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展示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指出重难点。
1.通过自主回顾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熟记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
2.通过自主回顾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概念,熟记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4.通过小组合作熟练运用“三行式”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进入今天的学习
引导有目的的学习
预习回顾请景导入
【自主回顾】:
对于化学反应N2+3H22NH3△H<0
(1)书写用NH3、N2、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表达式;指出相同条件下三种物质同向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2)书写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平衡转化率表达式。
(3)分别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的反应速率如何改变?
化学平衡是否移动?
向哪个方向移动?
a.升高温度b.恒容时再通入氮气
c.向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氩气d.使用催化剂
(4)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有哪些?
板书答案,自我纠错,提出疑问
学生通过自主回顾通过自主回顾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熟记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
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概念,熟记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精讲点拨
当堂达标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课题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增加水的量或升高温度,可以加快镁跟水的反应速率;②增加硫酸的浓度,一定可以加快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速率;③对于反应CaCO3(s)CaO(s)+CO2(g),增加CaCO3的量,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而增加CaO或CO2的浓度,则可以加快逆反应速率;④对反应3H2(g)+N2(g)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固定体积),充入氦气,压强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⑤对于反应3H2(g)+N2(g)2NH3(g),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加快。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⑤
小结: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及应注意的问题
先自主完成题目,再小组讨论,合作得出结论
(1)对固体、纯液体浓度可看成是一常数,改变它们的量的多少对速率无影响。
(2)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时,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3)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
充入惰性气体→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压时: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先自主完成题目,再小组讨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掌握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及应注意的问题,如
课题二、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
例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
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该反应为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理由。
(3)830℃,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1mol/L,c(H2O)=0.3mol/L,c(CO2)=0.1mol/L,c(H2)=0.5mol/L,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4)第(3)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求CO2的平衡转化率。
小结:
1.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
✧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
2.平衡常数K的应用:
3.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常用方法
论,合作得出结论
1.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只受温度影响
放热反应: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增大。
吸热反应: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减小。
2.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
(2)判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是否达到平衡,可用K与浓度商(用Qc表示)的比较来判定。
当Qc=K时,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Qc>K时,可逆反应向左进行;
当Qc3.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常用方法:
三行式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应用及计算
课题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例3.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
nA(气)+mB(气)pC(气)△H>0处于平衡状态(已知m+n>p)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时,[B]/[C]的值减小;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③加入B后,A的转化率变大;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⑤充入C后,A,B的物质的量增大;⑥充入氩气,n(C)不变
A.③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全部
小结: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先自主完成题目,再小组讨论,合作得出结论
1、改变浓度时,只有改变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2、固体、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常数,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平衡不发生移动。
3、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系数相等的反应,压强改变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4、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
充入惰性气体→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时: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物质浓度减小→可逆反应的分压减小→平衡向气态物质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及注意事项
课题四、化学平衡的判别依据
例4.在一定条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NO2N2O4,下列状态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υ正=υ逆≠0时的状态
B.NO2全部转变成N2O4的状态
C.c(NO2)=c(N2O4)的状态
D.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
E.混合物中,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F.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小结:
化学平衡的判别依据:
①本质标志——v正=v逆
给定的可逆反应:
mA(g)+nB(g)pC(g)+qD(g)
用同一物质(如A)的正、逆反应速率表示时:
用不同物质(如A、B)的正、逆反应速率表示时:
②利用“变量”与“不变量”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先自主完成题目,再小组讨论,合作得出结论
1、本质标志——v正=v逆
用同一物质(如A)的正、逆反应速率表示时:
v正(A)=v逆(A)
用不同物质(如A、B)的正、逆反应速率表示时:
v正(A):
v逆(B)=m:
n或v逆(A):
v正(B)=m:
n
2.间接标志——“变量”不再变化的状态。
①各组成成份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份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气体的颜色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⑤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系数不等,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保持不变。
掌握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
【当堂达标】
1.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s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_________。
2.反应2X(g)+Y(g)2Z(g)△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B.T1p2
C.T1>T2,p1>p2D.T1>T2,p1
3.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O2(g),发生如下反应:
2NO22NO+O2,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混合气中NO2、NO、O2物质的量之比为2:
2:
1
D.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2nmolNO2
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SiF4(g)+2H2O(g)SiO2(s)+4HF(g) ΔH=+148.9kJ·mol-1。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v消耗(SiF4)=4v生成(HF)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d.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2)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表中t2>t1)所示。
反应时间/min
n(SiF4)/mol
n(H2O)/mol
0
1.20
2.40
t1
0.80
a
t2
b
1.60
通过a或b的值及化学平衡原理说明t1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_
。
(3)若只改变一个条件使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变大,该反应_______(填序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是减小压强造成的
d.一定是升高温度造成的
e.SiF4的平衡转化率一定增大
自主完成题目
检测本节学习效果,获得学习的快乐,找出不足及时弥补
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和锻炼,在心理上逐渐趋于理性,认识事物的能力得到加强,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初中和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有些化学反应可以自动发生,而有的则不能,但不知道为什么;已经有了化学平衡的概念,但不会定量描述;已经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别,但不能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本章在学生通过第1章的学习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之后,带领学生从化学热力学的反应方向和限度以及化学动力学的反应速率视角深入研究化学反应,引入定量的物理量,并分析两方面因素对实际化工生产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效果分析
1.学生参与状态。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谈话、大胆质疑、踊跃点评等;学生很投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
2.学生的交流状态。
学生能进行多样的交流与反馈,有良好、有效合作氛围,学生愿意互相交往,能够与其他同学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
3.学生的达成状态。
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能熟练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学会了利用本质标志和部分间接标志判断化学平衡;会利用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选择化学反应的适宜条件。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在内容上如此多的定量探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