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644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docx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修辞手法

201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

修辞手法

201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

修辞手法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常用修辞

(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二)、拟人(三)、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四)、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再举几个例子: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

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五)、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六)、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七)、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八)、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九)、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十)、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十一)、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

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

“(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

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二、附、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1、投笔:

班超家境贫寒,以帮官府抄写文书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檀道济是南宋大将,权力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楼兰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

从军行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

苌弘是周朝贤臣,被栽赃流放。

他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

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

西王母每次出行,都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

“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

指在劳劳亭送客唱的歌。

劳劳亭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

屈原《楚辞河伯》:

“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

“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如:

李货《南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

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

《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

《淮南子》:

“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

“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

《说文解字》中说:

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7、瑟瑟:

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

《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31梅花落——曲调名。

如: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32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3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如:

“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3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3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三、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1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表达的意思是:

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8).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11)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2.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

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

②简远美。

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③含蓄美。

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3迭字:

迭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