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617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docx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

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4分)

7、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

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

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

为什么?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

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

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①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②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③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夜怀吴中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

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孤雁二首(其二)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矰缴(zēngzhuó)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

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

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

试举两例说明。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节的情景。

(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试说明你的理由。

(4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

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

为什么?

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

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1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2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⑵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请简析“长安一片月”一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

(2分)

(2)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

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

为什么?

(4分)

2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挼”;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2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

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

    

(1)解释“屏却”一词,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3分)

(2)请分析“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三句的意境。

(3分)

26、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

①蘋:

一种水草。

②酲:

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②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

浩初上人:

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

(3分)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

请扼要回答。

2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0、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锦          薛莹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

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3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

此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心中之“喜”的。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

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3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么?

三四句于送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

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

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

(2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

(4分)

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

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3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6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

具体身世末详。

②高适(700—765),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

③曛:

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

⑴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

有何作用?

(3分)

⑵送别诗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

(3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

试作简要赏析。

3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

(1)答: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

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答: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

(1)答:

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答: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B。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3.答: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4.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5.答案举例: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

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

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

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6.答:

(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

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

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

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

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

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

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

7.答:

(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