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986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学案

第六讲 地球的公转

(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

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如图所示: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三、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特点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为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为冬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图2中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时间)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名师注解]

【注1】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不同:

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

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联】 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移动规律:

(2)移动周期: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注2】 春、秋分日的判断

(1)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2)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3)顺公转方向按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顺序确定。

【点】 1.昼夜长短的空间对称特点

(1)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与B、C与D)(即纬度相同):

昼长、夜长相等。

(2)相对于赤道或地心对称的点(A与C、B与D、A与D、B与C):

南北半球昼夜相反(即北半球点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点的夜长)。

2.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

(1)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

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A):

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考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思维流程

(2)具体分析(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集训过关]

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于2018年2月9日至2月25日在韩国平昌举行。

据此回答1~2题。

1.开幕式时,地球位于“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的(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所说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其四时之景不同,是因为(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

C.昼夜交替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解析:

1.C 2.B 第1题,开幕式时,日期为2月9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地轴指向可判断:

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故选C。

第2题,其四时之景不同,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B对。

地球的自转是昼夜交替的原因,A、C错。

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速度的变化不是季节变化的原因,D错。

如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3~4题。

3.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成23°26′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 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4.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

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

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

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

解析:

3.D 4.B 第3题,地球公转演示中应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使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故选D。

第4题,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度数为20°,极圈度数为70°,极圈度数增大;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大;大连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幅减小,气温年较差变小。

故选B。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3大规律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典题精研]

[典例] (2017·全国卷Ⅱ·节选)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如图所示)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下题。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解析] 轮胎测试时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此时期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故该地不可能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极夜期间只能在夜间进行轮胎测试;受极地东北风影响,冷空气来源方向主要为东北方;4月,芬兰伊瓦洛地区出现或接近极昼,12月出现极夜现象,白昼时长的最大差值大于12小时。

[答案] B

[考题变式]

1.(变设问) 关于最佳测试期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

B.北极点周围的极夜范围先变大,后变小,然后出现极昼并且范围变大

C.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

D.伊瓦洛不可能看到极光现象

解析:

选B 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至23°26′S,后再向北移动至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然后再向北移动。

故北极点周围的极夜范围先变大,12月22日后极夜范围减小,3月21日消失,3月21日后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并且范围扩大,故B正确。

北半球白昼先变短后变长,A错;南半球各地昼先变长,后变短,C错;极夜期间伊瓦洛可能看到极光,D错。

2.(变题型) 冬至日前后一周内,伊瓦洛的夜长是否发生变化?

________。

次年春分日至4月,伊瓦洛日出________方向,其昼夜长短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伊瓦洛位于69°N左右,每年冬至日前后一周内,伊瓦洛处在极夜,故其夜长不发生变化。

次年春分日至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伊瓦洛日出东北方向,其昼夜长短变化为昼长大于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

不发生变化 东北 昼长大于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集训冲关]

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2题。

1.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2.若上图中四地代表的是北半球夏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则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1.A 2.D 第1题,在夏至日或冬至日,①地昼夜平分应为赤道;②地极夜现象应为极圈以内;③地昼长比④地更接近12小时,说明③地纬度比④地更低,故选A。

第2题,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即夜长大于12小时,故选D。

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的纬度是(  )

A.90°NB.66°34′N

C.90°SD.66°34′S

4.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B.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

C.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D.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

解析:

3.D 4.C 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地12月22日这一天出现极昼现象,6月22日出现极夜现象,故该地为66°34′S。

第4题,地球上昼半球始终等于夜半球,A错;冬至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B错;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C对;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不一定越长,D错。

下图为甲、乙两地同一时段昼长和夜长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位于不同半球B.太阳高度甲地均大于乙地

C.甲、乙两地为对跖点D.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

6.如果甲地位于南半球,则b的日期最可能是(  )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

解析:

5.D 6.C 第5题,图中实线为甲地昼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长为18小时;虚线为乙地夜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乙地夜长从15小时缩减到9小时,则此时间内乙昼长从9小时增长到15小时,两地昼长变化情况相同,说明位于同一半球,A错。

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两地太阳高度大小,B错。

呈对跖点的两点,从纬度来说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数值相同,C错。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从两地昼长变化幅度可知,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D对。

第6题,此时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长为18小时,甲地位于南半球,则说明此时段南半球昼逐渐变长。

b日期时甲地昼长为12小时,则此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排除B、D;b日期过后,甲地昼长继续增长,说明b日期为秋分日,秋分日为每年9月23日前后,选C。

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昼夜弧的弧度数计算

昼(夜)长=昼(夜)弧/15°

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1)依据:

①白天:

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时对称。

②夜间:

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时对称。

③上午时长=下午时长。

④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

如下图所示:

(2)计算方法:

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

②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

3.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

(1)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状况、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

(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时长互等,即:

南半球某地的昼(夜)长=北半球同纬度数某地的夜(昼)长

4.利用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1)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A点和B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个位置。

(2)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B点和C点,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

[集训过关]

1.(2019·天津河东区模拟)下表为天津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此时(  )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5:

40

18:

48

5:

39

18:

49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解析:

选C 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天津当日昼长13小时8分钟,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钟,昼长夜短,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半年。

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出现在8、9月份,D错。

下表表示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据此回答2~3题。

地点

昼长最大差值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2.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

3.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31分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D.11小时22分

解析:

2.C 3.B 第2题,纬度越低昼长最大差值越小,由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是②④①③。

第3题,根据同一地区,夏至日和冬至日昼夜时长相反,即同一地区夏至日白昼时长等于冬至日黑夜时长,并且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长,则冬至日白昼最短,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短,则冬至日白昼最长。

④地昼长最大差值等于该地昼长最大值(设为x)减去该地昼长最小值(24-x),由此可得出:

x-(24-x)=5:

42,由此可得x=14:

51,④地最短昼长等于24-14:

51=9:

09,故选B。

上海市的李明和张子涵同学参加了环球金融中心登高观日出(落)活动,如图为当时摄影留下的照片。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人影朝向是(  )

A.东南B.西南

C.东北D.西北

5.不考虑天气因素,两学生在2017年想要再次观看类似此次日出时所拍摄的景象,应选择的日期是(  )

A.6月10日B.1月18日

C.12月10日D.10月18日

解析:

4.D 5.C 第4题,图示时间为06:

55,说明此次活动是观日出,图示日期为1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人影朝向与之相反。

第5题,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图示2017年1月1日日出时间、日出方位最接近的日期是与1月1日以夏至日为对称点对称的日期,结合选项可知,最接近的日期是12月10日。

[课时跟踪检测]

 

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

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

2.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春分到清明B.夏至到小暑

C.秋分到寒露D.冬至到小寒

解析:

1.B 2.B 第1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对,A错。

它是模拟的太阳运动轨道,C错。

它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D错。

第2题,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夏至到小暑,B对。

其他节气公转速度较快,A、C、D错。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回答3~4题。

3.“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4.“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解析:

3.C 4.D 第3题,从冬至日12月22日开始,经历81天,不到三个月,因此不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且向北移,选C项。

第4题,“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我国北方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A、B错。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错;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对。

(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

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

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

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

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5~6题。

5.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

6.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B.6月28日

C.9月2日D.11月2日

解析:

5.B 6.D 第5题,由材料中好友丁在其城市上空向北能望到极光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好友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正值秋季,故好友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入秋而不冷,所以好友丙所在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较好友乙所在地纬度低;好友甲所在地区即将进入夏季,所以其位于南半球。

所以本题选择B。

第6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D正确。

(2018·海南高考)读海南岛的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7.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8.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白昼更长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D.正午时刻更早

解析:

7.D 8.A 第7题,据图可知,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当地为1月1日正午(12:

00)时,此时0时所在经线为70°W,故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范围为70°W向东至180°)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约为25/36,多于2/3,D选项正确。

第8题,和同在北半球的海口相比,三亚纬度较低,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方位越偏北,A选项正确,排除B、C选项。

同时,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更晚,排除D选项。

(2019·南昌调研)如图是位于30°N附近的N城全年中Z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为X小时,夜长为Y小时,X-Y=Z)。

读图回答9~10题。

9.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④⑤

10.②至③期间,南昌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昼渐短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短D.昼短夜长,昼渐长

解析:

9.B 10.A 第9题,由材料可知,Z为昼长与夜长之差,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Z值为0。

读图可知,①③⑤日期Z值为0,故B项正确。

第10题,②至③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读图回答11~12题。

当前气象信息

日出7:

34     

日落17:

54

风速5.0km/h   

西北风 微风

11.图示气象信息可能是哪一天(  )

A.11月18日B.9月23日

C.8月28日D.3月28日

12.图示气象信息当天,以下四地昼最长的是(  )

A.重庆B.广州

C.北京D.哈尔滨

解析:

11.A 12.B 第11题,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昼长为10时20分,说明昼比较短,昼长远小于夜长,且以西北风为主,可以判断为冬半年,且接近冬至日。

选择A。

第12题,冬半年越向北白昼越短,越向南白昼越长。

四地中广州在最南边,所以白昼时间最长。

选择B。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

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于10月24日胜利闭幕。

据此回答13~14题。

13.会议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B.昼短夜长,昼逐渐变短

C.昼夜等长,昼逐渐变短D.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

14.会议结束两个月后,地球更接近图中的(  )

A.a附近B.b附近

C.c附近D.d附近

解析:

13.B 14.A 第13题,10月18日~10月24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

第14题,由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a为冬至日,b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

会议结束两个月后为12月24日,故更接近a附近。

(2019·湖南湘东五校联考)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

晷盘南高北低,平行于天赤道;晷针垂直晷盘,上端指向北极星。

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据此并读图完成15~16题。

15.湖北襄阳的日晷,晷针的影子在冬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16.清华大学校园内的“行胜于言”日晷与湖北襄阳日晷相比,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减小B.增大

C.一样D.按日期作调整

解析:

15.B 16.A 第15题,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在天空中顺时针转动,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

第16题,依据材料,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

北京的纬度高于湖北襄阳,因此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大,晷针与晷盘垂直,所以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变小。

(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北京时间2018年9月20日12:

40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环线上(如图),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

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  )

A.甲路段B.乙路段

C.丙路段D.丁路段

18.该城市可能是(  )

A.西安B.北京

C.哈尔滨D.乌鲁木齐

解析:

17.B 18.A 第17题,北京时间2018年9月20日12:

40左右,太阳位于南方(正南或偏南),如果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甲路段和丁路段,那么太阳光不可能从正前方射进车内,A、D错;在丙路段行驶,阳光不能从左侧射进车内,C错;在乙路段时,轿车先向西行驶,然后向南行驶,所以阳光先从左侧射进车内,后从前方射进车内,B正确。

第1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乙路段,阳光从正前方照射进车内,则图示时刻为当地地方时12时左右,北京时间为12:

40左右,所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即当地经度为110°E左右,应为西安。

2018年1月1日7:

36分,北京天安门广场首次举行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的升旗仪式。

读图回答19~20题。

19.观看升旗的人们最可能看到2018年元旦的太阳从(  )

A.天安门城楼后跃出B.毛主席纪念堂后跃出

C.人民大会堂后跃出D.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跃出

20.下列时间段中,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逐渐提前的是(  )

A.国庆节至冬至日B.儿童节至建军节

C.元旦至春节D.重阳节至元宵节

解析:

19.D 20.C 第19题,1月1日北半球位于冬半年,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和各事物的相对位置即可判定。

第20题,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