.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

130.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131.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32.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共产主义社会

133.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134.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135.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136.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

137.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关系

13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13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140.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1.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大社会形态

142.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43.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人们的觉悟水平极大提高C、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14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

14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④没有剥削和压迫

146.与公有制相匹配的分配方式有()①按资分配②按劳分配③按需分配④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147.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①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②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③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④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⑤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

148.下列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符合的选项有哪些?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②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目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明和运用;④与空想社会主义基本一致。

()

149.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①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②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③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④资本主义灭亡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⑤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5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①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②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③人的本质是自由的④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151.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①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②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③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④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15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①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②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③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④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15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包括( )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③详尽地描述理想社会的图景④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15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①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