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220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docx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调查研究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调查研究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在施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为例

摘要: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业已半年有余,尚未找到成熟而稳定的运行方式。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的十几所学校,我们发现财务运行压力大、配套硬件设施不足、食堂工作人员量少质劣、监督工作失位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该计划的顺利推行。

如今,在承接贵州省大力推广的“四统”模式基础上,加强监督、调整资金政策,并因地制宜地落实“营养”二字,当是镇远县发展、完善该计划的首选之策。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问题;对策

一、课题综述

(一)课题背景

2011年10月26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正式通过,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或者“营养餐”)也由此正式推行。

(二)研究目的

1.深入基层,掌握一手资料。

“营养改善”计划推行半年有余,虽未完全步入正轨,但制度上的漏洞、施行中的问题多多少少浮出了水面。

深入基层,从政策的受益者和执行者处挖掘出第一手的真实信息,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大有裨益。

2.找出问题,分析对策,提供参考。

从特殊案例中抽出一些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或者可能面对的问题,然后从大学生的角度客观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这是此次课题调研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营养改善”计划的出台和实施本是为了改善经济水平较低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其本身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一来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二来也更好地满足了正处于身体成长关键期的孩子们的营养需要。

我们不否认这项政策的制定初衷和实施效果都是很好的,但也必须承认,这项政策在落实中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学校财务运行压力增大(以黔东南州镇远县J初中为例)

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增加了学校财务运行的压力。

1.资金到位严重滞后与计划实施的迫切性产生了矛盾。

贵州省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

从2011年秋学期开始,在全省连片特困地区65个县启动“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

而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但实际情况却是:

2011年秋学期的专项资金(按50天记,全县共399万)到2012年三月份才正式下拨,而2012年春学期的专项资金直到当年7月初仍然分文未发。

计划的推行、检查和汇报工作确是按照规定如期展开,可在存在如此大资金缺口的情况下,强迫学校“为无米之炊”,却也给其财务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配套设施无资金支持

上文中已提到,食堂配套硬件设施严重短缺,这正是由于财政在配套设施方面没有专项资金支持。

按照规定,每位学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补助必须全部吃进肚子中。

但伴随这“3元钱”而来的另一笔费用却无人“认领”:

包括食材的运输费,烹调所必须的油盐酱醋等配料费用,燃炉生火所需的燃料费,配套硬件设施维修、翻新所需的费用,部分学校因就餐人数增加购买餐具和桌椅的费用以及部分原先不供餐的学校兴建食堂方便学生就餐的费用。

当然,这个漏洞最终还是要学校来补。

3.镇远县中小学已经普遍施行“校财局管”政策,学校每月底都需要到教育局报账,伙食支出也不例外。

报账需要提供正规发票,但学校在菜市场购买的蔬菜、鲜肉、粮油、鸡蛋等又往往没有发票。

因此,学校需先到国税局凭借收据代开发票,并缴纳3%的增值税。

这笔开支虽然数额不大,但并不合理,并不应该由学校来承担。

以J初中为例:

全校共有280名学生就餐,按照每名学生每天3元钱的补助标准,2011年春学期(按50天计算)共需资金42000元,再加上上文提到的为配合“营养改善”计划推行而衍生出的费用,一个短学期食堂所需花销大约在45000—50000元。

这个数额对普通农村小学来说显然是无法预支的。

(二)配套硬件设施数量有限(以黔东南州镇远县K小学为例)

在镇远县,类似消毒柜、桌椅等食堂配套硬件设施极为短缺,餐具露天摆放或仅用棉布遮盖、十几人拥挤在一张小桌前用餐的现象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后,原本一批不供餐的学校也被迫按照规定让学生在校就餐,而这些学校往往没有食堂。

配套硬件设施短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当其冲便是饭菜的安全。

没有消毒柜和碗橱,没有冰箱,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爆发几率。

其次,由于资金不足,学校很难在短期内建起食堂——酸奶、果汁、面包等从超市直接购买的零食代替了正餐,将学生“承包”给附近农户的“托餐制”代替了校内集中供餐。

零食替代饭菜,且不论健康、营养与否,能否饱腹尚存疑问;将实施计划的责任转嫁给农户,的确减轻了学校方面的负担,但分散管理所带来的监督不力和食品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

正如K小学校长所说:

“学校的公用经费本就不多,上头不会出这些设备的资金,又不允许挪用‘营养午餐’的补助资金,学校只好每年用有限的钱去购买消毒柜、冰箱、桌椅等硬件设施。

1.食堂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低且数量不足,镇远县学校(非县城内)规模小,学生平均300余人,加上教职工不超过350人。

2.食堂工作人员基本享受了国家编制,工资由财政划拨。

但仍有一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需要由学校承担,虽然数额不大,仍给学校造成额外资金压力。

3.每百名学生配备1.2名工作人员,达到了相关文件中规定的“每百名学生配备一名工作人员”的要求。

从数据上看,镇远县中小学食堂工作人员配备情况与国家规定并无二致,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仍能发现不少问题:

食堂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普遍不高。

大多数学校都把食堂的工作岗位提供给教师家属。

但这批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教育程度不高,入职后又没有统一正规的职业培训。

所以他们做出的饭菜,自然难以达到可口、健康、营养的标准。

对于东部和北部一些动辄上千人的学校而言,每百名学生配备一名工作人员的确能够满足食堂正常运作的需求——每人负责一个环节,流程化作业,熟练之后即能高效运作。

但镇远县学校(非县城内)规模普遍较小,每个学校只有不到4名工作人员,每个人需要承担的任务、负责的工作环节大大增加。

(三)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不统一导致监督管理工作失位

“营养改善”计划贵州省相关实施方案中规定,县政府是该计划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

但就镇远县的实际情况而言,乡政府是该计划的真正行动主体。

具体原因如下:

1.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的划拨,县审计局、卫生局分别负责资金和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由县教育局统筹。

教育局有两个人分管“营养改善”计划,下辖不到10人的工作小组,且这两人还需承担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项目、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工作。

而镇远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达到了108所,直接受益学生25086人,仅凭这10来人的工作小组,不可能把所有的监督管理工作都做到最好。

2.镇远县地处云贵高原,高山林立,地形崎岖,很多乡镇都是傍山而建,彼此间交通极为不便。

交通问题极大地削弱了县政府对周围乡镇的行政约束力,形成“天高皇帝远”的局面,不利于进行集中管理。

3.县政府监督管理方式所发挥的效力极为有限。

无论是走访还是暗访,由于频率过低,都无法起到实质性的约束力。

所以,实际上,真正需要在“营养改善”计划中起到中坚作用的应该是镇、乡一级的政府相关部门。

但由于镇、乡政府并不是责任主体,即使在该计划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失位,也无须承担过重的责任。

“可以这么说,只要在学生吃饭问题上不出事故,政府就能高枕无忧”,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员如是说。

(四)其它问题

1.食品安全与降低成本之间存在矛盾。

镇远县政府明确规定,不能购买豆角等加工不充分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蔬菜,这使得许多镇远当地的季节性蔬菜不能进入购买清单。

学校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购买价格更高的反季节蔬菜,二是持续购买安全系数高的单一种类蔬菜。

2.营养补助的施行对部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影响。

由于“营养改善”计划的施行及食堂经营权的收回,学校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到学生就餐上。

学校的教学职能被分散,一些配套硬件设施本来就薄弱的学校面临更大的挑战。

H校学生人数为406人,营养补助方式为早餐补助。

学校食堂只有一个供餐窗口,桌椅也不足,无法容纳所有学生用餐。

学生只能分批领餐,带回教室,导致花费大量的时间吃早餐或者刚吃完早餐就上课。

同时,营养午餐的施行为该校唯一的一位老师增加了采购、记账、发放、报账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无疑花去了该老师许多原本用于休息或备课的时间。

三、对策

(一)调整相关资金政策,减轻学校财务压力

上文分析中指出,营养餐的施行增加了学校财务运行的压力。

切实减轻学校财务压力,才能保证学校能长期为学生提供保质保量的午餐。

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增加配套资金投入。

只有保证充足的配套资金能够及时到位,才不会让学校陷入公用经费亏空或者克扣伙食费用的两难选择。

第二,政府应该简化资金审批程序,尽量保证学校能在开学前或者开学初拿到本学期的补助金额,避免学校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同时,政府应该允许一些“先天不足”的学校放慢营养餐的实施脚步,不能搞“一刀切”、“一风吹”,应该给予这些学校更多的时间筹措资金,或回收已经承包出去的食堂,或临时搭建伙房,或等待资金到位后再开始实施。

此外,政府也应该考虑对学校为购买发票而上缴的增值税款进行退税,并根据当地物价波动的实际情况适度提高补贴标准

(二)加强政府指导,落实“营养”二字

一位镇一级的领导向我们坦言:

“营养餐”其实很难为学生提供什么营养,能填饱肚子已经不错了。

从饿着肚子上课,到每顿饭都能吃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但毕竟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才是此项政策的初衷,我们不能满足于最低目标的实现。

切实改善落后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是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建议政府成立专家小组,根据当地农产品生产价格情况,制定出不同季节的一周食谱供学校参考。

第二,专家小组应承担起对食堂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营养教育,提高他们对膳食营养的认识。

让他们能够有意识地选择科学的烹饪方式。

第三,政府应加快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评估制度。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长期工程,它的绩效和作用需要更为科学客观的检验标准。

政府应尽快落实学生健康信息的电子化,对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合理抽样,为以后政策的调整和食谱的制定提供指导。

(三)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建立复合型监督体系

1.公开透明

现有监督方式无法充分产生效力,只有公开“营养改善”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将资金的使用透明化,才能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主体都加入监督工作中。

2.建立复合型监督体系

正如上文论述,镇、乡级政府是“营养改善”计划监督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在现有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下需要首先把县政府的监督管理权部分下放给镇、乡级政府,同时完善问责制度,把该计划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教育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镇、乡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要指标。

此外,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之上,还要为社会监督力量的介入创造条件。

(四)借鉴贵州省规划中的“四统”模式

贵州省在相关文件中提出,各试点县可按照“四统”模式,对粮、油、肉食和蛋类等大宗物资,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统一配送”。

虽然,囿于交通不便、资金支持不力等困难,“四统”模式在目前的条件下很难大规模推行,但它必然是未来“营养午餐”供餐模式的发展方向。

4、后记

课题组只期望能借由此次调研,从特殊中抽离出一些普遍的东西,为其他推行该计划地区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带去一些帮助、启发一点思考。

【调查研究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

关于农村老人食品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

——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泰山村为例

摘要:

本社会实践队伍走访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泰山村,针对当地老人的居住情况、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和营养情况以及政府补贴的利用情况等方面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以期了解目前中国农村老人食品安全状况,为构建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献上绵薄之力。

关键词:

泰山村;农村老人;食品安全;调研

一、前言

自2009年以来,“三聚氰胺”事件、蒙牛“中毒”门、染色馒头事件、瘦肉精事件等等,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也让中国食品安全的湖面再也无法平静。

民以食为天。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食以安为先的要求更为迫切,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而农村老人,作为中国当今社会无法忽视的一个庞大群体,相较于城市,教育设施有限,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对称,食品资源比较贫乏。

农村老人食品安全问题状况是构建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命题。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公布条例和建设中国新农村,为了体现大学生回报社会的一片赤诚之心,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我们社会实践队伍对泰山村的当地老人的居住情况、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和营养情况以及政府补贴的利用情况等方面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

二、研究方法

本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法。

本社会实践队伍分为4个小组对泰山村的当地老人进行了食品安全现状的问卷调查。

由于泰山村属于小型村落,人口较少,总共获得23份问卷。

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辅助与一些农村籍人员的讨论,在食品营养搭配理论的指导下和相关当今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泰山村老人食品安全状况的调研》。

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依次是受访者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受访者饮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受访者食品知识了解状况、受访者当地食品方面政府支持状况。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不高、身体行动不方便和眼睛看不清的问题,我们事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口头回答的情况,由小组成员如实填写问卷,以便获得标准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研究。

本文主要从食品安全入手,统计分析泰山村老人食品安全现状,从而找出中国新农村建设环节中饮食营养状况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农村老人生活来源主要靠自己,农村社会福利尚不到位

调研所得23位老年人平均寿命60岁;有一半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水平,一半在初中及以上水平,总体文化水平在该年龄层属于中上水平;子女数量平均2个以上,比预期的设想的要少。

据当地人讲述,泰山村在1990年之前就已经实行一户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了,因此子女人低于一般农村的数目;目前的居住状况大多和老伴一起,大龄丧偶者由子孙辈照顾,一般不超过60岁的自己照顾自己,超过的由老伴或子孙辈照顾;生活来源一半以上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退休金,其余有本地或者在外地的子女供养。

农村的类似村帮扶集体的机构和社会养老保险几乎没有很好地供给和落实,这表明村委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二)饮食搭配比较均衡,营养保健品普及不足

所调查的23位老人,68%认为自己身体健康,4%有慢性疾病;农村老年人80%以上三餐进食时间规定,所有人都吃早餐,每天吃蔬菜,80%的人经常吃水果,但是54%有经常吃豆制品或奶制品,73%经常吃肉;饮水情况,61%经常喝水,其余不喝或等口渴时才喝;23%爱吃腌制食品,其余不吃或有时吃;老年人烟酒较少,30%左右至少每天一支,低于30%的人基本每天喝酒;目前86%的老年人几乎不用营养补充剂(如钙片、鱼肝油、蛋白粉、青春宝、脑白金等)。

从三餐时间等来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很健康,饮食较平衡;由调研结果可知,老人们还需要多喝豆制品或奶制品,经常饮水。

村委会应当向村民们更多地宣传饮水的好处和正确时机方法;而关于烟酒、腌制品的摄入,泰山村的村民比预想中的要少;而且证明营养补充剂并没有在老年人中流行,仅14%有服用营养补充剂的习惯。

一方面可能是国内保健品市场不够严格规范,没有取得人民的信任,另一方面是老人没有正确认识保健营养品,需要正确的宣传此方面的知识,让老人们能辩证的看待和理性消费保健营养品。

(三)营养常识了解率低于半数,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低

表1农村老人对营养知识的感兴趣情况

项目

感兴趣

无所谓

不感兴趣

人数(人)

7

5

4

比例(%)

44

31

25

表2农村老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

项目

关注

一般

无所谓

不关注

人数(人)

6

5

3

1

比例(%)

40

33

20

7

这是问卷的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些食品方面的常识的提问来调查老人们对于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状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关于营养知识的感兴趣程度,44%的老人选择了感兴趣这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40%选择关注,其余选择一般和无所谓。

这两个数据都未超过半数。

其余问题中,食品选择的主要依据(多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口感好(59%),24%选择了价格便宜,仅29%选择了营养搭配;采购食品关注选项(多选),17%选择外观,33%选择价格和品牌,50%选择生产日期与保质期。

四个常识问题,第一个关于夜盲症的问题,50%回答正确;第二个关于食品搭配的问题,11%回答正确;第三个关于绿色食品的定义,36%回答正确,第四个关于三聚氰胺事件的了解情况,仅47%回答知道。

从上面的数据可得,小于50%的营养常识了解率和食品安全关注度说明当地老人们对于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这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还远低于城市平均水平,一方面是由于老人曾经生活的年代中更多考虑的是温饱问题而非营养搭配问题,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人一时间无法接受和适应全新的食品知识;另一方面村民大多数还会进行基本的农耕劳作,比如蔬菜和大米都能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对于外界的食品安全问题了解和关注不多。

针对这种现象,当地的村政府更加应该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确保村民们能够与时俱进,关心时事,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村政府食品工作基本到位,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当地老人95%参加了医疗保险,据当地老人叙述,医疗保险是政府所强制要求的。

村子里目前的体育器材有老人活动中心、操场及健身器材。

老人对于村里采买食品的情况,44%选择很满意,认为所有种类都能买到,其余选择基本满意。

村政府对于食品方面的相关知识的宣传,14%选择经常,29%选择偶尔,57%选择从未有过。

可见,当地村政府在食品方面所做的工作总体上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同第三部分问卷结果结合可以得出,村政府对于宣传食品相关知识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以更好地保障老人们的晚年幸福生活。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外流,老人们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又无子女在生活上及时的陪伴和照料,导致与外界世界信息交流闭塞。

以泰山村老人关于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一方面对于老人们目前饮食结构良好表示欣喜,另一方面对于其在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表示堪忧。

低于半数的知识普及率极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企图通过老人们进行食品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老人们自身健康也存在着相当的安全隐患。

本社会实践小组针对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根据问卷的结果,泰山村老人的生活较为健康,烟酒、腌制品的摄入较少,饮食较平衡。

他们在饮食方面还应多补充豆制品和奶制品。

营养补充剂的认识还需要村政府进行相关的辅助宣传和正确引导。

2.泰山村老人的营养常识了解率和食品安全关注度都比较低,村政府的宣传力度达不到村民的需求,因此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类媒体的作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各类宣传科普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3.通过考察,本社会实践小组还发现该村目前有很多食品加工厂,如食品塑料包装厂和蜜饯厂等等。

村政府在医疗保障、运动体育设施、采买食物等方面所做的支持工作比较完备,但同时还需要落实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以更为完善地进行新农村食品安全建设工作。

【调查研究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

职场前景调研,医药行业访谈

——浙江大学赴浙江省等地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和企业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医药行业,更是如此。

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必须清楚自己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自己专业的职场前景有一定的了解。

为此,我们组织了主题为“医药行业任务访谈,职场前景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医药行业成功人士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对近几年浙江大学药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统计,我们对医药行业加深了了解,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进一步的想法。

关键词:

医药;就业;科研;经历;心得

一、职场前景调研

为更好地了解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实际的就业需求,我们在浙江大学药学院团委书记季湘铭老师的热情帮助下,取得近四年药学院本科生毕业去向情况统计表,经过仔细确认和统计,得出相关结果,希望该分析结果能够给对未来充满迷茫的药学人有很大的帮助。

(一)药学院本科生毕业去向分析

1.药学院本科生近四年毕业去向统计情况

表1药学院本科生近四年毕业去向统计表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总人数

76

71

63

43

免研

26

34.2%

32

45.1%

30

47.6%

23

53.5%

考研

19

25.0%

10

14.1%

3

4.8%

1

2.3%

出境

2

2.6%

6

8.5%

6

9.5%

9

20.9%

就业

29

38.2%

23

32.4%

24

38.1%

10

23.3%

图1药学院本科生近四年毕业去向统计表

2.结果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2009年到2012年的四年之中,免研率和本科出境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考研率因免研和出境的人数的增加有着明显下降的趋势,就业处于稳定状态,并没有强烈的波动。

从表格中的数据比例可以认识到,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数每年都占毕业生人数的60%以上,在2012年甚至高达76.7%。

可见,继续深造是大部分浙大药学专业毕业生的选择,从几年发展的趋势看,这也将是未来几年的大潮流。

从图表中的数据趋势看,随着社会发展,医药行业技术革新以及对高水平医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继续深造,无论是在校保研,或外推到其他高校研究所,或出境继续深造,人数比例都呈上升趋势。

(二)药学院本科生就业学生去向分析

1.药学院本科生近四年就业学生去向统计情况

图2药学院本科生近四年就业学生去向统计情况

2.结果分析

药学院本科生毕业除了一大部分的选择继续深造之外,还有一小部分选择了就业,对于就业的去向我们也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医院,企业和一些与药学行业无关的其他职业。

通过对选择与药学无关行业的毕业生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主要是因为个人喜好或家庭原因选择了其他行业。

对另外两个占有很大比例的毕业生去向——医院和企业,我们的调查发现,本科毕业的学生去医院大多是流向药剂科,其中女生居多,主要因为个人喜好以及该工作的稳定性。

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选择去企业的毕业生逐年递减,而从与企业管理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企业需要的药学人才越来越偏向于高新技术人才,尤其是可以承担更多高层次的技术研发的人才。

这也间接导致了本科毕业直接进入企业的学生越来越少。

(三)药学院本科毕业生关于就业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药学人在本科即将毕业之时对于未来的规划和职业方向的思考,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研工作。

我们总共发放电子版调查问卷120份,有效回收40份。

其中男性占47.5%,女性占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