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007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

《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03章 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docx

第03章章末测试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八年级上第3章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B.

C.

D.

2.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D.③④①②⑤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的室内

A.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C.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4.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6.如图所示,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

C.升华D.凝华

7.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饮料里加冰块是因为冰熔化时放出热量

B.寒冷的冬天,窗户上的霜是窗外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沸腾时温度升高

D.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漏水”,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9.图甲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C.第10min后,水继续吸热

D.实验时的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10.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11.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

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

12.根据下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进铜水中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也可以使用

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二、填空题

13.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发生了_______现象;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______现象。

1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5.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

小明探究的问是:

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是否有关。

16.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

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17.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人们喜欢采取烟熏、风干或暴晒等传统方式制作腊味(鱼、肉等食品)。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些做法中,新鲜的鱼、肉等食品都需要_________热,使其中的水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学-科网

18.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____吸热所致。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___(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20.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三、简答题

21.在炎热的夏天,将茶叶包装后放入冰箱,用低温的方法储存,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1)如图所示,看漫画、读信息,回答问题,解释图中茶叶包装表面“汗”产生的原因。

(2)过一会儿,发现茶叶包装表面的“汗”又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

(3)寒冷的冬天,外面气温﹣20℃以下,但室外的雪人慢慢地变小了,这是为什么呢?

四、实验题

22.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为完成这个实验,她准备的器材有: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

(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把装有初温为_________℃(如图乙所测)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等冰完全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丙,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

冰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3.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

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_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__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解析】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B。

4.A【解析】A.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所以A正确;B.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所以B错误;C.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所以C错误;D.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所以图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所以D错误;故选A。

5.B【解析】A、给头发吹热风,加快了空气流动,提高了温度,所以加快了水分的蒸发;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使周围的空气流动变慢,减慢了酒精的蒸发;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蒸发。

故选B。

6.B【解析】根据题意知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是液化现象,故选B。

7.A【解析】A.海水汽化成水蒸气,且汽化是吸热过程,故A正确;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水滴,故B错误;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成小冰珠,故C错误;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成雨水,故D错误;故选A。

8.D【解析】A.熔化吸热,在饮料里加冰块是因为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故A错误;B.寒冷的冬天,窗户上的霜是窗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C.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漏水”,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故D正确。

故选D。

9.C【解析】A.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水温达到97℃时,温度不再升高,即水的沸点是97℃,故B错误;C.第10min后,温度达到沸点,水继续吸热,温度不再升高,故C正确;D.水的沸点低于100℃,说明实验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D错误;故选C。

10.D【解析】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排除选项C;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排除选项A;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排除选项B。

故选D。

11.C【解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

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温度低,屋外的水蒸气遇冷的琉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外面;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温度高,是屋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琉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内表面;故选C。

12.C【解析】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由表格数据知道,钨的熔点是3410℃,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所以不易熔化,故A正确;由于铜水的温度最低是1083℃,高于金的熔点1064℃,所以当金掉到铜水中,超过金的熔点,还能继续吸热,故金会熔化,故B正确;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在–40℃时水银处于固态,所以,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物体温度,故C错误;由表格知道,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故D正确,故选C。

15.温度

【解析】根据题意,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

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即除了温度不同外,水的质量、表面积,空气流速都是相同的,所以小明探究的问是:

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

学科,网

16.不变吸热水银

【解析】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这是沸腾的最主要特点。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

由于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不能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17.吸汽化

【解析】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人们喜欢采取烟熏、风干或暴晒等传统方式制作腊味。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些做法中,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加快空气流动速度等方式使新鲜的鱼、肉等食品中的水分蒸发掉了,发生了汽化,汽化吸热,所以制作这些食品都需要吸热。

18.液化汽化(蒸发)熔化

【解析】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镜片的温度低,而室外的温度高,所以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所致;

熔化也是吸热过程,所以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所致。

19.升华凝华霜

【解析】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即发生了凝华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解析】

(1)由图知道,茶叶包装表面“汗”产生的原因是:

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茶叶包装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茶叶液化形成小水珠;

(2)炎热的夏天,气温较高,所以茶叶包装表面的“汗”很快蒸发了,所以,“汗”就消失了,蒸发现象是汽化现象的一种。

(3)冰的熔点在0℃左右,外面气温–20℃以下,所以雪人不可能熔化,雪人慢慢变小的原因是:

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2.

(1)停表

(2)–4慢(3)温度不变(4)吸收移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5)晶体

【解析】

(1)由于冰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外,还需要用停表来记录时间;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的下方,是零下,示数为−4℃;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由图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只需移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便可验证结论;

(5)由图BC段是冰熔化的过程,此过程中冰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