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941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docx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资料

 

35t/h余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签发:

 

审核:

 

编制:

 

2010年11月

 

第一章余热锅炉房

本规程规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动力厂余热锅炉的运行操作,适用于动力厂余热锅炉区域运行操作工对余热锅炉的操作运行管理。

余热锅炉操作工必须取得此类锅炉的司炉证后,方准独立操作锅炉

 

第一节技术要求

1.技术规范

1.1锅炉型号:

QC85/1050-35-3.82/450

1.2

设计参数

1.2.1

额定蒸发量:

35t/h

1.2.2

额定蒸汽压力:

3.82Mpa

1.2.3

额定蒸汽温度:

450

1.2.4

给水温度:

104℃

1.2.5

排污率:

2%

1.2.6

排烟温度:

≤230℃

1.2.7

锅炉水容量:

43.5m

3

1.3进口烟气参数

1.3.1

进口烟气量:

85000Nm

3/h

1.3.2

进口烟气温度1050

1.3.3

烟气含尘量:

6g/Nm

3

1.3.4SO2含量:

1500mg/Nm

3

1.3.1

进口烟压力:

-150~-80Pa

1.4

烟气成份(%):

CO2:

7.1

;O2:

8.1

;N2:

74.5

H2O:

10.3

2.余热锅炉汽水监督指标

序号化验项目单位标准化验要求

动作灵活可

 

1

给水溶解氧

ug/L

水处理工间隔2

小时

≤15

化验

2

给水硬度

umol/L

水处理工间隔2

小时

≤2.0

化验

3

炉水磷酸根

mg/L

水处理工间隔2

小时

5-15

化验

4

炉水PH值

水处理工间隔2

小时

9-11

化验

 

第二节余热锅炉的启动程序

在锅炉安装、大修后或水压试验前,对锅炉内外进行全面检查;正常停炉后启动也应对锅炉外部、安全附件及辅助部件进行检查。

一锅炉启动前的检查

1锅筒及对流管的检查

1.1锅筒检查人员必须取出随身的钥匙、手机等零散、易掉物品,方可进入。

1.2检查锅筒内部应清洁,应无附着物或遗留杂物。

1.3检查给水分配槽、表面排污管及汽水分离装置应完好。

1.4检查对流管、下降管各管口应无堵塞。

1.5检查完毕后,确认锅筒内无人和遗留物件后,关闭人、手孔。

2炉膛、烟道及其他方面的检查

2.1检查炉墙、隔烟墙应无裂缝凸出或塌陷现象,无严重烧损情况;炉墙与锅炉受压部位接触部分膨胀间隙应正常并堵塞所有的漏缝和漏孔。

2.2烟气闸板(高温平衡器)应无变形、损坏和积灰,运动应灵活,开

度指示应准确和传动装置应完好;烟道连接处应无漏风现象。

2.3检查水冷壁管、过热器管、对流管、省煤器管子等受热面情况正

常,无外来物,受热面清洁,吹灰管位置正确,吹灰管喷口的位置应使喷出的气体不致吹损炉管。

2.4检查所有防爆门,应完好严密,门上及周围无杂物靠。

 

2.5检查完毕后,清理炉膛及烟道,确认烟道内无人和遗留物,关闭烟道检查门。

2.6检查灰斗应完整严密,除灰装置的落灰管内无杂物、不堵塞,锁

气器完好,动作灵活。

2.7检查锅筒、集箱、管道、阀门、烟道、炉墙保温应完好;各系统管道支架、吊勾应完整牢固;各设备及管道阀门标志应清楚完整。

3附属辅助设备的检查

3.1检查吹灰器、排污扩容器(定排和连排)、引风机等所有附属辅助设备应完好。

 

3.2转动机械应灵活,并有良好的润滑,引风机试车空载电流合格,附件齐全完好,检查合格后,装好安全防护罩。

检查吹灰器脉冲电动阀是否严密、灵敏可靠,吹灰器上的阀门手轮完整,开关灵活。

4安全附件、仪表及电控系统的检查

4.1检查上锅筒、过热器出口集箱的安全阀;特别注意重锤的位置是否正确和牢固;安全阀的杠杆,必须能自由活动,所有妨碍其动作的灰尘和锈垢必须除去;安全阀的排气管应予很好的固定。

4.2检查压力表必须表盘清晰、照明良好、检定合格、在使用有效期内并处于完好状态,DCS控制系统应齐全完好。

4.3上锅筒水位计应在使用状态,其水阀和汽阀应开启,放水阀应关

闭;照明良好,正常的水位线和高、低水位线有指示标志,位置正确;平衡容器的汽阀、水阀应开启,放水阀应关闭。

4.4高低水位报警装置、联锁装置、给水及减温水自动调节装置完好,

相应阀门开启灵活。

4.5检查配电盘电气线路是否完好,有无积灰;微机运行正常,参数

准确,锅炉房内所有照明设施应齐全。

4.6锅炉给水阀应清洁,螺杆压盖应有足够的压紧余隙,以便必要时可加紧盘根,法兰接合面的螺母均应拧紧,手轮的回转方向应与指针的指示相符合。

4.7检查锅炉放水阀和疏水阀。

检查过热蒸汽、饱和蒸汽和炉水取样设备及其附属等。

4.8所有管路畅通,无泄漏;阀门完好无泄漏;支架牢固,保温良好,

 

无腐蚀。

5在检查管道系统零件正确性的同时,应调整各附件至下述位置。

5.1所有疏水阀、放水门、定期排污阀应严密且关闭,仅过热器出口

集箱的疏水阀和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应开启。

5.2所有空气阀均应开启。

5.3给水管路上,省煤器前的主给水阀开启,旁路手动门关闭,出口

至上锅筒的手动给水门开启;给水调节门出口手动门开启,给水调节门进口手动门、调节门关闭,并汽前、运行中开启;给水旁路门关闭,上水时、调节门故障时开启。

5.4蒸汽、炉水取样一次门开启;上锅筒加药门开启,加药泵出口门关闭。

5.5连续排污一次门开启;连续排污二次门运行中根据水质化验结果

调整。

5.6过热器出口手动主汽门开启;向空排气手动、电动阀开启;上锅筒自用蒸汽门开启,蒸汽给水泵前疏水阀开启;减温器进出水门(包括调节门)关闭,根据汽温的上升情况,投入减温器。

6锅炉进水前,必须查明对流管集箱、水冷壁集箱、过热器各集箱、省煤器各集箱、上锅筒等的手孔盖、人孔盖均已完全严密关闭。

7联锁和事故按钮试验:

7.1将引风机单独启动后,用事故按钮将其停止,应正常。

7.2投入联锁,然后断开引风机开关,此时旁通烟道挡板自动打开,

锅炉进口挡板自动关闭,否则应查明原因,消除缺陷后重新试验。

8工作场所的检查:

各平台、楼梯、围栏应牢固,工作场所和锅炉周围应通道畅通、卫生清洁、照明充足;所有检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9各阀门应处于以下位置:

主汽阀关闭,主给水阀开启,自动上水阀前后及旁通阀关闭,定期排污阀、连续排污阀关闭。

锅炉水位计投入,所有的压力表旋塞开启,过热器放空阀(包括电动阀)及疏水阀必须开启;安全阀处于工作状态。

引风机入口挡板须开闭试验后关闭,出口挡板开启。

引风机的冷却水畅通,润滑油质良好,油位正常。

10将各个炉门打开后,机械通风5分钟。

二锅炉启动前的准备

 

1启动除盐设备生产除盐水,投运除氧器,并向除盐水箱、凝结水箱、除氧器供水。

准备工作完毕后,即可向锅炉进水。

水位表和压力表应处于工作状态。

2按水泵操作程序启动给水泵,缓慢向锅炉进水,进水时间夏季不少于1.5小时,冬季不少于3小时,其周围温度很低时,进水时间应予延长。

上水时,不得影响运行锅炉的给水。

3锅炉进水应经过省煤器,并且水质要合格。

当锅筒旁进水管上的放空阀内有水出现时,关闭此放空阀,同时省煤器的压力表旋塞应转到工作位置。

在上水时,应检查锅筒和省煤器的手孔盖、法兰接合面及放水阀等是否有漏水现象;当发现手孔盖或法兰接合面有漏水时,应拧紧螺栓;如仍漏水时,应停止进水,并放水至适当水位重新换垫圈后继续上水。

4当锅炉内水位上升至玻璃水位计的零水位处时,应停止进水,停止进水后,锅内水位应维持不变;如发现水位上升或下降时,应查明原因,消除故障。

冲洗水位表,检查有无堵塞现象,并对照两个水位表水位是否一致。

5开启底部排污阀,检查排污管道是否畅通,并维持水位不变。

6检查单色、双色水位计、高低水位报警器的准确性,冲洗水位计,对各排污点进行排污一次,检查排污管是否畅通、排污阀门开关灵活、严密;并调整锅内水位至玻璃水位计的最低水位指示处。

7打开锅筒至省煤器上的再循环管阀门。

8锅炉进水完毕后,等待大窑的点火启动。

三锅炉的启动与升压

1启动

1.1接到大窑的点火通知后,经值班主任批准后,即可进行启炉工作。

1.2逐渐打开主烟道闸板,关闭旁通烟道闸板。

开启引风机入口和出口挡板,启动引风机,强制通风10min。

1.3如果大窑已经运行,则通知大窑,准备启炉,开启引风机入口和出口挡板,缓慢提起主烟道闸板,使高温烟气慢慢进入锅炉,后期可逐渐加大,但不能太猛。

 

1.4

从启炉到过热器放空阀大量冒汽时间不能小于4h。

每小时锅炉

入口烟气温升不能超过100℃。

1.5

当自然引风不能满足大窑要求时,启动引风机。

1.6

锅炉升温时,应把主汽阀关闭。

为了冷却过热器,必须把过热器

出口集箱上的放空阀门和疏水阀门打开,不允许向过热器内加水冷

却。

过热器集箱上的疏水阀应按汽压的升高程度逐渐关闭,当蒸汽并入蒸汽母管后即可完全关闭疏水阀,并关闭放空阀。

1.7在整个锅炉升温、升压过程中必须打开省煤器的再循环管阀门。

1.8升温后,必须注意锅炉各部位的热膨胀,利用各部位预定的基准

点随时检视核对。

1.9锅炉升温时,应使其所有受热面均匀受热,对于受热较低的各水

冷壁管,应由其下部放水,以使其温度与其他水冷壁管相同。

1.10锅炉升温时,应注意水位变化。

锅内水位将逐渐升高,可利用

放水的方法维持较低的水位。

1.11在整个升温过程中,过热器集箱上的放空阀和疏水阀的开度应保证不使过热器的排汽温度超过450℃,以免过热器管子过热损坏,升温过程中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400℃应投入减温系统,粗调用减温水,细调用饱和蒸汽。

2升压

2.1升压过程的操作:

升压开始时,过热器出口集箱的疏水和排空阀

应处于开启状态,当锅筒压力升至0.1~0.2Mpa时逐渐关闭排空阀,冲洗水位计,验证其工作是否正常。

冲洗程序如下:

开启放水旋塞,冲洗汽管、水管及玻璃。

关闭水旋塞,冲洗汽管和玻璃。

开启水旋塞,汽关闭汽旋塞,冲洗水管和玻璃。

开启旋塞,关闭放水旋塞,检查锅筒水位(与其它的水位计比较)。

在冲洗水位计前后,应注意水位计内水位情况。

进行上述工作时应特别注意操作应缓慢,脸面勿正对水位计,并应佩戴手套。

 

2.2锅筒压力升至0.2~0.3Mpa时应冲洗压力表管道,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准确,冲洗后应密切注意汽压的上升情况。

 

2.3当汽压升到0.3-0.4MPa时,应进行热紧螺栓工作,不可用力过猛,禁止使用管棒接长扳手,禁止在高于上述压力时进行此项工作;并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漏水或漏汽现象,并冲洗水位表。

2.4锅筒压力上升至0.4~0.5Mpa时应检查人孔手孔和法兰的严密性,锅筒压力上升至50%时,应对锅炉进行全面检查。

本锅炉的升压时间一般为2小时以上。

2.5当锅筒汽压上升到0.35Mpa时,应分别打开锅筒两侧的排污阀进行放水,并适当补给水,保持锅炉水位处于正常水位。

然后依次缓慢对水冷壁集箱进行放水,以使锅炉各部位汽温均匀。

放水时应密切注意锅筒水位,不得使锅筒水位低于最低允许水位。

2.6当汽压升到1MPa时,应进行排污。

2.7当汽压升到2.0MPa时,进行安全阀手动放汽试验。

2.8在升火时,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阀、向空排气阀的开度,应保证

过热器得到足够的冷却;应严格监视上锅筒水位,并维持水位正常;监视过热蒸汽温度不超过450℃。

2.9当汽压上升到接近工作压力时,再次冲洗水位表,同时对各受压元件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异常,要立刻停止升压,进行处理,正常后方可继续升压。

3并汽

3.1并汽前,应对蒸汽管进行暖管,暖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与大

窑人员加强联系,保持窑炉燃烧稳定。

3.2值班人员接到蒸汽品质化验结果合格的通知后方可并汽。

3.3在并汽前进行安全阀定压工作,定压完毕后降压并汽。

3.4并汽时,应保证锅炉汽压和水位(比正常水位稍低一点)正常;

并汽汽温比额定汽温低些,汽温下降不可过快。

3.5首先打开主蒸汽管上的疏水装置,再缓慢开启主汽阀平衡阀。

开完一圈稍停一会,开到1/3开度后,可以快些,开到2/3开度,

可以更快些,直到全开,再关回一圈。

疏水阀见汽后,且管道温度不

在变化后可开启电动主汽阀。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水击现象,应立

即停止暖管,关闭主汽阀平衡阀,待水击消除后再开启主汽阀平衡阀。

并汽门全开以后,应退回半圈,在蒸汽温度达到370℃以上,且能

 

保持汽轮机的正常汽温时,可依次关闭所有疏水阀和向空排汽门。

3.6电动主汽阀的开启应缓慢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水击现象,

应立即停止通汽,关闭主汽阀,待水击消除后再开启主汽阀。

电动主汽阀完全开启后关闭主汽阀平衡阀。

3.7压力升到低于蒸汽母管压力0.05Mpa时开始并汽,首先打开蒸汽母管上的疏水装置进行疏水,但水疏完后,缓慢打开蒸汽管道上的闸阀平衡阀进行汽压平衡,汽压平衡后,逐渐开启蒸汽管道上的闸阀,闸阀完全开启后关闭闸阀平衡阀。

并汽完毕全面检查一次,适当开大手动给水,保证正常水位,投入自动上水。

关闭蒸汽母管上的疏水装置。

3.8并汽过程中,如引起汽轮机的汽温急剧下降或发生蒸汽管道水冲击时,应及时停止并列,同时加强疏水,待恢复正常后重新并汽。

3.9并汽后,应检查对照上锅筒水位计,汽压表的指示,注意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并开始抄表。

3.10并列后,应对锅炉机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第三节余热锅炉的日常运行与维护

1运行与维护

1.1密切注意入口烟气温度变化,随时调节锅炉负荷,保持汽压稳

定,不允许压力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红线,汽压不许大幅度波动。

锅炉

入口烟气温度超过1050℃时,及时联系大窑降负荷,30min内入口烟气温度无明显变化时,根据锅炉入口烟气温度及时调整旁通烟道闸

板的开度。

锅炉蒸发量不允许超过额定蒸发量的10%,通过调节减

温水阀门的开度将过热器出口温度应控制在400~450℃,。

1.2应均匀不断给水,并保持锅炉水位在±50mm内波动。

严禁水

位低于最低水位或高于最高水位下运行。

1.3每日白班九点至十点应冲洗水位表

 

1次,冲洗后水位应轻微波

动。

不允许对两个水位计同时冲洗。

注意判断假水位,以免误操作;假水位分为3种情况:

1.3.1

水位计泄漏。

汽侧漏,水位偏高;水侧漏,水位偏低。

1.3.2

水位计堵塞。

无论汽侧堵塞还是水侧堵塞,水位均偏高,水位

计水侧堵塞时,水位停止波动。

 

1.3.3当负荷聚增,汽压下降时,水位短时间增高,此时,不要减少

给水量,而要等到水位开始下降时,再增加给水量;当负荷聚减,汽压升高时,水位短时间降低。

此时,不要增加给水量,而要等到水位开始上升时,再减少给水量。

1.4加强巡视,密切注视水位变化情况,现场水位计水位与仪表室水位显示必须一致;若相差过大时,应由专人监视汽包水位,并处理故障。

1.5在运行中应经常监视给水压力和给水温度的变化,当给水压力低

于3.5MPa和温度低于104OC时,应通知汽机值班人员检查除氧器、给水泵的运行情况,管道附件是否有问题。

1.6在锅炉正常运行时,如遇给水调节阀(或减温水调节阀)执行器故障,给水流量(或减温水流量)不能满足上水要求时,应开启给水(或减温水)旁路阀保证锅炉(或减温器)上水,同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1.7水位警报器的试验,每月1日进行一次。

试验时须保持锅炉运行稳定,水位计的指示正确。

当汽包水位调整变化至上下允许值时,警报器鸣叫,高低水位信号应显示;否则应停止试验,检修后,并重新试验。

将试验结果及发现的问题予以记录。

1.8定期核对上位机上的水位与汽包水位的指示值,每班至少三次。

1.9压力表存水弯每天冲洗检查一次。

1.10安全阀手动试验每10天进行一次,每月进行一次超压排汽试

验。

过热器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必须低于锅筒上的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1.11根据炉水分析,控制好炉水PH值、磷酸根的含量,随时调节

连续排污量和定期排污量。

1.12每班应检查锅筒、水冷壁、过热器及省煤器的排污阀和疏水阀

的严密性。

1.13当锅炉运行时应周期性检查所有附件的情况。

应打开炉门倾听

检查炉膛内是否有蒸汽或水流声以及其他异常现象。

检查炉墙、隔烟墙受损情况,检查人孔和手孔是否有渗漏。

1.14当烟道阻力增加时应进行吹灰及除焦工作。

2汽压、汽温的控制和调整

 

2.1密切注视入口烟气温度的变化情况,相应控制好汽压和汽温,保持上锅筒压力不超4.35MPa,过热器出口压力不超过

3.97MPa。

过热蒸汽温度不超过450OC。

2.2当汽压过高时,可采用向空排汽调节阀进行排汽,必要时,可与大窑运行人员联系,进行调整;汽压过低时,可与大窑和汽轮机运行人员联系,进行调整。

2.3每周四进行安全阀手动排汽试验一次,每月十日白班进行一次自

动排汽试验。

2.4安全阀的调整和校验应照下列标准:

上锅筒工作安全阀始启压力为4.45MPa,控制安全阀始启压力为4.35MPa,过热器出口集箱安全阀始启压力为3.97MPa。

2.5根据汽温变化状况,控制减温器调节门的开度,此时,调节阀前、后二只手动门应在全开位置。

增加减温水量,可降低蒸汽温度,反之则升高温度。

2.6若汽压和汽温持续上不来,应是受热面的传热受阻,应注意吹灰。

3烟温的控制和调整

3.1当入口烟气温度过高时,可向大窑运行人员联系进行调整。

3.2当排烟温度过高时(大于230°C),可与大窑运行人员联系进

行调整。

4吹灰、卸灰操作

4.1每天白班应进行吹灰、卸灰一次;

4.2吹灰程序:

4.2.1

开启吹灰管路总阀;

4.2.2

启动吹灰器,开始吹灰;

4.2.3

吹灰完毕,关闭吹灰管路总阀;

5锅炉排污的操作

5.1开启连续排污阀,调整排污量,即可进行连续排污;

5.2进行底部排污每天白班十四点至十五点进行一次,水质化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也应及时定期排污,排放应在高于标准水位、低负荷时进行。

 

5.3开始排污前,必须检查排污阀的情况,通知班长和准许在炉旁工

 

作的其他人员,通知在邻近锅炉上工作的检修人员。

5.4禁止两台锅炉同时进行排污。

5.5排污时必须两人操作,其中一人特别注意水位变化,并通过对讲

机随时联系水位情况,不能低于安全水位;如有任何不正常情况,

应立即停止排污。

5.6下集箱排污阀操作程序是:

5.6.1排污的程序如下:

首先完全开启一次门(从离开集箱算起),然后微开二次门,以便预热排污管道系统。

在管道系统预热完毕后,再开大二次门进行排污;这时排污管道系统内必须无冲击声,如发现有冲击声时,应将二次门关闭,直到冲击声消失为止后再进行排污;

5.6.2排污时间的长短,由水质化验人员决定,一般单根排污管排污时间为≤30秒。

5.6.3排污完毕,必须首先关二次门,后关一次门,并根据排污管内

的声音,确定排污是否已停止。

排污阀关闭较长时间后,应用手

测试排管的温度,以检查排污阀的严密性,排污后,稍开二次门

放尽积水后再关闭。

5.7锅筒的排污操作程序是:

先开启慢开阀,再间断关、开快开阀,进行快速排污。

排污结束,先关闭快开阀,再关闭慢开阀;排污后,稍开快开阀,放尽积水后再关闭。

其余操作和注意事项参见集箱排污操作。

5.8应按锅水碱度不超出《低压锅炉水质技术标准》的原则控制排污量,在碱度不超标的前提下不能使排污量过大,造成水和热能的浪费。

5.9如检修时检修过安全阀,应在锅炉正常运行2-3天后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安全阀定压。

6锅炉受热面的吹灰

6.1锅炉受热面的吹灰一般每班两次。

6.2锅炉进行吹灰时,吹灰应自过热器开始,其次为第一道排管,其后按照烟气流动方向顺序进行。

锅炉受热面吹灰完毕后,再进行省煤器的吹灰。

 

6.3吹灰工作应依次进行,严禁同时开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吹灰器。

 

6.4吹灰应在锅炉低负荷时进行,在吹灰前应通知该锅炉所有值班人员不准许在该锅炉近旁工作。

6.5在不吹灰的时间内,应定期检查、巡视吹灰设备,检验其是否漏气,应清除灰尘和添加润滑剂。

7除尘器

7.1除尘器要保证工作正常,使其在高效率下运行。

7.2定期检查底部锁气器的严密性,同时要保证锁气器的正常运转。

 

7.3发现除尘器底部堵灰时,应立即疏通,以防烟气带灰。

 

8运转机械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8.1无异响和摩擦现象。

8.2轴承油位指示明显,油位正常,油质良好,不漏油。

8.3轴承温度不允许超过80℃。

8.4经常巡视引风机运行情况,注意排烟温度不得高于

230℃,如有超温现象,用冷风门调整控制。

9锅炉的水、汽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标准

9.1给水:

硬度≤0.02mmol/L,溶解氧≤15ug/L,PH

为8.5~9.2。

9.2炉水:

磷酸根为5~15mg/L,PH

为9.0~11.0。

第四节余热锅炉的停炉程序

1.正常停炉:

1.1停炉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排灰。

停炉后关闭各烟道门,避免炉体冷却太快。

当锅炉烟道入口温度低于200℃,与回转窑联系,司炉工把通向烟囱闸板打开,炉前闸板关闭,停引风机(或接回转窑通知停引风机)。

调整引风机挡板,减少排风量。

 

1.2维持锅炉正常水位,根据锅炉负荷大小调整供水量。

关闭连续排污阀。

 

1.3当锅炉汽压降到和网管压力平衡时,关闭并汽阀和连续排污阀;单机运行时,汽轮机完全停止时才能关闭并汽阀。

1.4开启过热器出口集箱向空排汽阀和疏水阀30-50分钟,然后关

闭。

并相应进行上水排污,至少1h、8h各定期排污一次,但不应使锅炉有显著的冷却。

1.5停炉以后一段时间内要继续向锅炉补水,维持汽包一定水位。

可间断向锅炉补水,并允许维持较高的水位,以减少补水的次数,当不上水时,将省煤器再循环阀开启。

1.8正常停炉6小时后,逐渐打开烟道门进行慢慢冷却。

1.912小时后,可完全打开烟道门,待锅水温度自然下降到70°C炉膛温度200°C以下时,开启向空排气阀;缓慢将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