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051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6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建国初的经济建设并不了解,对于经济问题学生既不太关注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同时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主题是工业化的起步。

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

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内容;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史实;

目标2:

分析归纳“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原因。

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重点、难点)

目标3:

小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重点、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1954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工业化是选样一回事?

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

实施过程怎样?

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了解一五计划的情况。

1、新课讲述

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实施背景原因

探究与分享:

(出示材料)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形势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党败

退台湾掠

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白银

1520两

15.8万吨

0.29公斤

美元

1573万元

材料三: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35万吨

754%

46.2%

6649万吨

105%

7.4%

棉花

130.4万吨

193.3%

53%

粮食

1.6万吨

49%

79.3%

……

……

……

材料四:

中国、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对比表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字材料和表格,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以上四个材料分别表明了什么?

材料一表明:

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

材料二表明:

物质紧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材料三表明: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材料四表明:

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从上面的四个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虽然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发展工业。

因此,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

小结:

一五实施背景:

①物质紧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经济基础差;

②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

③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工业落后。

2、一五计划的实施

目标:

为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时间:

1953年开始,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3、一五计划的成就

重工业成就:

(三大投产)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

交通运输成就: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三十余条;川藏、表藏、新藏三条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三路一桥)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4、影响: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一届人大召开:

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

2、第一部宪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经过人民代表认真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内容:

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影响:

一届人大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基础设施落后。

在这种背景下,党和国家开始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并于1952年完成恢复任务。

国民经济恢复后,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还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强国梦缘起——一五计划的背景

1.国民经济的恢复

2.工业基础的薄弱

(二)强国梦奠基——一五计划的实施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一五计划”的成就

(三)强国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人大制度的探索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板书设计2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