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317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江西省分宜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3

1.1项目概要3

1.2编制依据5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

1.4可行性分析结论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

2.1项目建设背景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9

3.1建设地点9

3.2项目建设条件9

第四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12

5.1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2

5.2规模与布局………………………………………………………………………………13

5.3技术措施方案13

5.4实施进度安排14

第六章投资估算14

6.1投资估算14

6.2资金筹措15

第七章效益及风险分析15

7.1生态效益15

7.2经济效益16

7.3社会效益16

7.4风险分析16

第八章保障措施18

8.1领导保障18

8.2技术保障18

8.3组织保障19

8.4资金保障20

第九章结论20

附表

附表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附表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附表3项目建设用苗量及苗木价格表

附表4项目建设用工量表

附表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6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实施小班一览表

附图

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毛竹低改项目布局图

(一)

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毛竹低改项目布局图

(二)

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毛竹低改项目布局图(三)

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毛竹低改项目布局图(四)

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毛竹低改项目现状图

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毛竹低改项目位置图

国营分宜县大砻下林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国营分宜县大砻下林场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第一章总论

毛竹又名楠竹,禾本科刚竹属,常绿乔木,生长快,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

毛竹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是我国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

毛竹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生长,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分布。

分宜县地处赣中西部,全县共有毛竹林15万亩,“林改”前,林农对毛竹林疏于管理,每亩立竹只有80株左右,同时毛竹短、矮、细小,且竹林杂草丛生,土壤板结,竹林结构趋于老化,生态效益降低、经济效益急剧下降,如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以部分成片低产毛竹林作为示范点进行改造,将大幅提高竹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并以点带面,向周边辐射,为林农经营毛竹起到示范指导作用,改善生态环境,拉动地方经济。

1.1项目概要

本项目建设采用科学经营管理措施,应用江西省林科院毛竹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亚林中心先进科研成果,以部分成片低产毛竹林作为示范点进行改造,大幅提高竹林的生态、经济效益,为全省毛竹低产林改造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1.1.1项目名称:

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国营分宜县大砻下林场

1.1.3项目法人代表:

黄小勇

1.1.4建设地点:

分宜县大砻下林场

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建设内容:

毛竹低产林改造。

建设规模:

3800亩。

1.1.6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1年。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75.54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15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万元,自筹55.54万元。

1.1.8建设效益

经济效益:

毛竹低产林改造完成后,平均每亩年新增毛竹25株,三年后,每亩立竹将达到160株左右,年新增立竹9.5万根,增加销售收入114万元,剩余尾料收入8.2万元,年产笋量净增380吨,增加收入76.3万元,共产生产值198.5万元,利润134.8万元

生态效益:

大大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和蓄水量,改善生态环境。

竹子四季常绿、枝繁叶茂、鞭根发达、盘根错节,具有很好的截留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是理想的防护林,每公顷竹林可蓄水245.6吨,竹林的降水截留率达11%,渗水率为草地的1倍,夏天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5%~10%,并使竹林内温度比周围空旷地低3~5℃。

再则竹林对环境气体的平衡能力较强,减少噪声,净化空气。

社会效益:

大砻下林场周边乡镇的山林大都以毛竹林为主,毛竹低改项目的成功推广,可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辐射带动作用巨大。

帮助林农解决“林改”后有山却无收益的尴尬局面,有效的解决山区剩余劳动力,增加林农收入,提高林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大纲>和<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函》(规山函【2011】80号)。

1.2.2《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规山函【2012】58号)。

1.2.3《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CY5141-99)。

1.2.4《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2007年10月。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及规模:

面积3800亩毛竹林、林区作业道路3000米、有机化肥105吨。

项目实施管理人员5人,用工量22800天,投资估算275.54万元。

平均每亩年新增毛竹25株,三年后,每亩立竹将达到160株,年新增毛竹9.5万根,年产笋380吨,毛竹平均增粗2-3公分,平均增高1-3米。

1.4可行性分析结论

分宜县大砻下林场是林业局下属的独立工商法人事业单位。

地处赣中西部,土壤肥沃,气候温润,年平均气温17.9度,年平均降雨量1593.7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657.6小时,无霜期268天,非常适宜毛竹的生长。

2008年的冰冻灾害,分宜县大砻下林场的毛竹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根据目前毛竹林杂灌丛生,土壤板结,竹林老化的现状,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以其中3800亩毛竹林作为示范,对其进行林地清理、垦复、施肥、号竹等工作,充分满足毛竹的生长需求,毛竹必将蓬勃生长,预计年新增立竹9.5万根,毛竹平均增粗2-3公分,平均增高1-3米。

增加销售收入114万元,剩余尾料收入8.2万元,年产笋量净增380吨,增加收入76.3万元,共产生产值198.5万元,利润134.8万元。

目前毛竹在市场上较为紧缺,供不应求,今后的毛竹价格预计还将上涨,日后毛竹仍将是林农增收的亮点。

郁郁葱葱的毛竹林必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四季常青的竹叶,浓密的竹林冠和众多的竿茎对降水具有良好的截流作用,改变了雨水降流的方向和方式,降低了降落速度,从而缓解了降水对土壤的溅蚀和泾流对土壤的冲刷,同时也增强了山地的水源涵养力。

综上所述,项目实施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分宜县竹类资源据初步调查,全县自然分布约竹种的3属15种,刚竹属竹种为主,毛竹占绝对优势,据2009年清查资料,全县竹林面积15万多亩,虽然竹类资源丰富,但竹林资源质量差,特别是2008年遭受的雨雪冰冻灾害和近年过度挖笋、砍竹,资源质量明显下降,毛竹低产林大面积产生,每亩立竹不足100株的林分占70%左右,同时立竹胸径迅速下降,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些是当前竹林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

毛竹林普遍经营粗放,全县约有2/3的毛竹处于砍竹、挖笋,而不抚育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竹笋价格高,林农无节制地挖笋,竹鞭、鞭芽损坏严重,个别地方春笋几乎挖光,致使竹林残败。

而竹林采伐又往往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过量砍伐大径竹株。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竹林资源被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林改分山到户,林农对竹林培养有所重视,着手抓竹类原料林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低产毛竹林改造,采取砍杂抚育,控制砍伐和科学留笋养竹等技术措施,使低产毛竹林通过改造达到丰产毛竹林具有重大意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发展毛竹产业符合全省林业产业调整方向。

林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但和全省各地情况一样,林业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是杉、松等用材林面积过大,需要砍伐原木材出售或通过加工而产生经济效益,既破坏生态环境,又是多年的投入只一次性产生效益,投资大而长,见效慢而短。

二是一年栽树多年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林面积过小,除原木外的可供加工的林产品产量很小,林产加工业十分落后,林农收入较低。

因此,发展特色毛竹林是我县林业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

本项目发展毛竹产业,既提供竹材,又可通过加工提供竹质人造板、竹质日用品。

既不破坏生态环境,林农又能每年从中得到收入,并且通过加工使毛竹再次增值,为财政增加收入,完全符合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

2.2.2发展毛竹产业符合环保、可持续发展要求。

全球生态恶化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迫使世界各国和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国内城市与农村的绿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为促进自然与人文和谐社会的发展。

2.2.3发展毛竹产业促进农民显著增收。

竹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化的首要产业,把竹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建立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通过政府引导扶持,以企业、大户、林农为主体,努力促进毛竹产业发展,让广大的竹农从竹产业中获利。

打造“分宜县域竹产业经济带”,加快竹产业发展。

通过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把竹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竹林培育为基础,示范带动为载体,科技创新为动力,政策扶持为保障,全面提升竹产业经营水平和整体效益,从而促进农民显著增收。

2.2.4本项目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毛竹一是适应性广,适于多种土壤栽培,平均气温14-28℃,年平均湿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的地区都可栽培。

我县地形以丘陵为主,可栽毛竹的土地面积非常之大。

二是低改技术简单成熟,可操作性强,农民极易掌握。

三是竹林产品加工产品种类较多,加工量增加较大,可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完全具有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建设地点

大砻下林场北坑林区、大坑林区。

3.2项目建设条件

3.2.1基础设施

项目区位于分宜县钤山镇境内,距县城35公里(已通水泥公路),项目区内有一条4米宽水泥公路横贯东西,到各个小班有林间小道;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覆盖全区,全区高压电网供电。

3.2.2地理条件

大砻下林场属武功山东北余脉,由西北、东南走向。

地质构造与地质年代:

地质构造为压性或纽压性断裂体系;地质年代为侏罗系上下统。

地形地貌。

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海拔高程为489米-977.5米,主峰甑盖垴海拔高977. 5米,土壤及母岩状;大砻下林场地处亚热带红壤地区南部,成土母岩以千枚岩、页岩、砂岩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

土壤属长江中下游高丘土壤类型区,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红壤、红壤、山地黄壤。

3.2.3气候条件

大砻下林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7.9 ℃,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8.3℃;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9度;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4.8度。

年平均气温17.9 ℃,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8.3℃;年平均日照市数1657小时,无霜期265天;年平均降雨量1593.7毫米,4-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45%。

年平均日照时数1986小时,但受到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实照时数为1657小时,稳定通过10度的日期为226天,积温4868度。

湿度状况。

由于地处较高海拔和森林覆盖度较高,此区域湿度较大,常年湿度多年平均在86%,秋冬季湿度较小,在78%,春夏季,特别是春季湿度较大,可达93%。

降水情况。

多年平均降水量1593.7毫米。

一般1-6月递增,7月剧减,到8月又略有增加,9月以后锐减,以6月份雨量最多,达336毫米,11、12月最少,在166.8毫米。

降雨日数116天。

降雪年份平均2年降一次雪,降雪以小雪为主,持续时间短。

3.2.4水文条件

大砻下森林公园境内的主要河流为新址河的上游支流。

新址河系长江的二级支流袁河的支流,水质清澈透明,符合国家一级水质标准,公园内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植被保存良好,全年溪水潺潺。

3.2.5技术条件

分宜县大砻下林场有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7名、技术员6人。

林场与省林科院毛竹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亚林中心常年进行经验交流合作,具有可靠的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分宜县大砻下林场前身是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宜分校,1981年撤校建场,是分宜县林业局下属的独立工商法人事业单位,总人口246人,现有职工163人,其中:

退休职工50人、在职职工113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术员6人。

林场下设4股一室,分别为办公室、计财股、营林股、销售股、苗木产业股。

全场总面积9600亩,其中林地面积9300亩,农田225亩。

活立木蓄积量40140立方米,毛竹立竹50万根,森林覆盖率84%。

林场财务状况良好,年产杉原木800立方米,毛竹6.5万根,苗木200万株,年营业收入226万元。

截止2012年底,帐面货币资金为90.3万元,累计未分配利润为67.35万元。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的思路部署,围绕“希望在山上、潜力在山上”的发展思路,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防护功能,推动全县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5.1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力争通过示范带动,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5.1.2建设原则

5.1.2.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示范带动原则。

5.1.2.2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

5.1.2.3坚持集中连片、综合开发的原则。

5.1.2.4坚持推行林业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原则。

5.1.2.5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等筹集建设资金的原则。

5.1.3建设目标

产量目标:

项目实施后,每年每亩可新增毛竹25株,三年后每亩将达到160株左右,整个项目每年新增毛竹9.5万株,笋净增380吨。

效益目标:

项目实施后,年产值达到198.5万元,利润134.8万元。

环境目标:

项目实施后,提高竹林立竹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美化环境,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5.2规模与布局

本项目总规模为3800亩,分别位于大砻下林场北坑林区和大坑林区,其中北坑林区面积2800亩,大坑林区面积1000亩。

5.3技术措施方案

5.3.1毛竹低产林现状:

竹林整体质量差,每亩立竹仅80株左右,林内杂草丛生,土壤板结,立竹稀疏,细矮竹、雪压竹、枯竹、病虫竹充斥其中,竹林结构趋于老化,生态、经济效益低下。

大砻下北坑林区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大坑林区平均海拔350米左右,绝大部分立地条件较好,但产竹慢,成材晚,产量低。

按龄级划分,幼林(一至二年新竹)占59%,壮龄(2度、3度)毛竹占30%,老龄竹(4度以上)11%,按立竹度划分,每亩密集度在100株以上的占19%,密集度为80~100株/亩占46%,密集度为80株/亩以下占35%,。

按径阶划分,径阶在8寸以下的占45%,径阶在9~10寸的占40%,径阶在10寸以上的占15%。

按高度划分,高度在9米以下的占30%,高度在10~12米的占49%,高度在12米以上的占21%。

以上情况说明毛竹林整体质量偏差。

5.3.2毛竹低产林改造方式

5.3.2.1林地清理:

首先全面砍除林内杂灌木,适时保留林内混生的窄冠型阔叶树及林窗中的针叶树,同时伐除雪压、病虫、枯死毛竹及部分胸径6厘米以下的小径毛竹和9年生以上的老毛竹,以改善竹林空间环境,除粗大杂灌木运出利用外,细小枝桠、杂灌必须砍碎散布林地,腐烂后成为肥料。

林地清理后,每年6月份劈山抚育一次,劈除林内杂草灌木。

5.3.2.2林地垦复:

坡度平缓的林分,实行翻垦林地,清除历年竹伐蔸、老竹鞭,以改善毛竹行鞭孕笋的土壤环境。

于新竹抽叶后的7-8月间翻垦一次,深度要求30厘米以上,将杂草翻埋土内,并深埋跳鞭。

5.3.2.3号竹:

对新发的毛竹进行号竹,标明发竹年月。

5.3.2.4施肥:

一般每亩施尿素30公斤或油菜枯饼100公斤,秋季施入,采用株穴施,即在立竹上坡方向距竹基部30厘米处挖施肥穴,穴深20厘米,施入化肥,立即复土埋实,饼肥于出笋大年新竹开枝展叶后的夏季施入,采用林地开沟埋肥,即按间距一米开水平条沟,沟深20厘米以上,一米长沟内投肥约0.25公斤,投肥后及时复土。

5.3.2.5抚育管护:

冬季冰雪损害严重的竹林,实行钩梢,于10-11月进行,当年新竹钩梢,留枝15盘以上,以减少冰雪灾害损失。

5.3.2.6定量留笋养竹:

严格控制挖冬笋,选择大径级健状竹笋留养成竹,以保证竹林新竹的增长量,小径级竹笋和出笋后期的竹笋,均应在挖笋后,做到回土填穴。

5.4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为一年(2013年)。

5-6月份完成林地清理和号竹;7-10月份完成垦复;11月份完成施肥和钩梢。

第六章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

总投资275.54万元,其中用于毛竹林林地清理38万元,砍杂38万元、垦复114万元,竹林施肥、竹腔(蔸)施肥38万元,号竹3.04万元,林区作业道路48万元,其它费用15.5万元。

6.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75.5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5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5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万元,自筹55.54万元。

第七章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1)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质量得到提高。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可提高0.03个百分点。

(2)水土保持

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得到维持和加强,其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均得到优化和增强,对改善项目区的自然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据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相关资料测算,每公顷毛竹林可以蓄水245.6吨,按每吨水15元计算,3800亩的林地的蓄水效益为93.3万元;每公顷毛竹林可以减少土壤侵蚀33.9吨,保土效益按每吨8元计算,3800亩的林地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为10.8万元;每公顷毛竹林可以保肥67.8吨,每吨肥料按2元计,保肥效益可达5.4万元。

可见,项目建设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保肥等方面效益明显。

7.2经济效益

毛竹低改完成后,年新增立竹9.5万根,增加销售收入114万元,剩余尾料收入8.2万元,年产笋量净增380吨,增加收入76.3万元,共产生产值198.5万元,利润134.8万元。

产业可带动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毛竹低改3800亩,需用工12350个,使林农增收85万元。

7.3社会效益

⑴项目建设将加快林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步伐,有利于提高林地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⑵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大量优质竹材,从而提高林农经济收入,振兴林区经济,加快林农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⑶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与此同时还能提高我县林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县林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县“林木业生产向高效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示范和样板作用。

⑷项目建设每年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垦复、施肥、等林业生产,为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

7.4风险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社会等风险,这些风险对项目构成一定的威胁,甚至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评估风险程度、提出风险防范对策,有利于优化项目方案、实现项目目标。

7.4.1自然风险因素

⑴森林火灾。

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项目周边发生森林火灾,可能会给树木造成毁灭性破坏,直接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

⑵森林病虫害。

当地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及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重则导致树木死亡,直接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

⑶其它自然灾害。

偶发性的旱灾、水灾、冻害等自然灾害对树木产生危害,直接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

7.4.2资金风险因素

⑴配套资金及自筹资金风险。

配套资金不到位,将影响项目的正常实施。

另外,自筹资金出现缺口,也直接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⑵物价风险。

肥料、农药、劳工等单价的上涨,将增加项目预计成本,使项目投资出现缺口,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

7.4.3经营管理风险因素

⑴组织管理风险。

项目组织管理是项目支撑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管理体系缺乏或混乱,预期目标将无法实现。

⑵林业技术推广风险。

如果沿用粗放型的林业生产技术,而不全面推广使用集约型经营技术,将影响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7.4.4宏观政策风险因素

⑴林业政策风险。

如果国家和省里调整了对林业的扶持政策,将对项目的收益产生影响。

⑵林业税费风险。

林业生产需缴纳相关的税费,如果税费征收标准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

第八章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成立“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林业局局长担任,成员包括县林业局、财政局、大砻下林场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8.2技术保障

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以江西省林科院毛竹研究所和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试验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

江西省林科院毛竹研究所是融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非盈利性独立机构。

长期开展毛竹的生产研究工作,其中毛竹竹腔施肥研究在全国先列,在江西省取得巨大成功。

亚林中心系中国林科院所属的融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非盈利性独立机构。

长期开展毛竹、杉、松、油茶、亚热带主要阔叶用材树的选育和培育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研究成果。

上述单位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8.3组织保障

8.3.1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切实落实各项工程建设,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8.3.2机构设置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江西省分宜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林业局局长担任,成员包括县林业局、财政局、大砻下林场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2)建立项目办公室。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建设办公室,建设办公室设在分宜县大砻下林场内,配正、副主任各一名,办公室主任由林场场长兼任。

办公室下设行政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和物质采购部。

8.3.3机构职能

项目建设办公室。

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等工作。

行政财务部。

负责项目实施计划的编制,同时负责项目实施、财务管理、资金结转、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生产技术部。

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进度、建设成效、工程质量情况的技术指导,同时负责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培训。

物质采购部。

负责项目建设所需种苗、生产资料及其他物质的采购和管理。

8.4资金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