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9924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PCR常见问题

1.假阴性,不显现扩增条带

PCR显现假阴性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觅缘故:

1)模板:

①模板中有杂蛋白;②模板中有Taq酶抑制剂;③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量;④模板核酸变性不完全。

2)酶:

酶失活或反映时忘了加酶。

3)Mg2+浓度:

Mg2+浓度太高可降低PCR扩增的特异性,浓度太低那么阻碍PCR扩增产量乃至使PCR扩增失败而不出扩增条带。

4)反映条件:

变性对PCR扩增来讲相当重要,如变性温度低,变性时刻短,极有可能显现假阴性;退火温度太低,可致非特异性扩增而降低特异性扩增效率退火温度太高阻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而降低PCR扩增效率。

5)靶序列变异:

靶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阻碍引物与模板特异性结合,或因靶序列某段缺失使引物与模板失去互补序列,其PCR扩增是可不能成功的。

2.假阳性

假阳性:

显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

常见缘故有:

1)引物设计不适合:

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此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

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显现假阳性。

需从头设计引物。

2)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

这种污染有两种缘故:

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致使假阳性。

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式解决:

操作时应警惕轻柔,避免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

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必然的同源性。

可相互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增出PCR产物,而致使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式来减轻或排除。

3.显现非特异性扩增带

PCR扩增后显现的条带与估量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同时显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

非特异性条带的显现,其缘故:

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

二是Mg2+离子浓度太高、退火温度太低,及PCR循环次数过量有关。

三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显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那么不显现,酶量过量有时也会显现非特异性扩增。

其计谋有:

必要时从头设计引物。

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

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纳二温度点法。

4.显现片状拖带或涂抹带

PCR扩增有时显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

其缘故往往由于酶量过量或酶的质量差,dNTP浓度太高,Mg2+浓度太高,退火温度太低,循环次数过量引发。

其计谋有:

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

②减少dNTP的浓度。

适当降低Mg2+浓度。

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二、一代测序结果常见问题及分析

原始数据图片为:

图1

分析后无干扰峰的常规序列图为:

图2

常见问题有:

1.钉子峰

图3

产生缘故:

样品或毛细管内有气泡或尘埃、结晶等固体小颗粒反射激光,所以信号很高,而且所有波长(4色)都有。

解决方法:

灌胶时不要产动气泡;利用过的毛细管在取下一段时刻后,从头安装前要清洗;要常常擦去尘埃;样品纯化干净。

2.PCR产物测序时显现重叠峰

1)单一名点(图4)或两个位点(图5)的碱基缺失致使测序结果移码

图4

图5

产生缘故:

碱基缺失常见在PCR产物中,专门是从基因组中扩增取得的PCR片段,如上图所示,单一名点或两个位点的缺失会致使测序结果移码,阻碍碱基的判读。

解决策略:

①将PCR产物克隆到质粒(如T载体)中挑单克隆测序,或将PCR产物进行PAGE纯化(至少琼脂糖充分电泳后切胶纯化)后再进行测序。

或利用反向引物继续测序,以矫正缺失位点并达到测通的目的。

②若是能够确信该PCR片段中不该该有缺失的位点,那么能够改变PCR反映条件,从头扩增。

2)测序引物碱基缺失

图6

产生缘故:

测序引物有碱基缺失(一样是引物的5'端缺失),和模板的碱基缺失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模板碱基缺失一样是在一段正常测序序列后才显现移码,而引物碱基缺失的话,那么从测序一开始就显现移码,表面在图形上即是一开始确实是严峻的峰形重叠。

解决策略:

从头合成引物,或将引物进行PAGE纯化。

3.克隆测序时显现峰形重叠

图7

产生缘故:

所挑选的重组子不是单克隆,所提供的测序用质粒中含有两种以上插入片段不同的质粒;或是送测序的菌液污染。

解决策略:

从头挑单克隆的菌落(划线分离单菌落),提质粒或送菌液再次测序。

4.样品有杂合/突变位点

图8

产生缘故:

范本中有杂合型突变,也就说范本本身在那个位点显现突变;或是从基因组中扩增出来的杂合位点。

若是范本有杂合突变或缺失,那么测序图形中其他的位点一样都是单一的峰形,然后突然在某一个点显现重叠峰(如图中箭头所示)。

解决策略:

建议将DNA片段克隆到载体再测序。

5.PolyA/T结构

图9

图10

产生缘故:

如图9、10所示,在PolyA/T结构显现后,测序酶容易在模板上滑动,致使PolyA/T结构后的峰形变得杂乱,显现移码现象。

解决策略:

利用反向引物对模板进行测序,测到该poly结构处,即可完成模板全长的拼接。

6.G/C特殊结构区

图11

产生缘故:

序列中存在一个GC特殊结构区,在该区域后,信号迅速减弱。

上图的下半部份是对测序反映进行优化后的测序结果,在GC特殊结构后,测序信号取得必然程度的改善,可是离一样的测序结果仍是相差甚远。

解决策略:

针对该类型的模板,一样应从反向进行测序,然后在该特殊结构区周围将两个方向的测序结果拼接起来,取得完整的序列。

7.基因中含有重复序列

图12

产生缘故:

样品中含有重复序列致使的测序结果和PolyA/T的结果一样,会致使复制框滑动,较短的重复序列会致使测序结果显现移码;而较长的重复序列会使信号衰减。

解决策略:

反向测序有时能够顺利的通过重复序列区域(但不是必然都能够),通过量次的测序结果比对,拼接能够取得全序列结果。

8.背景峰杂

1)模板杂

图13

产生缘故:

与目的片段条带大小只相差几个碱基的非特异性PCR扩增产物是无法用肉眼区分开的。

可是DNA测序反映灵敏而客观,能够直接反映出模板本身的情形。

如上图所示,该反映的背景信号较高,无益于碱基的判读。

解决策略:

改变PCR条件,从头扩增。

或能够将该PCR产物克隆到质粒中,初步挑选后进行单克隆测序。

2)引物不纯

图14

产生缘故:

引物不纯造成移码现象,与模板杂在峰图上均表现为背景峰杂,可是引物不纯在峰图上表现的更有规律,一样在每一个主峰前都有一个同一碱基的小峰。

解决策略:

从头合成引物,或将引物进行PAGE纯化后再进行测序。

9.模板不单一

1)菌液为非单克隆

图15

产生缘故:

上图是pGEM-T载体测序的结果,在83位点处测序结果显现双峰,即测序结果在载体部份很准确,而进入插入片段后显现双峰的情形。

这是由于在接种时没有挑单菌落致使的,当两个以上的正常的克隆(插入片段方向相反),或正常克隆与空载体混在一路,而通过酶切和PCR鉴定很难看出异样,尤其在T-A克隆时常常碰着。

解决策略:

从头涂平板挑单菌落测序。

需要注意的是,从头进行PCR反映或酶切鉴定仅能证明该克隆含有插入片段,并非足以证明模板的单一。

2)PCR产物不纯

图16

产生缘故:

在197bp前测序峰表现为杂或有明显套峰,且在197bp位置有一个高高的A峰,那个A峰标志着此PCR产物中有一个片段大小为200bp左右的小片段。

(注:

PCR产物测序都是以A顶峰终止。

解决策略:

对PCR产物切胶纯化,再进行测序。

10.回文结构

图17

产生缘故:

位点94至137是一个回文结构,该结构致使后面的信号衰减,显现错误的判读。

解决策略:

利用反向引物对模板进行测序,测到该回文结构处,即可完成模板全长的拼接。

11.酒精峰和染料峰

图18

产生缘故:

Bigdye测序反映试剂盒(BDT)中的bigdyemix稀释过度显现染料峰,纯化的酒精没有挥发干净那么会显现酒精峰,一样情形下如此的峰形显现在前200bp的某部份,大部份情形下是不阻碍测序结果的。

解决策略:

从头安排反映。

12.测序一开始就显现双峰

图19

产生缘故:

①样品本身被污染,这常常发生在样品为质粒和菌液的情形中。

当利用通用引物测序时,若是恰好和样品中的几个质粒均能结合,那么就会显现这种情形,而且在同一名置上还可能有不止两个峰形。

②样品不是单一模板,这常常发生在样品为PCR产物的情形中。

通常PCR样品含非特异性扩增,存在两条分子量很接近,采纳琼脂糖电泳无法分开的条带,在测序时容易发生这种情形。

③样品中存在两个引物结合位点,这常常发生在样品中存在重复序列的情形下。

当引物恰好设计在重复序列中时,那么在重复序列之外的部份就会显现双峰的情形。

解决策略:

①划平板挑取单克隆测序;②优化PCR体系或克隆后测序;③选用特异性引物。

13.PCR测序结果显现N值

图20

产生缘故:

该结果信号很强,峰型整齐,可是在该测序结果中有多个位置有重叠峰,显现N值。

造成该情形的要紧缘故极可能是该PCR产物中有突变体的存在。

在每一个突变位点上有一个重叠的峰,由于仪器无法正确识别该处的碱基,就只能以N值代替。

解决策略:

暂无较好地解决方法

14.瀑布效应

图21

15.大分子荧光物质污染

图22

16.轻微荧光污染

1)

图23

2)

图24

17.宽峰

图25

18.测序结果无信号

图26

产生缘故:

在确认引物、质粒抽提浓度、反映安排等条件无问题的情形下,测序结果峰型杂乱且信号值小于100的结果;现在那么判定结果为测序无信号。

两次测序无信号,那么会取消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