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319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docx

汇祥二期基础论证报告1

重庆市远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香芷汀兰二期

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二O一三年三月

 

重庆市远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香芷汀兰二期

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

编号:

2697(2010)S

 

设计:

校对:

审核:

 

工程设计证书:

甲级A150000190号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二O一三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三.设计依据

四.基础布置情况

五.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六.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必要性

七.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可行性

八.结论

附:

桩护壁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拟建香芷汀兰小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用地性质为住宅及商业用地。

二期地块南北向约长210m,东西向宽220m,呈较规则矩形。

兰馨大道南侧,兰桂大道北侧,用地北侧,西侧为未开发居住用地。

该项目用地面积约52606m2,由多栋多高层洋房,运动会所及幼儿园和地下车库组成。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等级)等级为二级。

基础设计等级运动会所为甲级,其余楼栋均为为乙级。

.

香芷汀兰二期平面图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部位,原始地形为北西高南东低,南部存在一北东——南西向的沟谷。

经后期规划开发人工平场改造,地形已大大改变,场地北侧和西侧均有已建成的市政道路,中部有一人工平场开挖的基坑,四周形成2~10m的基岩或填方边坡。

场地南东侧的沟谷由填土部分堆填形成边坡并围护成一带形低洼地带,填方边坡坡底高程318.49~319.36m,坡顶高程332.35~340.34m,坡高13.86~20.98m,坡角20°~40°。

地形北高南低,地势总体较平坦,地面高程318.91m(ZK38)~352.34m(ZC1),相对高差33.43m。

2、气象及水文

重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冬季暖和多雾。

多年平均气温18.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最高气温42.9℃(2006年8月15日),最低气温-3.1℃(1992年1月16日),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降雨量1079.4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达1378.3mm,最小年平均降雨量783.2mm,最大日降水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其中69%集中在5~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mm,因大气污染,时有酸雾酸雨发生,常年风速较小,以偏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28.4m/s。

拟建场地位于浅丘斜坡地带,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

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及附近未见地表水体。

3、地层岩性

拟建场地内地层经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残坡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

现将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素填土(Q4ml):

黄褐色、灰黄色、灰褐色,主要由砂、页岩碎块石及其风化物和少量粉质粘土等组成,碎块石粒径一般20~500mm,最大可达1200mm,含量20%~40%,稍湿,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现有填方边坡附近,回填时间3~5年。

2)粉质粘土(Q4el+dl):

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分布于原沟谷位置及两侧,沟谷较厚,两侧较薄

3)页岩:

灰黑色、深灰色、褐黄色、黄绿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成分较重,偶见灰绿色钙质团块,深灰色页岩中偶见介壳类化石。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各个钻孔均有揭露,钻孔揭露单层厚度0.30m~16.15m。

2)砂岩:

灰白色、灰褐色及灰黄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许云母等,钙泥质、泥质胶结,胶结程度一般,偶见含泥质条带。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绝大部分钻孔有揭露,钻孔揭露单层厚度0.85m~12.40m。

4、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龙王洞背斜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95°,倾角12°。

拟建场地开挖的基岩边坡中可见两组裂隙:

①162°∠86°,裂面平整,张开1~2mm,延伸0.50~2.00m,结合差,间距一般0.80~1.50m/条。

②80°∠81°,延伸长度2.00~4.00m左右,裂隙宽1~3mm,裂面较平整,结合差,间距一般1.00~2.00m/条,均属结合差的软弱结构面。

另外,在钻孔岩芯中也可见到倾角70°~85°或近直立裂隙,裂隙面平整,铁锰质浸染。

场地内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5、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形北高南低,北侧及西侧为市政道路,其配套的地下管网齐全,地形有利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排泄。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表层松散土层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地势低洼的南侧沟谷汇集排泄。

场地内的人工填土结构松散,为透水层,下伏粉质粘土孔隙不发育,基岩裂隙不发育,以页岩为主,粉质粘土及基岩为相对隔水层。

大气降水降至地表后,沿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的孔隙下渗,沿基岩面运移,在基岩面低洼地带富集,在南侧冲沟地带排泄。

勘察期间,场地南侧冲沟两侧填土边坡坡脚有线状地下水渗出,在沟谷地带形成湿地,水量较小。

根据地表调查及施工钻孔水位观测,场地地下水相对贫乏,在原始地形较高的丘包及斜坡地带,无地下水分布,在原始地形为沟谷的低洼地带有少量地下水富集。

利用初勘水质简分析试验成果,地下水类型为HCO3·SO4-Ca型,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Ⅱ类环境水判定: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砼结构微腐蚀性;按地层透水性: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砼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6不良地质作用

据地面调查,拟建场区已大致平场,地形较平缓,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

在局部开挖形成的基岩陡坎处可见小规模的风化、裂隙切割的掉块,南侧沟谷两侧填土边坡坡肩地带有松动变形,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

三、编制依据

(1)《汇祥·林里3000项目一期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2010年11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

(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四、基础布置情况:

4.1建筑总图布置

4.2基础平面布置图

4.31-1剖面示意

4.42-2剖面示意

注:

地下室侧墙外填土需待地下室结构主体形成以后,分阶段均匀密实回填,以免造成地下室外侧回填土的滑移、垮塌。

五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指标

名称

天然重度

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

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基底摩擦系数

抗拉强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

泊松比

kN/m3

MPa

MPa

kPa

μ

MPa

MPa

MPa

MPa

MPa

粉质粘土

19.5*

/

/

/

0.25

/

0

25

/

/

/

泥岩

强风化

25.50*

/

/

300*

0.30

/

/

/

/

/

/

中等风化

25.90

11.20

7.50

4066

0.40

0.16

0.66

32.10

1778

2753

0.32

砂岩

强风化

24.50*

/

/

500*

0.40

/

/

/

/

/

/

中等风化

24.37

25.2

19.0

7484

0.60

0.81

2.58

38.0

4857

6987

0.16

六、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必要性

1、场地岩层大部分埋藏较浅,稳定性好,且岩石承载力较高。

采用人工挖孔桩单桩承载力高,桩基础数量较少。

2、拟建场地现状地面起伏较大,场地内由于建筑使用要求,形成了多段挡墙(采用建筑物钢筋砼挡墙挡土),且拟建场地距市政管网较近。

采用人工挖孔桩对周边的挡墙扰动较小。

3、拟建场地内没有泉点等地下水露头点,贮水条件较差,地下水贫乏,地下水和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人工挖孔桩有较好的施工条件。

4、拟建运动会所位于场地冲沟内,场地狭小,且高差较大,机械钻孔设备的运送、搭设、操作困难。

5、场地局部岩层埋深较深处,岩层倾斜度较大,桩基周边容易出现一边岩石,一边土体的状况,采用机械钻孔施工时,容易出现偏钻现象,影响桩基施工质量。

6、场地岩层落差较大,部分区域岩层倾斜度大,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时,很难判断桩基嵌岩深度,故宜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七、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可行性

1、拟建场地大部分区域岩石出露,仅局部区域埋藏较深(最深处岩石埋深为25m),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时,可以承受桩身周边的岩土压力。

2、拟建场地内没有地下水,贮水条件较差,不会发生淹井现象,同时发生井涌(流泥)的可能性较小。

3、根据地勘资料和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中的岩土体不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性的物质。

4、上部结构柱、墙截面较大,根据承载力要求,桩身直径较大(深回填区域,桩基直径均大于等于1米),工人开挖桩孔时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5、桩身成孔过程中,随时监控桩孔内的空气质量,当孔深超过5m时,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

6、桩孔施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有害有毒气体。

7、孔口四周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小于0.8米。

8、桩距小于2.5米时,采用间隔开挖。

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小于4.5米。

9、孔内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配设自动卡紧保险装置;电葫芦采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吊能力。

10、挖出的土石方及时远离孔口,不堆放在孔口周边1米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11、拟建场地附近既有建筑物基础已有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有成功施工经验可供借鉴。

八、结论

由于拟建场地大部分区域岩石出露、地下水贫乏,同时为了减少对周边道路和管网的影响,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结论:

拟建场地内的桩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实施。

建议施工单位在进行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安全性论证。

附录:

桩护壁计算书

取1.2m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深25m,用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采用C30,每节高1.0m,土的天然重度r=19.5KN/m3;内摩擦角为ψ=25o,不考虑粘聚作用(c=0),则混凝土护壁所需厚度为:

最深段的总压力P=γhtg2(45o-25o/2)=25x25xtg2(32.5)=253.66N/㎡

用C30混凝土,fc=14.3N/㎜2,D=1.2m

故可得护壁厚度t=KpD/(2fc)=1.65x253.66x120/(2x14.3x103)=1.76cm<10cm

护壁最小构造厚度为10cm,故采用10cm。

为安全考虑,再增加适量Φ8mm钢筋,间距200mm。

以此最不利桩为代表其余桩基础护壁参照此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